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死亡等悲伤的字眼是我们最常见的词汇。如何帮助孩子开释遇到这样的场景时的悲伤?如何面对亲人的逝世?是否应该去参加葬礼等仪式?什么时候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今天这篇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的内容,是关于这些方面的。
本文翻译摘自《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26章:家庭问题,第4节:悲伤的反应(翻译:徐萌,校对:武汉辰辰妈)
更多关于儿童心理的文章,可以发“心理”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
没有再比失去父亲或母亲更为悲痛的事情了,悲伤是他们的自然反应。孩子不仅会因为父母一方逝世而感到悲伤,也会因为父母一方久病或重病,或者父母离婚而感到悲伤。(即使父母离婚之后,他与父母双方都保持联系,但是他也会因为失去所熟悉的家而感到悲伤)。他们还可能会因为失去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喜爱的保姆或宠物的死而悲伤。
当孩子失去一方父母
双亲之一离世,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毁灭式的打击,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死亡。五岁以下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无法领会死亡的永恒性。因此,孩子悲伤的第一阶段往往是抗议双亲之一不见了,并希望他/她能回来。许多孩子会在幻想中让自己的愿望实现,想象着已逝的父亲或母亲出现在他们熟悉的场景或者地方。
一旦孩子意识到他的父亲/母亲确实永远离开了,他便开始陷入绝望。由于婴儿的表达能力有限,他们通常会在很悲伤的时候大哭,没有食欲,难以安抚。幼儿则会哭闹,易怒和不配合,甚至可能会退行出现婴儿行为。稍大一点的孩子会变得少言寡语。学龄前儿童在这个期间则可能会神情恍惚,或者在玩耍的时候失去创造力和热情。而其他家庭成员越是悲伤,或者在情感上越是疏远,孩子的绝望可能越是强烈。
不过最终,孩子会从绝望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并开始将爱与信任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已经忘记了逝去的父母,或者说明伤害已经消失。终其一生,总会有些时刻他都会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产生失落感,尤其是生日、假期、毕业之类的特殊场合,以及他生病的时候。这时,孩子可能会情绪低落,并问起离世的父母。
如果父母已故的一方与孩子的性别相同,在他4-7岁之间,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的更加频繁。因为这一时期,孩子正在努力理解自己的性别身份。最好的结果是,这些回忆是短暂和积极的,不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痛苦。如果孩子过于沉溺于此,或者这些回忆明显令孩子不安,则有必要去咨询儿科医生。
当孩子失去一位兄弟姐妹
失去一位兄弟姐妹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尽管它对孩子的打击可能不像失去父母那样深刻,但是却可能更为复杂。因为,许多孩子或多或少会觉得这是自己的错,即使那些能够理解兄弟姐妹死亡的大孩子也会如此。如果父母也陷入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变得沉默或易怒,或者不知不觉中与孩子疏远,孩子的这种自责感则会越发强烈。
就像孩子失去父母时候的悲痛一样,失去子女的父母也经历了同样的悲伤剧痛,而这种悲痛则被还活着的孩子看在眼里。最初他会看到父母的震惊和木然,然后他们则会否认事实,紧接着是愤怒,不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整个过程中,他可能会从父母的言辞中听出内疚,并有可能把这种内疚误解成为,父母把本该给予已逝兄弟姐妹的时间和关爱都给了他。
父母可能会不由自主去谈论已故的孩子、死亡如何发生,以及他们能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幸存的孩子可能会去尝试安慰他的父母,尽管这并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更适合他做的应该是学习如何有效的应对已发生的事故。一旦幸存的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让父母快乐,反而有可能严重的伤害自己的安全感和自尊心。如果父亲或母亲无意间变得拘谨、易怒或过度忙于家庭以外的事情,幸存的孩子都会感到害怕,会觉得自己被父母排斥。
如果家中一位父母强烈需要交谈,但另一位却极力避免,那么他们很难满足彼此都需要的支持和理解。因此,婚姻可能触礁。幸存的孩子会敏锐的感受到这种压力,如同对失去兄弟姐妹产生的悲伤一般。并且,他们可能会将父母的分离与兄弟姐妹的死亡一并归咎于自己。所以家中失去一名孩子之后,专业的心理咨询对全家都有帮助。儿科医生将为你推荐称职的家庭治疗师、心理学家或儿童心理工作者,帮助所有人应对悲伤,帮助你的家庭学会面对、从中痊愈,并且重建相互支持的健康关系和互动。
帮助悲伤中的孩子
当你因为已逝伴侣或孩子而悲伤时,很容易忽视自己幸存的孩子的需求。下面这些建议有助于你在孩子正处于悲伤中或在此之后,为他提供所需要的关爱、安抚和信任。
1.尽可能保持孩子熟悉的日常生活不变。当你不在的时候,请他喜爱和信任的家人、保姆或幼儿园老师来陪他。
2.不断经常冷静地给孩子解释这一切,不要忘记他的理解程度和可能存在的愧疚感。解释要尽可能简单和真实。不要编童话故事,这样会令孩子更加困惑,或者令他期待死而复生。如果孩子已经3岁以上,要跟他保证不是他做的任何事或者想法导致的死亡,并且也没有人生他的气。为确保孩子真正地理解,可以让他重复你所说的话。
3.向爱的人求助。当你自己也正处悲痛的时候,很难将全部精力都给予同样处于悲伤的孩子,并且也无法给他所有需要的帮助。这个时候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或许可以给你安慰,同时在孩子感到孤独和迷失的时候能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团结。如果你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你和伴侣努力在这段时期内相互扶持,对家庭来说至关重要。
4.在接下来的几周、几个月和几年里,敞开心扉去讨论失去的亲人。虽然孩子看起来能比你更快走出悲伤情绪,但是他的悲伤可能会在内心中持续多年——有可能平缓的贯穿一生。在他努力去接受失去亲人这一事实的过程中,需要你不停地去支持和理解他。当他长大一些之后,可能会问你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像亲人死时的具体情景,事件发生的原因。尽管回忆那件事可能会令你痛苦,但也要尽量诚实和直接地回答他的问题。因为他对事情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帮助他更平和地面对这件事。
学龄前儿童应该参加葬礼吗?
年幼的孩子是否应该参加亲人的葬礼,取决于孩子本身的理解水平、感情的成熟度以及参与这一仪式的意愿。如果他看起来非常害怕和紧张,并且也难以理解这种仪式的目的,那么最好还是不要参加。反过来说,如果他看起来能够理解葬礼是怎么回事,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想去那里做最后的告别,那么参加葬礼反而可以令他感到安慰,并确实能够帮助他应对悲伤。
如果你决定带他去参加葬礼,就要让他对即将发生的一切做好准备。也要提前安排好关系亲近的家人或者保姆在需要的时候带他离开,这样你就可以继续留在葬礼上。有人帮忙,也有助于你在葬礼中处理自己的情感需求。
如果你决定不让孩子参加葬礼,那么你应该在那之后安排一次私人的、非正式的扫墓。尽管,这样也会令孩子有压力,但能够帮助他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在扫墓之后有家庭聚会的话,可以带孩子去参加,因为在家人身边他会更舒服一些。
何时去寻求专业的帮助
死亡发生之后,你可能想立即去咨询儿科医生。他们拥有相关经验和知识去帮助你引导孩子应对悲伤,帮助你决定与孩子交谈的方式和内容,跟你讨论接下来的数月中孩子可能会出现的感受和行为。
无法预测孩子的悲伤要持续多久。通常,正处在悲伤期的孩子会在最初的几小时、然后是几天、最后是几周之内逐渐表现出正在恢复的迹象,直到他的表现如同死亡发生之前一样好。如果孩子在事件发生后的4-6周之内都没有开始恢复正常,或者你觉得他的应激感受和行为过于剧烈或持续时间过长,可将这个情况告诉儿科医师。
孩子偶尔思念过世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沉溺于此以至于影响了他之后几年的生活,这就不正常了。如果孩子不断想着死亡,每一个家庭场合中都表现出悲伤,甚至阻碍了他的社会和心理发展,那么孩子需要心理咨询了。你的儿科医生可以向你推荐称职的心理健康专家。如果临终的亲人刚好住在临终关怀机构或参与了类似计划,那里通常可以提供帮助父母和孩子应对悲伤的专业服务。
孩子也需要你能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当你失去孩子或配偶之后,大概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让日常生活回到常态,而慢慢平息强烈的痛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死亡发生一年之后,你还是觉得无法恢复以往的生活,或者悲伤变为持续不间断的抑郁,你最好找心理专家寻求帮助,这样对你和孩子都有好处。
更多关于儿童心理的文章,可以发“心理”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
本文是《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的部分内容(本书介绍请见:新手爸妈的第一本书——《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因为目前该书的英文去年就更新到了第六版,而中文只有第五版。为了能够让需要的爸爸妈妈更早的了解目前最专业权威的育儿知识。有一群热心的爸爸妈妈一起将英文第六版的本书翻译成中文,并授权给“一小时爸爸”平台进行发布。
请勿转载本系列文章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感谢本文的翻译:徐萌,校对:武汉辰辰妈的辛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