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拉姆战役战略布局
法兰西历史上记述了1809年7月3日,法国皇帝拿破仑率领十七万法军在多瑙河畔与卡尔大公亲自指挥的奥地利军队的殊死决战,史称“瓦格拉姆战役”。说起瓦格拉姆战役战略布局,堪称十九世纪欧洲军事史上的经典,双方指挥官在这场战争中都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虽然战役结果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此一战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次十分宝贵的战斗经历。
瓦格拉姆战役图
战役结果,虽然法军凭借兵力和装备优势取胜,拿破仑的战略指挥技巧也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客观来说,奥军统帅卡尔大公在瓦格拉姆战役战略布局方面,比拿破仑皇帝毫不逊色,甚至略高一筹,这也再度证明了卡尔大公是拿破仑戎马生涯中所遇到的一位强悍的劲敌。
战役之初,法军在瓦格拉姆战役战略布局上的考虑主要是基于己方控制着洛鲍岛,具有地理优势,主要兵力将投入在多瑙河上游。
而卡尔大公的战术巧妙之处在于,他一早洞悉了拿破仑的战略意图,索性将计就计,将法军引入自己精心布置的“口袋阵”,令拿破仑一经交战就落入陷阱,失去了战争先机。
在7月3日多瑙河的激战中,法军遭到了奥军的迎头痛击,一度损失惨重。
尽管次日,拿破仑很快调整了兵力,抢先渡过多瑙河展开反击并取得了最终胜利,然而由于拿破仑本人的疏忽,还是让法军先头部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由此可见,在瓦格拉姆战役战略布局方面,卡尔大公所展现的智慧,令强大的法军都不得不叹服。
瓦格拉姆战役评价
发生于1809年7月3日的瓦格拉姆战役,是十九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与第五次反法同盟之间的最后一次决战,也是拿破仑征战生涯中取得绝对性胜利的一场战役。

瓦格拉姆战役图
欧洲军事史上普遍将瓦格拉姆战役评价为一场“惨胜的战役”,其原因在于,它的战斗规模是自1789年以来最大的,并且双方的统帅都在战争中运用了超高的军事谋略。战斗结果,虽然双方都损失惨重,然而拿破仑依然还是凭借兵力优势和技高一筹的战术取得了战役的最终胜利,因而法兰西人民依然将瓦格拉姆战役评价为拿破仑皇帝取得辉煌胜利的一战。
有关瓦格拉姆战役的评价,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军事文献中很常见。
它首先是一次非常经典的大军团决战,战争双方总共投入了超过三十万的兵力,四百门以上的火炮阵容也创下了火器时代的战争记录。
在交战过程中,奥地利一方的统帅卡尔大公率先在双方即将展开激战的多瑙河畔布下了“口袋阵”,以一招请君入瓮的战术将拿破仑大军引入圈套,致使法军首战即遭重创。
拿破仑到底是一位身经百战的优秀统帅,在军队因贸然出击而蒙受巨大损失后,他很快调整状态,组织兵力展开反击。
而此时,奥军方面却因驰援延误而导致后继兵力不足,卡尔大公精心布置的口袋阵很快被法军击穿,再加上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进入拉锯战后,奥军显然力不从心,不得不撤退。
因此,综合而言,拿破仑在整体军事指挥和组织能力上均胜于卡尔大公,法军战力与兵力配置上也略胜一筹,所以,此一战法军取胜,亦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