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一 二月初一“中和节”

二月初一 二月初一“中和节”

     现在的老南京人,尤其是农家,仍喜欢说“二月二(农历),龙抬头”。其实在过去,这一天之前的二月初一是非常隆重的“中和节”。唐代官员李泌曾经上书给德宗皇帝,说正月里节日多,而二月里无节日,请将二月一日定为祈求丰收的中和节。百官纷纷上表赞同,遂定此节。演变到后来,人们把中和节与祭社稷神合二为一,并把第二天纪念土地神诞辰也纳入其中,而“中和节”这一原有的节名反而被人逐渐忘却了。

朱元璋二月初一祭社稷

古人常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即祭祀,“戎”即军事,即治国之道,在于文武兼备,缺一不可。而上至帝王将相官吏,下至书生百姓,又口口声声以“社稷”指代国家。“社”是社神,即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之神。历朝历代,国家和民间都要祭祀社神、稷神。尤其是朝廷,更要建立社坛稷坛。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这里建都的第一个朝代“东吴”却是个例外。当时,东吴群臣纷纷上表求建社、稷等神坛,吴大帝孙权却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意思是普天下的江山都是皇家的,不必多此一举。所以,《六朝事迹编类》说:“终吴之世,未暇礼文。宗庙社稷,不见于史。”

南京由朝廷正式建国家级神坛始于东晋建武元年,分建三个神坛,其中有一个社坛和一个稷坛。以后在南京建都的历朝历代都相沿之,只不过地点、位置时有不同。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宫城时,仔细考量历朝历代的礼制,觉得将神社、稷神分祭实在不妥:“以为五土(即社神)生五谷(即稷神),所以养夫民者也。分而祭之,生物之意若无所施,于是合祭为一。”于是,朱元璋把社坛、稷坛合二为一,名为“社稷坛”。

据已故著名南京学者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77871/386227195.html

更多阅读

古诗中的二月二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也就是古代的“中和节”,俗称青龙节。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二月二这天的许多风俗都与龙有关。然而在古代,这一天还盛行着一些与龙无关的风俗。这些风俗至今多已不存,但我们从一些

概述和简介的区别 中和节 中和节-简介,中和节-概述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叫春龙节,寓意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雨水天气也将增多。中和节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神灵的活动,在唐代正式形成中和节,不过当时的日期是在农历正月初一,随着历史的演化,改为二月初二。在民间有祭春龙、剃龙头等

二月二龙头节习俗

龙头节习俗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得罪。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初一父亲节的作文:父爱无言

  除了母亲节,你是否记得还有一个父亲节?当康乃馨被争得沸沸扬扬地时候,谁有知道石斛兰?也许是因为父亲的深沉和无言,每年的父亲节总是沉默而平静。  虽然父亲从来不说自己怎样,但是我们知道:世界上只有一种最深沉的教诲,那便是

声明:《二月初一 二月初一“中和节”》为网友星河鹭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