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公立医院是政府承担保障国民健康职能的主要途径之一,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国家医疗服务模式是当前世界上主要的一种医疗保障模式。国家医疗服务模式的优点是,宏观健康产出较高、公平性较好、成本较低。
上世纪80到90年代,面对排队时间长、设备和技术落后等问题,英国等国家普遍采取了筹资方和服务方分开、扩大医院自主权、鼓励医院竞争等被称为“内部市场化”的改革,这些办法固然提高了以利润、收入等为衡量的医疗机构微观绩效,但是没有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宏观绩效,还导致了公平性下降、质量降低、恶性竞争、过度医疗、体系分割、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
90年代末以来,由于上述问题的暴露,各国都调整了改革方向,通过医疗卫生体系的整合、加强内部合作、改善内部管理、强化监督考核与问责、扩大民主参与等办法,来提高公立医院的绩效。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体,这些国家改革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
英国是欧洲最早建立国家医疗服务制度(NHS)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对公立医院实行内部市场化改革,即政府只承担出资者职能,在服务提供上鼓励公立医院开展竞争。这一改革开始时提高了医院积极性,但是也带来了医疗服务协作关系被破坏、医院为追逐利润损害患者利益、重复建设、过度医疗等问题。
1997年之后,英国政府调整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提出“是协作而不是竞争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把提高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为目标,以增加投入、改善治理、促进合作、加强问责为方向,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公立医院绩效。主要内容是:
(一)、大幅度增加投入
1997到2007年,医疗支出从408亿英镑增加到870亿英镑,高级医生和执业护士人数分别增加56%和26%,是英国历史上医疗投入增加最快的时期,这些措施大大缓解了排队等问题,有利于实现病人为中心、扩大患者选择权、进一步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到2008年年底,病人手术预约时间最长不超过18个星期。这些进展为其他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管理体制,加强筹资职能和服务职能更好合作
虽然在形式上仍然保持了地方卫生局(购买者)和医院集团(服务者)的隶属关系,但是规定医生必须在确定的医院工作,并且参加政府举办的三年一度的计划,实际上恢复了筹资和服务职能的合一。
(三)、建立全面考核与问责制度
鼓励医院开展以质量和绩效为目标的竞争。“内部市场”时期那种以利润为导向、以竞争和购买为手段的激励机制,转化为以质量和绩效为目标、以考核和问责为手段的激励机制。设立奖励基金,鼓励医生攻克疑难杂症,大力推广那些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创新成果。转变企业化、法人化的医院管理方式,建设专业化的院长队伍,提倡按照医疗本身的规律办医院,对院长只考核医疗质量和内部管理,不考核经济指标。
(四)、建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能
英国加大投入,改变原来各自为政的区域性或者医院内部计算机系统,通过整合的医疗信息系统,使得病人的电子病历在全英国通行。信息系统有着服务预约、健康教育、医院管理、费用支付、质量监管、考核评估、远程医疗和人员培训等多种职能,为患者选择医院、医生提供依据;为政府加强监管、考核评估提供手段;为医务人员提高技术、减少差错提供帮助。
(五)、改革支付方式,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