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讲义2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讲义2

第二单元 投资与创业(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考点解读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

3、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4、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教材内容变动)

5、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6、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7、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二、考点讲解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一,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第二,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产”)(指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调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如汽车需求量的增加必然带动汽车产量的增加,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必然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

第三,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如当前汽车消费成为热点,从而带动汽车产业和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总之: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是指: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增加消费品数量和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使人们的购买能力得以提高。“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指: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增长)。

 

2、社会再生产

(1)含义: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2)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3)四个环节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①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②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③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取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重要性:(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致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措施:

①必须坚持党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必须通过改革,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注意: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总论

(1)什么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A这是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属于生产关系的范围。

B基本经济制度≠根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①根本原因: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②具体原因: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是生产力的主体,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2、公有制经济

(1)含义(范围):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现阶段我国经济的主体。

(2)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表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注意几个问题

a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

b不能说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不能说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c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所有制结构角度);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结构角度)。

d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

e国有经济(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是我国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

f公有经济占主体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并不意味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改变。

g不能说公有经济在我国每一地区,每一行业都占优势,只能说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3)方针: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A、是什么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作用主要在于以股份形式筹集资本。

①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B、为什么(为什么选择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①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②股份制具有其他经营形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C如何正确认识股份制的性质?

(1)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2)股份制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它并不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可以用股份制,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制;(3)股份制企业的性质不能笼统说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公有制控股,则具有公有性,私有制控股,则是私有。(4)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5)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基本形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A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

a.含义: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注意:全民所有≠人人所有,共同占有≠人人占有。

b.适应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化大生产中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c.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注意:第一、当前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改组(有进有退、抓大放小),国有企业数量减少,但国有资产相对集中到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因此不但不会削弱其主导作用,反而可以增强其主导作用。

第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国有大中型企业体现出来的;国有企业通过和其它企业在市场中平等竞争发挥主导作用。

第三、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四、国有经济,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代表着我国先进的生产力。推进国企改革与发展,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d国有经济的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e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f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

   从区别来看: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只是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所以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当前国有经济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整个公有资产仍占优势,所以不会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从联系来看: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正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之一。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才能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集体经济

a.含义: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b.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形式:(书上:合作社、集体工商业、股份合作制等)。

注意股份合作制:①从经济性质(所有制性质)上看: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具体形式;从经济形式(资本组织形式)看:是一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形式。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②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二者的一些共同特点。  ③既实行劳动联合;又实行资本联合。④既实行按劳分配;又实行按资分配。

⑤投资主体多元化:既有集体;又有个人。d.作用: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e.方针: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C混合所有制经济

①含义: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私人资本和外资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②主要形式:公有资本和外资混合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公有资本和民营资本混合建立的股份制企业。

③意义: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特别是股份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并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

3、非公有制经济

(1)范围: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各自的含义;各自的意义。)

A非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

a民营经济通常包括: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私营经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公有制经济:以联合劳动为基础。

c个体经济:存在雇佣劳动现象;但不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d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

e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股权式)、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契约式)、外商独资企业

B不能说三资企业就是外资经济(其中的外资部分属于外资经济)。外资包括:来自外国的投资,来自港澳台的投资。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

(2)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①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具有多层次性,必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第一,吸收社会资金,增加就业;第二,增加国家税收(财政收入);第三,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第四,促进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表述上有区别,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3)方针: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要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而不能把这二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公平竞争,以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误区点拨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因此,消费决定生产。

   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2.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不相容的

   多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

5.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只能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7.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8.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9.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是一回事。

10.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都采用股份制组织形式。

 

四、学生复习资料练习讲解

 


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

一、考点解读

1、了解企业的含义。               2、了解公司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机构。

3、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4、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和意义。

5、了解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6、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7、懂得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二、考点讲解

(一)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1)企业的地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的主体。

 

(2)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A市场主体:企业(主要)、居民、政府、学校、社团等;

B市场客体:各种商品和服务。

C企业的条件:①从事经济活动(经济组织);②独立核算;③营利性;④人和物的结合。

 

(3)企业的分类

①按所有制性质:国有企业(主导作用);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

②按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无限责任);合伙企业(无限责任);公司(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

③按规模: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我国划分企业生产规模的主要标准是:企业产品的年综合生产能力)

④按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是指单位投资吸收的劳动力较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低,需要大量使用劳动力来从事生产活动的经济组织。这种类型适用于那些资金短缺、技术基础薄弱而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企业。资金密集型:它是指单位产品所需的投资较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用人较少的经济组织。这种类型适用于那些人工成本高、资源短缺,而资金和技术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业。知识密集型:它是指企业中集中着较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多属于需要花费较多的科研时间和开发时间,生产高精尖产品的高技术产业的这类经济组织。这种类型适用于那些科技人才雄厚,拥有强大智力优势和雄厚科技基础的企业)

 

2、公司

(1)含义: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2)基本特征: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      法律特征:企业法人

注意:法人是社会组织,不以生命为存在特征。

a法人:包括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企业法人以盈利为目的,非企业法人为公益而设。政府机关、医院、学校、妇联、工会等待都是非企业法人)。

b企业:包括法人企业与非法人企业(比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都不是企业法人)。

c法人(属于社会组织)、法人代表(属于自然人)。

d公司是独立法人实体:资产独立(股东不能抽回出资);责任独立(公司独立承担责任,相应的就是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3)股东

A、是公司的出资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比如一个公司向另一公司投资而成为其股东)

B、不能退股(不能抽回出资)(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出资)。若想改变股东身份:或转售股票(收回出资)或等待破产清盘。

C、权利(所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参与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投票表决、资产收益(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

D、责任: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4)公司制的优点

A、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制度

B、与国企改革的关系: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股份制是公司制的主体。公司制侧重企业的组织形式、股份制侧重资本的组织形式

 

(5)公司的分类: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重点注意相同点和不同点:

A我国的法定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B两种公司:股东均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均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C两种公司的对比

有限责任公司:a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较少,公司法人一般对股东人数有最高限额。b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无需划分为等额的股份,也不发行股票,一般由公司出具股单作为股东在公司中享有权益的凭证,股单不能自由买卖。c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董事和高层经理人员往往具有股东身份。d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歇业和解散的程序比较简单,管理机构也比较简单,同时公司的帐目也无须公开披露。

股份有限公司:a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必须达到法定的人数。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b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资本是由若干均等的股份所组成的,它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人们可以通过认购股票来取得相应的股份。股东不能要求退股,但是可以通过买卖股票来让渡股份。c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向公众公开披露财务状况。d股份有限公司的开业、歇业的法定程序比较复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程度较高,经理人员往往不是股东)。

两种公司的最主要区别:公司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是否发行股票。

 

(6)公司的组织结构(科学管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

A、机构:决策机构(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  监督机构:监事会

B、公司组织结构的优点: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7)公司的经营

A、含义: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B、直接目的:利润。

C、经营成败取决的因素:四个方面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为什么: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战略定位不准,就会遭遇挫折,甚至导致破产。为什么?战略正确,就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战略错误,就会遭遇挫折,甚至破产。怎么样?正确的经营战略出自高素质的决策群,他们善于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

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为什么: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企业取得优势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科技与管理不可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而先进的科学手段可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是什么:企业信誉是指企业诚信经营,反对失信和欺诈;企业形象是指企业产品和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及得到的评价和认同。

为什么?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怎么样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创立名牌,是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也是企业开展正当竞争的主要手段。

④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进行兼并和强强联合、提高经营者素质、优化组织结构等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讲义2

 

(8)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A、各自的含义与作用

兼并含义: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企业。

作用: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联合含义:主要是大企业的联合

作用: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破产含义: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作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其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B、共同的作用:对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对于社会,优化资源配置;对于国家,减轻财政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对于劳动者,促使其提高素质,维护其长远利益。

C、必然性:都是市场经济中价值观规律作用之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劳动与就业

1、劳动光荣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扩大就业

A、为什么?

①根本原因:第一,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第二,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第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重要意义(重要性)

对社会生产的作用: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劳动者的意义: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深远意义: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搞好就业工作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具体体现。(搞好再就业工作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

③我国的就业问题突出(紧迫性)

劳动力总量大、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动力结构不均衡。

B、怎么做?(总之:“经济发展,市场调节,政府促进,正确择业。”)

①根本措施是立足于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

②多渠道开辟就业门路。第一,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主要途径);第二,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就业途径;第三,调整企业结构,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继续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第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五,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第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第七,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对内鼓励跨地区劳务协作,对外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③充分发挥市场对就业的调节作用(市场引导劳动者就业)。

④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从法律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⑤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努力增加就业岗位。  

⑥劳动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提高自主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⑦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的方针。

五大民生基本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稳定是民生之盾。

 

3、劳动者要树立的正确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含义: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意义: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含义: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就业;△要求: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都能有所作为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和就业途径的多样化,可以更加灵活的选择

补充: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A、我国的就业前景: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机制,为我们的就业提供了宽广的领域。

B、我国的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

C、就业和自主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实现职业理想要具备的素质和要求)

基本素质:①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②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道德品质;③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④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要求:①要转变就业观念,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②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业精神。④要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发扬创新精神、提高自主创业能力)。

D、自主创业意义:①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就业,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可以为社会减轻压力;②创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③与其它就业形式相比,自主创业更具有某些优势(如可能带来更高的收入,工作时间可自由安排);④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4、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

A、为什么?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③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B、怎么样?

①对国家来说:

第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

第二,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②对劳动者自身来说

第一,将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第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第三,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第四,具体途径(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公民的正确选择。)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A、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B、义务:①完成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③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C、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二者是统一的。

①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②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

 

三、误区点拨

1、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都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3、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4、各类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5、就业是民生之本,只能依靠政府解决。

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7、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权的重要途径。

8、下岗、失业与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不矛盾;

9、订立劳动合同与自主择业、人才流动不矛盾。

 

四、练习讲解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一、考点解读

1、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目的及主要种类,了解存款利息的计算

2、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3、比较几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及其特点,初步树立理财观念。

 

二、考点讲解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⑴含义: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⑵机构: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此外还有信用合作社等)。我国储蓄机构→既可以办理人民币的储蓄,也可以办理外币的储蓄。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不是储蓄机构。  

⑶人们参加储蓄的目的:为孩子上学做准备;为了购房、买车;为了养老;为了资金安全。

⑷分类及其比较  

① 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②比较分析(二者的特点和优点) 注意: 活期储蓄可以随时存取;定期储蓄也可以提前支取。 

A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  

B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⑸收益与风险 在我国,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但收益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 

 

2、利息、利率、本金  

⑴利息 A、含义: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B、取决因素: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

C、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⑵利率  A、含义: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例。

B、表示方法:年利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月利率通常用千分数表示;日利率通常用万分数表示。

C.换算关系:年利率=与利率×12=日利率×360

第一、我国的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拟定;经国务院批准。

a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b通货膨胀下,名义利率大于实际利率;通货紧缩相反。c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 d调整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调节存款量、贷款量→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e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下,提高存、贷款利率,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通货紧缩则反之。

第二、利率变动的影响 利率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它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通常利率上调会吸引储蓄,使流通中货币量减少,从而生活消费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大,从而使生活消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存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量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和社会生活资料的需求量。

②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贷款利率上调会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生产性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小借款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货币量增加,并使生产性需求增长。贷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贷款量来控制货币量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量。

问:贷款利率上高,但存款利率不变,更显存款利率低,会不会使银行存款数额急剧减少?

分析:不会的。存款储蓄,购买债券、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和投资房地产等,各有优缺点。银行存款利率低,存款储蓄收益低,但居民在银行的存款储蓄不会急剧减少。购买企业债券和股票,二者收益虽高,但风险也高;购买商业保险也是一种投资方式,但商业保险的收益是在财产或人身受到损失以后的赔偿,如果无损失出现,保险费不再退回;投资房地产则成本高。投资者不会只考虑收益而不考虑风险和成本,相比之下,存款储蓄仍然是一种风险小,又有一定收益的投资方式。

⑶利息税:存款利息收入要按规定的税率向国家缴税。(目前是暂免征收利息税)。

 

3、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  

⑴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是金融企业。  

⑵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银行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包括国家控股银行(主体)(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其他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是国家机关,不是金融企业,不是一个办理具体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4、商业银行的业务  

⑴主要业务

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a.含义: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社会吸收资金,并且按规定还本付息的业务。  b.地位和作用: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没有存款,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基础开展其他业务,就没有商业银行。存款是银行对存款客户的负债。  

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 a.含义: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借款人提供货币资金,并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行为。b.地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c.分类:从贷款对象看,主要有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d.原则:贷款时,银行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③结算业务   a.含义: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b.结算工具:信用卡、支票等

⑵其他业务: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

注意: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①吸收存款(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居民的储蓄存款);②发行金融债券;③其他收入(如:经营收入)

商业银行利润的来源:①存贷款的利差(主要来源);②服务性收费。

商业银行的作用:①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蓄水池)。②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寒暑表、信息站)。③通过银行,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制动阀)。

 

(二)投资  

1、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⑴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⑵不同的投资方式,风险不同,收益也不同。  

2、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注: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发行股票。

⑴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⑵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投票表决、资产收益(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 

⑶股东在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取得股票后,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待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股票能买卖,有价格,但不是是商品。

股票买卖一般通过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  

⑷受益: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①股息或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公司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②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这种收益有时很高。持有股票不一定能获得股息。

⑸风险:为什么说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⑹作用: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注意:股票价格及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

1)股票价格: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计算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

2)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

股票投资特点:(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是一种所有权凭证;是一种不可退还的永久性证券;股票的交易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是不同的;股票具有风险性

股份有限公司有多种筹集资金的方式:从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等。

 

3、债券——稳健的投资  

⑴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发行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之一。

⑵要素:一般来说,债券主要由期限、面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要素组成。

⑶类型: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①国债a.含义: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b.目的: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c.风险与收益: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国债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②金融债券 a.含义: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b.风险与收益: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与此对应,其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  

③企业债券(公司债券) a.含义: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

b.风险与收益: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与此相对应,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⑷流通性:我国的债券中,有的可以上市交易,从而使相关债券具有较好的流通性。  

注意(1)股票和债券的比较

 A.不同点:①性质不同:债券是一种债务;股票是一种入股凭证。②受益权不同:债券定期收取利息,安全性比股票大;股票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坏决定其收益③偿还方法不同:债券有明确的还本付息期限;股票不能退股,只能出卖转让。④持有者的身份不同债券→债权人;股票→所有者

B.相同点:①都是有价证券;②都是集资手段;③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2)关于基金(证券投资基金)

A.含义:是一种毅力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将社会上大大小小的投资者手中的钱集中起来,交给有关证券投资专家管理和运用,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投资,所得收入或风险由各个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或承担。

B.特点:集合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专家经营、专业管理。

C.优势:主要在于专家经营、专业管理。

D.投资者:比较适合于缺乏足够投资知识、时间和精力的投资者。

 

4、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途径  

⑴购买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某些意外发生,会使我们遭受重大损失。购买保险,正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⑵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⑶要求: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  

⑷类别: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①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  

②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上出现了诸如分红保险的新险种。随着保险品种的日益多样化,保险的功能会越来越多。分红保险属于人寿保险的一种。)

⑸原则: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注意比较:(1)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特点

强制   非赢利

自愿   盈利

对象

法定的社会成员

自愿参加

补偿的立足点

立足于“保障”

立足于“偿还”

分类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筹资模式

政府、企业、个人共同负担(或政府负担)

投保的个人(单位)负担

权利义务关系建立的基础

建立在劳动关系基础上

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

机构

社保局(属于国家机关)

保险公司(属于企业)

(2)各种投资方式几个方面的比较:

 

存款储蓄

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股票

保险

流通性

较强

收益性

具体分析

风险性

安全性

较高

(3)有价证券包括债券(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和股票等。

(4)关于投资理财:a.含义:将手中的闲散资金,加以合理利用,通过购买某种资产,使自己的资金得到增值的行为。b.对象:储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商业保险、外汇、贵金属、邮票、钱币、古董、艺术品等。c.原则:统筹考虑收益和风险;投资方式多元化;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既考虑个人利益,也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遵守法律、政策。d.组合投资方式→①“4321方案”:4储蓄,3国债,2股票、基金,1保险;②“三三制”:储蓄、债券、股票保险各占三分之一。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针对投资的风险性)(投资多元化);不要把鸡蛋放在过多的篮子里(针对投资的专业性)(量力而行)。

 

(三)融资  

1、含义:融资就是筹集资金的行为,融资的方式主要是贷款和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目的是用筹来的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  

2、具体目的:扩大生产规模、偿还债务。

3、途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①直接融资:是指政府、企业等直接从社会上(如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筹资。一般来说,是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商业信用等形式融通所需资金。  

②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以金融部门为中介,由金融部门(如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储蓄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存单等形式积聚社会闲散资金,然后以贷款等形式向非金融部门(企业等)提供资金。

 

(四)财产性收入

1、是什么: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2、为什么:①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多元化,增加居民财富,使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②有利于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③是对我国分配制度的创新,有利于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完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有利于促进股市等金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繁荣资本市场,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⑤有利于扩大社会中间阶层的比重,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3、怎么办:①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保持长期汇率稳步升值的趋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②认真落实《物权法》,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③关键的是提高群众的劳动收入。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鼓励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④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基金和商业保险等金融市场,并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鼓励公民投资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努力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三、误区点拨

1、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2、所有的银行都是储蓄机构(提示:并非所有银行都是储蓄机构,只有商业银行是储蓄机构,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不是储蓄机构。)

3、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办理结算(提示:发放贷款)

4、股票是高风险、低收益的投资。(提示: 高收益 )

5、股票是所有权证书,持有人是公司的投资者;债券是债务凭证,持有人是企业的债权人;都是无价证券。( 提示:有价证券 )

6、股份公司是上市公司。(不一定)

7、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主要是强调不同投资方式的收益性和专业性。(风险性 )

8、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提示:政府债券)

9、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

(提示:是购买商业保险)

10、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11、股票与债券都是所有权证书(提示:股票是股东的入股凭证,是投入公司的资金的所有权证书;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限期偿还)

12、定期储蓄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活期)

13、保险公司对投保人负责,不对任何单位负责。(对保监会负责)

14、购买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可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化解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15、人寿保险的费用大多是由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个人负担)

16、债券是以投资者获得红利为补偿条件。(到期还本付息)

四、练习讲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9051/64985290496.html

更多阅读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重要知识点归纳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1)文化无处不在(2)文化无时不在(3)不同区域有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文化环境2、 文化是什么?教材中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

转载 《贵州童谣》第一集_荣昭 祁荣昭

原文地址:《贵州童谣》第一集作者:mszhusheng50贵州童谣(第一集)马筑生 编著一、生活童谣1、大白鸡下白蛋大白鸡下白蛋没有妈妈怎么办跟猫睡猫抓我跟狗睡狗咬我

高考第一轮复习建议

高考第一轮复习建议(适合多学科)多年的高考实践证明,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基础和关键,在复习方向、方法、知识范围及深广度等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误,都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特提出《高考第一轮复习实施意见》,希望各学科组高度重视,下

明仔原著,个人现代耽美广播剧《逆光少年》第一期 迷羊原著广播剧

《逆光少年》第一期剧本第一幕:(赵书言,学姐A,学姐B,学长A,学长B)赵书言(OS):这么热的天……宿舍给不给配空调啊?……算了,大学!老子来了!学姐A:同学,加入我们轮滑社吧,各种花式滑法……学长A: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话剧社纳新了啊?学长B:同学,你对写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说课稿

&#160;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首先,来谈一谈我

声明:《《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讲义2》为网友含笑戏红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