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legal high的日剧 legal high10 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_legal high10

网友Zarathustra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非常凑巧的在看《Legal High》的时候也正在看哈佛的公开课《公正》(实际上是第2遍),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部设定其实非常考究的电视剧,里面其实涉及了很多的哲学概念,本人非哲学专业,标准中国本土培养的理科生,谈一谈个人体会,轻喷。

1、首先古美门律师和真知子的设定,编剧是有考量的,他们最大的不同体现了社会对待什么是公正和正义的两种态度。古美门律师体现合法期望,真知子律师体现道义应得。什么意思呢?合法期望就是:买彩票中奖并不是从道德上就应该中奖,而是一个合法的期望;道义应得就是:竞技比赛中长期刻苦训练最后获得冠军的一方是道义应得。

我们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拥有道义应得型的正义观点。比如越是努力的孩子老师就越觉得他应该获得好成绩;从小就不努力的孩子日后生活拮据也是有其必然性的,等等。

因此个人从第一季的第一集就喜欢上了这样的设定,通过真知子在每一集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热衷道德,从道德的层面去剖析正义,但是古美门律师对于自身的律师定位认识得非常清楚,他无意去做一个从道德山顶扫射众生的“道德家”,实际上他本身的律师身份也不是一个提倡道德的人,不止一次的说”律师不是神“(多么清醒的认识,其实我们普通人常常总是喜欢去做神的评价而不是人的...)。古美门他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法律允许的范围去做自己的事情(为自己的代理人争取权益?,不为自己代理人争取权益的电影第一个想到想到的就是恐怖角 (豆瓣)...),而司法公正就是按照这样的公正程序体现的(这点后面还会涉及)。

这样的设定仔细看是具体体现到电视剧里的各个角落的。前面有答案提到的第一季的第一集,大家想必都是同情弱者的,但是编剧就是让青年人最后还说了一句“我要杀了你”,为什么?加了这一句,相信同情青年人的观众那份笃信道义应得的理论开始有所松解了?

还有第一季的第九集(各种打脸,个人认为是第一季的最精华地方),一群被大公司的化学毒物残害的农民,从真知子的角度看真是太值得同情,愤怒会不自主的朝向仙羽公司(貌似是这个名字?),可是古美门的几句话一下就扭转了大家的看法 “这就是这个国家根深蒂固的互舔伤口这一文化,人类习惯被长期饲养的话,就会像这样变成寄生虫一样的生物“;”活得比我的两倍还长,却还不清楚自己的处境,我才好心告诉你们的知道吗,大家是被国家抛弃的人,是弃民,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消费退休金的老人,因为没有价值了,所以用畚箕扫到一起赶到角落,给点羊羹让你们闭嘴,你们就是寄生于大企业的心地善良的寄生虫。” 于是瞬间就从同情到哀其不争的心情了?

2、这部剧通过以上的设定传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政治哲学概念就是:正义公正不应该建立在道义应得的基础上。

“John Rawls:一个公平的体系回答了人们的问题,满足了他们建立在社会制度上的合法期望,但是他们有权利得到的东西,与他们的内在价值并不相称,调节社会基本结构和规定个人义务和责任的原则并不涉及道德应得,也不应该倾向于它。”

"John Rawls:我们利用我们的才能通过竞赛规则获得成功,可是如果认为我们自己本来就应该拥有那些碰巧被这个社会所推崇的素质的话,这就是一个自负和错误的想法。“所以那些从真知子角度看世界的人,往往被古美门律师从另一个角度一下就破解了。

当代的政治理论认为正义不能依附在一个善的目的或政治生活目的上。要完成每一集的诉讼代理,去达到人们认为公正和正义的途径,其实只有一条,就是程序的公正性,道德是绝不能作为评价和定性的指标的。

再说得大一点,假如大家都和真知子一样,将每一集的正义判断标准依附于某个特定的对善的看法,如果把正义看作是一个人和其他人的角色之间的匹配关系的话,其实就没有给自由留下空间,而想要自由,就应该像古美门律师一样,不要依赖于从我的父母、我所在的社会中留下的那些特定的角色、传统和习俗的约束。

3、如果单纯只是这样的设定,那又会显得整部剧人情味太少,因此编剧对于人物的刻画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真知子虽然从善的目的去判断正义的方式不对,但她那份天生的善良和道德的感召对于古美门是有感化的。因此这里也朦胧的涉及到了一些社群主义的观点,甚至心理学上的一些观点。

个人某种程度上一定是受制于历史、宗教和文化等的的。所以古美门律师的童年不断得被提及,包括出镜的父亲和古美门的关系也是一大看点。

之所以真知子会不停的用那善良的眼睛看世界,就是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实都是依靠团体存活的,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这其实就是人类的局限性。再牛逼的古美门,再理性的观众,也永远有某种形式的道德观。

所以古美门也不总是正确的,他的理性的行为常常需要真知子情感上的互补,从这种良性的互动过程中不难看出传递了这样的一个主题”正义与善是相联系的。正因为现今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对善、对正义等不同看法,促使人们希望达成一个统一的,特定的正义观。“、

4、legal high里面关于一部案子的审查过程其实也是一大看点,这个影评中有类似专业人士的评论辩护手法不完全统计(11集不是很长,坚持一集一更新) (胜者即是正义 影评),我们这种非专业的也就学习了、

5、这部日剧的表演也是一大看点,相信很多开始涉及日剧的观众都有这种感觉,答案很详细,参见为什么很多日本男演员的演技给人一种「太过了」的感觉?

实际上一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渐接受了这样的表演形式,也越来越喜欢里面的各种卖萌耍贱了。

因为这部剧的男主角堺雅人,又看了他的半泽直树 (豆瓣)和电影盗钥匙的方法 (豆瓣),同样在2013年火了一把,强烈推荐。

PS: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

PPS:非常非常非常感谢大家的评论,于是补完了第二季,后面确实逐渐高潮,着实不输第一季,个人觉得编剧依旧非常赞,我觉得这篇请爱这个丑陋的世界写的已经很详细了,甚至剧中也有越来越直白的对话诸如:”你怎能随意践踏他人对于幸福生活的看法?“、”不要轻易去给他人的生活下定义“等等,不再赘述。

当然编剧在第二季中还引入了谜样的男子“羽生”,一个执着于“双赢”局面的律师,于是相比第一季的”纯粹“,这一季古美门、真知子和羽生三个人明暗的感情线索,以及串联全季的第三条线:”杀人案“(虽然从开头就猜到了结尾....),剧情上更加丰富多彩,只是不再那么”纯粹“。

另外羽生是一个追求”双赢“的律师,事实上他似乎更像是一个缓冲理性和感性的人... 于是在个人看来,他似乎更像一个政治家。对于政治家的描述,一直定格在初中读过罗素的一本书中:”所有的政治都是笑脸恶魔,他教唆那些精力旺盛、头脑灵活的人去折磨那些逆来顺受的广大民众,以夺走他们兜中的钱财、手中的权力和脑中的思想“。但是直到我很多年后才知道罗素老师也是一名政治家...

还有很多个人非常尊敬的按图索骥的细节考据党,不妨看看查漏补缺。

网友楚沐风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古美门和黛,纵横李狗嗨。
毒舌配阿呆,节操全丢开。
大叔贱萌怪,少女呆白乖。
诉讼如虐菜,笑点真不赖。
世事多作怪,公道谁来裁。
胜者即正义,败者几人爱?



网友jack lee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legalhigh》影评

——正义、真相与道德的思辨

《legal high》,即《胜利即为正义》。一部荒诞不经,内涵思想却无比正经的律法剧,完全刷新了我对日剧“一群杀马特调戏一个蠢萌萝莉,然后没羞没躁的住在了一起的晚八点狗血神剧”的观念,第一次让我产生了日本人居然能拍出如此具有思想高度的电视剧之感。反复刷了几遍这部近年来日剧的最高峰,阅读了很多资料。我终于决定亲自动笔写一篇影评,来记录我对这部剧的一些想法。

《legal high》采用的是每集独立,一集一个案件的模式,主人公古美门是一个贪财好色,卑鄙无耻长的还难看却战无不胜的无良律师,而女主角黛则是一个拥有强烈正义感,追求正义,力求真相还长的非常萌萌哒的新人律师,我们大多数人都能从黛身上看到理想中的律师或者法律工作者的形象,善良,追求正义与良知,这也是我们所认同的所谓正义。所以相信大多数人在一开始就会对黛抱有莫大的好感与支持。

这部剧最大的看点则是在于看似邪恶男主和看似正义女主之间的思想碰撞。

是的,我用的是“看似”。

如果这是一部国产剧,大概最终会以“正义战胜邪恶”,女主干翻男主的完美结局谢幕,观众皆大欢喜,人民喜闻乐见。然而这毕竟是神剧,自然不会用这么平庸的套路。就当观众完全带入进去开始觉得“女主是对的”“黛好萌”“正义必胜”“混账古美门去死啊”的时候,却总会迎来出乎意料的反转,每次最后完胜的居然是那个无良律师古美门,虽然觉得不可思议,可思来想去,却惊讶的发现也许古美门真的是对的。

这也许正是这部剧所希望引导观众进行的深层次思考:

你所认为的正义,是否是真的正义?

你所认为的真相,是否是真的真相?

你所认为的道德,是否是正确的道德?

何为正义?——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到底哪一个更重要?

第一季第一集,就出现了这个法律的经典问题。

只要最后的判决结果是正义的,有罪之人被判有罪,我们是否就可以使用不正义的程序?

还是我们应该坚持程序的正义,哪怕最后的结果并不正义,使得有罪之人逍遥法外?

因为一场杀人案,一个无辜的少年被警方逼供,最终无奈认罪,被判杀人罪成立。为了拯救这名少年,黛只好重金求助于战无不胜的无良律师古美门。最后经历一系列审判,最终古美门证明了是警方逼供,判定少年无罪释放。

然后最后的反转颇有意思,被无罪释放的小哥在感谢完黛之后转身恶狠狠的看向警察,低声说:“下一个杀的就是你。”

可怜的黛瞬间就被吓傻了。

是的,黛努力解救的少年很可能就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陷入迷茫的黛无助的看向了古美门:“律师你觉得是他杀的吗?”

古美门的回答值得深思:“是不是他杀的都无所谓,都跟我没关系,我也不感兴趣,检察院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杀人,所以他被无罪释放了,这就是法。”

黛:“那么,真相何在呢?”

古美门:“别太自恋,我们不是神,只是区区律师,不可能知道真相的。”

黛:“那我们又应该相信什么?”

古美门:“自己去找。”

这是在向辛普森案致敬!

美国辛普森杀妻案,被视为程序正义对结果正义的最终胜利。

1994年,美国著名橄榄球运动员辛普森的妻子与一名友人发现在家被杀死,辛普森作为重大嫌疑人被起诉,但由于警方非法取证以及一些重大失误,,辛普森高价聘请的律师团队抓住这个破绽对这些证据可信性展开攻击,最终导致决定性证据失效。1995年,全美1.4亿人在电视机前收看了这场世纪审判的最终判决,最高法作出决议:因证据不足,辛普森被判无罪释放。

数千名警察全副武装,走上街头,防止愤怒的民众举行抗议。

而最高法依然无视民意,坚持这样的判决:证据不足,无罪释放!

这正是司法独立的伟大之处。

然而我相信这样的判决很多人都无法认同,也与我们的想法相违背。

这个问题其实要从另外一个问题说起:法律是万能的吗?

不是,人类并不是神,我们不可能创造出可以给予所有人绝对正义和公平的法律,所以总会有人钻法律漏洞。然而如果我们弃程序正义而不顾追求结果正义,只会造成更大的法律漏洞,使得法律更加不公平。

事实上这样的事,中国历史上早有先例,著名的有 “文字狱”与“莫须有”。

清朝时期,为了禁锢思想,“文字狱”发展到了巅峰, “文字狱”也渐渐变成了一种党同伐异,排除异己的政治斗争工具,统治阶级利用特权,对文人的诗词断章取义,罗织罪名,诬陷他们谋反——即使没有确切证据证明他们真的想谋反。无数无辜的人因此家破人亡。

“莫须有”就更好理解了,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有罪,但只要觉得“也许有”便可进行定罪。最著名大概就是秦桧利用这个罪名处死了抗金名将岳飞,而我们所不知道的冤死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只追求结果正义的最大问题就是会导致程序不可控,而程序不可控则反过来会导致更多的结果不正义。

很多人认为现有的法律是在保护上层阶级,因为他们有足够的金钱以及权利找来最好的律师,也有足够的实力来消灭和隐藏证据——他们在利用程序正义来逃脱法律的惩罚。就像辛普森案,很多美国人认为他可以脱罪是因为他请了最好的律师。

但如果我们只追求结果正义,判处了一个实际有罪但却缺乏证据证明的上层阶级的人有罪,这个法律漏洞就会更容易被特权阶级利用,衍生出“文字狱”和“莫须有”这样的罪名来诬陷和打击所有对他们有威胁的人,最终会导致更多的人因此受到损害。

我们虽然会因此得到了某一个个案的结果正义,却最终导致全面的结果正义的沦陷。

而坚持程序正义,虽然上层阶级依旧因为自身实力等原因占领一些优势,但只要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他有罪,我们依然可以用法律给予一个公正的审判(最好的例子就是拳皇泰森因强奸罪入狱,虽然请了最好的律师,但证据确凿,依然无济于事)——即使我们可能因此不得不让一些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的有罪之人逍遥法外。

现有的法律,是在用程序正义,来尽可能追求结果正义——虽然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做到绝对的正义。

类似legal high的日剧 legal high10 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_legal high10

因为法律并非万能,而我们也并不是神。

何为真相?——人类的理性是否可以穷极事物的全部?

还是古美门和黛的那几句对话。

黛:“那么,真相何在呢?”

古美门:“别太自恋,我们不是神,只是区区律师,不可能知道真相的。”

黛:“那我们又应该相信什么?”

古美门:“自己去找。”

这个问题比前文的论述更能动摇支持结果正义主义者的根本,因为:你所认为的结果正义,是否真的是正义的呢?

人类的认知力是有极限的。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相信的,是否就是真理与真相?

我想从物理学的发展来进行举例。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观察到羽毛比铁球掉落的快,于是人们根据这个得出了一个结论:轻的东西比重的东西掉的快。“

然而一段时间之后,伽利略发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于是做了比萨斜塔实验,得出结论:轻的东西和重的东西掉的一样快。

后来,牛顿建立出了经典物理体系,得出了确切的结论。1900年的时候,所有人认为物理学已经完全成熟了,经典物理体系是绝对正确的,物理领域已经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了。

之后,爱因斯坦整出了相对论,再一次推翻了牛顿的经典物理。

然后普朗克又整出了量子物理。

那么现在呢?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我们的物理知识是绝对正确的呢?

哲学家们给出了答案:不能。

因为人的理性无法穷极事物的全部,我们也许永远都不可能知道全部的真相。我们所能做的,不过只是尽可能接近真相而已。

回到《legal high》的问题上来,当我们在一开始看到警方对小哥严刑逼供的时候,我们都很同情这位小哥,认为他是无罪的。

在结局时,我们看到小哥说出“下一个杀的就是你”时,很多人都会认为实际是他杀的。

那么,反过来想,也许真不是他杀的呢?也许真如他所说:“刚刚说的都是玩笑话”呢?

古美门的话或许才是真理:“别太自恋,我们不是神,只是区区律师,不可能知道真相的。”

是的,既然我们都只是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像看电视剧一样打开上帝视角来得知事情的全部真相,我们只能通过现有的证据来尝试推知,如果我们是法官,在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小哥杀人的情况,我们凭什么认定就是他杀的呢?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我们不能单凭自己的认知来衡量对错,所以只能通过坚持程序正义,来保障司法的公正。只有经过有效客观证据与严格的逻辑证明,才能认定一个人有罪,否则就是无罪。

这就是司法独立为了排除审判者个人情感与认知偏差从而得到更加客观结果的最终做法。也是法律在坚持“宁放过,不杀错”的原则。

广为人知的辛普森案,也在2012年出现了新的转折,新的证据表明很可能连环杀手罗杰斯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当年发现重要证据的警察在宣判后因在辛普森案中伪造证物被判三年。也就是现在的证据已经表明,辛可能真的不是杀妻的凶手。

对于新的证据,之前一直觉得辛普森是凶手的你是怎么看呢?

如果当年法院无法坚持程序正义而屈从于民意,是不是可能把一个真正无罪之人投入监狱数十年?

当然,他有可能就是凶手,所以我们让一个罪犯逍遥法外了20年?

他到底是不是凶手呢?我们不得而知,但就算时间倒流,我们仍然只能继续这样做:证据不足,无罪释放。

何为道德?——道德是否具有先天正义性?我们是否可以用道德去审判他人?

道德,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哲学命题。本文所讲的道德,指的是哲学上的道德。即善与恶、对与错的判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进行哲学上的讨论。

与其说是道德,倒不如更多的像是价值观。前文说过,《legal high》最大的看点在于古美门和黛的思想碰撞。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碰撞理解为价值观的碰撞。

古美门秉承的是一种理性又冷酷的价值观,而黛更多的是一种接近于普通人理想中的,温和而善良的价值观。

两人之间的碰撞最精彩的部分个人认为在于第一季第四集,关于日照权的诉讼之中。

在一个住宅小区,附近的居民们可以充分享受春日里的阳光,然而在附近即将动工的高层公寓即将遮挡住他们房子的阳光。为此附近的居民试图跟地产公司交涉,得到的答复却是:按照法律,这附近属于不保障日照权的地区,所以我们修建高层建筑是合法的行为。

在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建筑公司不顾居民反对强行动工。愤怒的居民们找来了为平民打官司的著名的人权律师,而建筑公司则找来了古美门和黛。

虽然是站在建筑公司这一边,黛却仍然很可怜那些得不到日照的人们,她心中的正义感使得她不断的偏向那些在诉讼中弱势群体,最后还偷偷的给予了他们帮助。

得知这些的古美门,把黛带到了一个务工室(施工队)旁边。告诉黛:这家店的老板去世了,只有老板娘一个人苦苦支撑,如果公寓停工,那么她会断了唯一的收入来源,她就只有自杀了。

得知真相的黛不禁动摇了……

然后这一切迅速被回家来的老板拆穿。古贱人还理直气壮的表示:全部都是我现编的。

虽然迅速从煽情风变成了搞笑风,但他们随后的对话却实在值得思索。

古美门:“听了我刚才的话,你怎么想的?”

黛:“什么怎么想的?“

“你是想帮助岛津地产公司了吧?”

“我是这样想的,但这不是你的谎言吗?”

“但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地方,说不定真的存在这样情况的务工室,不是吗?你口中的正义,只是居高临下的同情而已,不过是怜悯每次出现在眼前的可怜之人。”

“可是,如果你否定这种行为的话,那么正义又在哪里?”

“我们又不是神,怎么可能知道那种东西,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全身而战,我们律师所能做的只有这个,也不应该去做越份的事。”

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这大概是每个看到这里的观众心里的想法。

那么道德又是什么,我们又凭什么来判断善与恶,对与错这个问题呢?其实这个问题很难有答案,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观,你认为正确的事也许别人认为错误。

站在法律的角度上,这个案件赢的一方肯定是地产公司,因为他们遵守了法律,在不保障日照权的区域建立高层公寓。

站在道德的角度,我们很难,或者说根本无法判断谁是正义的。你可以认为居民们是正义的,他们很弱小也很可怜,大公司不考虑他们的感受就强行建房。

你也可以认为地产公司是正义的,他们按照合法的方式建立房屋,却要受人讹诈。

剧情发展到最后,观众可能发现,无论哪一方都不能说自己是道德正义的。

那些所谓善良的小区居民只想着多从建筑公司敲一点补偿款,地产公司只关心自己的生意,只想着迅速打发掉那帮敲竹杠的,古美门只想着多赚点律师费,人权律师也并不是为了所谓善良与正义,而只是为了得到打败大公司的自我满足。

这场官司,没有人代表道德正义。

或者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追问,我们所认为的道德正义是否真的是正义呢?是否具有先天的正确性呢?

深层次的道德论证势必会涉及到哲学的元命题,而元命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杀人是不道德的,这个命题是绝对正确的吗?

不,不是。

是的,我知道你很惊讶,但是真不是。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狼是一种群居的生物,每个族群都是由一只头狼来领导,而产生头狼的方式只有一种——决斗。决斗的失败者会被整个狼群一拥而上咬死。对狼族来说,杀死弱小的同类就是正义。为什么狼会这么做呢?因为狼作为食肉动物中相对弱小的种族,打不过狮子斗不过老虎,只有聚集在一起才能保持足够的战斗力来保证生存,为此,杀死族群中弱小的同类,淘汰弱势基因,保留并繁衍强势基因,拥立强大的同类来领导自己,是保证整个族群生存的最佳方式。历史上也许真的出现过拥有所谓的“慈悲心”的狼群,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它们已经全部灭亡了。

让我们开下脑洞做一个假设,假设当初进化的不是猴子而是狼,现在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也许狼人的宪法里会有这么一条:

为了保证种族的不断进化,基因的优胜劣汰,在决斗中杀死对方是正义且神圣的,任何狼人都不允许干涉狼人之间行使决斗权。

像不像西方中世纪时期的决斗制度?其实很多封建国家都有过这种制度。

当时每个人都觉得这样做是正义的

。然而现代的人可能认为这是陋习,非常的野蛮。

但任何事情不从当时的时代情景出发,而是站在上帝视角来评价都是毫无意义。

比如去年的狗肉事件,绝大多数人认为吃狗肉是合法权利,旁人不得干涉。

但时代在不断演进,也许100年之后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吃狗肉是残忍的行为,于是人们立法禁止吃狗肉。

站在100年后,回头看今天的人们,会不会认为吃狗肉是一种陋习呢?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道德观不断的在变化,法律也会随之变化。因为人的利益诉求在不断的变化。

为什么狼族要有杀死弱小同类的制度?因为那最符合他们的整体利益,这样做可以保证种族的生存。

为什么封建时期的人们有决斗制度?因为那最符合他们的整体利益,古代战争频繁,培养尚武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同样也隐含着淘汰弱势基因的意义。

为什么现代的人们废除了决斗制度?同样是因为最符合我们的利益,和谐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我们最想要的,暴力早已被淘汰。

进一步的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说,道德与法律的基石并非所谓的“先天就存在的绝对正义”,而是出于人类自身的利益(我必须指出这个利益指的是宏观上的利益,并非指金钱,请仔细思考)呢?

人类因为自身的利益而产生道德观,有利于自身就是好的,不利于自身就是坏的。随着自身利益诉求的变化,道德观也不断的变化。

这是不是和我们平时所说的道德完全相反呢?

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日常道德所提到的舍己为人指的是牺牲小部分自身的利益,为别人创造更多的利益——你帮别人捎带一样东西,对你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对别人来说却节省了舟车劳顿之苦。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相当于一种非严格对称的资源置换(商业行为则是一种严格对称的资源置换,你需要别人为你服务就必须付出合理的对价。),会使得社会总体利益增加,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利益,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

人类因为自身利益产生道德观,但不同人的利益诉求千差万别,导致道德观也不尽相同。但这之中总有一些道德观是接近的,因为是出于人们的共同的基本利益。比如当下大多数人认同的“杀人是不正确的”、“应该公平公正”,“杀人不正确”是因为可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应该公平公正”使得社会稳定,社会福利增加。

于是,为了更有力地保障人们共同的利益,我们制定了法律,作为人们行为的最低标准,我们把遵守这一标准的行为定义是正义(我们姑且称这个为法定正义,但这并不是先天正义,请区分开来),把违反这一标准的行为定义为非正义。

然而,对于不一定每个人都认同的部分的道德,我们就不能做出裁决与审判,我们也不可以认为哪个人的道德是正确哪一个是错误。

回到《legal high》的剧情中,我们只有做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居民还是地产公司,都是围绕自身利益在进行博弈,无论他们谁更强势谁更弱势,都没有资格认为自己站在道德的高峰,只能把一切交给法律来裁决。所以黛的所谓的正义,只是居高临下的把自己的同情倾泄给弱势的一方,根本无法称的上是正义的(既非先天正义,也非法定正义)。黛所认为的正义,只是自以为是的正义。

准确的说,作为一名律师,根本不应该做道德审判,因为从司法体系来讲,律师就是委托人的法律工具,是司法系统的一个齿轮,一个模块, 无论委托人是否有罪,都要尽可能为委托人争取利益。审判委托人是否违法,是法院的事,那是司法体系的另外一个模块,做到了这一步,就实现了程序正义,司法正义便得到了保障。

就写这么多了,逻辑混乱,有错误还请海涵。有兴趣,请自行刷完全部《legal high》.

网友伍宜昌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legal high是我最喜欢的日剧之一,剧中每集讨论一个社会问题,讨论鞭辟入里,在攻辨双方的交战中,将问题剖析清楚。很多时候剧中并不追求给出标准答案,而力求将问题完美呈现给观众,吸引观众去思考,去领悟,给人余音绕梁的快感。

legal high贯彻始终的核心有两点:“胜利即是正义”,“爱上丑陋”。

一、胜利即是正义。
很多人觉得“胜利即是正义”的译名很差,完背背离了法制精神,给人的感觉是“成王败寇”的功利主义,是典型的负能量。
我认为恰恰相反,“胜利即是正义”是一个完美的译名,是legal high的核心之一。
当案件发生,每个人都无法把握完全的真相,由于自己是利益相关方,当事人也无法提供真相(想到了《罗生门》),律师、检察官都只能通过证据去还原真相,法官只能根据这些解释去做出判断。
因此,在法庭上,真相就是还未被推翻的解释!
一方提出证据证明正义在自己这边,另一方提出新的证据证明自已才拥有正义,不断有新的证据提出,不断有“正义”被打倒,最终屹立不倒的那个就是正义。

(科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提出解释,推翻解释,交替进行,逐渐深入。真理就是还未被推翻的解释。)

二、爱上丑陋。
很多人的很难理解,认为古美门说“爱上丑陋”的意思是“宽容丑陋”,“接受丑陋”,这样才容易理解和接受。很抱歉古美门用了一个明显带有主动性 的词“爱上”,因此古美门的意思就是“爱上丑陋“,是主动的拥抱,而非被动地接受。

以古美门为例,此人自私、贪婪、毒舌、小气、刻薄、无耻、好色、见利望义……在一般人的眼中,此人极端丑陋,但我相信古美门的粉丝绝对不少,还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古美萌”。为什么?因为他有最突出的品质,真诚。原来不一定非得“高大全”才可爱,丑陋的人也可能是可爱的。

人性本来就是善恶并存,因某人突出的善,而爱上他人性中无伤大雅的恶。这才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之道,也是构建完美社会的唯一途径。

相反,强求必须“高大全”的人才可爱,一旦露出丑恶就拒之千里,对纯洁的人格的过分追求,将会谅成适得而反的后果。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对人的道德要求极高,邪恶意念稍稍蠢蠢欲动,就得去找神父告解,请求上帝恕罪。结果中世纪是道德最败坏、人性最压抑、最残暴的世纪。正如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曾说过,“凡企图缔造人间天堂的结果无一例外造成人间地狱,因为它导致不宽容。”

网友张行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个人解读《legal high》(胜者即是正义)第一季
作为雅人叔的影迷,最近补完了《legal high》第一季,在这部日剧中,一开始主角古美门律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不舒服的,堺雅人这次演了一个和他以往银幕形象反差很大的角色:拜金、好色、说话恶毒、喜欢撒谎、为了完成目的经常去打法律的擦边球,对于从《半泽直树》这种正剧转换过来的我,很难迅速喜欢上这个角色。作为雅人叔的影迷,最近补完了《legal high》第一季,在这部日剧中,一开始主角古美门律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不舒服的,堺雅人这次演了一个和他以往银幕形象反差很大的角色:拜金、好色、说话恶毒、喜欢撒谎、为了完成目的经常去打法律的擦边球,对于从《半泽直树》这种正剧转换过来的我,很难迅速喜欢上这个角色。

由于本剧是一部喜剧,所以堺雅人采用了癫狂的演技去演古美门这个角色,各种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扭曲的面部表情逗得观众捧腹大笑。记得第一集中他作为被告方辩护律师替一个杀人嫌疑犯辩护,嫌疑犯杀人证据差不多够判刑,只是警察使用了刑讯逼供,古美门抓了这点猛烈开炮,最终替委托人洗脱嫌疑。后来我就在想这样做好像有些放虎归山的感觉,但是在一个法治的国家,最应该的追求的是程序正义,如果一个人在被起诉后遭到不公平的对待和警察主观的逼供,这样对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都不会有帮助。就像最近的念斌冤案和赵作海冤案,这两位无辜的人都因为刑讯逼供被判了很多年刑导致家破人亡,如果这就是这个社会所说的正义,那我更愿意支持古美门律师的这种实证主义法学派,宁可放过一千,也不错杀一个。
虽说披着喜剧的外壳,但整部剧的核心其实是在讨论一个律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律师的工作是维护委托人的利益,不是伸张正义。在其中一集中,古美门为一家房地产商辩护,但身为助手的黛却同情起了对方的孕妇,此时古美门假设如果房地产商输了官司,那它旗下的许多员工都要失业,其实害了更多的人这个实例让黛明白了律师真正该做的是为委托人全力而战这个道理。我认为人并不是神,在自己的眼里看到弱势的群体想要去帮助是本性,但并不能说这样做就是正义,可能因为你帮助了一遍的可怜群体,另一边的群体就会蒙受损失。做好自己该做的本质工作,才是对这个职业的尊重。虽说披着喜剧的外壳,但整部剧的核心其实是在讨论一个律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律师的工作是维护委托人的利益,不是伸张正义。在其中一集中,古美门为一家房地产商辩护,但身为助手的黛却同情起了对方的孕妇,此时古美门假设如果房地产商输了官司,那它旗下的许多员工都要失业,其实害了更多的人这个实例让黛明白了律师真正该做的是为委托人全力而战这个道理。我认为人并不是神,在自己的眼里看到弱势的群体想要去帮助是本性,但并不能说这样做就是正义,可能因为你帮助了一遍的可怜群体,另一边的群体就会蒙受损失。做好自己该做的本质工作,才是对这个职业的尊重。

在整部剧集中,我可以发现大量的情节反转,这正是编剧高明的地方。在看一部一般电视剧时,剧情会随着观众的预期发展。观众们会一开始就预设立场,认为A是对的,B是错的,所以最后结局肯定是正义战胜邪恶,A干掉了B。但现实世界并不是这种二元论的,正义随着个人立场改变,每个人都会以自己主观情感出发点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想要裁决清楚谁是对的只能靠法律这种客观工具。所以在这部剧中,观众情感支持的一方官司经常打输,因为编剧想告诉我们法律是客观的,在法庭上最后公正裁决的胜者才能算是正义,情感用事(即人治社会)不过是一种原始的方式。

其实我一直在想,如世间一切都以人的道德裁决,将是一场恐怖的灾难。极端恐怖组织ISIS有自己的道德,但他们干的这些鸟事让人忍无可忍。法律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珍贵礼物,生活在一个法治国家是一种幸运。即使辛普森真的杀妻后逍遥法外,人们也愿意接受这种代价。因为在人类仅有的能力下,法律是仅有的也是唯一的正义。
剧中有一集讲一堆村民被村边的化工厂影响了健康,找古美门打官司,然后因为对手太强大准备放弃。这个时候古美门的一番热血演讲又让他们决心将官司打到底。其实这里编剧想讽刺的就是这种集体主义,当他们集合成一个团体后智力一般会下降,而且缺乏主见,容易被洗脑,有些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剧中有一集讲一堆村民被村边的化工厂影响了健康,找古美门打官司,然后因为对手太强大准备放弃。这个时候古美门的一番热血演讲又让他们决心将官司打到底。其实这里编剧想讽刺的就是这种集体主义,当他们集合成一个团体后智力一般会下降,而且缺乏主见,容易被洗脑,有些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最后我想扯淡谈下剧中我最喜欢的的万能管家:服部大叔。这人简直超神了,拥有数不尽的特殊技能和传奇经历,每次不经意间使用时都会说一句“只是在下一点不足取的长处”,有人说平时不装逼的人内心深处装着一个大大的逼,话糙理不糙,说的就是服部这种深藏不露的神人吧。 最后我想扯淡谈下剧中我最喜欢的的万能管家:服部大叔。这人简直超神了,拥有数不尽的特殊技能和传奇经历,每次不经意间使用时都会说一句“只是在下一点不足取的长处”,有人说平时不装逼的人内心深处装着一个大大的逼,话糙理不糙,说的就是服部这种深藏不露的神人吧。

诚挚推荐这部刷新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日剧


附古美门和黛在最后一集法庭辩论时的台词 

黛:正义究竟是什么?法律究竟是什么?有人说这世上跟本没有正义,只有获得胜利这才是正义,我曾经也一度这样认为。但现在,我可以确信,我们人类有着热爱正义,追求正义的心,官司既不是争输赢的游戏,也不是赚钱的赌博。而且,也不应该是互相伤害的地方,难道不是找到被隐藏的正义和真相,找到通往幸福之路的地方吗?好人有好报,能幸福的生活的社会,这不过是梦话,现实很残酷。或许确实是这样的,但是,人活着正是因为拥有梦想,我们才能生活在这个充满绝望的现实中,我相信理想可以颠覆现实。

古美门:我们不是神,包括我在内,我们不过是愚蠢的感情用事,不断地犯错误的,再渺小不过的生物同是这样的犯人,能够判决别人吗?不,不能。因此,代替我们法律来做裁决,不管多么可以,不管多么可恨,不带任何感情,只根据法律和证据来判决。这才是我们人类经过悠久历史而得到的。法治国家这一无比珍贵的财产。当然,我相信光明正大的法院不会被任何情绪化的辩词所迷惑。自始自终根据法律和证据来判断是非对错。到时候,结论就会清清楚楚了。

转自我的博客:个人解读《legal high》(胜者即是正义)第一季

网友蒙面大侠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好吧,我是来搬运的。
以下内容来自于本人的另一题答案《Legal High》这部日剧到底要表达什么社会观点?



首先我要说《李狗嗨》是一部好剧。

跌宕起伏的剧情,习惯性的末尾反转。
男主角古美门的各种夸张卖萌的表情和动作。
看似搞笑的不切实际的展开却又有合情合理的解读。
是似而非的深刻意味。
大量性格完整且富有生命力的配角设定——甜甜,服部,三木等。

上面的每一条都很好的显示出了这部剧的非凡,极大地满足了各种不同嗜好的人群——爱标新立异的人,爱看帅哥(大叔)卖萌的人,爱体会剧本内涵深究价值观的人,爱看作、爱看贱的人,爱看叛逆和反心灵鸡汤的人,爱看圣母爱看现实黑暗的人。

可见《李狗嗨》把他们融合到了一起,获得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观众,可能很多的观众来看的原因都会不尽相同,这种多元让其不可避免的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


————————还没答题的分割线————————


废话完,来回答一下问题。
《李狗嗨》到底要表达什么社会观点(价值观)?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季第一集结尾的部分。
黛送走了无罪释放的被告,却发现被告无意识的说了杀人的话,突然就懵了。然后问古美门怎么看,觉不觉得他是杀人犯。
古美门:“无所谓,他杀人没杀人都和我无关,我也毫无兴趣。监察厅的证据不足,所以他被无罪释放了,这就是法。”
黛:“可是,那真相何在呢?”
古美门:“别太自恋,我们不是神。只是区区的律师。不可能知道真相的。”(@工藤新一)
黛:“如果这样,那我们该相信什么呢?”
停顿三秒。
古美门:“你给我自己去找!!!”

好吧,对于这个问题:《李狗嗨》到底要表达什么社会观点(价值观)?
的答案就是:自己去找(⊙o⊙)…







额。。。我想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没回答的回答就是卖萌来的。那我就再稍微解释下我为什么这么说吧。

如果看了李狗嗨且一直看到最新更新的话,你一定会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写剧本的这个编剧基本上就是在耍着你玩儿。什么意思呢?经常性的一个情况是,你觉得他肯定是坏人,然后最后洗白了( ⊙ o ⊙ )。或者一开始你觉得他是坏人,然后洗白了,最后又黑了( ⊙ o ⊙ )。总之,你永远不知道编剧想表达什么,总是表达完马上就推翻,推翻了可能又要再推回来。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这个提问。

好吧,编剧其实并不是纯粹得想耍人。他只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所有的好人坏人,正义邪恶,他都没有盖棺定论,都各说一半。目的就是让观众自己去想。然后把自己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藏在其中。这样的好处有两个,第一是好看,且留有余味,给观众空间。第二是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嵌入矛盾之中,不说死,不给别人反驳他喷他的机会,有缘有相似价值观的人自然能够理解到,而不能理解的人也可以自己自由发挥,也许还能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不一定。

比如李安在少年派上映后接受采访,陈文茜和还有一个谁都问他,这个老虎代表了什么,然后各自说了他们的理解,问李安对不对。李安推脱几番之后说,我也不知道,让观众自己去感觉吧。然后李安可能也觉得光这么说又有点勉强,就又补充说,当然对他自己而言,老虎的确代表着什么,但是他不想把它说死,会限制了观众的理解和想象空间。可见,如果观众感觉到了他要表达的东西,那是缘分;如果感觉到了别的,有可能还是更好的不同的理解,那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答案。

所以,除了写剧本的人知道自己偷偷的想表达什么,别人都很难拍胸脯说一定是这样那样。在剧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代表性的发言,很明显是编剧在借由角色任务的嘴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上面第一集古美门的表述,比如阳光权与地产开发商之争,比如知名作曲家剽窃朋克女的曲子,比如屌丝休掉整容女,比如老人与大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那个知名漫画家对于天赋和天才的理解,比如民意的意义,等等等等。可是,剧中的古美门虽然现在依然是不败,但是他并不是全胜,有平局有撤诉。因为,所有的理解和表述都不是一定的,都留有了余量,给出了空间。观众要如何理解全凭自己。




————————答题完毕的分割线更新代号20131219————————


那可能有人会问,那么答主你个人理解到的是剧本中表达出来的哪些呢?
(可能也没人会问(⊙o⊙)…有人问的话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两位仁兄留言。)

刚看完第二季最后一集,也算是颇有趣的一集,很好的诠释了这部剧的魅力所在——通吃。
无论你是腐女还是宅男,你是哲学(双关)控还是姿势控,你是想大笑还是想深思,你是来看卖萌表情还是来看嘴炮对白,李狗嗨都能很好的满足你。而且在每一个细节部分都处理的很认真,在每一个配角的身上也总有鲜活的人格特性。

其实这部剧真的有太多穿插的表达可以谈了,每一集都有一个或者多个价值的表达。有些藏得深有些很直接。观众们可以自由的去理解。为了避免让这个答案变得太长,我这里就只说一个我个人从李狗嗨感受到的编剧的价值表达把。(个人理解,看官自鉴,内容略黑,非喜勿看)

在最后一集中,足球场上有一段剧情,把三个角色的价值体系很好的描述了。
古美门:真相并不重要,只要能赢。
羽生(哈牛君):真相并不重要,只要大家能获得幸福。
黛(晨间女):真相最重要。
编剧:不管怎样,真相不重要,而且剧中从来就没有真相或者真相不全。

而我个人从中感觉到的意思就是:
现实中并不存在我们所期待的“真相”,我们期待真相和期待美好和期待正义一样都只是自我满足。

首先,我要说明,真相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所期待的和人类能力范围内所能获得的都只是我们所谓的“真相”。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眼中所能看到的只有两种东西,我们希望看到的和别人希望我们看到的。打个比方,你看某个人很不爽,那他做很多事的时候你就会怀疑有问题,因为你希望看到他有问题,至于真相他有没有问题,你也许无法得知(参考寓言:疑鄰偷斧)。又或者,有人微博上晒幸福,那就是别人期望我们看到的,你要问他们到底感情怎么样的“真相”是什么?你无法知道,甚至他们自己也不一定知道。再比如,有些媒体爆料,放出各种夸张的标题和断章取义的“事实”,那明显就是因为我们(指媒体的用户,即大多数的围观群众)希望看到这些,而且他们希望我们看到这些。那“真相”究竟是啥?很难说。

那为什么说我们期待真相就是自我满足呢?同样用前面的例子,如果你觉得有人微博上晒幸福只是表面装的,然后有一天你无意间发现他们已经分手了,你会怎么想?估计就是“看吧,我就知道,当初我一眼就看穿了。”还恨不得当初想到的时候就留言并且和百度时间一起截图了呢。但是“真相”呢?他们当初秀恩爱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恩爱,现在分手以后是不是真的没有爱了,我们也许可以推测,但我们真的无法确切知道。也许有人反驳说,我就是知道,我的推理没错(我是滚筒洗衣机)。就像羽生反问自己错在哪里的时候古美门回答的一样“错在你深信自己没错”。因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狭隘的,所以我们才要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获得智慧,然后变得不再那么确信自己没错。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也提到“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你懂的)。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不小心扯远了,拉回来,再举一个例子。对于很多虚构的文学创作(如小说和影视剧本),其实也都是在为了让我们“满足”。我们知道小孩子看电影读小说的时候,经常会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之前到底是为什么?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小孩子为什么要问这些?因为想知道“真相”。你会发现,当你读到或者看到最后,坏人被绳之于法,王子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你会长舒一口气,大快人心,畅快淋漓。因为你内心对于“真相”,“美好”或者“正义”的期待,得到了满足。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样的作品不好,或者说这样的畅快不对,我只是尝试分析背后的原因,作品好坏具体要看作品,畅快也只是人性不分好坏。而且,对于这些文学作品的作者,他们有可能是内心也期望这样一种满足,就把它放进了自己的作品了,塑造了这样的“真相”,满足自己也满足读者;也有可能是作者自己也不相信,只是知道观众读者喜欢,就塑造了这样的“真相”,满足自己的钱包也满足读者。那么到底是哪一种?我们也不得而知。

所以,我们所谓的“真相”有的时候只是一种内心的需求,也许我们获得的很多都只是“假象”。不过就算是“假象”,其实也没有关系,只要们的内心需求被满足了,对我们来说它就是我们要的所谓的“真相”。


————————以下选读的分割线代号20131219————————


好吧,既然扯到了“真相”,就不可避免要谈谈“正义”。虽然本来想就此打住算写完了,但是想想反正写了这么多黑“真相”同学的,我就顺道再黑一下它的好基友“正义”。

所谓的“真相”往往就是和所谓的“正义”一起出入的,比如常见句式就是:“我知道了黑幕背后的真相,我要替天行道,维持正义消灭罪恶”。(话说“正义”也有一个好基友叫做“道德”,但是这次不谈)

就如我前面说的我们所谓的“正义”很多时候也只是自我满足。

我这里先稍微推荐下罗辑思维视频第45期“你怎么知道他该死”(我估计看到这里的人也不多,我就不问罗要推广费了)。在这期视频里,谈到了公正的不可能,主要原因有三:成本需要的无限大,技术条件的有限强,事实情况的不可知。就是说公正本身成本不低,而且即使花费大量的无节制的成本,由于技术条件有限,也无法做完全的判断。即使技术条件都满足了,对于人心部分的动机,很难做出真实的判断。在最后部分还总结了冤案诞生的原因:“是人类过度自信自己的理性的能力,过度自信自己亲手打造的法律和诉讼程序维护正义的能力。”没错,就是古美门说的——我们不是神,不可能知道真相。

那么,既然不能知道真相,正义就无从谈起。我们只能基于所谓的“真相”,通过自己所谓“正义”,来进行自我满足。

而且,不同于所谓的“真相”,所谓的“正义”会有更加巨大的力量。因为“正义”意味着“审判”。虽然同样是自我满足,但是不同的是,“真相”满足的是人们求知(八卦)的欲望,而“正义”满足的是人们审判制裁的欲望。

之前有这么一个故事很流行:
神父很苦恼,事情的起因是由于一个男人在他面前做过一次忏悔。
“实话相告,我是个杀人犯。”
那男人坦白说。他是一起杀人案中真正的凶手,而该案的嫌疑犯已经被逮捕并判处死刑。神父本应该向警察局报告这件事的真相,可是他的教规严禁将忏悔者的秘密泄漏他人。
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如果就这样保持沉默,一个无辜的人即将冤死,这会使他良心不安。但是要打破教规,这对于发誓将一生献给上帝的他来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他陷入了进退两难之中。
最后,他决定保持沉默。于是,他来到另一个神父的面前忏悔。
“我将眼看着一个无辜的人被处死…….”
他陈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位神父朋友也为难了。想来想去,他也决定保持沉默。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他又向另外一个神父忏悔…….
在刑场上,神父问死囚:“呢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没有罪,我冤枉!”死囚叫道。
“这我知道。”神父回答,“你是无辜的,全国的神父都知道。但是,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这个故事其实表达了好几个意思。第一,程序正义至上,第二,职业道德至上。就像古美门身为律师,神父身为神父,他们的工作不是发现真相制裁罪犯。道德经第七十四章中的“常有司杀者杀”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甚至更深刻,比如对于死刑)。

如果你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内心不爽,觉得不应该错杀无辜应该制裁真凶。那就是你内心的期望“真相”期望“正义”的需求在作祟。其实大家都会有这种想法,因为人性本身就是趋向于这里。但是,实际上,这不过是我们为了一时的大快人心的自私。

假设,神父告知了警察,警察抓住了那个忏悔过的人,然后死刑了。最直接的就有两个问题,神父们会有巨大冲击,没有人会相信神父了,没有人会真心忏悔了,宗教的体系都有可能受到巨大影响。第二,司法受挫,之前的司法人员肯定要检讨,人民对于司法也会有怀疑。但是不仅仅如此,结合前面谈到的“真相”的不存在,如何可以知道忏悔的人就真的是真凶?

我想说,在人类仅有的能力下,法律是仅有的也是唯一的正义。

可能有人就要说了,那么冤案怎么办?我只能说,冤案也是人类的正义。平反冤案也是人类的正义。人类的正义,并不是绝对的,但却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的仅有的也是唯一的正义。

假设,有一个人有钱有权的贪官,然后奸淫了一个少女,少女哭诉告诉了一个大侠。然后大侠身为大侠,身为正义的伙伴,要制裁贪官。大侠就找到了贪官然后一剑封喉,大快人心,然后少女以身相许(或者少女的妹妹以身相许(⊙o⊙))。虽然真相有不可知性,但我们这里假定,那个少女没有利用你谋私,那个贪官也没有做过任何好事帮助过任何人也不用养一家老小,贪官府上的人下岗后也都找到了工作。在这些前提下,你觉得这个大侠是正义的么?那么,这个正义是谁定义的?这个死刑是谁量刑的?没错,都是大虾同学。大虾就是司法机构的全部。那么问题显而易见,如果大虾情商低智商低,会不会滥杀无辜?会不会影响社会现有的司法体系?会,因为大虾同学是私设公堂。英国思想家培根在《复仇论》里面提到,以对法律的破坏的程度的角度来看,对罪犯的报复或者对罪犯的复仇要胜过罪犯的本身。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逻辑,那就是谁定义谁遵守。个人定义的正义只能个人自己遵守,不能适用于其他人。如果你犯错了,你可以审判自己,比如你今天没运动就不准吃棒冰,但不能审判别人。而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定义的正义,就只是适用于那个国家或地区,那就是法律。那么一群人定义的正义,就只能适用于那一群人,那就是宗教。有人说,道德是用来要求自己的而不是要求别人的。说的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当人们高举正义大旗的时候,就是问题产生的时候。有可能是当前的正义体系法律需要进一步完善,也有可能是人们想要通过私设公堂审判和制裁一个众矢之的而获取精神的满足感并一定程度的破坏当前的法律。到底是哪一种,相信不难判断。

网友Alex Feng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最近一直在看《Legal High》

作为一个大一新生,刚刚接触法学的我的以下叙述和论证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性,所以只是个人想法,观后感而已。

=========割割割割割========= =========割割割割割=========

可能我这人就这样吧,看东西总会代入感很强。总在想,有一天我也会成为律师的吧。一个专业律师真的会是古美门研介这样吗,为了赢得庭上的胜利不择手段,拜金主义?还是像黛真知子一样,相信童话,相信真善美,不为专业所拘束,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我个人总是更倾向后者的。


回想我人生的前19年,都贯彻了黛真知子精神,或者说是自己标榜的朋克精神。永远在燃烧,相信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心中的正义,不为外界所改变。总觉得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活出自己的生活,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老子喜欢,你管得着?


然而转念一想,古美门才代表了专业吧,或许剧中有些夸张成分在里面,可是成为律师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必须为我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负责。拜金主义也好,不择手段也好,这都是一个律师有时不得不做的吧。总在想或许律师就是法律的边缘线,走在遵纪守法、本本分分和违法获取利益之间,将“法无禁止即可为”作为人生信条的一个职业。


而这个职业对于法治有他的特殊性,因为他们比常人更加了解法律,当下完美的法律也好,还存在着可以利用的漏洞的法律也好,他们都比普通民众更加熟悉。他们不同于法官与司法体制,后者代表了民众认可的正义,通过审判和判决理由来证明自己在维护这种正义。说到底,一个成功的法官更应注重的,是通过尽可能多的程序正义来维护大部分民众认可的结果正义,而律师注重的,是通过部分合适的,有时甚至特殊与边缘化的程序正义去维护自己委托人所相信的结果正义,并使其具有合法性。或许就如古美门所说的:“要是把民主主义带入法庭的话,司法就完了。”(但值得注意的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话放在这里作为总结似乎并不合适。)而正是这个原因,律师才真正更有效的推动了一个社会的司法体制的变化。



这就牵扯到从我意淫成为一个律师开始(比上大学早很多)就想到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亲眼看到一个人杀了人(我想表达的是他杀人是事实并且为我所知。),然后他来找到我让我为他做无罪辩护,承诺给予我一笔天文数字的辩护费,而且我也有把握打赢这个官司的情况下,我会不会接受他的钱为他辩护?这个问题困扰我至今,我得不出答案因为我觉得不管接受与不接受我的论证都不能使我自己满意。扯远了,或许这会成为我今后的毕业论文也说不定。

可是古美门说到底也是在维护正义啊,看似在谋取利益,实际所打的所有官司最后都调解了纠纷并且得到了足够好的结果。我想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律师,即使像古美门这样拜金,手段恶劣,但心中也是应该有一把尺子的。他也在为自己的信念而燃烧啊,抛开拜金那些不谈的话,他所坚持的正义也没什么反人类或者违反道德的吧?这么想想,我前19年也没白活呀!

谁知道呢,反正距离我成为律师还有一段时间呢。人虽然离不开社会可我还没怎么开始接触这个社会呢。这个社会会把今后的我变成什么样就等我快过完这一辈子去回首我一生的时候再告诉我吧。而这还所剩无几的自由的日子里,我依旧要坚信自己的信念,不刻意改变自己。


那么现在,我的正义就是要去复习法理考试了!

网友郑南音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很好看,里面的食物都很想吃。。。

网友林西豪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一只仓鼠引发的仇恨链......

网友蒙面大侠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这种有大量闪光点巨大信息量超多台词需要做很多前期准备工作的剧居然还能拍第二部,不得不佩服编剧的才能。

网友蒙面大侠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彻底改变了我对日剧的看法 自此走上了日剧的 不归路

网友Kimi Lin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这明明就是日版的Boston legal嘛

网友蒙面大侠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1,世界并不是非正即邪
2,只有胜利的人才有资格制定规则
3,会法律的流氓惹不起

网友蒋甬杭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男女主人公的配置很典型。
男:业务能力极强,在公众场合经常做出玩世不恭的举动,且好色,老对女性委托人动心。
女:业务能力一般,但很有常识。
类似以前的漫画,北条司的《城市猎人(北条司创作的漫画)》

网友蒙面大侠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三观超正。
评价完毕。

网友ChriStupiD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结论:这是一部能让人反思自己价值观的剧集。

我每次在和别人介绍这部日剧的时候都在考虑怎么把翻译标题legal high。有一种翻译是“胜利即是争议”,感觉有些道理,作为律师,本职工作就是帮助委托人打赢官司,或者减轻刑罚。(当然,古美门的案子里面没有第二种选项)但所谓正义,我总感觉剧中也不是这么简单仅仅是以胜败来定义的。黛所追求的是事实的真相,羽生向往的是双赢的局面,很难说究竟哪边更合理,但至少比起古美门的单纯追求打赢官司,他们显得更加政治正确。
是的,政治正确。黛或者羽生所追求的目标看似是大众的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东西,但是这种政治上的正确所带来的结果是不是也同样正确却不一定。古美门说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确实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人可以知道事情的真相,包括可能当事人本人也仅仅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一部分。那么所谓还原事件的真相,究竟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是还原了呢?这个问题下,古美门耍了黛好几次,比如第一季第一集的末尾那个被告获释后的自言自语,SP里最后那个受害的小男孩的说法等等,包括第二季贯穿始终的那个案件。这对于追求真相的黛来说,是一种打击:以为得到了答案,结果其实可能什么都不是。于是这种政治上正确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徒劳,与其做些虚妄的幻想之后发现被耍了,倒不如一开始就做好心理准备以需要被认定的“事实”为目标去辩护——这是帮助委托人最好的途径。当然,如果纠结“为什么要帮坏人辩护”这样的问题,那根本不应该从事律师这份职业。
关于羽生所追求的”双赢“,个人感觉比黛的追求稍微高级一点点。但就像古美门最后说的那样:那些最终都只是为了满足羽生自己的欲望。这些所谓的“双赢“是建立在让当事人对于一些政治正确的价值观的妥协下的。【这里插一句,我认为第二季的水平明显不如第一季,有一大部分原因可能就是为了突出案件本身与主流价值观的冲突而不得不做出的夸张。于是这夸张的表现形式让案情显得光怪陆离(比如一妻多夫什么的),但是案件的深度却没有跟上。】这种妥协牺牲了人的主观意愿,“这样真的会让他们幸福吗?”这个问题羽生自己也不能肯定。而古美门则是选择让大家直面各自的欲望甚至是丑陋,把内心都暴露出来后所做出的选择,即使不能让他们幸福,也不至于让他们留有遗憾。

下面列举一下个人印象比较深的几集:
1. 第一季第一集
2. 第一季房屋阳光权那集:里面有个桥段是古美门指着路边的一家小店给黛假设了一遍如果没有开发商的那个项目的话将会怎样。为了让她意识到她正在追求的东西其实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正确,帮助一些人的同时也可能伤害了另一些人。
3. 第一季议员案子的那集:把国家交给有能力但手段上有些不干净的人,或者是只会迎合大众的无脑的人,究竟哪个更糟?
4. 第一季下乡酿酒作坊争遗产:跟第一集一样,最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没人可以知道。
5. 第二季魔女的案子:是否应该让民意去干扰司法?(这个不用多说,大家深有同感,药XX的案子就是例子)

以上,写得比较乱,随便看看。

网友云澎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告诉大家,法律不等于正义。只是维持社会能运作下去的工具而已。

网友算子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人的想法是复杂的,是多变的,易于被误导和煽动。当你想举起道德大旗讨伐别人之时,一定要慎重,克制盲目偏见。

法律只是一种工具,它并非完全的正义,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工具, 为了维系社会的发展,应当遵守法律,遇事可寻求法律解决。

某些时候,刻意遵守丧失积极意义的道德教条,是对人的戕害。

别的就是搞笑了。

网友蒙面大侠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我真的很不理解为毛很多人都说这剧的中心是胜者即正义,我想说除了古美门自己教训黛的时候说了那么一次(而且他在这种时候说的话大多数都不是真的想表达那个意思),剧里根本没说到这个好么?这剧想表达的主要观点之一难道不是:律师是为了自己的委托人尽力工作、辩护的,而不是去自作主张地捍卫什么“正义”,因为人不是神,很多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说不清楚什么是正义。因此根本没什么“胜者即正义”这种说法,而是“作为律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想什么正不正义,这样法律体系才能正常地运行下去”呀。
至于这剧的观感本身,基本上属于夸张漫画型的喜剧吧,看着还是比较好笑的,但有些情节太牵强。不过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故事都要在一集内完结(除了第二季的小雪之外),因此节奏感不太好也是难免的。第一季比第二季好看些,人物刻画比较简单,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女主也差太多,好突兀的成长啊~

网友匿某对[legal high10]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给出的答复:
看了一集不想再看下去了,好白痴好逗比。
整天看到这个推荐那个推荐,找来看,结果第一季就是皱着眉头看完的。
如果说你是冲着演员、冲着女主颜值、冲着喜剧化台词来的,那一定有很多跟你一样的人喜欢这部剧,所以这部剧才被推崇到这么高吧。

不过,以上要素我都不感冒,我是冲着律政剧的律政来的,所以觉得好失望。

傲骨贤妻,简直爱死。没有多余且浮夸的情节,即使涉及到感情线,也都是为了从更多角度去丰满角色,越往后看越能发现里面的角色还有你不知道的一面,这种感觉很棒。女主从声音到动作都极致优雅,每个配角都让我又爱又恨,但总是爱多过恨,因为正是那些让我恨的地方,让他们更加生动,甚至是那些反面角色也让你觉得这部剧不能没有他。还有,每一个案件都能至少刷新我的三观之一。看楼上说的,legal high每集最后都留下一个分不清哪方是正义的悬念,相比之下,傲骨贤妻发人深省的,不止是正义与否的思考。



看了傲骨贤妻,又去找的别的律政剧,当然还是英美剧为主。
首先是,金装律师。楼上好多人说,legal high跟波士顿法律很像,是的,一个聪明记忆力超强的小帅哥阴差阳错进入律师事务所,遇到了不惜一切手段胜诉的常胜律师,恩,另一个高颜值的帅叔叔。不过整部剧没有那么浮夸,也是值得一看的。


然后是,英剧,皇家律师。英剧的特点就是,故事完整丰满立体不失人性,所以人物角色也都具备这些特点,这让他们更真实。

恩,再确认一次,是来喷legal high 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7851/91738502838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类似legal high的日剧 legal high10 如何评价日剧《Legal High》?_legal high10》为网友萝莉捕杀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