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镜(1925.12.21—),祖籍江苏宜兴,著名土木工程学家,曾任铁科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所长、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建所研究员、国务院参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顾问。1993年获首届詹天佑成就奖。
周镜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岩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曾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建所研究员、国务院参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顾问、中国铁道学会常务理事。他长期从事铁路路基建设和科研工作,是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昆铁路新技术”项目的主要参加者之一。为路基土工的理论和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作出了较系统和突出的贡献。
周镜 - 基本资料
姓名:周镜
出生时间:1925年12月21日
出生地:江西省南昌市
原籍:江苏宜兴
所学专业:土木工程
职业:研究员、岩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镜 - 人物简介
周镜,著名土木工程学家,1925年生于江西南昌,原籍江苏宜兴。1942-1944年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194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系。1949年春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在该州公路局材料研究所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9月回国,迄今一直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从事路基土工方面的科研工作,为路基土工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提高,作出了较系统和突出的贡献。
他曾任铁科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评委会工程组成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理事长、《土木工程学报》主编。现为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建所研究员、国务院参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顾问、中国铁道学会常务理事。
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周镜 - 工作历程
周镜于1951年在卢肇钧主持下共同建成了中国铁路系统的第一个土工试验室。积极参加铁道部组织的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培训班工作,讲授土的基本性质,培训土工试验技术人员,还编写出版了第一本《土工试验》规程,协助铁路系统各设计院建立了土工试验室。50年代修建天兰和包兰铁路时,依照苏联规范和苏联专家建议的施工中黄土边坡出现大量问题。他主持该项目,通过野外调查和大量室内土的力学性质试验,得到陕、甘、晋、豫四省各层黄土岩性,特别是新、老黄土在结构强度上的差异,提出了按黄土的结构性和力学性质确定边坡陡度的原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60年代初他主持衡重式挡墙土压力研究课题,通过室内模型实验,观测到衡重式挡墙后填料中滑动网出现第二滑动面的特征,提出了第二滑动面计算衡重式挡墙上墙土压力的方法及地面有局部荷载作用时确定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判别式。这一成果已被铁路标准设计所采用,并于1963年在《土木工程学报》和1964年在《中国科学》上发表。
60年代修建贵昆铁路时,其中30多公里长的滥坝至水城段要通过饱和软土地基,施工中出现大量路基坍滑事故。周镜是软土战斗组负责路基工作的副组长,经采用桩排架作坡脚支档加固斜坡上软土路堤(国内属首次,国外亦未见报道)等措施取得成功。指导深圳机场软土地基的试验工程及其站坪大面积软基排水因结处理工程中,提出在砂垫层中增设集水沟人工抽水的方法,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效果,为排水砂井处理软土的技术在广东省大量应用提供了范例。70年代末主持铁道部“静力触探应用技术”项目,在国内最早提出了《静力触探应用技术暂行规定》 ,经全路推广使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成果中,用静力触探评价饱和砂土的液化可能性,以及评价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两项技术,在学术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在成昆铁路建设中,他任路基战斗组副组长和锚杆战斗组组长,推广应用了锚杆和挖孔灌注抗滑桩等新技术,该项目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78年他被批准为岩土工程专业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他积极筹划引进了先进的土的力学性质试验设备,通过研究生培养,使试验设备与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系统连接,成为当时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土工试验室,能开展多种复杂条件下的土的动、静态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他和同事们分别指导研究生,对长江下游广泛分布的片状粉细砂的动、静态工程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证明它与石英质砂有显著差别,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他积极参加指导京沪高速、秦沈、青藏铁路路基土工方面的科研技术工作。
2008年12月2日,周镜院士和吴肖茗女士在解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为公司职工授课,和公司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施工问题的探讨与交流。授课之余,周镜院士和吴肖茗女士详细解答了公司沙总提出的相关工程技术难题,周院士指出,工程施工中必须要切合实际,重视施工质量。通过此次参观交流,周镜院士和吴肖茗女士对公司从事岩土工程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并对公司年轻一代的土木工程师寄予厚望。
周镜 -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铁路路基建设和科研工作,为路基土工的理论和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作出了较系统和突出的贡献:提出了按黄土结构力学性质确定边坡的成果。提出了第二破裂面计算衡重式挡土墙土压力的原理和判别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公式。提出了静力触探确定桩承载力的综合修正系数法,并较系统地组织解决了静力触探应用中的技术问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昆铁路新技术”项目的主要参加者之一。
周镜 - 科技名人
五十年代他主持全路黄土科研项目,提出近黄土结构和强度确定攻破陡度的原则;主持部挡墙土压力科研项目,提出了第二滑动面计算衡重式挡墙土压力的方法,及局部荷载作用下,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判别公式。该成果被标准设计采用,论文被推荐在1964年“中国科学”对外英文版上发表。在贵昆铁路修建时,作为软土路基战斗组副组长之一,成功地采用了多种措施,处理了滥水30公里段内的软土病害。其中,在斜坡软土段采用桩排架作路堤坡脚支挡,取得成功,在国内外尚未见报导。滥水段软土处理成功为贵昆线按时铺轨通车作出了贡献。
1966年,他作为铁路两名科技代表之一,国庆日被邀上天安城楼参加观礼。他主持的部“静力探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其成果被纳入规范,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5年成昆铁路新科技获国家科技特等奖,他是主要参加者之一。他还主持塘沽新港短密矿井处理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经受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考验,在新港被推广应用;指导砂井予压处理深圳停机坪软土地基工程,成功采用积水井加速大面积砂垫层排水的方法。1993年他获得首届詹天佑个人成就奖。担任秦沈客运专线路基科技攻关项目专家组组长、京沪高速铁路专家组成员。
长期从事铁路路基建设和科研工作,为路基土工的理论和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作出了较系统和突出的贡献:提出了按黄土结构力学性质确定边坡的成果;提出了第二破裂面计算衡重式挡土墙土压力的原理和判别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公式;最早采用桩排架支挡、短密砂井和生石灰桩处理软土路基取得成功,为贵昆铁路、塘沽新港铁路大面积软土路基的修筑作出了贡献;提出了静力触探确定桩承载力的综合修正系数法,并较系统地组织解决了静力触探应用中的技术问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昆铁路新技术”项目的主要参加者之一。结合工程,指导研究生研究软土连续加荷固结试验技术,土工织物加固软土的破坏机理,实用的软土沉降计算方法等。
周镜 - 专业成果
主持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内首创和国家奖项。贵昆铁路修建中,成功地采用了多种加固软土路基措施,其中在斜坡软土地段采用桩排架工作路堤的坡脚挡墙,是国内外首创,为贵昆铁路按时铺轨通车做出贡献;在国内首次提出短密砂桩和生石灰短桩处理软土的方案,得到推广应用。
主持的用静力触探提供桩承载力的研究,提出了综合修正系数的原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了东陇海铁路和深圳机场软土路堤填路原型实验,在中国首次提出在水平砂垫层中设集水井,用抽水法加快软土沉降,取得成功。
周镜 - 学术贡献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了《土木工程学报》、《静力触探应用技术暂行规定》。第二滑动面计算衡重式挡墙上墙土压力的方法及地面有局部荷载作用时确定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判别式。这一成果已被铁路标准设计所采用,并于1963年在《土木工程学报》和1964年在《中国科学》 (英文版)上发表。
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名。
1993年获首届詹天佑成就奖。
周镜 - 参考资料
[1] 和讯信息科技 http://it.hexun.com/2008-07-06/107224208.html
[2] 中国矿产贸易网 http://www.kc81.com/kqcx/tankuang.aspx?id=5328
[3] 红黑网络 http://www.cabr-gd.cn/faqinfo.asp?id=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