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而 不 燿①
人类群落中,真想做恶事坏事的人极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做个平常人,渴望社会文明,生活安宁,邻里和睦相处。中国人历来是向善的,除了人的天性之外,这与老子、孔子、孟子这些圣人先知创立修身养性的学说有密切关系,数千年来儒、道、佛的众家学说,一直滋养着中国人的灵魂,支撑着炎黄子孙的脊梁,他们的许多名言至今仍是社会公德的准则。
孟子曾把人的品行分成善、信、美、大、圣、神六种境界,也即人的品格的六个层次。中国人与外国人不同的是,圣与神,也都是真实的人,而不是虚拟的上帝。要社会的每个大众都达到美、大、圣、神的层次显然不现实,但做个善良与诚实守信的人,可说是大众自律的起码标准,也是社会公德对大众的起码要求。
想做一个善良与诚实守信的人,需要在“立身”和“为人”两个方面加强修养。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儒、道两家修身养性学说追求的不同方向:“为人”与“立身”,即“有为”与“无为”。
儒学之经典所论述的五常之道,是仁、义、礼、智、信。五常落实到人的行为上,都表现为主体相对于客体,即自我服务于他人,是一种“为人”和“有为”的行为。仁,要施于别人;义,要行于别人;礼要献于别人;智,要授于别人;信,要待于别人。离开了客体与他人,一个人的仁、义、礼、智、信,就无法表现。没有这些行为,人也就分不出“君子”还是“小人”。
伦理修养虽然不是道学的重点,但老子围绕“德”、“自保”和“谦退”等立身之道,阐述了一套与儒学不同方向的理论。道学主张:“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燿。”(《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意思是说,正直讲规矩但不挫伤别人,有个性有棱角但不伤及别人,直率坦荡但不放肆无顾忌,光明磊落但不炫耀、耀眼。“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强调求自知,而不求自我表现;求自爱,而不自居高贵,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老子的主张与会儒学主张的方向正好相反。儒学是向外,行为所指是对方;道学是向内,行为所指是自己。老子上面所说的行为,都不是直接针对客体而为,而是注重主体自身的内敛;求自我自省,而不求施予他人;向内反观、静观,不向外追求、显耀。所以道学主张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分君子和小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就是这个观点,是一种“立身”的“无为”的境界。
这样不难看出,儒学的修身养性更多地注重“为人”,道学的修身养性更多地注重“立身”。前者表现为“有为”,后者表现为“无为”。我以为,二者结合起来方为完美。但就修养而论,“为人”,必先“立身”;“无为”较“有为”更为主动。所以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第三十八章)这番推论,对修身养性的目的更看深一层。
老子在第十三章中专门讲了人如何淡泊名利、不患得失,保持平和心态的立身之本。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託天下。"
这一章的意思是说,世人名利得失之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羞辱都心惊,把得失看得像祸患殃及生命一样重。什么叫得到荣宠和受到羞辱都心惊呢?因为虚荣心本来就是卑下的,得到了它,为之惊喜;失去了它,为之惊恐,所以得失都心惊。什么叫把得失看得像祸患殃及生命一样重呢?我们所以有把得失当作祸患,是因为我们遇事总是考虑到自己,假如我们能忘了自我,我们还有什么忧患呢?所以,只有把天下看得比自已更重要的人,才可以寄以天下的重任;只有愿意牺牲自己为天下服务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重任托付给他。
在第二十八章中,老子更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立身的做法。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老子是说,知道雄壮刚强的好处,宁愿处在雌伏柔弱的位置,虚怀落谷,恒久不变的德就不会失散,复归于自然,像婴儿一样单纯。知道清白的好处,宁愿处在黑暗的处所,可以成为天下的法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出差错,复归到广大无穷的境地。知道荣耀的好处,宁愿守在卑污的地位,可以成为容纳污垢的山谷,恒久的德就会充足,复归到质朴的状态。
老子正因为有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甘为天下忧这种内敛、内省、甘居卑下的胸怀,他才有周室衰败弃官隐居之举。
现实社会中,可以说绝大多数人不会去做伤天害理的恶事坏事,也不会去兴贪污腐败之风。但是,当面对社会,面对周围的人群,出现需要给予帮助而且自己有能力给予帮助的人和事的时候,是冷漠旁观、麻木不仁?还是伸出温暖之手,身体力行,尽自己的一点恻隐之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当面对不良社会风气,仅仅只是指责、牢骚、咒骂,还是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该做些什么?自己又做了什么?
前天手机上有一则报道,说一位小伙子,看到一对男女两个人在打一个20来岁的姑娘,抽姑娘的脸。小伙子忍无可忍,愤怒地喊,你们要再打我就打110!那对男女立即扑过来,把小伙子按倒在地上一顿暴打。让小伙子痛的不只声张正义反挨打,而是周围十几个围观者竟没有一个人出来制止,没有一个人向小伙子伸出帮助之手。他们对那对男女的野蛮恶棍行为给予容忍,实际都成了那对丑恶男女的帮凶!
要大家都去施仁行义,或许勉为其难;但每个人经常反思一下自己,内敛和自省一下自己的言行,这恐怕是不难做到的。做一个赴汤蹈火、舍生取义、光耀千秋的英雄难,但做一个善良、诚实、光而不燿的平民应该还是可以的。
① 燿(yao)——耀,过分明亮而刺眼。
② 宠为下——这一句,在王弼本和任继愈《老子绎读》中都为“宠为下”一句。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为“龙(宠)之为下”,乙本为“弄(宠)之为下也”。三环出版社余培林《老子》则为“宠为上,辱为下。”其理由是观全文,义较通顺,荣宠为尊,羞辱为卑。上下,即好坏之意。
请点击阅读相关日志!
1、中医◆养生◆保健
2、 ◆ 教程◆
3、◆管理与营销◆
4、◆书画艺术◆
5、旅游◆地理
6、◆影视◆
7、风水◆算命
8、 ◆饮食文化◆
9、历史◆文献
10、 电脑◆应用
11、音乐◆舞蹈◆戏剧
12、 男人◆ 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