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人工膝关节的发展史可知,一开始它的出现是为了治疗膝关节疾病,医工结合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创新,这个阶段是以科学引导产业发展;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已无太多的创新性,此时改变由市场引导其大部分的发展。未来在中国,由于国家政策导向和国人生活习惯使然,以及全球科技进步的推动,膝关节假体、手术工具、医生培训和病人术后康复方面,均有可能发生突破性的技术革命。
中国膝关节假体的明天,我认为受制于三个因素:第一是国家“十三·五计划”的政策引导,使国产假体导向低价位;第二是科学导向,这是基于病人功能需求和生活上的需求;第三是临床技术需求,目前国内临床医生培训并不规范。
首先在当今中国的医保政策下,三级、二级和基层医院分别消耗35%、40%和25%的医疗资源。在我国“十三·五计划”中,医疗经费的流动是往下层流动,即从二三级医院向县级医院流动。2015年,政府将在2000个县级医院进行改革,大量基层医师亟需培训。如今病人的流向也发生了很大的移动,54%的病人由原来的2级医院转到3级医院,46%(常见病或者慢性病)在基层医院就诊。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权威资料显示,国内髋关节手术量远大于膝关节手术量。而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1993年人工膝关节手术量就达20多万,超过髋关节(16万);到2009年,人工膝关节60万,髋关节20万。所以,中国人工膝关节手术量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是基于病人功能需求和生活需求的科学导向。人工膝关节手术主要是恢复膝关节功能。我们都知道,膝关节需要的各种活动最大弯曲角度在111-165度之间,而不同的生活形态,对膝关节的活动度需求不同。过去,全世界前十名的假体厂商以美国为主,美国人的如厕习惯是坐在马桶上,屈曲角度多在90-110度之间;而我们大多数中国人仍必须蹲着上厕所,蹲着就意味着要求假体必须能实现高屈曲。现在针对亚洲市场,厂商提出了符合国人的生活需求和解剖特点的膝关节假体设计理念。
目前人工膝关节假体的主要是PS型(后稳定型)和CR型(十字韧带保留型)。我们在活动时,膝盖内侧部分活动范围小,外侧部分随着角度的弯曲活动范围变大,这样会出现旋转的情形,从侧面看是在做弯曲伸直,从正面看实际上它还有个内旋外旋的运动,所以内外旋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过去我在研究中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设计,让它增加内旋和外旋,其主要目的是使它能够实现高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