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讲述了军师战略的36计,对于后世的作战技巧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那么,《孙子兵法》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
孙子谋略
孙武,字长卿,是战国时期齐国人。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后世人称他为孙子,孙武子。是我国骨打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人们尊称兵圣。曾将《孙子兵法》十三篇,在好友伍子胥的推荐下,献给了吴王阖闾,因此被任命为精灵,带领军队帮助吴国攻打楚国,并得胜归来。
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觉得一场战争的胜败不是由鬼神决定的,而是由政治经济甚至自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孙武相信客观存在,世界是不停的运动变化着的,他认为要了解情况,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策略,达到胜利的目的。
孙武的谋略严谨机智,讲究避实而击虚,致人而不制于人,兵先胜而后求战,知己知彼以奇胜。在《孙子兵法》中不难看出,孙武最爱重谋略,喜欢以谋胜敌之道。主要的主张是“庙算知胜”、“兵者诡道”、“上兵代谋”、“兵以诈立”、“运兵计谋”。
他所写就的《孙子兵法》一书,总共大概有五千多个字,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兵法十三篇。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兵书。他内容非常强大,论述也非常精深,后人几乎没有可以和他相比较的。
它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人奉为兵学经典,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等各个领域广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真正的作者介绍
1.有人根据《孙子兵法》阐述的多是战国时代的情况,认为此书源出于孙武而完成于孙膑,因为书中有大量关于战国时期的内容,在春秋时期的孙武是不能预测到他死后之事的。
2.还有一些人干脆主张孙武在历史根本不存在,《孙子兵法》是孙膑所作。
3. 另外还有几种孙武与他人“合一”的说法。认为《孙子兵法》是伍子胥的作品,“武”不是孙武的名字,而是《孙子兵法》原来的书名。或者认为孙武和孙膑是同一个人,孙子名武,膑是他的绰号。
有一些学者认为,《孙膑兵法》的发现还不能证明《孙子兵法》就是春秋末年的孙武所撰,主要有以下几大疑点:第一、《孙子兵法》的许多用语都是战国时代流行而春秋时所未见的。其次,《孙子兵法》究竟是八十二篇还是十三篇,这也是史学家和军事学家苦苦探索的问题。第三,春秋时的大战一般都在数日内解决,即使围城亦不过数月,而《孙子兵法》所谈战争往往旷日持久。第四,《孙子兵法》所谈的战术多为运动战,主张深入敌后,长距离的调遣。第五,《孙子》特别好用“五”数。第六,《孙子》的体裁类似于《墨子》的《尚贤》、《兼爱》等篇。第七,春秋时的战争一般都由国君亲自统率军队出征,或者由中军元帅统御上下军。第八,春秋时作战之军队,一般都自带粮食,所谓“裹粮坐甲”(《左传·文公十二年》),粮食吃尽而返归,未有指敌以为食者。第九,春秋时对卿大夫称“主”,而称国君为“主”乃是三家分晋以后的事。第十,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用间》篇,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