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阙里(今山东曲阜东南)人,那么孔子是什么家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同来看一下吧。
孔子是什么家?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亦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亦即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主要作品介绍:
孔子的主要著作是“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编纂《诗》、《书》、《礼》、(www.aIhUaU.Com)《乐》是根据原有资料和线索,进行采集、搜索、整理、修正,这是“述”。后人讲孔子于《易》和《春秋》是“作”。不过,这个“作”,不同于今人所谓的著作之“作”。《春秋》依据的是鲁史,孔子因之以表达其政治伦理思想。《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讲:“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太史公自序》记孔子论其作《春秋》之意云:“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可知孔子对《春秋》所做的工作是“修”而不是今人所谓的著作。《易经》为周人之旧,孔子为之作《传》,即今所存《十翼》。《易经》本为卜筮之书,其所包含的周人宇宙观和生活之道,有人说是周文王所作,赖孔子《易传》得以显豁,孔子之“性与天道”的思想,亦藉此得以表达。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教育思想:孔子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把教育作为安邦治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文教来感化百姓。在教育对象上提出“有教无类”,即教育的一视同仁,平等原则。在教育内容上,始终把道德的修养放在首位。在教育的方法上注意“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认为“教学相长”。
2、礼乐思想:孔子认为,应该用礼作为行为规范的立足点,用乐完成人格修养和社会之治。他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孔子看来,礼追求的是秩序,乐追求的是和谐。为达到“仁”这一最高的道德标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对各种不符合礼义的言行做到不听不看不说不做,时时处处严格礼义行事。
3、天命思想:天命观是关于人与天地、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天,有时指自然地天,有时指宇宙万事万物的主宰。命,有寿命、生命、辞令、使命、命令、命运等意思。孔子承认天命,但不怨天尤人,不听天由命,始终保持积极用世的心态,“知不可为而为之”。对于鬼神,他则“敬而远之”。
4、中庸思想:中,是折中、调和,无过五不及,不偏不倚;庸,是平常,普通,循常规常理(顺其自然)而不变。把日常生活处理得恰到好处就是中庸。中庸思想的核心是中正,就是做得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中庸之道不是折衷主义,,他具有鲜明的原则性。对于貌似中庸的人,孔子认为是“德之贼”。在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上,主张“和而不同”,承认矛盾和差异,强调各种矛盾和谐共处。在人际关系上,强调适可而止,不可则止,不自取其辱。中庸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孔子自称“无可无不可”,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条件,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
5、“仁爱”思想:“仁”最核心的解释就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孔子把最高的道德理想追求,化为实实在在的为仁行动,使受教育者在追求“仁”的道德理想中能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小善而成大德。
6、思想品德修养:孔子认为要成为仁人,君子。提出要塑造君子人格,这种人格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修身准则,也是中国历史上激励志士仁人追求自我完善的光辉典范。以上就是爱装网的小编向大家讲解的关于孔子是什么家的全部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