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很多人都认为古代医术很了解不起,所以也很崇拜向往它,必竟它的流传很久远,但现今已经有许多非常利害的医术失传,也幸得各种医药典书的存在让很多人得已了解古时的中医,中药地耳草在古典中不止一次的记载,别名:田基黄、香草、雀舌草、刘寄奴,味苦、平,归肝、胆经,主治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黄疸热淋,恶疮,肿毒,毒蛇咬伤,那么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中药地耳草产地在哪里?
地耳草生于山野及较潮湿的地方。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地耳草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一年生小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无毛。根多须状。茎丛生,直立或斜上,有4棱,基部近节处生细根。单叶对生;无叶柄;叶片卵形或广卵形,长3~15毫米,宽1.5~8毫米,先端钝,基部抱茎,斜上,全缘,上面有微细透明油点。聚伞花序顶生而成叉状分歧;花小,直径约6毫米;花梗线状,长5~10毫米;萼片5,披针形或椭圆形,长3~5毫米,先端急尖,上部有腺点;花瓣5,黄色,卵状长椭圆形,约与萼片等长;雄蕊5~30枚,基部连合成3束,花丝丝状,基部合生;子房上位,1室,卵形至椭圆形,花柱3,丝状。蒴果椭圆形,长约4毫米,成熟时开裂为3果瓣,外围有近等长的宿萼。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地耳草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具有良好疗效,可配合茵陈、金钱草等同用。治疗疮疖肿毒或毒蛇咬伤,可用鲜草煎服,另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用治跌仆损伤,除煎汤内服外,还可用鲜草适量,捣烂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