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先秦起,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到了宋代,腊八节要喝腊八粥的风俗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均已盛行。皇帝会在这天向王公大臣赐腊八粥,向寺院发放米果等食物。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后随佛教盛行,腊日与佛祖成道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传统习俗里,这一天要吃腊八粥,并开始做过年的准备。腊八粥,就是粥类里的“大锅烩”,材料丰富,煮得一锅热热闹闹。相传,释迦牟尼于腊月初八日得道成佛,故佛门弟子以此为重大节日,广施粥米以敬佛,腊八粥也因此有“佛粥”之名。
发展至后世,腊八节喝腊八粥已成为全国各地妇孺皆知的饮食习俗。华北地区则会在腊八时节将蒜瓣泡入米醋中,制成“腊八蒜”。其蒜瓣色泽青翠,别样的酸辣风味是享用面食时的最佳伴侣。
![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 腊八节,喝了腊八粥,准备过大年啦](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086/0514060502052813557835.jpg)
家家煮腊八粥,最“大手笔”的是在清代紫禁城。雍和宫里放着一口直径 2 米、深 1.5 米的古铜大锅,专门用来熬腊八粥。从腊月初一起,皇宫内务府的人把粥料和干柴运往宫里;初七清晨开始生火,煮到初八早晨方成,天亮之后,从皇帝到文武百官,都可以喝到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
现在雍和宫仍循传统举行腊八舍粥活动,雍和宫食堂为此精心配备了多种“佛粥”原料。
杭州灵隐寺也会在腊八节舍粥,人们争相赶早,食一碗粥就等于求到了一年的福运。
煮腊八粥跟平时煮粥差不多,只不过用料更加丰富,五谷杂粮啦、干果啦尽管往里放。再加进一些适宜冬季调理身体的黑系杂粮,能调配得更加营养。老人家说,煮进去的东西越多越全,来年就越旺。
掌握以下技能,可以大幅提升腊八粥的美味程度,来试一下吧:
1、难以煮烂的材料,例如芸豆、黑豆等事先用温水泡 30 分钟。
2、多放一些黑米和糯米,能使粥更香浓黏稠。
3、一般的电饭煲、电炖锅都能用来煮腊八粥,最好先煮开再用微火慢煲,会更软糯好吃。
4、煮粥时默念“请一定要变得好吃噢”真的能让粥更可口 :)
快快动手,为自己和家人煮一碗粥吧。吃过腊八粥,才开始准备过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