中印战争老兵王琦 62年中印战争中老兵为何让新兵“脱了棉裤穿单裤”?

核心提示:20号早晨的10点钟打响的,我问班长,我说这个危险不危险,有什么危险,他说没什么危险,就是转移的时候你可能不适应,你得脱了棉裤穿单裤,因为转移要快,防止敌人的炮兵对你炮阵地进行反击射击,所以很快移动阵地要快。

资料图

凤凰卫视1月2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62年10月西藏军区把从北京特招来的学生兵们全部补充进了战场,此时距离这些新兵入伍的时间才刚刚满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学习了站队列,学会了叠被子,进行了思想教育,但是却没有经历过哪怕是一堂课的军事训练,原本以为是前来学习专业技术的这些学生兵,没料想呢突然间就被通知说,要拿起武器走向战场,这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就连基层的指挥官也是措手不及,已经没有任何军事训练的时间了,就是在这样的慌乱和懵懂当中,学生们拿起了武器打响了生平第一枪。

中印战争老兵王琦 62年中印战争中老兵为何让新兵“脱了棉裤穿单裤”?

解说: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界战争正式打响,新分配到11师33团9连的孙维吼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支武器,一把半自动步枪。

孙维吼(74岁中印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第一次从来没见过,当时从北京入伍以后,也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然后直接到了一线部队,直接马上就在电影上都看过拿枪,真枪没动过,这一看挺新奇的。

解说:这是一把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是中方解放军第一次制式列装的半自动步枪,根据苏联SKS半自动步枪仿制,而这场中印之战正是这种装备第一次投入战场。四支手榴弹一百五十发子弹,一把步枪,这是当时新兵的标准配备,摸着这把崭新的枪,新兵李兴亚内心除了新奇还有踏实。

李兴亚(74岁中印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那当然了,有枪了你就踏实了,上前线,原来老想有枪上前线当兵没枪我干啥去,那当然有了枪,心里才真正是兵了。

解说:战时的李兴亚被分配到了11师的警装连,主要负责后勤物资的运输,拿到了武器心里有了底,但是这把枪该怎么用呢。

李兴亚:半路上发的枪,拆不开不会分解结合,班长说你拿着枪先背着不要动,因为当时怕出问题,边走边学,枪从仓库拿出来,上面抹的一层黄油,背了一身(黄油)那时候。

张维吼:连枪栓都不知道怎么弄,子弹怎么压都搞不清楚,还是班长一手一手教的,怎么压子弹怎么,注意什么,枪哪儿有保险,还特别当时那个手榴弹,是苏式手榴弹是圆的,它带一个弹簧片,弹簧片弹开以后它有一个保险栓,拉开保险栓扔出去它能爆炸,所以当时这个都不清楚,班长就害怕你一下不知道哪儿,把那个保险栓给扳动了,就麻烦了,所以还专门拿个绳把那个保险栓给捆上。

解说:发了枪却不会用枪,这是所有新兵普遍遇到的问题,然而留给他们熟悉枪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此时前方第一阶段克节朗战役已经打响,中方藏字419部队与印军第4师的7旅正短兵相接,而中方11师因为长期在各地分散剿匪集结的时间极为仓促,此时仍在三百公里之外的日喀则地区急速行军,能够为前线部队提供支援的只有11师的先锋团32团。

金大业(73岁中印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第一个命令就是,往这个前沿阵地送炮弹,因为到了这儿还没算完,还得要往前推进,那推进的路程呢大约可能得就是牵着马,晚上牵着马走那么一夜。

解说:金大业11师32团82炮连炮兵,他的任务是为填炮手运送炮弹。

金大业:一架炮我们班也大约是11个人吧,班长和副班长,这俩人不是射手,这俩人主要是搞组织测量,有一个填炮手,有一个在这儿打炮的人,然后其他的人都是给填炮手送炮弹。

解说:火炮在战争中是摧毁敌人地面工事的重要武器,为了减少伤亡,中方前指在战前为第一场战役准备了充足的弹药,没门火炮配备了近一千发炮弹,32团全团立即组织运输,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两天,从弹药库到前线一天的时间只够他们来回两趟,每一位士兵都要背负极重的弹药行军。

金大业:沉一个柱子,是一个“丁”字的一边一个,这边这么跟扛枪似的这么摆着,前头有几个后头有几个,7斤半,但是我们这些新兵要背多少,要背5颗,老兵要背7颗,五七三十五,五五二十五也不少了。再加上自己的干粮背包,喘不上气来,战争就是这样没有你好受的。

解说:金大业背负的炮弹用于仿苏PM37的53式82毫米迫击炮,最大射程3040米,在炮兵中有这样一个说法,82炮隔山吊,意思是82炮的阵地往往与前沿战场离了至少一个山头的距离,这极大的保证了炮兵们的安全,但对初上战场的金大业来说,即使看不到敌人仅仅是耳边响起的炮火声也让他紧张不安,老兵们成了他求助的对象。

金大业:20号早晨的10点钟打响的,我问班长,我说这个危险不危险,有什么危险,他说没什么危险,就是转移的时候你可能不适应,你得脱了棉裤穿单裤,因为转移要快,防止敌人的炮兵对你炮阵地进行反击射击,所以很快移动阵地要快。

陈晓楠:当分配到中方11师的李兴亚等人星夜兼程赶往战斗前线的时候,三百公里之外的藏字419部队已经抵达了正面战场,他们是这场战役当中中方第一阶段进攻的主力部队,初次上阵的张仁英随着部队一路前行,他所在的团队的任务呢是迂回包抄,直接攻击印军的指挥部,这是对新兵张仁英的一次很大的考验。

解说:克节朗这是中印第一战的作战区域,为了完成消灭印方驻军第七旅的任务,战斗开始之前,克节朗战役中主攻部队藏字419部队的三个团分三路围攻,张仁英所在的157团奉命从左路迂回到章多。

张仁英(73岁中印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爬到(20日)凌晨六点的时候,就开始响炮了全是对方的,心里很紧张可能离死不远了,这时候怎么办,我就想班长怎么办我怎么办,班长停我停班长走我走,班长也很照顾我,他老看着我跟上没跟上。

解说:张仁英他们所面对的印军第七旅是防御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王牌主力旅,隶属于印军第四师也是印度的王牌部队,参加过北非、南欧、东南亚的多场战役,有“打遍欧亚劲旅”的称号。

苗中琴(原西藏军区边防科科长):这个七旅呢有一部分部队参加过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雇佣兵,它有什么有廓尔喀营有锡克营,有这些部队都是雇佣的。部队还是整装还是挺好的,它的这个步兵啊炮兵啊,都还是挺好的,部队还是印军最强的一个旅。

解说:对手是印军王牌部队,而中方藏字419部队则是西藏地方部队,武器还未换装,仍然是旧式的53式布骑枪,武器方面中方并没有占有优势,而更加危险的是,有些士兵手中连武器都没有。

史悠俊(73岁中印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当时我跟连长说,连长说你要枪啊,战场上自个捡去。

解说:史悠俊隶属藏字419部队154团,他们负责从东面进攻沙则地区,切断克节朗地区印军右翼,这对连枪都没有的史悠俊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史悠俊:那时候就什么想法都没有了,就是炮一响,心里突突突开始跳。

解说:史悠俊的脑海中一片空白,他无法想像自己竟然就这样空手上了战场,而事实上,此时的连长也颇为无奈,藏字419部队是西藏地方驻军,一直是以农垦为主,本身武器装备就不宽裕,战争开始后这支部队作为前方驻军被紧急调往前线作战,由于战事突然武器配给尚未到位,因此刚刚补充进部队的史悠俊暂时无法领到武器,但当战斗打响新兵们的紧张反而缓解了。

史悠俊:冲锋号一响,基本就什么都不想了,没有什么想的,就想着能够有机会弄支枪啊,对不对,冲锋号响就不管谁了,一起冲下去,当时我们前头有一个就是,我们那个副指导员他带着我们呢,带着我们,那就是一旦前边有负伤的,就得赶紧把他抬回来包扎,就是这样,任务就是这个。

解说:没有武器的史悠俊被临时安排救护伤员,这也是部队对于这些学生兵的一种保护,接收新兵时,上级曾明确指示,这些学生兵只是放在前线接受锻炼,战争结束后还要调回使用,然而战争却并非完全按照僵硬的指令来进行,学生兵孙维吼就没有享受到这样的保护待遇,他直接被送上了前线参战。

孙维吼:第一场所谓战斗遭遇,就是遭遇的西山口,那边印军的炮兵来阻截我们,向达旺进军,它那对面山上就有几门炮,一直对着这边,部队行进的路线上开炮所以那时候我感觉最惊险的有一次,我们在躲在树林里边,它中间有块开阔地,它那个炮直接打在开阔地这个路上,因为我都是新兵什么也不懂啊,人家讲的老兵怕机枪新兵怕炮,这确实如此,炮弹嘣一响都晕了,都不知道在哪儿怎么办,那时候我们那个班长陕北的一个老兵吧,他说你跟着我,我卧倒你就卧倒,我爬起来跑,你就跟着我跑,你就别想别的,我说好。

解说:炮火声中,孙维吼紧跟着班长,在密林中快速奔跑,全力逃离敌人的炮火封锁线。

孙维吼:三个人三个人那么往过跑,就跑过去了,正好我们刚快要跑的时候,一颗炮弹打在我们这个森林的树杈上,好响哗哗哗,所有的树叶都掉下来了,那时候吓了一跳,就在头顶上爆炸,所以那是比较惊险,结果我们跑跑在中间,突然这个班长卧倒,我就跟着卧倒了,弄了一嘴泥啊,那时候考虑不了那么多了,什么地下有石头没有石头什么,根本就不考虑,我一看他往下一倒我就倒下了,炮弹就打到山坡上就响了。炮弹刚一响这土还没落完呢,我看班长一下蹿起来了,我也跟着就蹿起来了,所以这一段越过封锁线是很惊险的。

解说:平安穿过封锁线后,孙维吼的心还在嘭嘭直跳,此刻他才发现自己浑身已经被汗水浸透,身体感觉像大病初愈后的疲惫。

孙维吼:心情呢从紧张到放松,从昏昏沉沉搞不清楚到逐渐的懂得点了,像我们在达旺那个地方,坐在山坡上就是观看风景吧,在那聊天吧,那个炮弹就从头上嗖就过去了,很尖炮弹的声音很尖过去了,就是很尖的声音过去敌人离很远,那时候大家谁都不害怕,但是如果这个炮弹声音粗了,那就离你不远了赶快趴下吧,就是这样,这个都是慢慢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确实一点不假,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适应到适应,从害怕到不害怕,他确实需要有一个过程。

陈晓楠:初上战场学生兵们充满着紧张,但是呢也有好奇有兴奋,然而对于自小就在军队大院当中长大的李兴亚来说却有着很不一样的情绪,参军入藏的时候呢,李兴亚热血奔涌,来到战场就是要奋勇杀敌的,这是他儿时的梦想,他甚至有一种好像是重回儿时军队大院的感觉,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杀敌立功的愿望压根就不可能实现。

解说: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但回忆起当时的战场岁月,年过七十的李兴亚至今仍抱有遗憾。

李兴亚:32团在那打德让宗,他们(33团)打那个邦迪拉,我们师指挥机关跟着指挥机关,没打上仗,从小在部队长大的嘛,知道部队这个打仗才是真英雄,不打仗算什么事嘛,上前线没打成仗,他们很幸运,他们都打上仗了。

解说:本想上阵杀敌,却被分配到后方负责警备与后勤,虽然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任务,但在年轻的李兴亚看来,这明显不是他想做的事情。

李兴亚:当时小兵我刚才说我求战情绪很高的,因为中间就我们那个连队,两次返回执行任务,我都认是山上打仗主动要求,找连长找指导员找班长,我要去我要去,以为打仗呢,实际上是回返,后来班长让我放马去我不干,我来打仗不是给你放马当马夫来了,年轻嘛,年轻血气方刚好胜。

解说:同一批的学生兵都已经步入战场,自己却要留守后方,这让李兴亚极为恼火,他不理解上级为什么不让他上战场杀敌人,然而很快他就开始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战场。

李兴亚:走到一个山口上,晚上月色朦朦胧胧的,中间还走了一个多小时休息一下,那这个休息很宝贵了,休息时间都是睡觉,基本都是睡觉没别的,除了解个手就是睡觉,睡一会儿,那个地下有个石头滩,前面就是大山谷这样走,我跟旁边战友我说,走的时候叫我一声,走的时候想不起来叫,都互相推一下互相拉一下,结果那十几分钟休息很珍贵,过一会儿一看周围,石头很突出部队还没走还可以,再睡一会儿,过一会儿冷了身上很冷,一冷就知道坏事了,马上意识到坏事了不对了,一看周围是势头不是战友都走了。

解说:李兴亚不知道,他此时的位置正处在贝利小道,为了直插印军后方11师主力部队选择了这条地图上没有标识的小路,进行了七天五夜的强行军,这里路况极为复杂,一旦掉队就可能迷失在深山丛林,甚至极有可能成为印军的俘虏。

李兴亚:白天那个打散击溃敌人一个部队,都知道它那个特点,躲树林那躲山林那,那确实吓一跳,当时有这个想法我不能当俘虏,让印度兵抓去不行,我拿着枪跟他拼了,我手榴弹都移到前面去了,一拉环就可以响,所以那一次给我还是很大的一个考验的,立不了功杀不了敌人,不能当俘虏那可不行,遇到印度兵跟他同归于尽,跑了大概一个小时左右,记不清楚了多长时间,反正高度紧张头发都竖起来了追上去了。

解说:借着月光李兴亚一路狂奔,他第一次感到了战场的恐惧,小时候在军队大院的经历激发了他的潜意识,危险可能随时降临,李兴亚一边奔跑一边做着最坏的打算。

李兴亚:子弹推上膛,保险打开,端着枪,手榴弹都弄到前面,不行的话,一块跟印军同归于尽也认了,连跑带蹦的,高度紧张,不知道哪来的那个动力,基本上半跑步状态,追了将近一个多小时,一个来小时吧,记不清楚多棒时间了,最后追上部队了,还不敢到最后都没跟班长说。

解说:这段经历如梦魇般藏在李兴亚的记忆里,这种恐惧深深地植根在他的内心,这种情绪告诉他,战场不是游戏,而这样的情绪在战士黄志忠身上同样存在。

黄志忠(72岁中印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当我下连队的时候,说实在的还没有这个感觉,就是知道抱着枪跟着部队跑,是吧抱着枪,我们那个战士抱着枪跟着部队跑,叫咱们干什么干什么,到了前沿以后,住在山洞里头,山洞然后敌人就打炮,隔着山涧就打炮,我们去背粮食,因为有人抽烟炮弹就过来,那时候都不是很害怕。

解说:黄志忠隶属11师33团7连,因为11师主要进行第二阶段的战役,黄志忠直到11月中旬才第一次与印军的炮火近距离接触。

黄志忠:直到11月17号我们迂回到敌人后方的时候,马上到邦迪拉下面的时候,看见了敌人隔着那个山沟,打过来的炮弹战斗开始以前先炮轰。

史悠俊:就不管你把你压那儿,把碉堡乱七八糟炸平了,一般都是这样,先用炮轰,轰按了以后然后一吹冲锋号,哗捶下去了,到兵下去了就开始解决具体的那就是见一个打一个,见一个打一个。

黄志忠:我们牺牲了那么多同志,心里就开始呦,这家伙这么厉害,那是要死人的,看见被打倒的咱们马匹,看到咱们师长躲在一个影壁后面,说这怎么这么厉害呀,那真是抱着枪都不敢吭气呀,就藏在树林里走,七连的走就跟着跑,反正一听炮弹多远就趴下,其实离咱这儿远着呢。

解说: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炮火带来的杀伤,黄志忠内心战栗而那种油然而生的恐惧令他手足无措,战场就以这样的方式迎接了这批新兵。

陈晓楠:就在新兵们逐渐克服恐惧了解战场的时候,中印双方的交战也在日益白热化,1962年10月28日,中方停止了战斗进入了修正,试图和印方进行和谈,但是遭到了印方的拒绝,印度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且成立了应对紧急状况的内阁,从各地调兵增援边境,麦克马洪线的南侧三万印军士兵整装待发,一场更大规模的作战即将开始,对于新兵的真正考验也真正来临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5651/554725116388.html

更多阅读

S4 战争之王-潘森符文天赋加点攻略及出装 战争之王潘森出装

S4 战争之王-潘森符文天赋加点攻略及出装——简介在S3赛季中,战争之王-潘森是一名很强势的上单英雄,同时也能兼顾中单和打野 ,大招更是半球流支援,如此强势的英雄,一出道就获得无数玩家的喜爱,那在S4赛季潘森又将怎么样了?下面小编就跟大家

新藏公路——国防公路与中印战争 新藏公路死人沟图片

新藏公路——国防公路与中印战争工程投资额:—工程期限:1950年——2020年新藏公路(219国道)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从新疆叶城出发,沿着219国道南行,就进入了高寒缺氧、荒无人烟的喀喇昆仑山区。翻越5座5000米以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 中印战争对印度的影响

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麦克马洪线图(上图)和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经过图(下图)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中印边界全长约1710公

《2020 中印战争》 2020中印战争txt下载

《2020 中印战争》第一卷 台海风云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声明:《中印战争老兵王琦 62年中印战争中老兵为何让新兵“脱了棉裤穿单裤”?》为网友侢見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