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冰阳的格子短裙只到膝盖以上十公分,上翘的眼线勾勒出一双“电眼”,举手投足之间保持着一副明星范儿。在新浪博客上,杨冰阳给自己贴上“高智商人气美女”“情感分析专家”的标签,首页上展示着她的新书《女人想结婚男人想私奔》《别拿男人不当动物》。打开淘宝上名为“娃娃美颜课”的网店,里面摆满了品种繁多的化妆品、护肤品,这是杨冰阳经营的网店。在网络上,她的名字叫“啊呀娃娃”(ayawawa),这位“80后”美女虽然总是以“娃娃”自称,但其实已经是一位“孩儿的妈”了。除了开网店,杨冰阳在生活中还拥有多重身份,她做平面模特,当节目主持人,写书,在影视剧里客串角色,在媒体上开专栏。
“比我聪明的都没有我漂亮,比我漂亮的都没有我聪明。”杨冰阳当年因为这句网络宣言而出了名。她曾经是猫扑网的形象代言人,又是“天涯社区十大美女”之一。她说,“漂亮是别人一眼就可以分辨的事情,但聪明不是。”能够证明杨冰阳聪明的,是她的另一个身份——“门萨中国”的主席。凭借高达145的智商,杨冰阳在2007年就通过了门萨的考试,成为这家“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在中国的早期会员之一。
找个门萨做丈夫
“当时国内只有寥寥几个门萨成员,散落在各地,相互间并无联系,与门萨总部也没有什么往来”。杨冰阳说,为了找到“组织”,她又是打国际长途,又是写邮件,颇费了一番周折。最终,杨冰阳的考试由2004年加入门萨的老会员管延放监考,地点被安排在微软亚洲研究院,那里其实是管延放工作的地方。“我就坐在茶水间里答题,门不断地被打开,不停地有人进来,还有人在一旁说话。”对于这次特殊的考试,杨冰阳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门萨的全称是“门萨国际高智商组织”,这个机构是在1946年由两名自认为聪明异常的英国人突发奇想而成立的。最近两年,随着中国会员的增多,门萨才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了解。不过,《纽约时报》曾经在报道中说,“门萨是一群书呆子的俱乐部”。在国外的门萨论坛里,也有人直言“门萨是为输家而设的”。杨冰阳并不在乎这些说法,在她看来,“门萨就是一群好玩的聪明人聚在一起”。
实际上,杨冰阳当初想加入门萨,也不仅仅是为了好玩儿。她说,“当时就是闲得无聊,也想多认识几个人,便于找男朋友。”在加入门萨以后,杨冰阳就在网上四处联系门萨会员,想建立起门萨中国分会。在这个过程中,她结识了正在新加坡留学的王鹏。王鹏不仅是一名老门萨会员,还是国际上另一个高智商组织“奥林匹克社区”的成员。他曾经做过一道世界著名的智力题,是这道题目的纪录保持者。去年,王鹏出版了一本书,专门分析如何解答测量智商的各类试题。
迄今为止,全世界共有30多个高智商组织。在这些组织中,拥有11万多名成员的门萨只不过是门槛最低、也是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以标准差15计算,门萨的智商标准是130,而门槛最高的“圣杯会”,只有智商达到200以上的人方可加入。目前该组织在全球只有7名会员。
王鹏在去新加坡之前在燕山大学读材料学,由于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大二时便办了退学手续,去新加坡学会计。他与杨冰阳在网上的接触中燃起爱火,两人网恋了一个月之后,尚未完成学业的王鹏就专程回国和杨冰阳见面。10天后,两人“闪婚”。王鹏因而再一次辍学。杨冰阳则如愿以偿地找了“全中国智商最高的门萨会员”做丈夫。
“聪明人”的标签
“门萨会员就是这样的天马行空,有的人跑过不同的地方,不停地换工作,他们不满足于按部就班的生活。”北京的门萨会员李昂达原来是学理科的,毕业后在一家外资咨询公司工作,收入不菲,但是他却辞职创业,在酝酿创业的几个月中,还“顺便”考了一个律师资格证书。
在杨冰阳碰到的门萨会员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平时成绩在班上拖后腿,但一发力,就考个全校第一,或者考上重点大学。
杨冰阳读书也不用功,但是因为聪明,总能在各种竞赛中取得不错的名次,成绩最好的一次,是初中时全省物理竞赛的第一名。可是中学毕业,她只考上了一所不太出名的大学。杨冰阳自我剖析说,“我们都很懒”,对于一件新鲜事物,聪明人很容易学会,因此不会刻苦用功,也往往没有太大的成就。
但对于成就,杨冰阳说,“活着最重要是让自己高兴,我现在这样就很快乐,如果非要让我朝九晚五地去坐班,或者做一项什么科学研究,我会闷死的。”
被杨冰阳拉着一起加入门萨的刘沛轩两年前被公司外派到美国硅谷工作,他说,国外的门萨会员组成,从5岁到60岁各年龄段都有,而中国的门萨会员都比较年轻,主要集中在“80后”,其中大多从事IT、金融等工作,也有的人自己创业。
“80后”在中国不仅指的是一个年龄段、一个群体,它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拥有66年历史的门萨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在中国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代人逐渐成为社会的主体以后,对个性化生活方式的追求。
也有人觉得,加入门萨能交到与自己处于同一智力水平的朋友。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郭英男说,“平常,你说一句俏皮话,可旁边的人却一个劲追问你笑什么,这太令人扫兴了。但在门萨里面就不会这样,你说一句话,大家就都心领神会了。”
但在中国,大智若愚通常被认为是“聪明”的最高境界,而门萨会员非要为自己贴上一个“聪明人”的标签,似乎并不符合这种社会文化标准。王鹏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人们痛恨那些自我标榜高智商的人,群众乐意于观赏那个自诩站得比他们高的人从高处跌落的场面。如果他是被别人推下去的,那就更带劲儿了。”
“临时性”的门萨中国
去年7月,门萨会员卢海彬参加江苏卫视的征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当时,主持人孟非问道,“你们这一群高智商的人都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卢海彬说:“跟普通网友的聚会也差不了多少,就是吃饭啊唱歌啊。”孟非的提问很能代表一般人的好奇心,可是卢海彬的大实话却让很多人跌眼镜。那么,门萨,这些聪明人扎堆在一起到底做些什么?李昂达想了半天说,“要说有什么不一样,就是玩杀人和三国杀等益智类游戏会玩得特别好。”对于自己的门萨身份,李昂达还有更多的顾虑,“现在一说起门萨,恐怕你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理科宅男,就跟《生活大爆炸》里面那个谢耳朵似的。所以我一般不说自己是门萨会员,怕人们觉得我很二。实际上,门萨的形象应当是很正面的,它代表着智慧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去年,刚被总部接纳成为独立分会的门萨中国还只是个“临时性国别分会”。因为按照门萨的规定,目前仅拥有150多名会员的门萨中国还不具备完整国别分会的资格。
门萨的入门考试要求参加者在20分钟内完成45道图形逻辑题,错题数不能多于6道。很多人都是悄悄地去考试,还有的人临阵脱逃,因为怕考不过,打击自己的自尊心或者被人嘲笑。但杨冰阳不怕,她说,“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很聪明,我在网上就直接说要去加入门萨了!”
如今,北京地区想参加门萨考试的人数猛增,考试环境也随之有所改善。李昂达向中科院借了一间教室作为专门的考点,条件比杨冰阳当时的情况要正规许多。而在上海,很多外地来的人从火车站直奔麦当劳,在那儿做完卷子,就直接坐火车打道回府了。
答完的试卷要送到门萨指定的第三方去判卷。根据门萨的规定,参加考试的人不能知道分数(即答对或答错了几道题)。他们只能得到“通过或失败”的结果。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有人事后回忆和讨论考题,将题目泄露;二来也为了避免会员们拿分数相互攀比。
门萨入会考试在中国的通过率特别高,前几年是100%,即使是现在,这个数字也比美国高很多。
刘沛轩同时拥有中国和美国门萨两个会籍,据他介绍,在硅谷,由于汇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门萨会员人数有将近1万人,几乎每天都有活动。从结婚生子的庆祝饭局到户外烧烤再到讨论IT界技术发展趋势的头脑风暴,各种形式的活动都有。刘沛轩说,“在一个成熟的门萨分会里,会员们最终会形成各种圈子,组成兴趣小组进行活动。但现在,中国的门萨会员还是太少了,像北京只有70多个会员,大家的背景差别也很大,还形成不了气候。一句话,门萨中国目前才刚刚起步,还完全不成熟。”
在门萨中国的QQ群里,上海的门萨会员余骏就说:“你们有没有想过,加入门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在想,如果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智商比别人高而加入门萨,这是一种空虚的表现。”李昂达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对此的回答是,不能让门萨成为自己人生里惟一一个值得炫耀的标签。
(宴宁荐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