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 马相伯 马相伯遗嘱

马相伯

马相伯(1840年4月17日—1939年11月4日),原名马志德,圣名若瑟,又名钦善、建常、绍良,字斯藏,又字相伯、湘伯、芗伯,以字行,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为其弟子。马相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后人辑有《马相伯先生文集》。其故居有江苏丹阳、丹徒,上海徐家汇、松江泗泾等地。墓园在上海宋庆龄陵园内。

马相伯简介

马相伯的简介上是这样介绍马相伯的:马相伯生于公允1840年,原名叫马志德,也被叫做马钦善、马建常等,字相伯、斯藏,其晚年的时候号华封老人。马相伯祖籍在江苏丹阳,但是生于镇江的丹徒市,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还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曾担任震旦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也为中国培养了很多杰出的学者,如蔡元培等。

教育家马相伯

马相伯的父母都信奉天主教,所以在马相伯还是襁褓的时候,就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马相伯五岁的时候开始进入私塾读书学习,12岁前往上海,到徐汇公学读书,随后又到很多的修院学习外语、神学、数理等知识,1858年,马相伯全家搬到镇江生活。

公元1876年,马相伯因为私自筹集银两赈灾被教会关禁闭省过,于是马相伯便脱离耶稣会开始从事外交和洋务活动,先后前往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在国外马相伯意识到要想富强国家必须提倡科学并兴办实业,所以回国后他常常向朝廷进谏,但是朝廷却并不认可马相伯。于是在1899年的时候,马相伯便辞官回上海专心做学问,帮他的弟弟一起编著《马氏文通》。

公元1902年,南洋公馆爆发墨水瓶事件,很多学生集体退学,在蔡元培等人的推荐下,不少学生到马相伯门下读书,1903年,马相伯建立震旦大学,并自己担任校长,这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私立大学。1905年学校遭遇教会插手,学生在此退学,于是马相伯在江湾又重新建立了震旦大学,1952年被改名为上海市向明中学。抗日战争时期,马相伯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依然奔走呼号,发表演讲,是公认的爱国老人,公元1939年11月4日,马相伯病逝。

马相伯毁家兴学创立复旦

马相伯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不仅自己开办震旦大学,同时还是中国名校复旦大学的创始人。其实震旦大学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震旦大学是马相伯在1903年的时候创办的学校,后来因为教会的插足,使这所学校学生大量退学,所以马相伯才另建一所大学来接收退学的学生,继续兴办教育。

马相伯 马相伯 马相伯遗嘱

教育家马相伯

马相伯创立震旦大学和复旦大学可以说是下了很大的心血,所以后人将马相伯创建大学的事称为马相伯毁家创立复旦。马相伯创立复旦大学的时候,变卖了家田3000亩,捐献的白银更是达到4万银元,为了给学校找合适的地方,还在英法租借借了八块地,才将复旦大学兴办起来,可以说当时马相伯已经把身家都倾注在了震旦大学上,晚年马相伯当时生活已经很拮据了,生活费都是靠自己写稿翻译作品等来获取,。

当时的震旦大学是个非常出色的大学,作为当时国内的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大学的师资力量、教学品质、教学宗旨都是一流,从震旦大学毕业的学生很多,有不少都是鼎鼎有名的人物,如于右任、李青崖等。所以在教会插手震旦大学,导致学生都签名退学后,马相伯特别伤心,老泪纵横。幸运的是马相伯镇定之后决定依然要和学生站在一起,所以马相伯在当时著名的实业家张謇、严复等人的支持下,自己又倾家荡产创立了复旦大学,这所大学的寓意就是光复震旦的意思。

马相伯在病逝后,一直是作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传奇人物存在,而马相伯毁家创立复旦的故事也是被后人赞不绝口。

马相伯兴学只为叫醒中国

马相伯出身于天主教的家庭,父母都是天主教的教徒,父亲曾是儒学家,后来弃儒从商。在马相伯五岁的时候就被送进私塾读书,12岁走出私塾,独自前往上海接受了非常系统化的西方教育,精通八国语言,天文地理更是无不知晓,后来又到国外多地学习。

教育家和爱国人士马相伯

马相伯曾到过日本、朝鲜、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在国外的经历和见识让马相伯深刻认识到要想富强中国,就必须提倡科学,兴办实业。所以回国后的马相伯向朝廷提出过多次建议,但是都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因为马相伯推崇西方民主人权的思想,所以马相伯被认为是“排内”。无奈之下,马相伯只好埋头自己做学问,后来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接连失败,1902年还爆发了墨水瓶运动。种种迹象让马相伯认识到只有教育才能拯救国际和民族,所以当时马相伯兴学只为叫醒中国。墨水瓶事件爆发后,不少学生被推荐到马相伯门下学习,马相伯在耳顺之年坚持自强之道,要以育人为本,求才之道,要以设立学堂为先,所以马相伯当即行动起来,投身教育,兴办大学,先是创立震旦大学,效果甚佳,培育出很多社会栋梁之才,后来在教会的插手下,学校渐渐衰亡,但是马相伯并没有放弃兴办教育的理念,而是又一次倾家荡产建立了鼎鼎大名的复旦大学,后来马相伯还创办了函夏考文苑。总之马相伯对中国教育教界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而马相伯兴学只为叫醒中国的事迹也是广为流传。

马相伯故居

现在保存比较好的马相伯故居在泗泾镇,泗泾镇属于上海市松江区,马相伯故居又被称作马家厅,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爱国人士马相伯长期居住过的地方。马相伯故居是一栋充满江南风格的私人住宅,非常简约平实。

马相伯故居照片

马相伯祖籍是在江苏丹阳,在江苏丹阳马相伯的故居现在只剩下一堵破旧的墙体和一口埋没在荒草中的水井,在马相伯十二岁的时候,马相伯全家就迁到上海去了,马相伯还在上海的很多学校读书学习。马相伯的人生也由此改写,马相伯在上海学习了很先进的知识,为后来他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国后的马相伯提倡科技发展事业的主张不被朝廷采纳,他便自己潜心做学问,墨水瓶事件发生后,马相伯开始授课并开办了震旦大学,马相伯创建的震旦学校得到一致的好评,学校的办学宗旨、开办的专业、学校的老师等都可以说是国内一流,当时梁启超知道马相伯开办的震旦大学详细情况后,也大为赞赏。不仅如此,在马相伯担任校长后,学习被管理的井井有条,很有特色,学校的学生人数也是暴涨。抗日时期,马相伯对教育和革命依然十分热衷,常常奔走相告,为学生做演讲,鼓舞学生,在当时是工人的爱国老人,国民政府和中共中央都曾向他发电进行嘉奖。

在公元1939年11月4日,马相伯病逝后,很多后人会到马相伯故居来瞻仰这位曾经的爱国教育家,以表哀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6651/340143681354.html

更多阅读

司马相如《凤求凰·琴歌》 司马相如琴歌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徬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司马相如《凤求凰·琴歌》

崇真旧迹之马相伯 马相伯名言

马相伯(1840.4.7-1939.11.4),原名马志德,又名马建常,改名马良,以号行,晚号华封先生,江苏省丹徒县人。1862年加入耶稣会。1870年获神学博士学位。是近代中国镇江籍著名乡贤,学贯中西,才智过人,清末维新派知识分子。国民政府委员。晚清时期,1848年

声明:《马相伯 马相伯 马相伯遗嘱》为网友半字浅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