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一 二月初一“中和节”](http://img.aihuau.com/images/c/06253004/2506043006251047532295.jpg)
现在的老南京人,尤其是农家,仍喜欢说“二月二(农历),龙抬头”。其实在过去,这一天之前的二月初一是非常隆重的“中和节”。唐代官员李泌曾经上书给德宗皇帝,说正月里节日多,而二月里无节日,请将二月一日定为祈求丰收的中和节。百官纷纷上表赞同,遂定此节。演变到后来,人们把中和节与祭社稷神合二为一,并把第二天纪念土地神诞辰也纳入其中,而“中和节”这一原有的节名反而被人逐渐忘却了。
朱元璋二月初一祭社稷
古人常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即祭祀,“戎”即军事,即治国之道,在于文武兼备,缺一不可。而上至帝王将相官吏,下至书生百姓,又口口声声以“社稷”指代国家。“社”是社神,即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之神。历朝历代,国家和民间都要祭祀社神、稷神。尤其是朝廷,更要建立社坛稷坛。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这里建都的第一个朝代“东吴”却是个例外。当时,东吴群臣纷纷上表求建社、稷等神坛,吴大帝孙权却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意思是普天下的江山都是皇家的,不必多此一举。所以,《六朝事迹编类》说:“终吴之世,未暇礼文。宗庙社稷,不见于史。”
南京由朝廷正式建国家级神坛始于东晋建武元年,分建三个神坛,其中有一个社坛和一个稷坛。以后在南京建都的历朝历代都相沿之,只不过地点、位置时有不同。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宫城时,仔细考量历朝历代的礼制,觉得将神社、稷神分祭实在不妥:“以为五土(即社神)生五谷(即稷神),所以养夫民者也。分而祭之,生物之意若无所施,于是合祭为一。”于是,朱元璋把社坛、稷坛合二为一,名为“社稷坛”。
据已故著名南京学者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