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纪念馆
汤显祖纪念馆坐落于江西省抚州市南郊却家山,开放时间为夏季8:30——17:30,冬季8:30——17:00,门票免费。汤显祖作为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其高尚的品格,文学的造诣,正直的为人都为后人留下了可学习、借鉴的地方,由此,汤显祖纪念馆应运而生。
汤显祖纪念馆
汤显祖纪念馆环境怡人,原始树木错落其中,观赏性的植物参差不齐。春季,花鸟生机盎然;夏日,树木遮天蔽日;秋季,红枫似火热情;冬日,雪松银装素裹。有鱼,有花,有树,有茶,单是景色就让人心旷神怡,更何况还有汤显祖的人物事迹、历史作品增添了整个纪念馆的文化底蕴。
汤显祖纪念馆分为三块区域:四梦村——风景浏览区;迎宾村——休息区;娱乐村——商贸区。
四梦村包括综合展厅、牡丹亭、丽娘坟等景点。主展厅名为清远楼。一楼的展厅通过图画、照片记载了汤显祖的一生和他的“临川四梦”;二楼是一方名为四梦太的戏剧舞台,经常有戏剧人员在台上出演汤显祖的戏剧选段。
迎宾村作为休息区临水而建,村旁杨柳依依,村外阡陌交通,村内草堂隐于树间。农家气息、田园风光,让人身心放松,流连忘返。
娱乐村贴近现代化,与迎宾村的感受截然不同。商铺、戏院、杂耍,游乐饮宴,快哉。纪念馆在节假日不定期开展游园等娱乐活动,让游客更好的感受汤显祖纪念馆的魅力。
大文豪的住宅地,千古绝唱的牡丹亭,古琴阵阵,风雅潺潺,值得一去。
汤显祖墓
汤显祖墓位于临川古镇,离文昌桥不远的汤家山上,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汤显祖与其三个夫人的合葬墓在光绪年间进行过一次大修,二十世纪进行补修,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到破坏,后迁址人民公园。
汤显祖墓
汤显祖的墓碑面上刻着“汤显祖之墓”五个大字,碑顶雕“日”、“月”两字,既暗示汤显祖为明代人,又赞颂其个人光辉像日月那么长。碑后刻有铭文,记述了汤显祖的一生,他的作品流传百世,他的气节教育今人。碑旁造“牡丹亭”一座,与汤墓浑然一体,人与文有机地结合,暗示着第一名著《牡丹亭》。“牡丹亭”上有一幅对联:文章超海内,品节冠临川。
整个汤墓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两边连接青白色围墙,整个看过去自然安逸,朴实无华。迎面由四块墨玉组成的四柱牌坊,刻有“临川四梦”的经典图像,栩栩如生,让人停步。周边是排排松树,苍松翠柏,显得庄严肃穆,仿佛组成了一层巨大的屏障,守护着汤翁。松树下,汉白玉的围栏环形出现,感受到整个汤墓的精致、低调。看阳光穿越浓密的枝桠,斑驳地撒在幽静的墓园里。
有空去看看汤墓,祭拜汤翁亡灵,瞻仰神秘祖墓,感受“临川文化”。在这绿树环绕的幽静一方,回想起汤翁回乡后一心一意创作剧本的场景,他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晚年生活贫困,可他醉心于戏剧,写词排练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乐趣,剧中的杜丽娘经历现实到梦幻,梦幻回现实,这不就是汤翁的浪漫。
汤显祖简介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文学家。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有《牡丹亭》,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诗文《感事》、《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等,小说《续虞初新志》。
汤显祖像
汤显祖出生在书香世家,祖父汤懋昭被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创建“汤氏家塾”,伯父汤尚志从事戏曲,母亲熟读诗书。汤显祖5岁进家塾,12岁写诗,21岁中举人。他的仕途本可以一帆风顺,但明代科举制度腐败,考试变成了幕后交易。汤显祖拒绝宰相的笼络,名落孙山。34岁,汤显祖中了进士,步入满是荆棘的仕途。
万历十一年,王世贞赴南京后地位显赫,许多人投其门下。汤显祖与王氏同在南都,又为王氏之弟下属,却因文学思想和旨趣与王氏不同而不相来往。汤显祖为揭露复古派的面貌,细读王氏的诗文,指出其中剽窃汉唐史诗的字句,明确自己重创新反对复古的信念。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时,闲寂无聊,他常与本地的诗文家、戏曲家切磋唱和、研究学问。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对当时的政治提出意见,被放逐。后内迁至遂昌。在遂昌,他减少科条、建立射堂、修建书院,使贫瘠之地逐渐兴旺起来。后因为擅放囚犯被政敌中伤,汤显祖不堪忍受税使扰民,主动递了辞呈。
汤显祖一生蔑视权贵,晚年淡泊贫困,醉心佛学。其所处时代,文学思想斗争激烈。汤显祖坚持己见,反对程朱理学,认为其与个性相悖。在文学创造上,他提出立意为先。读“非圣之书”的罗汝方,反理学的达观禅师,李贽等人都对汤显祖的创作影响深远。
汤显祖名句
汤显祖是明代有名的戏剧家。他自幼才华横溢,进家塾、写诗、中举人可惜之后仕途坎坷。官家不幸诗家幸,一部戏剧《牡丹亭》造就了他的艺术巅峰。这部小说围绕杜丽娘和柳梦梅为主人公展开爱情故事,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作者在剧中留下的许多名言也被世人牢记在心。其中,“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是一句饱含深意的经典名言,被人沿用至今。
牡丹亭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话是小说中的人物杜丽娘和春香游园时说出来的。进入园中,看到金粉画廊,池边的苍苔,虽春意盎然,美景在前,可是想到自己的愁绪没有地方派遣,提不起赏景的兴致,不知道赏心乐事在谁家谁院。最终黯然而回,倒不如回家打发无聊,打算留些余兴,过几日再来。
这句表现出了杜丽娘看到春日所激发出来的活力,但是由于自身受到限制,发出惜春的感慨。从侧面可以表现出杜丽娘的内在有一股追求自由生机的力量,有一股反对封建限制的气魄。她不满现状,不甘现状。这一声感慨,为后文死后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相会,要求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这些事情都不是一个屈服在封建教条之下、唯唯诺诺的千金大小姐能做的事情。
牡丹亭汤显祖
汤显祖是明代有名的戏剧家。他自幼才华横溢,进家塾、写诗、中举人,可惜之后仕途坎坷。不过官家不幸诗家幸,一部戏剧《牡丹亭》造就了他的艺术巅峰。
牡丹亭剧照
《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牡丹亭》围绕杜丽娘和柳梦梅为主人公展开爱情故事,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
杜丽娘原是太守之女,有权有势,为人十分向往自由,充满生气。游园时的春景让她伤春,感觉自己的一腔愁绪无处排解。梦中,杜丽娘与一书生相会,偷尝到爱情的乐趣。梦醒,现实的无情让她感受到生活的无趣,日渐消瘦,一病不起。临死前嘱咐母亲葬于梅树下。柳梦梅是一介书生,进京赶考时恰好投宿在杜丽娘死前所住的花园中。二人认出对方是梦中的伴侣,再次幽会。杜丽娘让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柳梦梅让杜丽娘帮自己报讯,却被杜丽娘的老师和父亲发现,棒打鸳鸯。二人将此事告到皇帝面前,皇帝成人之美。杜柳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剧中刻画人物十分传神、立体,不仅形态上全面,在人物内心世界也是全方面展示。通篇辞藻华丽,不少词句流传至今,朗朗上口。歌曲《在梅边》也引用不少《牡丹亭》的词句。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经典古典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