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是广西特产,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的黑茶而得名,后发展分布在浔江,郁江,贺江,柳江和红水河两岸,有苍梧、贺县、横县、恭城、贵县、三江、河池、柳城等廿至卅个县。
茶园
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中国名茶之一,“畅销于穗、港、澳等埠”。 六堡茶品质特点是茶身条索肥壮,呈圆柱形,外形长整尚紧,结成块状,干茶色泽黑褐光润,内质汤色红浓明亮,叶底呈铜褐色,香气醇陈,滋味浓厚醇和爽口,感觉爽口回甘,略感甜滑,并带有松烟香和槟榔味,风味十分独特。 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其中“红”指外形色泽和茶汤颜色,汤色透彻,深红明亮;“浓”指汤色和滋味,汤色红浓,滋味醇厚;“陈”指香气陈醇,具有槟榔香,即陈香;“醇”指滋味,滋味甘醇,口感爽滑。 苍梧县志(同治版本)则有“--六堡味厚,隔宿不变”的评价。一位茶友在博客中写道:“此茶干茶如普洱茶,沏完的汤色跟陈年的普洱也很是相似,只是更清亮一些。喝在口中两品茶的香气截然不同,普洱是泥土香浓郁一些,六堡则是更清爽,但不失陈纯,有些松烟味,很醇厚的感觉。” 据《当代广西梧州地区》记载,梧州辖区内由北而南的桂江是当时水路交通的主动脉。桂江两岸,山水相连,沃土成片,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而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无须强调名山大川,只要得品种之优,环境之宜,培植之当,制作之精,便有名茶。六堡镇内的山脉虽然不是我国的名山大川,但其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生长出我国特有的黑茶。
茶园 六堡镇境内丘陵山地较多,山青水秀,山高林密、土层深厚,自然条件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六堡茶在以上独特气候环境和渥堆发酵机理作用下进行陈化,在湿热作用的基础上,在微生物代谢活动参与下,共同形成了六堡茶这特有的“红、浓、陈、醇”的品质风味。六堡茶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水土和耕作条件及生产管理,造就了六堡茶这一独特的地方品种。
茶园 六堡茶在六大茶类中与其他茶类不同,一般茶类以新茶为贵,而六堡茶则越陈越好,愈陈愈香,如果说绿茶是清纯的仙子,那么欣赏六堡茶黑褐光润的外形,只觉得是面对一位历经沧桑的故人。 六堡茶耐于久藏,储藏越久品质越佳,如果说其它茶类人们追求的是其“青春年华”,那么,对六堡茶而言,她打动人心的则是岁月的沧桑,如同普洱茶一样,即愈陈愈香的特质是其他茶类所不具备的,六堡茶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的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 而茶中有“发金花”的,即生长有金色菌孢子的最受欢迎。因金花菌能够分泌除多种酶,促使茶叶内含物质朝特定的化学反应方向转化,形成具有良好滋味和气味的物质,其保健功效也特好。
60倍显微镜下的茂圣六堡茶金花六堡茶的制造采用当地的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稍的一芽二、三叶至三、四叶,采后保持新鲜,当天采当天制完。 六堡茶的制造工序依次为: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千燥。
(1)杀青 六堡茶的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但相比较而言,全程温度大致有一个从低-高-低的变化过程,其他要点和绿茶杀青相同。杀青方法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2)揉捻 六堡茶的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碎率为辅。因六堡茶要求耐泡,细胞破率不宜充分,细胞破碎率掌握在65%左右为宜。杀青叶揉捻前须进行短时摊凉,以半小时为好。粗老叶则不必摊凉,须趁热揉捻,以利成条。
(3)沤堆 沤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沤堆的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减除舍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发展特殊香气,破坏叶绿素,使叶色转变为深黄褐色。二叶以上的嫩叶,揉捻后先经低温烘至五、六成干再进行沤堆,否则,容易沤坏或馊酸。沤堆厚度视气温高低、湿度大小、叶质老嫩而定。原则是嫩叶薄堆,老叶厚堆;高温高湿薄堆,低温低湿厚堆。一般堆高33-50厘米。堆温控制在50℃左右,如超过60℃,要立即扒堆散热,以免烧堆变质.在沤堆过程中,一般要扒堆1-2次,把边上茶坯翻入中心,使之沤堆均匀。沤堆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0-15小时。沤至叶色变为深黄带褐色,茶坯出现粘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沤堆适度。
(4)复揉 经沤堆后的茶坯,有部分水分散失,条索回松,需复揉一次,使条索卷紧;沤堆后,堆内堆外茶坯干湿不匀,通过复揉使茶汁互相浸润,于湿一致,以利干燥。复揉方法要轻压轻揉,时间约5-6分钟,使条索达到细紧为止。
(5)干燥 六堡茶的干燥切忌以晒代烘,所用烧柴切忌用有异味的樟木、油松等柴火或湿柴,以免影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