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辅导,剥夺了孩子的幸福童年。
文李素怀
放学,孩子们并没有向家的方向走去,而是进了辅导班的门口,看看孩子苦不堪言的表情,背后“饱满”的书包,这是我们大多数孩子学习生活状况。
试问,课外辅导到底给我们孩子带来多少益处,可以创造多少价值,孩子们到底获得多少知识,这些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换来了孩子们什么?是幸福的流失,是快乐的匮乏。
功利教育让家长青睐于课外辅导班,一是寄希望课外辅导班获得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各类的速成班,开发班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二是家长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认为把孩子放在辅导班,既可以学知识又可以帮助管理,两全其美。
的确,课外辅导班在某种程度上,巩固提升了孩子的知识,可以帮助家长管理孩子,但辅导班在渐渐的剥夺了孩子幸福的成长,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作为家长,我们是否该理智的反思,放学之后把孩子放到辅导班意义有多大?有些家长跟风似的看到别的孩子去了辅导班,自己家的孩子也要去辅导。即使辅导不起作用,但心里得到满足,求的心安。
辅导班的形式大多数是题海战术,让孩子以题量来强化成绩的提升,并没有能力真正提高,形成方法。现在的知识不只是“固化的”“客观化的”,而是学习中的一种心智开启,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探索知识的方法,获得生成性的学习能力,自我成长的愉悦。孩子疲惫的神情,并没有得到知识的满足幸福。尤其孩子每天在学校之外要不断的辅导,就连节假日,也在班上补课煎熬。缺失的亲子关系沟通丧失了孩子童年的快乐体验,他们需要是在玩中体验幸福的成长。看看我们的孩子成长中能力的缺乏,是因为辅导占去了孩子快乐成长的时间。
希望家长改变你的知识观,成长观,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成长。
大多数课外辅导成了某些教师挣外快的手段和方式,他们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嫁到课外辅导班上,制造了课外辅导弥补课堂知识的优化。也逼迫孩子们不得不参加课外辅导获得本该在课堂得到的知识。这是师德问题。
课改正是为了减负孩子的学习负担,还学生一个幸福、愉悦体验知识的过程。自主探究、合作课堂符合孩子的发展特点,迎合孩子内需的课堂,发展能力的优化方式。课堂主动学习,内心强大的学习动力完全可以自主探究知识,完全不用辅导填补。反而剥夺了孩子自主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
目前,我们的孩子幸福指数极低,会因为作业多而选择跳楼。卢勤老师总结我们中国孩子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成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每天的知识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过少的自我空间,让孩子成了知识的奴隶,让孩子失去童年的快乐和幸福。陶行知的“六个解放”正是对学生成长空间的呐喊。经历才是一种成长。让学生经历课堂之外的生活比知识本身更有价值,不要让课外辅导占去学生成长的空间,剥夺了成长的幸福,课外当辅则辅,让丰富的课外活动时间找回幸福的童年时光。
课改之后的课堂完全可以让学生找回课外的方向和努力的动力。所以不必让课外辅导占去孩子体验生活的空间。让孩子幸福于自己成长的美丽瞬间。家长应和孩子一起感知成长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