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文
高考语文写作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拿下了高考语文作文就已经胜利一半了,新东方在线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作文写作等级标准》,供大家参考。
2016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作文写作等级标准
一. 基础能力等级
(一). 审题
1.1. 何谓审题
审题就是对命题题目或拟题的材料进行审视。审题要做到准确全面,首先应该考查题目或材料的生活经验基础,虽然这些写作的题目、材料都不是考生自己心灵受到震撼而产生灵感的那些直接生活,但审题也脱离不了考生的生活积累和体验,审题时要围绕着题目和材料去翻检自己的生活积累,生活经验,找出其共同性,从中以自己的独特感受、思考去发掘潜在的社会意义。准确地把握住这些社会意义,文章的立意问题也就解决了,主题思想就可以立起来了。审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构思的过程,从写作的结果看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是否完美,首先与审题是否准确、全面有关。
1.2. 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命题作文:
如果是写记叙文而题目又是一个短语或句子,就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去作文,一般说来,偏正结构的关键词语就在修饰限制用语上,主谓结构的关键词语应在谓语上。如《我发现了美》,就该突出“发现”二字的意义,不能写成我“看到”美。如果记叙文的题目是一个词,往往可用加项法去审题,例如《尝试》就可通过加项变成《尝试做买卖》等。
假如命题是议论文,就需要区分清楚题目的类型,看它是论题型,论点型,关系型还是寓意型。一般地讲,论题型命题只限定论证的范围,需要先确立论点再去论证,如《习惯》;关系型的命题需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专心与恒心》;寓意型的命题,需先揭示寓含的意义,然后予以论证,如《飞瀑之下必有深渊》;论点型的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直接展开论证就可以了。
1.3. 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材料作文多数用于写议论文,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也要区别对待:
单则材料往往需整体把握材料的内涵,分析材料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概括出材料的中心,从而确立作文的最佳角度。如材料:“《红楼梦学刊》是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刊物。有一次发表了一篇论据坚实的论文,大家以为是专家学者写的。实际上却是一个普通中学生写的。这个学生是××学校《文学园地》的一个十分活跃的成员。”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能在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谈论《红楼梦》的文章,实属难能可贵。这应是以上材料肯定的中心。据此我们可以肯定这种勇于进取,敢于攀登的精神。我们还可以从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中看出破除封闭的教学方式,开拓第二课堂的重要价值。
多则材料审题则需准确全面地把握多则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关系一般可分为同向组合、反向组合、异向组合。同向组合的几则材料不仅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而且隐含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其思维导向单一、集中,也比较明确。反向组合的材料其实是同向组合的特例,这几则材料也围绕一个共同的论题,隐含同一个观点,只不过部分材料是从反面来说的。异向组合的几则材料各自隐含的观点是不一致的,甚至可能是矛盾的,背道而驰的。当然有时也有几种组合交融出现的情况。这样的材料一般采用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思维方式。或求同、或求异,或先求同后求异,或先求异后求同。但是,无论怎么做,都必须建立在准确全面地理解把握单则材料的意义的基础上。
(二). 立意
2.1. 何谓立意
立意就是理解题目或拟题的材料暗示给作者的社会意义,命题者暗示给作者的写作意图。
2.2. 立意的要求
1. 立意要稳
所谓“稳”,就是稳当、正确、可信。无论写什么样的作文,立意都必须合乎人生和社会的常理,要合情、合理、合法。否则,违背自然,违背科学,违背当今世界、社会的“游戏规则”,违背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这样的立意,就不“稳”。有时如果从题目或材料的反面立意,确实可以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有时也可能使你掉进深渊,步入歧途。如:“说反腐”,你认为“为官不腐败一点儿,就不可能搞好工作”;说“‘团队精神’是走回头路,是搞大锅饭”。如此不伦不类的立意,既出了“圈儿”,不能令人信服,也显得你太幼稚可笑,太孤陋寡闻。当然,也不是说写考场作文不要求“新”了。
总之,我们的主张是:立意既要求稳,又不失之于陈腐;既要合乎一般常理,又要敢于和善于表现“非常理”,是蕴涵着合理内核的“非常理”。
2. 立意要真
真实是一篇合格的记叙文的生命,我们学生作文,只有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身边的真人真事,才可能写得好。著名学者季羡林说:“我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胡编乱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意味。”只有写真人、真事、真情、真感,文章才有美学意义,才有存在的价值。
3. 立意要新
作文,尤其是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的写作,如果人云亦云,毫无新意,大概不能写好,不会出众。古人曾告诫我们,作文,“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还说,立意有“三忌”,即“忌庸、忌陋、忌袭”,就是说,立意须忌讳平庸、庸俗,忌讳简陋、浅薄,忌讳因袭他人。这就告诉我们,只要动笔作文,就须有“创新”意识,就要抒发个人独特的“新”的观点,“新”的理念。所谓“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文章表述的主题要有新意,有真知灼见,能振聋发聩;其二,文章的切入角度要有特点,别致新颖,不落俗套;其三,抒发的感受有独特的富于个性化的思索、联想和想像,能启迪人,能激发读者共鸣。
4. 立意要深
鲁迅先生在谈到文章写法时曾说过一句话:“选材要严,开掘更深。”我们这里所说的立意要“深”,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开掘更深”。也就是说,要对所写素材,即人、事、物、景等,有独到的发人深思的发现和理解,只有高瞻远瞩的解读,富于哲理的见识,才能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像的空间。
(三). 中心和内容
3.1. 中心明确
“中心”是“中心思想”的简称,在议论文中就是“论点”。在写作过程中,各种思想材料必须内聚成一个表达核心,才能进行具体的构思,这个表达核心就是“中心”。中心是一篇文章的主帅,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多中心就是无中心,“中心明确”指的是文章的中心要鲜明、集中,这个中心要能贯穿始终,要能统率所有的材料,文章的其他一切都是为突出中心服务的。做到中心明确,首先要审好题,确定好文章的中心。确立中心,要正确、准确、明确。“正确”即思想健康积极,“准确”即符合题意,“明确”即鲜明集中。
其次,要列好提纲,记叙文,准备用几个什么材料来表现中心,突出中心;议论文,准备用什么论据,什么方法来论证论点。写的时候按提纲往下写,就可避免信马由缰,中心不明了。
再次,行文时注意点明中心。散文、记叙文,一定要有议论抒情的语句画龙点睛,突出中心;使人一目了然看出作者的立意;议论文论点要鲜明,在论证过程中要紧扣论点进行分析,使每个论据都能证明论点。这样,文章的中心就会明确了。
3.2. 内容充实
内容充实就是要“言之有物”。记叙文中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文章内容充实与否,跟作者占有材料的情况有关,跟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有关,材料翔实,作者的认识又比较深刻,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内容充实。内容充实并不是说一篇文章运用材料越多越好,内容充实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足够揭示中心的各个侧面。内容要充实,选材必须有针对性、典型性、新颖性。针对性,即材料与中心一致,并有其现实的针对作用;典型性,就是选用的材料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可以以一当十地说明问题;新颖性,就是材料是新鲜的,独特的,不是人云亦云的,用滥了的陈旧材料。做到内容充实,要注意积累,要留心观察,要广泛阅读,要善于联想,如果考试中间缺少材料,不要慌,要开动脑筋去“想”,打开仓库去“找”。到课本去找,不仅语文课本中有材料,数理化生政史地课本都有材料,外语课本也有材料,还可以到报刊影视中去找,到现实生活中去找,只要用心,总会找到。
(四). 结构完整
4.1. 何谓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是要求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和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等毛病。
谈结构,是要告诉大家,文章的题材不是作者主观想怎样安排它们就怎样安排它们的,作者必须遵循主题与题材,题材与题材之间客观存在的逻辑关系去把它们组织起来,这样才能完成文章的主题。文章的结构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而且要服从于表现中心的需要,不管文章材料有多丰富,写作时不能随便堆砌,而应把材料合理地安放在不同的段落里,然后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组合成不同的层次,只有这样以意统材,整篇文章的结构才能严整、统一。文章的结构还要符合不同文体的特点,一般说,记叙类的文章往往都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感情变化的线索来谋篇布局,议论性的文章往往按照所述道理的逻辑层次来安排结构,而说明性的文章依据的多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4.2. 记叙文的定位模式
1、时序式:即纵式结构,这类作品往往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些内容,按照时间的自然推移顺序组合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布局。
2、平列式:即横式结构。这类作品往往选取不同角度的某些内容,或者将相关内容分解为几个侧面,这些内容所构成的层次平行排列,但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递进式:这类作品往往以中心思想或者中心情节的揭示为发展顺序来组合内容,这些内容所构成的层次逐层深入,使作品的内核一步步显现,主旨一步步明朗,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布局。
此外,记叙文结构安排还当采用一些技巧,比如采用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然后以回忆的方式解释悬念,同时用一结果性的行动将回忆与现实(或“回忆与回忆”)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还可以先安排一个行动目标,然后写达成目标过程中屡屡受阻,一波三折,形成一个障碍迭着一个障碍的局面,最后达成开头时的目标(或者不写目标的实现,只是写一种希望,给人留下再创造的想像空间)。
4.3.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引论”又称“绪论”,是提出问题的部分,一般先提出要议论的问题,或通过分析某个材料提出论点,或直接提出论点;“本论”又称“正论”,是分析问题、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这是文章的主体;“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部分,通常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或重申论点,或提出希望,或照应开头。议论文的本论部分常用的基本结构有四种:
1. 并列式:一是在提出论题之后,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一是总论点提出之后,用并列的几个分论点或几个层次,去论证总论点的正确性。
2. 对比式:是在绪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后,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
3. 递进式:提出中心论点后,本论部分的分论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
4. 总分式:先总后分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根据中心论点中所提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提出分论点,通过分项论述阐发中心论点;先分后总是围绕所论述的中心问题,先分项论述,然后再总结归纳中心论点;总分总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
给材料议论文一般采用的定位模式为“四步法”,即“引——议——联——结”。“引”即引述原材料,要求是围绕论点有目的有选择地概述;“议”就是通过议论,从引述的材料中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联”就是由此及彼展开联想,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自我实际详加论述;“结”即总结全文,或回应材料,或发出呼吁,要求深化论点。当然,四步法的运用可以灵活一些,可以变成“三步”或“五步”,不必太拘泥。所以这里所说的定位模式,只是一些基本的作文结构,熟练掌握之后,完全可以突破那些限制,写得更加自由一些。
4.4. 凤头、猪肚、豹尾
凤头:就是说写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一篇文章的开头要是起笔不凡,就会先声夺人,抓住读者的阅读情绪,引得人们奇想纷呈。开头要开个凤头,即“起要美丽”。什么叫美丽?我们理解是技巧,语言能有艺术魅力,而且要立刻接触主题,例如凤头是美的,漂亮的顶羽,绚丽缤纷,色彩亮丽的劲毛,明亮的凤眼,一下子就让人喜爱上,但这是凤头,不是任何其他的鸟头,主题也就显现出来了。这只是比喻,真要写起来就难得多了。
猪肚:是指“中要浩荡”,对整篇作文的要求“材料充实”,就是这个意思。猪肚是肥美丰富的,我们的作文也应该写得内容充实、丰富、广阔、内蕴深远,韵味不尽。猪肚,也不是材料越多越好,而是充分、足够、丰富的意思,“猪肚”之外,当然还有其他的材料,但超出“猪肚”也就成了赘余,所以要砍去,能把文章的主题思想表达得完美无缺就是了。
豹尾:就是说文章的结尾要“结得响亮”,响亮是理直气壮,是真理的强音,是水到渠成的激流,是无人能遏止的“卷起千堆雪”的大江澎湃巨浪。是美和力的组合,我们写文章,就是把论点论证写得千真万确,是真知灼见,或是表现的完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是文章的力度,给这样的文章下结,当然铿然有声,结得响亮。豹尾不是空洞的叫喊,不是声嘶力竭的“号召”,文章的主体失去真理的灵魂,客观世界规律的血脉,任谁跺脚吵吵也谈不到豹尾。
凤头、猪肚、豹尾是一个整体,开头要美,要立刻接触主题,明确论点;主体就要用充分、足够鲜明的典型材料把主题或论点表达得丰满、充实、准确;主体表现得真理在握,符合生活的逻辑,必然导出一个豹尾。这是全文结构组成,缺一不可。
(五). 语言通畅
5.1. 语言通畅的要求
语言通顺是高考作文对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即用规范的现代用语写作。用词准确,造句正确,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子与句子之间上下衔接,顺序合理,语意通畅;没有生造词语、乱用方言、用词不当现象,没有语病。
5.2. 语言运用的意义
语言运用在写作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写文章离不开语言,深刻、充实的内容需要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结构都要靠语言来支撑、充实和装饰。语言运用得好,才能赋予文章以形象性、鲜明性和生动性。高考作文对语言的要求是规范、连贯、得体;一般性的写作要求是准确、简洁、生动。准确简洁的语言应是反映客观实际的,应当是确切表达作者思想的,不仅用词恰当,说法合乎习惯,思路清晰周密,而且繁简适度,既不拖泥带水,又不干干巴巴,鲜明生动的语言应是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要求有点文采,活泼、优美,感染力强。
5.3. 语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1、用词精当,丰富多彩:写文章时要从汪洋词汇大海中去选取精当的字眼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千变万化与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丰富词汇的基础上,仔细辨析词义,还要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词义的基本义,引申义,词义的轻重、范围、程度,区别是褒义还是贬义,区别是清新还是豪放等不同的情味。精致地辨析,恰当地选用,才能使文章表达准确,意趣横生,仪态万千。
2、庄谐并用,雅俗共赏:好的古代语言,具有凝炼、隽永、节奏分明,音韵铿锵的特点。恰当运用成语、古文名句等,可使文章语言典雅,为文章增色。流行于生活中群众口头的一些语言,往往具有新鲜、生动、活泼的特点,把它提炼运用于典雅之中,熔古语、俗语于一炉,能使文章语言亦庄亦谐,浑然一体,文采飞扬。当然,自己首先要有较好的文学基础,行文时一些成语典故应自然奔于笔下;用口语,也要经过提炼,让它们变成自己书面语言里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文白夹杂,非但不能增色,反而酸涩不通。
3、语言的形象性,就是把事物“写活了”,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把它的特征立体地形象地勾勒出来。要从形象、色彩、音响、感触等方面入手、绘声绘色绘形。正确运用描写事物形态、状态、动态的形容词,可增强形象性,巧用修辞手法是使语言形象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4、变换句式,波澜起伏:语言上的波澜,主要指句式富于变化,音节抑扬顿挫。一篇文章倘若语言平淡,句式单调,总是一个节奏说下来,内容再好,也会使人昏昏欲睡。所以要根据内容表达需要,恰当选择运用不同句式,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有致,波澜起伏;句式多种多样,语言典雅,口语泼辣;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简洁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等等。文章中要注意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使它们各得其所,语言就会生动活泼,另外,运用汉语的平仄格式,可使文章具有节奏感,使语言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二. 发展能力等级
(一). 有文采
1.1. 有文采的要求
语言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一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如果说,语言是文章大厦的构造材料,那么,我们可以说,文采是构造材料的装饰,或者说,文采是具有装饰性的构造材料。语言好不好,大致包含了语法、逻辑、修辞三个方面的因素,而语法是“负责”通不通,逻辑是“负责”对不对,修辞是“负责”美不美——文采主要体现于修辞的,因而,文采是评价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给文采下个定义的话,文采当指经过修饰、润色,富有优美感,具有表现力的书面语言。或谨严凝练、淡雅质朴;或清新活脱、洋情溢采;或言约意丰、含蓄隽永;或汪洋恣肆、大气磅礴……这些都是有文采。
1.2. 有文采的体现
1、词汇丰富(简洁凝练)。准确恰当地使用内涵丰富、表现力强的词语,可以避免啰嗦,达到干净利索、简洁凝练的效果,文章词汇丰富,也可见出作者的语言功底。
2、句式变换(灵动活脱)。文章如果句式单一,不免呆板老气,而句式多变,即可灵动活脱起来。从语气的角度,有陈述、反诘、祈使、感叹之变;从强调的角度,有主动与被动、肯定与否定、常序与倒装之变;从表达的角度,有长句(可舒徐、严密)与短句(可明快、激越)之变。
3、整散结合(恢弘大气)。整句(对偶、排比)与散句的变换与结合,有助于痛快淋漓地表达,适当运用整句,不仅富有对称美和音乐美的效果,尤其具有恢弘大气的表达效果。
4、综合运用修辞方法(生动形象)。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以加强表达效果,就是修辞。本来,这里的炼词炼句等六个体现点都应在修辞的涵盖之内,单独列出一条,专指修辞方法(辞格)的运用(像对偶、排比等侧重于形式的辞格还不在此列),辞格运用得好,就会使语言生动活泼,表达意趣盎然。
5、适当点缀精警之句以及文言词语(言约意丰、信息量大)。精警之句,即前面所提到的那种可为全文(或一段)立骨的只言片语。文章的好坏,当然不在警句的有无,但有了警句,的确可使文章增色生辉,这也就是“画龙点睛”之妙。适当运用一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可使文章语言显得简洁精炼,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6、适当运用口语谐句(新鲜活泼、时代感强)。如果文章中适当运用一些经过提炼的口语、流行语,或者在适当的地方也“幽他一默”,便会让语言鲜活起来。当然前提是“适当”,适不适当,往往要看合不合体。
7、精心锤炼有丰厚的内在含义的句子。不直白,耐咀嚼——有意蕴的语言,能见出作者的思维层面和语言层次的修养。
(二). 有创新
2.1. 有创新的要求
有创新简单点讲,就是新颖独到,再直白点说,就是“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或者是虽然“人人心中皆有”但却是“个个笔下皆无”。材料新鲜,就是要有源头活水,要从生活中、阅读中不断吸取、积累最新的材料,形成自己独有之“利器”;构思新巧,构思其实就是布局谋篇,是一个思维过程,是就文章的整体而言的,应当包括炼意取向、材料提取、结构安排、表现形式选用等。有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构思、材料、见解、推理、想像这些因素上;还要见解新颖、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2.2. 创新的立意方法
1、 逆转法:就是不趋众,在人们已有普遍认识上通过逆向思维产生新的认识。“近墨者黑”是普遍认识,“近墨者未必黑”是相对的新认识,“班门弄斧”是嘲笑那些不自量的人,而“弄斧就要到班门”又是相对的新认识。
2、 追进法:就是在人们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产生新的认识。比如“打假”,是商品领域中形成的认识,若再进一层,就会发现众多的领域中都有假可打,有假该打,于是就有了“校园也该打假”,“科技领域莫忘打假”。
3、 侧视法:就是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如果大家都从一个视点感受事物、思考问题,其认识往往是趋同的,但如果换一个视点去看待事物,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引发新的认识和发现。
4、 重组法:有位法国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曾经说过:“新东西来自先前未觉察到的旧材料的连接。创造就是重新组合。”他道出了创造的秘密,作文也不例外。
5、部突法:如果你意识到冲突或矛盾的存在,那么你就有了一次发现的机会。因为冲突本身向思考的主体提出了问题。问题的提出意味着不平衡,不平衡又总是通过矛盾的内部运动而达到的新平衡即问题的解决,所以,面对冲突而能深入思考,往往就能有新的认识和发现。
(三). 深刻透彻
3.1. 深刻透彻的含义
深刻透彻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时要善于思考,要善于朝大处想,朝深处想,朝不同方向去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深刻透彻。深刻透彻主要是指写作议论性文章,见解深刻,说理透彻;当然记叙性文章也有说理深刻的。优秀的作文见解深刻透彻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抓住规律,或是揭示原因,或是预感发展的趋势和结果等等。
3.2. 优秀作文评析
“有人认为,打扫公共卫生,扶老携幼和乘车让座都是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算不了什么,我看,这类事情说它小,也并不小,因为不打扫公共卫生,将会到处垃圾成堆,蚊蝇成群。人们生活和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会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不扶老携幼和乘车不让座,老弱病残者出门就体会不到社会主义的温暖。
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情却关系着千百万人的利益和整个国家的道德风貌。积极做这类小事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一种具体表现。而且,多做这类有益于公众的小事,还有益于陶冶人的心灵。思想支配行为,一个人真心实意地做打扫公共卫生之类的好事,必须首先想到集体和他人,这样坚持下去,就会逐步培养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勇于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优良品质。反之,一个人如果‘拔一毛利天而不为’,一个人如果连公家的扫帚倒了都不肯扶一下,事事、处处都怕吃一点亏,他的心地就会越来越窄,越来越自私。”
这段文字的第一段,已经把道理讲清楚了,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但作者并没有以清楚为满足,第二段又进一步阐明了它的重大意义:“关系着千万人的利益和整个国家的道德风貌”;不仅看到了事物的表面,而且揭示它的实质,“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一种具体表现”;不仅从眼前看到问题,而且从发展上看问题:“坚持下去,就会逐步培养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勇于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优良品质”;不仅从正面看,还从反面看:“一个人如果……他的心地就只会越来越窄,越来越自私。”经过一番论述,这段文字就不仅正确清楚,而且显得深刻透彻了。
(四). 生动形象
4.1. 生动形象的含义
生动形象主要指写作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小小说等),或是形象丰满生动,或是叙事曲折有致,或是描写具体逼真,或是抒情真挚感人,或是象征贴切意境深远,总之是考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好,作文中把握和表现了生动的形象。“生动形象”、“有文采”这两条要求,内涵上有颇多交叉,可以理解为,前者偏于表达的方式和内容,后者偏重于语言表达的修辞和技巧。文章的生动形象是以具体细微为基础的,全是笼统的叙述而没有具体的描述、细腻的刻画,是难以产生栩栩如生的效果的,而做到具体描述的首要条件是准确,描述不准确也就根本谈不上具体。所谓准确,指的是如实地、客观地反映事物,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含糊,更无差错。要使描述达到准确,靠的是仔细观察和反复比较,这样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征,那种不愿观察,不会比较,只靠凭空猜想的人是不可能把事物描述准确的,也无法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事物的。对事物具体描述,以达到生动形象为目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或侧面描述,或用比喻描述等。在运用时,要灵活机动,根据描述对象和语境,选择一二种方法即可。
(五). 拟好标题
5.1. 拟题的要求
准确: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切合文意;
切体:即符合文体特点,一般来说议论文要深刻鲜明,记叙文要形象生动,小说散文要含蓄有诗意,杂文要幽默、犀利等;
简明:简约明快;
醒目:即形象鲜明;
新颖:即别致脱俗有创意;
有诗意:即有文采,含蓄、灵动、飘逸;
前三者是拟题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向后三者努力。
5.2. 拟题的方法举要
1、引用式:直接引用或巧引现成的诗文、歌曲、影视广告等,以引起共鸣。如:“最是那隆冬的一抹绿。”“一抹绿”,淡淡的、轻轻的、灵动的、飘逸的,与“峭风梳骨寒”的隆冬共存,该是怎样的一抹绿?同时标题还让人联想到徐志摩的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诗意跃然纸上。
2、公式式:借用数学等公式。如:“5-1=……(树上有5只鸟,打死1只还有几只)”。该标题增加了命题的隐含色彩,能激起阅卷人急于探究内容的强烈愿望。对照材料分析:打死一只,还可能有0只、1只、2只……N只,答案丰富多彩,要多角度分析,鸟可能是耳盲、可能是幼鸟、是“夫妻”、是“母子”、是笼中鸟、是死后挂在树上的鸟……然后拟题,引出公式。
3、并列式:以相关或不相关的并列词语作题。如:“茶·coffe(代沟)”,该标题形象生动,意味深长。源自作者与父辈对话:你品你的茶哟,我喝我的coffe,在油条与麦当劳并存的时代要互相宽容与理解。
4、修辞式:以比喻、拟人、双关、借代、移就、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格作题,如:“在平平仄仄的日子里(学古诗词)”,该标题用移用的手法,使人仿佛听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古诗,并融身于古典诗词的韵律里。
5、反差式:同时巧用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如“富有的乞丐”。
6、观点式:以文章的观点为题,如:“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7、话题式:以作文的话题为题,如:“也谈‘资本家’”。
5.3. 拟题的注意事项
1、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与媒体中有特色的语句,拿来为“我”所用或借鉴创新;增强自拟特色标题的意识,以适应高考新要求。
2、注意避免下列情况:
(1) 写或忘写标题,这是在平时和高考中都经常出现的问题,失掉不止是2分;
(2) 随意拟写、不加揣摩、题不对文、大而无当或毫无特色;
(3) 忌为新奇而新奇的,媚俗而怪异的。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像上述有问题的标题皆因先入为主,破坏了读者的第一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得分。
来源:新东方在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