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子姓,乐氏,名为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非常杰出的军事家,魏国将领乐羊的后裔。
乐毅少年就非常聪颖,喜欢并打,赵国曾经有人推荐他做官,但赵武灵王在沙丘行宫遭围困饿死之后,他就离开了赵国,到了魏国。后为魏昭王出使到燕国,燕王礼贤下士,乐毅终于答应愿做其臣下,被任命为亚卿。当时齐国强大,燕国弱小,又地处偏僻,乐毅建议燕昭王联合赵国、楚国与魏国,燕昭王于是派他前去赵国结盟,令派人联合楚国与魏国,各国均响应。乐毅任上将军,统一指挥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前去攻打齐国。乐毅统帅五国联军在济水之西大败齐军,攻占了齐国七十余城。
燕国因为有了乐毅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强盛,而乐毅担心靠武力必能使齐国的百姓臣服,于是对剩下的城池围而不攻,减赋税,废苛政,优待地方名流以收服人心,准备从根本上瓦解齐国。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这燕惠王自太子之时便对乐毅有所不满,而齐国的田单又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召回乐毅,乐毅害怕回国后被杀,遂投赵国,赵国将观津封给乐毅,封号望诸君。后燕军失利,齐国收复了全部城邑,燕惠王派人前去责备乐毅,同时道歉,乐毅回以《报燕惠王书》,与燕国重新交好。后乐毅死于赵国。
中文名乐毅别名永霸 国籍/朝代战国时期职业军事家 民族汉族出生地灵寿(属今河北灵寿) 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不详爵位昌国君,望诸君 主要成就辅助燕昭王振兴燕国,统帅五国联军在济水之西大败齐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几亡其国 代表作品《报燕惠王书》 家庭成员乐羊,乐间,乐叔,乐乘目录管仲乐毅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登上历史舞台。历史上管仲无疑是一个具有改革精神的人物,他在齐国担任相国的时候,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迅速富强起来。管仲最让后人称赞的是他与齐桓公开创了后代读书人的理想境界——明君贤相的格局。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与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而管仲有誓死效忠齐桓公,这种和睦的君臣关系成就了齐国的强盛,也为后世所称赞。
乐毅画像
与管仲出身寒微不同,战国名将乐毅生于贵族之家,从小接受良好的贵族子弟教育,一生都遵循武士传统——辅佐明主,成就功业。乐毅一生的经历非常丰富,眼界开阔,很有政治远见。他在战国激烈兼并的乱世中,先后在赵、魏、燕等国担任将军,战功卓著,在列国间很有威信。乐毅一生中最大的幸运便是遇到了燕昭王,他看出燕国迫切想求贤、图强,认识到自己展示才华的机遇终于到了。在燕昭王的支持下,他一面北修长城,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一面改革燕国弊政,使燕国迅速走上强盛之路。此时乐毅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到来了,他统帅燕、韩、秦、赵、魏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大获全胜,达到了乐毅一生中的顶峰。在五国之战中,乐毅的军事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他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灵活制定战术,终于一举成名。
三国时著名的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就是想既有管仲的政治智慧,又有乐毅的军事才华,这样的全才也是世上少有的,也是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所追求的。
阅读全文乐毅的简介乐毅是春秋战国时候有名的大将,是自古以来都少有的名将,他的军事才能非常突出,曾经率领着诸国联军大败当时最强大的齐国的军队,是战争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但是后来因为受到燕王的猜疑才不得不离开燕国。
乐毅的画像
乐毅的祖先也曾经是一个名人,是魏国开国王侯手下的大将,少年的时候,乐毅就很聪明,对于兵法有着不错的研究,所以曾经有不少人推荐他做官。后来燕齐大战,燕国大败,燕王为了能够报复,就礼贤下士,到处招揽贤才,在这个时候,乐毅作为魏国的使节出使到了燕国,在燕王不断的努力之下,乐毅就留在了燕国,成为了燕国朝廷中的一员。
当时的齐国是战国诸雄之中最强大的的一个,但是齐湣王十分傲慢,对于其他的国家都很看不起,而且之下严苛,所以受到了很多的非议。燕昭王就以为是时候去攻打齐国,一雪前耻了,乐毅认为齐国强盛、燕国国力不如齐国,要想打败齐国就应该联合其他的国家一起围攻,燕昭王听取了他的建议就联系了其余国家,最后聚齐了五国联军,大举进攻齐国,乐毅作为全军统帅和齐湣王率领的齐军决战与济水附近,两兵相交,齐军溃败,乐毅又率领着燕国的军队继续追击,连战连胜,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中乐毅带着燕国大军攻下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只留下莒和即墨两座民风剽悍的城池不好攻下,就采取了文化上的侵略,欲要从根本上同化齐国的人民。
但是这个时候,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早年的时候燕惠王就对乐毅有所不满,所以齐国趁此机会行离间计,燕惠王就想要派人去替代乐毅,乐毅害怕自己回去之后会遇害,就投奔了赵国,果然后来燕国大败,被齐国把占领的领地都收复了,因此燕惠王很后悔,也更加埋怨乐毅,后来乐毅就往来于燕赵之间,最后死在了赵国。
阅读全文参考资料1.管仲乐毅是谁 管仲与乐毅的故事[引用日期:2015-11-12]2.乐毅是谁 乐毅的简介 乐毅报燕王书的内容[引用日期: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