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是脑中风的高峰期,而容易被忽略的心房颤动,也是中风的危险因子。根据研究,心房颤动约会增加5倍脑中风的风险,且心房颤动导致的中风,预后很差且复发率高。而根据研究发现,年轻且没有危险因子的心房颤动病患,每年的中风率竟有百分之1.15,是西方国家的将近2倍,实在不容轻忽。
要判别心房颤动有一个很简单且容易察觉的征兆即“心律不整”,症状包含心悸、胸痛或不适。此外,心房颤动发生时,可能会发生呼吸短促、头晕或是昏倒的状况。 然而,心房颤动可能通常是没有症状的,因此病人常直到并发了缺血性中风、足部有血栓,或是心脏衰竭急诊就医时才发现有心房颤动。
年轻且没有危险因子的心房颤动病患,每年中风率仍有百分之1.15
全台湾约有23万名心房颤动的病患,台北荣总内科部陈适安主任表示,所谓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快速而不规律的跳动,一旦发生时,因为心房没有有效的收缩,心房内的血液会处于流动不佳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血液很容易凝结成血栓,一旦这血栓随着血流流到脑部,就会阻塞住脑部的血管而造成脑中风。
台北荣总研究团队分析台湾健保资料库超过18万名未接受中风预防药物的心房颤动患者,发现若病患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每年的中风率可高达8%。特别在年轻且没有危险因子的心房颤动病患,每年的中风率仍有百分之1.15,是西方国家的将近2倍。同样是研究团队成员台北荣总心脏内科赵子凡医师指出,过去认为东方人心房颤动的中风风险没有西方人来的高,这样的观念可能需要改变。
预防心房颤动,饮食方面尽量少吃刺激性如油腻及重咸的食物
心房颤动该如何预防?饮食方面尽量少吃刺激性如油腻及重咸的食物,并多摄取蔬菜与水果,可常保心血管健康。 原长期服用的保健食品可继续服用,若要停止请告知医师,并避免间歇性服用任何补品。
新型的口服抗凝血药物问世,脑出血的风险也大幅降低
在药物方面,使用抗凝血药物可以大幅下降64%的中风风险,然而传统的抗凝血药物,病患需要时常接受抽血以监测药物浓度,不但使用上不方便,还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因此接受度并不高。台北荣总新药临床试验中心江晨恩教授指出,近几年已有新型的口服抗凝血药物问世,相较于传统的药物,不但使用上更方便,不需监测药物浓度,脑出血的风险也大幅降低。这一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心脏学期刊(J Am Coll Cardiol 和 Int J Cardiol)。
延伸阅读:调查显示40%年轻人未每天与家人沟通专家提醒职场年轻人警惕心梗信号过度劳累让心梗年轻化胸闷胸痛是预警高血压侵袭年轻人 病因是不良生活方式糖尿病“年轻化”难根治 综合治疗是关键主动脉夹层易丧命 年轻高血压患者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