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需要主张』
我们重新整理了在翻译上不甚严谨的文学书译本,目的并不在于翻找陈年旧案,也不针对某个人或某个出版社,我们更希望能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我们对于翻译本身的谨慎态度和求是精神,就翻译本身做一个简单的探讨。尤其是在这个图书市场回潮的当下,各大出版社对于外版书版权的引进大幅度增加,经验丰富的专业译者又远远不够,单纯为了赶超出版进度而放弃翻译及把关质量,其实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飞鸟集》
【印】泰戈尔 著
冯唐 译
版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7月
这本家喻户晓的《飞鸟集》经冯唐之手再造可谓引发的风波不断。虽然这部据称是“八千字,费了三个月”的翻译作品被称为“最具诗意和韵律”的《飞鸟集》译作,也是冯唐的第一本译作,但它的确称不上是好的译本,甚至还有落了“亵渎”和“庸俗”之名。了解冯唐写作风格的人都不难猜到,一个动不动就喜欢写生殖器、“肿胀”、“裤裆”,满篇荷尔蒙喷溅、书写情欲如野兽的人,会把泰戈尔一向静美恬然的诗风带向何处。
最有名的一句就是:“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郑振铎将它译成:“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冯唐的译本简单粗暴:“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
冯唐所译的《飞鸟集》因为饱受争议,一度被出版社下架和召回。这件事证明了,一个在语言上过度自我、信马由缰的诗人是不适合做翻译的,翻译更需要匠人之心。
《洛丽塔》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著
主万 译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8月
作为纳博科夫流传最广也是争议最大的一部作品,《洛丽塔》就像是“编写一个美丽的谜”,不断引导读者去体会文字间曼妙的情感,去发掘精神层面难以言说的逻辑。与其说这部作品在表达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之间的畸恋,不如说是在探讨记忆与时间、意识与现实、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国内现有的译本中,讨论最多的就是黄建人、于晓丹和主万翻译的三个版本。于晓丹所译的那一句“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迷醉之感让人着迷。
比较小说中的一句话便可感受一二:“I derived some fun from that nuptial night and had the idiot in hysterics by sunrise.” 这句写亨伯特在第一次新婚之夜,夫妻双方很满意。
黄建人的译本语言老到奔放,黄译为“天亮时,我的小傻瓜已有几分歇斯底里”。
而主万则译为:“日出时那个白痴歇斯底里地发作起来。”不仅气氛不合,而且有些恐怖。
《骑兵军日记》
【俄】伊萨克?巴别尔 著
王若行 译
版本:东方出版社,2005年4月
《骑兵军日记》是俄国作家巴别尔1920年参加布琼尼领导的第一骑兵军时的战地日记。巴别尔被称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奇才,也是备受博尔赫斯、海明威推崇的作家之一。他的《红色骑兵军》以其简洁紧凑的叙述方式勾画出战争背景中的人和事,恰到好处地从话语和行动塑造人物,对话简练,个性鲜明,是一部堪称伟大的叙事作品。继备受好评的《红色骑兵军》后,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骑兵军日记》却错误连篇。参考2005年《东方早报》对人民文学版《骑兵军》的责任编辑王天兵的采访,东方版的译文错误主要有三,一是对俄文单词的记忆混乱,将“水力磨坊”译成“水灵灵的小妹妹”,将画家“列宾”译成“列宁”,导致书中出现了列宁亲自参加苏波战争的神奇画面;二是记错了单词的中文含义,如将“抢劫”译成了“屠杀”;三是对一词多义的取义不对。上述错误让这部作品减色不少。
《哈德良回忆录》
【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著
陈筱卿 译
版本:东方出版社 ,2002年10月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将故事的“进行时”放在六旬的哈德良皇帝罹患心脏病的晚年。在他的自述中,这位让罗马处于和平繁荣的黄金年代的罗马贤君,一生都带有某种悲凉和怅惘的况味,也暗示了二战后前途不明的人类命运。这本书在想象哈德良皇帝临死前,在病榻上回忆自己的一生,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最终变成一本回忆录。
2002年东方版的陈筱卿译本和1988年花城出版社的刘扳盛译本几乎雷同。
比如回忆录的最后一段,台湾光复书局1987年出版的洪藤月译成:“可爱的心灵,轻飘飘地,温柔又可亲,伴随我的躯壳,做我肉身的上宾,你将进入苍苍的地域,那儿既不舒适又了无生机,必须放弃从前的各种活跃游戏,还有片刻时,让我们一起再看一眼,我们熟悉的海岸,以及其他我们一定无法再看见的物体……让我们设法睁着双眼走入亡魂之地……”
刘扳盛译成:“纤小的灵魂,温柔而飘忽的灵魂,我的躯体之伙伴,我的躯体之客人,你将下到这些苍白、冷酷和光秃秃的地方,在那里,你将不得不放弃昔日的游戏。再等一会儿,让我们一起看看熟悉的海岸,看看我们肯定再也看不到的所有物体……让我们尽量睁大眼睛进入死亡……”
而陈筱卿的译文几乎和刘扳盛雷同:“纤小的灵魂,温柔而飘忽的灵魂,我躯体的伙伴,我躯体的客人,你将下到这些苍白、冷酷和光秃的地方,将不得不放弃昔日的游戏。稍等片刻,让我们一起看看熟悉的海岸,看看我们肯定再也看不到的所有东西……让我们尽可能地睁大眼睛步入死亡……”对比陈译和刘译,类似的问题随处可见,其原因不言自明。
《少女的坟墓》
【美】杰夫里·迪弗 著
王凤霞 译
版本:新星出版社,2009年3月
迪弗获得过六次美国推理小说作家协会的爱伦·坡奖提名,作为一名做过律师的作家,他的推理小说悬念跌宕、惊悚紧张,被《纽约时报读书评论》称赞为“让你读到视力模糊都不愿放下的书”。这本《少女的坟墓》以一个冲突迭起的故事开场,讲一辆载着八名聋哑女孩和她们的老师的校车在堪萨斯高速公路上停了车,三个从监狱里逃出来的亡命之徒绑架了他们。故事惊心动魄,但新星版的翻译让好多词句,尤其是英语俗语、术语和生活用语不知所云。
比如99页有一句:“Little blondie here’d take a dump in her pants.”
译成了:“这个金发小姑娘会在裤子里装一大堆杂物。”
应该是:“这个金发小妞儿会吓得拉裤子。”
诸如此类的错误不胜枚举,好多读者读过之后说看得很费力。
《九曲丧钟》
【英】多萝西·L·塞耶斯 著
王为平,米佳 译
版本:群众出版社,2006年1月
本书的作者塞耶斯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瑟芬·铁伊被称作英国推理侦探三女王。这部小说的主角业余侦探彼得·温姆西勋爵是个贵族,还是个高智商的破案高手。索普夫人因流感病逝,不久她的丈夫也去世,为了将二人合葬,人们挖开夫人的坟墓,却发现棺木上躺着一具男尸。温姆西勋爵开始了他的调查。原本是塞耶斯的最高杰作,本应扣人心弦,但因为这本书是由两个人合译,前半部分大多为英文直译,缺乏修饰和润色,后半段虽然渐入佳境但仍然不尽如人意。由于译文不够好,原本精妙的构思和明朗的结构无法准确地传达,读者直呼可惜。
《万物简史》
【美】比尔·布莱森 著
严维明,陈邕 译
版本:接力出版社,2005年2月
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妙趣横生的故事,从科学史上的奇妙时刻到沉迷于科学的疯狂的科学家们,从科学发展史到人文观照,旅游文学作家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一度以其简单易懂的语言、幽默风趣的笔法成为科学类图书中数一数二的畅销书,还在2004年夺得了由英国皇家学会颁布的世界最著名的科普图书大奖——“安万特奖”。可惜这本书的中译本实在差强人意,存在大量错译和漏译的情况。
比如正文部分第6页,在讨论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历程时,谈到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1965年7月观测到的3K宇宙背静辐射(被公认为是宇宙大爆炸的重要证据)。
原文是:“Penzias and Wilson’s finding pushed our acquaintance with the visible universe to within half an inch of the sidewalk.”
接力版翻译成:“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发现把我们对宇宙可见部分的认识在大厅的地板上推进了约1厘米。”
而正确的译法应该是:“把我们对宇宙可见部分的认识推进到离人行道只有半英尺距离之内。”
《情欲》
【奥地利】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著
许宽华,黄玉云 译
版本: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
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于200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熟知的电影《钢琴教师》原著就出自她手。她的作品着重于揭露男性话语禁锢下的人性扭曲,也常常因为惊世骇俗的描写备受争议。《情欲》讲述了艾滋病传入最后一条阿尔卑斯山谷,传染了在爱情上喜新厌旧的人,厂长就不得不放弃嫖娼回到妻子身边。妻子格蒂为了逃脱性攻击,在逃亡中偶然结识了大学生米夏埃尔,并满怀真诚地将爱给他,但这个人却最终诱奸和侮辱了她。德国《明镜》周刊指出:“《情欲》玩弄文字游戏,但造诣极高,在荒诞中见出清醒、准确,可以当作一部讽刺滑稽作品来读。它通过句子的节奏,通过重复,使始终可以支配的妻子和总是性欲旺盛的丈夫显得滑稽可笑,而用男人的想象和男人的语言来作出结算。”
长江文艺的译本却没能对这本书有所贡献,因而一度受到读者的诟病。有懂德语的网友甚至列举出了书中众多的翻译错误,称这是一个“不拘泥于原文的译本”。
《精神生活》
【美】汉娜·阿伦特 著
姜志辉 译
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精神生活》是20世纪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也是她的遗世之作。书中对生活中的思维本身进行了探索,将精神活动分为“思维”、“意志”和“判断”。学者江绪林称之为“阿伦特最高深的著作”,因为在这本书中她“褪去此前‘我不是哲学家’的谦虚之辞或伪装,用最后的全部心血为自己的哲学家身份加冕”。
然而,姜志辉的译本并没有足够能力将阿伦特的思想表达清楚,不仅出现了各式各样莫名其妙的译法,而且翻译中的硬伤、错译和漏译随处可见。有读者评价说姜并非在翻译阿伦特,而是“强奸”阿伦特,“至少是在用他拙劣的译文对阿伦特——以及所有的读者——进行精神强奸”。由此,出版社对其所购版权的遴选和筛查机制再次遭到质疑,翻译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再一次被搬上台面。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马克斯·韦伯 著
译者:龙婧
版本:群言出版社,2007年4月
揭示新教精神与资本主义生活秩序之间关系的经典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引入中国,收录在甘阳和刘小枫主持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丛书里。韦伯通过探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禁欲主义,论证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并非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是“寻求上帝的天国的狂热开始逐渐转变为冷静的经济德性;宗教的根慢慢枯死,让位于世俗的功利主义”。韦伯的贡献是在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的基础上,从资本主义精神的吊诡中看到西方文明的内在冲突,为后世的社会学家诸如哈贝马斯的讨论提供了思路。
2007年群言出版社的这一版本翻译生硬,语言生涩,很难读懂。加上有人查出译者龙婧在四年时间里翻译了23本书,品种横跨文史哲领域,速度之快让人惊诧,被王晓渔称为“史上最牛译者”。出于商业利益,出版社压缩翻译时间,降低翻译成本,加上译者为了赶工急就章,外文书籍的翻译质量让人忧心。
本文为独家原创稿件,作者:张畅,编辑:一一。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