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运用资源整合的英雄们,有的称霸一方,有的一统华夏,有的抵御外辱,有的振兴经济……资源整合在各个时期不同的英雄人物手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
在刘邦一统中国的过程中,资源整合是用人之道;在三国鼎立相互制衡的时代,资源整合是连横合纵,兵家之道;在当代中国史的艰难发展道路中,资源整合是农村包围城市、是统一战线、是联合无产阶级,是御敌卫国之道,是发展进步之道;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资源整合是商场上的制胜之道。
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伟人,毛泽东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的是一位资源整合巨人的角色。
不管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统一战线,毛泽东的资源整合理念始终贯穿如一。特别在最艰难的八年抗日战争中,毛泽东的资源整合理念可谓奠定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基础。没有资源整合的理念和实践,抗战有可能会被战败论的阴谋破坏,统一战线将不会建立,民心涣散、舆论衰微,中国上下将陷入恐慌和无助……
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详细地分析了抗战各个时期的敌我形式,论证了中国将在持久战中取得胜利的最终结局。
答: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在这三个条件当中,第一和第二个条件,均是资源整合理念的完整体现。
从这句话看,毛泽东无疑是受到了“纵横术”的影响。
在抗战前夕,国共两党关系恶化严重。国民党一心想先安内后攘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不惜一切代价(双十二政变)建立了国共统一战线,并呼吁其他党派一致对外抗击日寇。
国共在抗战时期由敌对暂时修好,互相配合,共同抗敌,避免了国共两党发生内讧、消耗抗日资源。
在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上,中共得到了苏联的帮助,国民党则争取到美国的支持,大大增强了国际援助的力度和影响!
在论述中,毛泽东强调:
资源整合不能仅仅从字面角度理解,除了整合有生力量,整合一切资源,还有合理配置资源的一面。
“高度的运动战”与“阵地战”就是鲜明的对比。根据对中国抗战初期形势的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战斗资源应该以两种形式进行合理的整合分配:正规部队用运动战,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快速移动,一则可以消耗敌人战力,二则可以有效减少阵地战中由于敌军更先进强大的武器攻击所带来的损失。
另外,中国大量的农民也是可利用的潜力资源。游击队的主要成员即是农民。而游击队就坚持了优势资源灵活整合的原则。这个看似零星的游击战术在抗日战场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毛泽东的《论游击战》直到21世纪初还被某国运用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不俗战绩。
《论游击战》论述了在持久战中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将游击当做保存实力的一种战斗形式,将游击战的主力农民作为一种普遍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虽然小米加步枪的胜利已经成为历史不可复制,但合理整合可用的普遍资源却是一条普世原则。毕竟,创造一支正规军难,整合一支支的游击队就简单得多了。况且,还同时整合了更多人的智慧和勇气。
结语:
中国的抗日战争旷日持久,这是必然的;而没有资源整合,就没有抗战的胜利。
毛泽东的资源整合理念让中国建立了一支对外的国共统一战线,增强了中国军队的战力;持久战战略使得运动战和游击战相辅相成,虽然历时8年,但终于在内和外助下坚持到了胜利的这一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