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纪录片苏东坡6集 精品美文:大哉!苏东坡(作者:赵建柱)

作者:赵建柱(甘肃)

大江东去,历史已逝,近乎千年,哲人不在,诗卷长存,艺术永恒。俗话说“文章憎命达”,挫折可以摧毁一个弱者,同时成就一个强者,问题不在于人生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关键是看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总是纠结在苏轼的诗性世界里,他教会我如何去面对人生的劫难和不幸,诗意的生活,体验人生的美丽和哀愁。即使在肉身的枷锁中历经苦难,也能在精神的适性自然中超脱,旷达乐观,潇洒豪迈,宠辱不惊,进退自如。

大哉!苏东坡,旷世奇才,遭天嫉,吾为君鸣不平,惆怅意,君知否?“成也诗文,败也诗文”,人生何曾完美。它无时无刻不存在悖论和缺陷,这种残缺也是一种美,需要当局者隐忍和释怀,这在苏轼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一种儒释道三教合流处世情怀,入乎名教而出乎庄禅,进可坚持文人的操守,退可修身养性。仕途坎坷可以退守到精神的豁达,用审美的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在他看来凡物皆大有可观,到处都可以发现美的存在,把对自然山水的观照与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雄奇壮阔的自然之美中融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甚至又钟情于和谐宁静的自然风物,借以表现物我两忘,超然自由的人生态度。

“乌台诗案” 小人弄权,寻章摘句,断文取义,穿凿附会,让他孤寂忧愤。苏轼的悲剧是性格耿介的悲剧,更是信仰的悲剧,儒家积极用世的思想成为精神囹圄,在庙堂政见之争的漩涡中,不知自由进退,反而让这位有着独立意志的儒者伤痕累累,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才领悟了仕途险恶,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世故人情。

这场政治风波,不仅断送了苏轼的仕途,而且让他险些丧命,从此让他远离了权利斗争的中心,远离了繁忙琐碎的公务,远离了士大夫娱乐的丝竹声。然而,世界在毁灭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的同时,同样造就了一个更为伟大的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意味着告别了仕途的人生蓝图,作为一个“达者”兼济天下的历史使命已无法担当,只能以一个“穷者”独善其身的新面孔在新的世界中演绎人生苦难。黄州将作为一个在官场失意的儒者生命的新起点,身份发生了位移,不独作儒者,就连名字发生了变化,有了黄州始有东坡名,苏轼在黄州一住就是四年,黄州东坡的雪堂就成了他精神的避难所,他在闲适之余躬耕陇右,栖居诗情。

仕途的不幸,却是诗文的大幸,这个时期,冥冥之中被注定,成了他一生创作的高峰,如代表作:散文大品前后《赤壁赋》,词中极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小品《记承天寺夜游》,此外,就词而论也有八十首左右。今天,当我们再次拜读苏子的词作时,虽历经千年而齿颊生香,新鲜饱满,黄州词作可谓风格多样,异彩纷呈,让我们穿越千年去赴一场古人的精神盛宴。苏轼来到黄州,就是走进劫难的世界,从此他一贬再贬,所有的幻象彻底泯灭,就这样身体在世俗的困苦中颠沛流离,精神也难免抑郁寡欢,苏轼在诗中写到:“我穷旧交绝”、“故人不复通问讯”,聊表心迹。他伫立在临江的“临皋亭”,环顾江水,劫后余生,心境无不悲凉,思绪万端,感慨颇多,低吟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黄州中秋》。此时的苏轼仿佛大梦初醒,不无通透地感受到了精神的枷锁,他此时必须直面人生的缺憾,身体不自由感愈发强烈,他要去颠覆儒家的伦理尺度,消解灵魂里渗透的乌托邦情感。苏轼对人生缺陷的自觉表现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勇敢的正视了“人生如梦”的命题,他用心灵灵魂去作深沉的体验,人类生命历程的境界。他“神游”历史,回归现实,静观个体与宇宙,有限与无限的时空变幻,认识到人生终归流失这种不可抗拒的命运体现了人生的不自由。

在《赤壁赋》中他试图对人生的幻灭感作以沉潜,阐述天地万物各有主,寻找心灵的美好归宿。用他的的词来说是“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对人生不自由和缺陷,试图精神上寻求解脱,

只是一种退隐心绪,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其实,苏轼一生并未真正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幻灭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只是文人一种光明磊落的胸襟表达,苏轼并没有停留在“人生如梦”的幻灭感中,去否定人生存在的价值,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人生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大型纪录片苏东坡6集 精品美文:大哉!苏东坡(作者:赵建柱)

人生既然有不自由感,有缺陷,作为一个豪放达观的文人,就强烈的要求摆脱缺陷,排除困扰,寻找精神的归宿,在心灵中自我确认与满足,诉诸与诗文,自我聊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苏轼式的弥补人生缺憾的美好愿望,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精神救赎,何止一次洗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歌唱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再次确认,在《赤壁赋》中得到升华,又一次说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原来,苏轼对不自由和缺憾的弥补是在追求如月似水的永恒中,是对“大道自然”的随遇而安的适性分裂,是儒释道互补的智慧人生。最终在磨难中完成自我超越一次次蜕变,在希望中绝望,在绝望中希望,在惊悸和劫难中担当苦难,完成一次次历练,脱胎换骨,获得人生的自由,“任性逍遥,随性放旷”破茧成蝶,浴火重生,摆脱精神束缚,担负肉身的沉重,人再也没有受制于外物的不自由,超越外物的束缚,缺憾再也不是缺憾,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天道地道就是人道,这就是苏轼探索人生奥秘的一种平常心性,旷绝千古,前人寥寥,后人渺渺,境界全出。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是东坡的潇洒,也是他的旷达,着实让我汗颜,然而遗憾的是我只能从少年时对他的敬佩到即将步入中年是对他的膜拜,虽然至今还只能在书卷中卧游,思接千载,神游八方,不知何时才能去黄州凭吊,循着你的足迹,去看那黄州的月华如链,去听那黄州的江水如歌,去体悟你那“文的珍宝,诗的珠玑,词的壁玉”,站在江畔“临皋亭”,住进东坡“雪堂”,温上黄州的酒,煮着“东坡肉”, 你我同为性情中人,应互为知己,待我吃饱喝足后泛舟赤壁,连夜去拜谒你千年不变的诗情,在梦境中陪你再去寻访烟波浩渺处的仙境。

作者风采及简介

作者简介:赵建柱,笔名:沧海一笑,男,汉族,中国民盟盟员,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人,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供职于甘肃省某高中,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从小酷爱文学及写作,同时还喜欢广泛地阅读,如今在网络平台上陆续发表一些诗歌。

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授权发布,其他公众号转载须经授权!

主编:黄山松(中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8651/405722875897.html

更多阅读

2008年电视剧《苏东坡》详细演员表与图介 苏东坡详细生平

由冷成金、高东峰、冷鑫编剧,王文杰导演,于2008年摄制完成的44集电视剧《苏东坡》,终于日前在东南卫视播出了!片头片尾曲均为苏轼的词作,程大兆作曲,《念奴娇·赤壁怀古》演唱:汪正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演唱:朱桦。几天来追剧被其吸引

CCTV大型纪录片-共48集:《世纪战争》

CCTV大型纪录片-共48集:《世纪战争》<1-10>《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CCTV大型纪录片-共48集:《世纪战争》<1-10>[热诚推荐]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苏东坡传卷四读后感

《苏东坡传》作者简介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

声明:《大型纪录片苏东坡6集 精品美文:大哉!苏东坡(作者:赵建柱)》为网友白茶相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