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总论
一、规划范围和年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防城港市所辖的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陆地总面积6181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
本规划年限为12年,即2009年——202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规划阶段,其中:
近期为2009年——2010年;
中期为2011年——2015年;
远期为2016年——2020年。
二、规划依据
(一)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7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起施行);
7.《城乡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8.《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10月26日起施行);
9.《旅行社管理条例》(1996年10月15日起施行);
10.《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
12.《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条例》(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有关规范、标准
1.《旅游规划通则》(GB/18971-2003);
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18972-2003);
1
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17775-2003);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5.《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2003。
(三)有关规划与计划
1.《广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概念性规划》;
2.《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区整合开发概念性规划》;
4.《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
5.《广西滨海公路旅游带发展规划》;
6.《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
7.《广西海岸线旅游利用规划》;
8.《防城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
9.《防城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三、规划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
遵循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旅游发展依靠人、服务人为宗旨,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现代旅游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统筹协调好城乡旅游发展、区域旅游发展,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二)坚持突出重点,有序发展的原则
在整体旅游发展中,强调功能、配套、交通、建设时序、空间环境等方面的高效统一,进行产业要素相关功能的整合与布局,在规划中既体现重点,也兼顾均衡发展,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带动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实现防城港市旅游业又好又快的整体协调、有序发展目的。
(三)坚持保护优先,生态文明的原则
树立“遍地是风景,到处是资源”的观点,保护生态山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护景观与历史传统文化,保持原生态特色,坚持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塑造人、山水、文化、风情和谐的旅游环境。
(四)坚持统筹规划,整合发展的原则
规划立足防城港,放眼广西。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广西边海
2
跨国旅游特色,构建上“山下海又出国”经典旅游线路,加强旅游要素整合与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加强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实现区域整合发展、协调共赢。
(五)坚持市场导向,突出特色的原则
根据市场需要,对防城港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旅游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强统筹协调,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防城港旅游产业体系。
(六)坚持开放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
依托广西日益改善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多区域合作的机遇条件,进一步加大防城港市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力度,把防城港融入国内、国际旅游经济圈,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强化区内、区外、国际旅游合作,在合作中创新旅游发展方式,谋求防城港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在广西要建设旅游强省,广西旅游面临多区域合作、区位优势强化、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和自治区党委加快服务业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机遇背景下,科学地对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进行区域竞争性分析,综合分析与评价防城港市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各种制约因素,并在规划中提出针对性的实施措施。
(二)客观分析与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资源品位。加强防城港市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的对比分析、互补分析,重点分析防城港市在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方面的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品位。
(三)分析客源市场,预测市场规模。在对防城港市的旅游者数量和结构、地理和季节性分布、旅游方式、旅游目的、停留时间、消费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预测防城港市客源市场未来发展规模,确定主要客源市场及其结构。
(四)客观分析防城港旅游目前在广西旅游发展中的地位,着眼未来,站在大区域旅游的战略高度提出防城港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
(五)提出鲜明的防城港市旅游形象,制定分阶段、符合防城港市实际的市场营销策略。
(六)在“大工业、大港口”的基础上,从资源整合、区域合作的角度出发,树立大旅游观,提出防城港旅游产品开发思路与开发内容、开发时序。
(七)明确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的重点,确定旅游项目分期建设的时序,着重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合理安排。
3
(八)针对重点旅游片区旅游开发提出开发思路。
(九)对发展旅游所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突出对防城港市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
(十)以构建完善的防城港市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目标,进行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
(十一)强化区域联动的实施,构建跨区域的旅游线路,使防城港成为北部湾旅游、中越边境旅游的重要旅游节点。
(十二)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强调规划先行,特别是重点对社区参与、旅游人才培养、招商引资等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措施。
(十三)绘制有关图件。
五、规划的方法
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在规划中使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现场踏勘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实地的现场踏勘以及对旅游景区客源的问卷调查,对防城港市旅游资源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资料收集等,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力求数据来源可靠、分析方法得当、分析结果科学实用。
(二)系统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等进行系统分析诊断,找出加快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明确旅游业发展的思路。
(三)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防城港市旅游发展不同时期的资料对比,以及与周边市旅游资源的横向对比,确定防城港市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的阶段、方向和目标。
(四)旅游经济分析。通过对防城港市主要旅游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对防城港市旅游业进行产业定位。
(五)SWOT分析。客观分析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Superiority)、劣势(Weakness)、发展机遇(Opportunity)和将要受到的威胁(Threaten),以确定主导产品,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六)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规划组从多学科的角度分析、研究防城港市旅游业的发展,并从多学科的角度对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进行规划,体现旅游规划的综合性。
六、规划技术路线
4
本旅游规划编制包括三个阶段,即协议签定、规划组实际操作以及规划评审,具体规划技术路线见图1—1。
七、规划的成果材料
本次规划的成果为:
(一)防城港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图则;
(二)防城港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
(三)防城港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题研究报告。
1.防城港市旅游资源分析评价专题报告
2.防城港市旅游市场调查与研究
3.边境跨国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4.防城港市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5
6
第一部分 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章 区域概况
一、区位条件
(一)地理区位
防城港市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地跨东经107°28′至108°36′,北纬21°36′至22°22′,居北回归线以南,北连南宁市良庆区、崇左市扶绥县,南临北部湾,东接钦州市钦北区,西邻崇左市宁明县,西南与越南广宁省交界。
(二)交通区位
防城港市与越南广宁省芒街市隔河相望,是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陆路通往越南及东盟各国最便捷的通道,也是越南及东盟各国进入我国市场最理想的通道和主门户,其北距广西首府南宁市150多公里,南距越南下龙市246公里,东距钦州市60多公里,距北海市170公里,西距崇左市294公里。
(三)经济区位
防城港市是中越两国政府构建“两廊一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汇合部,是大西南经济圈、环北部湾经济圈、大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是西南和泛珠走向东盟的桥头堡,占据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前沿黄金地带,经济区位得天独厚。
(四)旅游区位
防城港市是中越跨国旅游的重要节点城市,是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桂林/贺州——柳州/河池——来宾——南宁——钦州、防城港(东兴)——北海”南北黄金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地处环北部湾滨海跨国休闲游“北海——防城港——东兴——芒街——下龙”这条精品跨国旅游线路上。
二、自然环境
(一)地质地貌
防城港市境内山地、台地、丘陵交错,山地丘陵面积占80%以上,平原面积较小,地势中间高,向东南和西北倾斜。北部为上思盆地,其北环四方岭山地,南为十万大山所围绕,中部为槽形盆地,明江沿岸丘陵和平地相间分布,海拔200~400米,盆地北缘喀斯特地貌发育,有通天岩、弄怀岩等溶洞。中部十万大山横亘,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多在800—1300米,主峰薯莨岭海拔1462米;十万大山轴部为三迭系陆相沉积砂岩、砾岩和泥
7
岩,北冀为侏罗系砂岩、砾岩,南冀为印支期花岗岩;十万大山东南坡降水丰富,暖热湿润,山体岩层断裂节理发育,有许多陡崖峭壁。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和滨海平原、台地,海拔多在50—500米之间。沿海地带地形破碎,海岸曲折,港湾、沙堤和沙滩发育。
(二)气候
防城港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区,冬季偏北风,气候干燥少雨,夏季偏南风,气候湿润多雨,年平均受台风或热带低压影响1次,最多3次,发生在6—9月份,以7、8月为最多,风力一般8—9级。受海洋和十万大山山脉的影响,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全年日照时间1521个小时,年降雨量达2266.4毫米,年平均气温22°C,最高气温35.4°C,最低气温为2.8°C。
(三)水文
防城港市境内大部分河流均发源于十万大山,其南部主要河流有北仑河、防城江、江平江、茅岭江等,直接注入北部湾。由于河流上中游坡度较陡,形成了较大的跌水和瀑布,著名的瀑布有神马瀑布、洲顶瀑布和黄水龙潭瀑布等。十万大山北坡的河流向下汇入明江,最后融入西江注入南海。全市地表水资源量6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达7379立方米/人,分别排在全区十四个地级市中的第九、第十三和第一位。
(四)土壤植被
防城港市土壤主要有:淹育型水稻土亚类、潴育型水稻土亚类、潜育型水稻土亚类、沼泽型水稻土亚类、盐啧型水稻土亚类、耕型砖红壤性红壤(赤红壤)等。
防城港市植被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草本等。树种繁多,主要树种有松、杉、玉桂、八角、金花茶、桉树、相思、紫荆木、土沉香、红椎、枫香、果类、竹类、灌木等。
(五)自然资源
防城港市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有10多条,全长400多公里,年径流总水量80亿立方米以上。河流上游落差大,水势急,水量大,有利于发电。据测算,水能蕴藏量达45万千瓦,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也有15万千瓦以上。防城港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锰、钛、锡、铝、锌、磷、云母、水晶、萤石、辉锑、辰砂、软玉、石英砂、金红石、独居石、花岗岩、煤、石油等30多种。防城港市海岸线总长584公里,海湾滩涂众多,海产资源富足,有海洋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别20多种。防城港市有林业用地556万亩,占总面积的60%以上,其中有林面积4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9%。
8
三、社会经济
(一)历史沿革
防城港市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防城人的祖先就在这居住。先秦时期,防城港市属百越之地,秦为象郡辖地,汉为合浦郡辖地,隋为钦州辖地及安海县地,唐至明复为钦州辖地。光绪13年(1887)年划钦州西部置防城县,属广东省。1951年防城划给广西管辖,1955年复划归广东省管辖,1965年最终划给广西管辖,属钦州地区。
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防城港市,实行市领导县的区划体制,辖港口区、防城区、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开发区和上思县。199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东兴市,形成两区一县级市和一县的行政区划新格局,土地总面积6181平方公里。
(二)人口构成
防城港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包括汉族在内有壮、瑶、京、侗、苗、仫佬、毛南、回、水、仡佬、满、朝鲜、藏、黎、傣、维吾尔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8%。截止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4.76万人,其中男性占54.5%,女性占45.5%。年末常住人口84.3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7.52万人。
(三) 经济发展
2008年,防城港市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排在广西前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12.18亿元,增长20.1%,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达到21.92亿元,增长39.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18.8∶48.0∶33.2调整为17∶49.9∶3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4元,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4474元,增长18%,是建市以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一年。港口运输和进出口贸易是全市主导产业,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626万吨,增长11.3%,龙头港口地位进一步增强,其中:防城港吞吐量达到3701万吨,增长22.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2.57万标准箱,增长30.4%。
防城港市历年主要经济指标情况一览表
9
据《2006—2007年防城港市统计年鉴》资料整理。
防城港市历年主要指标一览表
据《2006—2007年防城港市统计年鉴》资料整理。
四、人文环境
(一)全国唯一的沿海沿边港口城市
防城港市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 1968年3月,周恩来总理决定,并经毛泽东主席批准,防城港作为开辟援越抗美海上隐蔽运输航线的主要起运港建设,被称为“海上胡志明小道”。1984年4月,国务院批准防城港市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全国唯一的沿海沿边港口城市,被誉为“中国西南门户,华夏边陲明珠”。
(二)广西的第二大侨乡
防城港市是广西的第二大侨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旅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3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华侨18.8万人,华人13.6万人,港澳同胞1.1万人。市内有归侨、侨眷2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33%。
(三)民族风情浓郁
10
防城港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壮族是防城港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和汉族、瑶族、京族一样是防城港市的世居民族,南屏瑶族乡是防城港市唯一的民族乡,东兴市江平镇京族三岛是我国京族的唯一聚居地,民族风情独特浓郁。“哈节”是京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目。哈节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万尾是农历六月初九日,巫头是农历八月初一、山心是八月初十日、红坎是农历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整个唱哈节历时四天四夜,过程大致分为 “迎神”、“祭神”、“入席”、“送神”等4个程序;“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是一年中壮族最隆重的节目,每逢“三月三”,壮族同胞都会载歌载舞来欢庆自己的节日;瑶族的“盘王节”也是三月三这一天,形式大致与壮族的“三月三” 歌节相同。
五、基础设施条件
(一)港口
防城港是我国12个主枢纽港之一,是我国西部功能最齐全、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以水深、避风、不淤积、航道短、可用岸线长而著名。防城港市现有泊位9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2个。中小港口作为主要港口的补充,承担着配合主要港口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现有中小港口码头主要分布在港口区(企沙港、潭油港)、防城区(茅岭港、白龙港、石角码头)、东兴市(潭吉港、竹山港), 中小码头泊位67个,(其中生产性泊位54个,非生产性泊位13个)。2008年防城港市共完成吞吐量5626万吨,其中防城港完成3701万吨,同比增长22.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2.57万标准箱,增长30.4%。
(二)交通
防城港市已建成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市区与首府南宁市相距150多公里,交通便利。防城港市现有公路里程为27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公里,一级公路73公里,二级公路134公里,三级公路262公里,四级(含四级)以下公路2200公里。全市24个乡镇全部通等级沥青(水泥)路;282个行政村,已通等级公路241个,占85%;通等级沥青(水泥)152个,占54%;建有乡镇客运站的乡镇9个。公路密度为43.89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方面,防城港市有南防铁路、黎钦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联,从防城港沿南防铁路(南宁至防城港)北进南宁,与全国铁路联网,是国内尤其是西南、中南、华南地区便捷的出海出边通道。
(三)供水供电设施
防城港市共有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共26座,总容量为339MVA。总装机容量为2400MW的防城港发电厂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 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60亿千瓦时,年产值可达20亿。全市有市自来水厂、港务集团公司自来水厂、防城区
11
水厂等3套供水系统、4个水厂,日供水量可达10万立方米。
(四)邮电通讯
防城港市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7.01亿元,其中邮政业务量0.39亿元,电信业务量16.62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1.38万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5.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0.9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4.19万户。
六、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防城港市的旅游业经过“十五”发展,旅游资源与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江山半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京岛民俗风景名胜区(AAA)、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AA)等,均已成为广西大旅游圈的知名产品和热点旅游区域,边境跨国旅游已经成为广西旅游精品、全国热点旅游线路之一。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防城港市已经发展成为中越边境旅游最大的游客集散中心。2008年,防城港市共接待游客227万人次,增长13.9%,其中国内游客222.6万人次,入境游客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6亿元,增长12.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96亿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27.7万美元。全市拥有旅游客车总数228辆,其中大型客车16辆,中型客车106辆,小型客车105辆。全市旅游宾馆饭店全年接待总人数35.97万人次,营业总收入5555.32万元。
1.全市历年旅游情况
从2000年至2008年,除2003年受到非典影响外,防城港市每年的接待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都在不断的增长,接待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分别从2000年的123.87万人次和2.87万人次增长到2008年的227万人次和4.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1.98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9.6亿元,详见表1—3。
全市历年旅游情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