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杂志 【武术杂志】74




形意拳之五行拳
迎门三不过形意拳散打术:八门八打
心意六合拳的“截手单把”终南派出心意六合拳虎抱头盘艺法
终南派心意六合拳之龙形四要素心意六合拳发力训练:抖大杆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技击精要

形意拳之五行拳


形意拳尊岳武穆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际可。据说姬际可曾习艺于河南少林寺学习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枪法。后又得到岳武穆拳谱,后以岳飞拳谱为理论,把大枪术化为拳法,并融合原来学的心意把,创出此拳。姬际可门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传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

    形意拳的基本拳,包括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等五拳。形意拳将此五拳配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故名五行拳。形意拳的风格硬打硬进,快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本人所学的拳术,师爷是一位早年从河南来西安定居的镖师,由西安“大力王”王春明先生传授给本人。

    形意拳之五行拳也有大架和小架之区别。

    在本文章中,我将练习的形意五拳的FLASH图片放在文章里面,欢迎形意高手、各位好友给予指点。不需要点击FLASH动画图片,自行播放。我所学的形意拳,据称是形意小架,与流行的拳术,动作上有差别,属于“河南流派形意小架”。 

    形意五拳小架虽然只有五个基本动作,经过演化,可以变成无数个技击动作。可以不同方位不同方向行拳,不受固定动作限制。

    形意五拳小架,动作可急可缓,可高可低,演练熟练,可以互相转化。然而,毕竟是内家拳术,以内养为主,一般演练,以小幅度动作为佳。

 

三体式

 

三体式:要点:

①    身体中正,表情要自然,牙齿轻扣,舌顶上腭,下颏微收。

中华武术杂志 【武术杂志】74

②    两肩松垂,肘下垂,食指要向上挑,虎口撑圆,手心里凹,五指撑开,手腕下塌。

③    胸内函,背部肌肉要尽力向两侧伸展开,腹部要自然充实,臂部不可向外突出;

④    两膝微里扣,前膝不过踝关节,臀部与后脚跟上下相对,脚趾扣地,重心略偏重后腿,呼吸要自然;

⑤    拳诀曰“提頂豎尾精靈氣,含胸拔背歸丹田;扣襠裹胯穩如山,沉肩墜肘松肩胯。”

 

 一、劈拳

 

劈拳要点:

①    左或右掌下劈时,要与右脚落地协调一致,迈步时身体不可上窜,应保持平稳;身体不可前俯,臀部不要突出。

②    左或右掌经胸前向前劈出,掌指高与肩齐,肘微屈,沉肩垂肘,左或右掌按落于腹前,拇指根节紧靠在肚脐处。手腕向下塌,目视前手食指。

③    左或右掌朝前劈出时,前掌变成拳,后掌与与前拳轻微摩擦,然后突然加速,劈出瞬间,犹如刀劈木材。

      前拳后撤力与后掌的前劈力,在轻微接触摩擦时,产生快速的相对运动,有解脱前拳被对方扣住的功效。

      双手一接触,后掌突然发力前劈。同时,后掌朝后朝下突然下按,发力。

      后掌变成前掌朝前发力,与前掌变成后掌朝下按,形成协调力。

④    前掌劈出瞬间,内力催动外形,吐气纳声,发短粗的鼻音“哼”声。

⑤    后脚成寒鸡步与前脚轻微磨檫,为磨胫步。后腿有一个“后坐力”向下松沉,然后产生一个向上向前的弹力,与后腿的蹬力,组成合力,然后上步。关于“后坐力”,“大力王”描述为步枪射击后的反力。

⑥   拳诀曰:“ 头若顶天,项须直竖,闭口藏舌,津液还丹。”

 

 

二、崩拳

崩拳要点:

①    两腿前进时,迈步要低,抬脚不要过高,落脚时,脚跟先着地,不要故意跺地,前脚不扣不外撇,后脚非直非横。

②    打出拳后,前臂要向前顺,肘部下垂,小臂平直,大臂微斜,扭腰顺肩,头要向上顶劲,身体要稳定,不可忽高忽低,前俯后仰或凸臀。

③    崩拳打出瞬间,内力催动外形,吐气纳声,发短粗的鼻音“哼”声,“丹田发力”。犹如前面有块石板,自己想象一个崩拳将石板突然击碎。崩拳要有惊炸力,突然打出,时间越短越好,越快越好。崩拳的发力与身体的前冲力,组成合力。

     简单的说,前脚的踏劲,即踩劲,与后脚的蹬力,即腰腿力,形成向上的合劲,加上身体向下运行的内力,形成的合力,超前发出。

④    脚回撤与前落要与两掌的回收前劈要协调一致,不要有先后之分。

⑤    精神要贯注,头正、项直、舒胸、实腹、敛臀,四肢肘、膝微屈,有似屈非屈,是直非直之势,两脚踏实有力,重心略偏重于后腿。

⑥    拳诀曰:“ 意贯周身,运动在步,两手往来,势如连珠。”

三、钻拳

钻拳要点:

①    钻拳打出瞬间,拳头要快速旋转,内力催动外形,身体腹部有配合的旋转之意。同时,内力催动外形,吐气纳声,“丹田发力”,发短粗的鼻音“哼”声。

②    钻拳打出瞬间,想象前面有块石板,自己的拳头就像一个高速钻头,要将石板钻穿,并有崩拳的突然的爆发力,以及身体前冲力,将正在钻孔的石板击穿。

③    两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有一个拧劲。其它要点与崩拳同。 

④   拳诀曰:“ 肘不离肋,手不离心,钻翻进步,总要齐全”。

 

四、炮拳

 

炮拳要点:

①    脚向前直进和手前伸要同时,脚落地与两拳回撤也要一致。

②    拳上起时,要随着身体的转动先顺着胸部钻过鼻前,然后再向上翻转,切不可横着直接向上架,架起后拳勿过高,两肩要平要向下沉。

③    炮拳落力点,在拳峰,并有前冲之意。同时,内力催动外形,吐气纳声,发短粗的鼻音“哼”声。

④    炮拳打出瞬间,有斜向上的力量,也有超前打出的力量,犹如一发炮弹,突然击发。

⑤    拳诀曰:“气聚中脘,机关在腰,两肩在腰,取其虚中。”

 

五、横拳

横拳要点:

①    脚前进落步要与拳里横前冲协调一致,周身如扭绳索,一动俱动,一停俱停;

②    如左拳向前冲出时,拳心要向上向外翻转,右臂要向里,向下向后扣劲,两臂一出一入如同拧绳一样,不要有丝毫松懈,如左拳既要有前冲的力量,又要含有向右(里侧)横滚的劲,两胯要缩,两膝要扣,头要顶,肩要松,左肩要向前送,身体要稳。

③    横拳为双臂同时打出,是一种协调力,同时发力。发力瞬间,内力催动外形,吐气纳声,发短粗的鼻音“哼”声。发劲犹如金狮抖毛,有一种快速的弹抖劲。

④    拳诀曰“胸膛开展,小腹下垂,臀弗欠起,榖道上提。”

 

备注:拳诀来源于摘录形意拳秘诀。

 

 

演练者:党亚粮

摄影:单绪成教授

摄影地点:西安

摄影时间:2010年10月3日
















形意拳散打术:八门八打
















心意六合拳的“截手单把”

截手单把,就是拦截对方击打,然后用单把还击的拳艺。在短兵相接的肉搏战里,经常使用截手单把,因而此艺历来被前辈心意六合拳家所重视和研究。
  截手单把是短兵相接实战中的“当门炮”,其打法、用法及其周延和外延的着式层出不穷,其中之奥妙、精髓,旧时前辈老师一般不轻易外传,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将其公布于世,以飨广大爱好者。
  截手单把艺为四项,即上截、下截、左截、右截,俗称心意六合拳门前一堵墙。门前把好,三门就立住脚,其他一些身外着式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截手单把是心意六合拳中一把重拳,是接着换式手法之首,有歌为证:
  门前一闪有雷电,朔风骤吹散去完;不是神兵难敌手,截手护脸赛光箭。
  截手单把的练法


  A、阳式上截截手单把的起步法练习:起前手(左),上前步(左),随着前(左)脚的落地,前手掌(左)上升三十厘米,从左向右在胸前划一小弧圈,圈直径约二十厘米,圈右边与上升的后手(右)相合,掌心一直朝下。此时后脚(右)随着前脚的落地而上步,后手(右)随着前手(左)的起动而上升,掌心由朝下转为掌心向左、向后,虎口也转向右,由胸前向右划一小弧圈,圈直径约二十厘米。圈圆后,在中心线与左手圈相遇,此时虎口朝上,逐转向虎口朝右,右手应重心线上升,应鼻尖、眉中、头前上方,到于与眉际平时,手掌与右小臂急向右向外滚钻,虎口转向朝左,掌心朝外,掌接近直立,五指扎开,掌在右眉前上侧,肩与肘前后略平,小臂稍向右下倾斜。随着右脚的落地,右手掌向前打出单把,掌与肩平,掌应重心线,右肩略微前送,身腰略微前拧,左手掌附于右肘左下侧,后脚(左)向前跟半步,脚前掌落地,前腿(右)微微弯曲,此时后脚跟上(左),前手放下,成立正姿式,再如上所述重新打出以上所练动作,一着一式地向前练去(左手式与右式相反)。阴式起步练习(略);阴阳式起步法练习(略)。
  B、下截手单把的练法:分为上步直截法、上步勾手截打法、退步勾手交错法、退步左右牵拉截手法等。今简介一二以供参阅。
  (一)上步直截法:轻步站,前手(左)随着前脚(左)的迈进而起手,掌心朝下转为掌心向右,虎口朝上,再转为掌心朝下,手掌在身体的左侧从里向左向前向内划一小弧圈,掌圈直径二十厘米左右,弧圈右侧应中心线与右手相遇;此时右手(右)随着前手(左)的起动而起动,掌心由朝下转为掌心朝左,虎口朝上,再转向掌心朝内,手掌由重心线向右划一小弧圈,圈直径约二十厘米,在重心线与左手弧圈相遇;右手从左手外则上升,掌转为半握拳,手臂略横,抬之与肩略等,随着右脚的前进步伐的落地而向下砸(这种下砸是滚钻性的),砸之略低于膝部;又随着前脚(右)再次向前进一大步而打出单把,下肢成右弓箭步法;右手掌与肩平,掌心朝前,指直立,五指扎开;左手掌附于右肘左下侧,肘略贴于左胁部;头属阴,眼属阳,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身体正直,稍向前倾。
  接着上后步(左),放下前两肘,成立正姿式,如上所述,再练出以上动作(左式与右式相反)一步一把向前练出,或一左一右式向前打出。阴式起步法练习(略);阴阳式起步法练习(略)。
  (二)上步勾手截打法:轻步站,重复上述1式的各步动作至“右手从左手外则上升,掌转为半握拳,手臂略横,抬之与肩略等,随着右脚的前进步伐的落地而向下砸”时,改变为右拳向下向右勾手,然后再向前进步打出单把,其它与1式一样。
  (三)退步勾手交错法(略)。
  (四)退步左右牵拉截手法(略)。阳式起步法练习(略);阴阳式起步法练习(略)。
  C、左截手单把练习法:包含直截手练习法、前滚截手练习法、后滚截手练习法等,这里只简介直截手练习法。
  左截直载手练习法:轻步站,前手(左)随着前脚(左)向前进步而向上起手,后手(右)随着前手的起动而起动,双手顺着重心线少右侧上起,右手快于左手上升,双手掌心均朝下转为相对,右手臂行至高于眉时,左手掌附于右小臂中下部;右脚(后)随着前脚(左)的起动,也向前进步,随着上小臂的向左后滚钻,随着身体的向上展伸,随着身体的向左转动而向前进一步;上右小臂随着身体的左转、肩的左前转、胯的左前送,在于眉平处,突发向左,向后滚钻,掌心由向下转为向左再转向向后,同时左手碰撞右小臂中节处,右小臂上下直立在于左侧面身体略平的直线上,又随着右脚的前进而向前打出单把,脚落手到;下肢成右弓箭步法,上肢正直,微向前倾,右掌与肩略平,上肢右侧前倾,右掌心朝前,指朝上,五指扎开,头属阴,眼属阳,两眼平视前方,前脚左侧与后脚根和右手掌均在一条直线上。
  此时上后步(左),放前双手,成立正姿式,接着再如上所述练习,这样一把一把地向前练去(左式与右式相反)。阴式起步法练习(略);阴阳式起步法练习(略)。
  前滚截手练习法(略);后滚截手练习法(略)。
  D、右截手单把练习法:右式同左式一样也包含着直截手练习法、前滚、后滚截手练习法等,这里只简介直截手练习法。
  右截直截手练习法:轻步站,起前手(左)上前脚(左),后手(右)随着前手的起动而上升,双手掌在胸腹前双向划弧圈,两圈的直径约为20厘米,左圈右边和右圈左边,在中线相会后,右手向高处起,掌心由朝下转为向左,两手掌心相对,虎口朝上,左手附于右小臂中节,右手在上升到与口等高时,掌心又转为朝内,当手掌上升至眉等高时,掌和小臂(右)突然向右崩转弹射,行至于上下垂直于耳平时,随着右脚向前迈出的大步而向前打出单把,脚落手掌到位,下肢成右弓箭步法,上肢正直少向前倾,头属阴,眼属阳,两眼平视前方,右手掌与前脚(右)鼻尖,后脚跟在一条直线上(前脚左沿与后脚跟在一条直线上),左手掌附于右小臂肘部左下侧,肘微贴于左腰胁间。接着上后步(左),放下前手,恢复立正姿式,再如上所述练习,一把一把地向前练去(左式与右式相反)或一左一右的向前练去。阴式起步法练习(略);阴阳式步法练习(略)。
  前滚、后滚式截手练习法(略)。
  截手单把的眼法
  截手单把使施在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双方距离近在咫尺,混战中,必须要做到胸中有数,眼睛一定要放亮一些,眼睛的余光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不能让对方有机可乘,请关注截手单把的眼法。
  A、上截手用眼之巧,有歌为证:
  上截手法分左右,上下中间眼要够;
  右截可以直插掌,左截劈面手带肘;
  泰山压顶直顶手,邪中插旗赛崩豆;
  不打神速不打歹,但打眼睛没看透;
  无畏睁骨胜战神,战机寻觅不能漏。
  B、下截手用眼之妙,有歌为证:
  下截眼观上中下,冲天炮拦左右挂;
  上勾拳式找胸胁,拦截重防胸中架;
  双把抄用有妙意,玉兔捣药中头霸;
  穿靴起式迅异猛,金缸捺瓢断瓢把;
  有来问我拳中式,下截手抱揽下打。
  C、左截单用眼真谛,有歌为证:
  眼观左右眼先行,左有影综右侧攻;
  滚钻崩脱不意手,眼看上下取舍中;
  彼送面前好借力,顺势白马卧蹄功;
  左截背着手要快,上不投机反手冲;
  想用阳枝摘桃手,叶底偷桃不落空。
  D、右截手用眼之功,有歌为证:
  眼观右截左右中,崩手带丁啷头行;
  上有遮手单把抢,手下捉拿鹰捉精;
  抬手朝天一柱香,放松切看野马腾;
  马坠僵绳疑无路,野猴摘桃腾半空;
  周延着法外延续,右截简捷称英雄。
  动作演示:买西山



待续,下期刊出“截手单把的手法”、“截手单把的身法”、“截手单把的步法”

截手单把的手法
  截手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名词的含义很广泛。有一种讲法说:凡是以截断对方进攻着法的动作行为统称为截手。不过截手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以下所简介的是门前截手,分为四种不同的手法:
  A、上截手。
  上截手就是拦截来自于上部击打或击打上方的动作,或泰山压顶,或斜劈,或冲拳,或上勾拳,或双风贯耳,或丹凤朝阳,或朝天一炷香,如此等等。有歌为证:
  (一)一着打至泰山边,便有精灵四面悬;一堵墙隔难到位,还手不及泰山颤。
  (二)劈面闪打有一着,截手护脸尔难逃;脚踏中门夺迎位,就是神仙也难逃。
  (三)丹凤朝阳火力强,一举穿透钢铁梁;稍碰就要到地府,上截一举全退让。
  (四)冲天炮打朝太阳,恨咬牙齿格格响;一心想当急先锋,可惜上截手更强。
  (五)双风贯耳朝太阳,更比丹凤朝阳强;进步想踏三门路,不幸上截破净光。
  (六)朝天一柱泰山顶,落肘更比泰山重;截手上动全消失,以牙还牙伤更痛。
  B、下截手的手法。
  下截手比下平圆手法快捷、直接。下截手单把不绕弯子,不兜圈子,以硬碰硬,以牙还牙,直截了当,进攻迅速,冲力勇猛,往往使彼方防不胜防。下截手手法有歌为证:
  (一)截手只在一瞬间,肘手并用天地翻;进身不用头把艺,叶底偷桃争向前。
  (二)夜马上槽不奔腾,胸中架顶甚要命;不是双把能解手,铁牛耕地立头功。
  (三)夜马奔槽进中层,左右牵拉截手攻;左右捌手进不去,肘肩不时常相应。
  (四)鸳鸯脚踢叶底桃,双手下截左右捞;不是膝下没有路,但打偷桃不吃桃。
  (五)有名拳兮走明路,玉环步行切下部;下手截取左右甩,单把出击打中柱。
  C、左截手的手法。
  左截手近似于左立圆单把,然成份相近不相同,结构相仿不类同,运行路线有相近之一段,但不是一个动作,因此练习截手单把时,就要练习规范动作,不要练窜了门。左截手的手法有歌为证:
  (一)左截手式势法高,不打头颅不打腰;截手主要是单把,时尔叶下偷个桃。
  (二)截手手快姿式关,左平圆式不能对;平圆姿式圆而活,截手了当打得准。
  (三)右手左用着式背,速度胜人要两倍;眨眼瞬间一滞陧,牺牲代价要倍垒。
  (四)截手单把要规范,不可改变结构玩;成份不能随加减,近似运作不能练。
  D、右截手的手法。
  右截手法迅猛快速,截中斩手,没有多余迟滞的动作,没有弧形运作,像利箭,像闪电,不用则已,一用惊人。有歌为证:
  (一)右截手法截而斩,一钻顺势朝前窜;劈面洗脸训不成,进步护抱艺更全。
  (二)电光一闪手即到,不容他人能还着;着法着身如斧沉,若打正着一命消。
  (三)抬手如轮染黄沙,进步护抱堪可夸;不是非用周延可,而是抱头把命杀。
  (四)一抬手便有分晓,瞧!是闪是截是要!健而迅兮迅亦斩,斩手是替截手到;截手不是找替身,而是斩手更妖饶。
  截手单把的身法
  截手单把的身法,是随着不同的打法而变化。在四种不同的接着换式中,有着四种不同的身法。
  A、上截手的身法。
  上截手单用练习和战时一样,练是为战,战则能用。使用上截手时身法上升,气沉丹田,凡是来自于上路的着法,都必须将其进攻态势拦截在萌芽之中,使之不能发挥作用。歌日:
  (一)起而长兮落而含,扑战只在一瞬间;内三合里一存气,外三合中发力寒;雷声一惊警气发,肩胯肘手并力战;脚踏中门夺他位,就是神仙也干看。
  (二)长截身法长一长,截手不影善用掌;着落偏正要注意,顺着背着记心上;六合三节顺一气,进步践踏无人挡;前进速度猛要快,后手肘下守好裆;脚踏中门夺迎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B、下截手的身法。
  下截手的身法要含存,接着变势之际,内三合要整,气沉丹田,气与力合截其动法。在进单把时,可一气呵成,随着身体的起落,呼吸要自然,阴阳要平衡,打出去的动作才能有冲击力。歌诀道出身法之妙:
  (一)截手身法含一含,气力已存到丹田;着法不泛动其真,击打迅速当真玩。
  (二)下截对着要看清,方法不对情不容;脚不掂地随时换,单把进击斗他玩;小臂少横遮拦宽,滚臂下落贴骨前;还手不泛藏崩劲,弹打本是圈里边;捉拿应是擒敌手,不胜一着崩出圈;身法一定要含存,三节不展尽瞎练。
  C、左截手的身法。
  左截手的身法接着换式时,略微长起,却又三节含存,叫做真人不露相。随着解手的截打,内五行动,外五行随,虽截手又不误进攻,就是在进攻的途中抖一抖身子而已,歌曰:
  (一)左截身法微露含,身法动机未露全;进击步伐不到位,庐山面目才放颜;三节含存抖弹用,全当抖擞练一练;单把若不走在先,叶底偷桃必向前;劈面迎手来探路,肘顶总在叶底含;接着少不留心意,轻则伤害重则完。
  (二)左截背着短而毒,击打必须下功夫;仅防他的两面手,大意粗心背着露;前打不易太冲实,火力侦察看清路;有备善打无意者,靠打还要用功夫;身法灵活当首位,逢机立战决胜负。
  D、右截手的身法。
  右截手单把的身法,动则身体右转、微含,给还手进击作好准备,由于三节微含,各种力量都没有展开,而是在积存。截手不是为了单纯的截手而截手,截手不影响存意存气存力,一句话,截手不影响进攻。歌日:
  (一)右截手法身右行,少微弧型带弯弓;长身舒心藏气力,一掌打向太山顶;三节含存四梢动,掌不投机肘来冲;肘下手拿鹰捉式,上不顺手反手攻;有人来问拳中式,心意拳截手称英。
  (二)截手单把右势强,连格带打三弯藏;四梢发动惊中力,三节尽展无阻挡。截手单把的步法
  截手单把步法灵活、多变,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根据不同的截手动作和交战方式,步法也随势随机随时调整改变,所以截手的步法没有固定的格式可守,因势利导,依身法而变。以下是不同步法使用歌诀:
  A、上截手单把的步法。
  上截手单把以截上部击打为主,如对方势均力敌,则上步或原地不动截之,若对方稍长或勇猛于我,拦截时则使用退步之法,若对方势弱于我,则使用进步法比较适宜。所以步法的转变要依俱身法的转换,身法的转换要依靠式势进退的需要。上截手单把歌诀:
  上步退步随式行,左右践踏又成龙;前进一步要到位,后退半步需谨慎;势均力敌看需要,腿进肩送腰要拧;稍长于我必当心,借力顺力恰到中;我势强于彼战者,硬打猛冲不留情;刚勇猛烈进得去,小心别人绊腿功;处处用心心要细,步法使用才算精。
  B、下截手单把的步法。
  下截手的根基要稳重,步法要扎实。要随势而行,随势而进,随势而退,保持上肢的压力胜于对方的冲击力,但又不使用笨力,充分利用借力、牵力、助力,使对方处于劣势。下截手单把歌诀:
  (一)下截手兮硬遮拦,脚下步法没站全;势利少微弱一点,就有可能被掀翻;因此上步要稳重,防止意外麻烦添:正进偏进要看准,铁牛耕地可前蹿;步法后退双锁手,抹脖回手双送拳;有人来问拳中式,下截手下方具揽。
  (二)下截手步法当先,进退要随式势变;当进就要进得去,当退就要退得全。
  C、左截手单把的步法。
  左截手的步法进退都比较灵变,上肢左截时,下肢右脚抬起,可以点地,也可以直进,这是因为此时动作处于背着,若对方左侧进击,我身法、步法可以随时变动,如处于实地,没有精灵就更被动了,所以脚的虚掂有战略意义的,不是光为战而战。有歌为证:
  (一)左截手步法前踏,身体左转是悬架;势强当前进,是弱退步法;虚实悬空领,阴阳不分家;调整虚实步,防守堪可夸;阴阳有排序,拦手即可杀;强进身里头,步法分上下;意外防傍手,拽扯向外拉;借力有顺势,四两千斤达。
  (二)手足抬起一瞬间,截打随机在眼前;上面迎手封不住,下方撩手顺其间。
  D、右截手单把的步法。
  右截手单把的步法有虎践似的前踏,后退宜用虎坐坡。其势含有前打青龙出水之迹,后打白虎搜山之相。其步法前进一丈不为疾,后退八尺不为长。有歌为证:
  (一)截手抬步虎扑羊,两手只在动中藏;不是英雄难敌手,就是霸王也要亡。
  (二)截手一崩无敌家,脚走任劲更可夸;四梢发动身里进,抬手如斧斩飞杀。
  (三)进步践踏无阻挡,只因截手出势狂;上打三头含六臂,下踢黑铁梅花桩。
  (四)截手如钢锉,出着似斧锛;跨步蹬山倒,不能当来人。
  (五)截手截钻微螺旋,妙方只在贴耳间;擦身而过也算好,切莫硬推肘带弯。






图片为买勇、买建军演示截手单把对练。



























终南派心意六合拳之龙形四要素
 一.   龙形调膀 










 二.   云龙探爪 









 三.   龙形腿 







 四.   青龙伏身 









附录:

                              

终南派心意六合拳十六法要意


                                                                   陈登科 马文星 魏希林 

 

 十六法者,乃一存,二践,三躜,四就,五夹,六合,七齐,八正,九胫,十警,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一存。存者,聚集也。盖全身上下缩蹲,如鸡之食米,马之收蹄,燕之抄水,蛇之转圈(盘束),猴之束蹲,龙之伏身,虎之蹲山,鹰之登枝,鹞之夹胸,熊之看(束)守之意也。动时,进势要低,抖身而起。蓄劲在身,蓄而即发,此乃进人之要诀。
  二践。践即指步也。前脚进,后脚随;后脚落地,前脚提起,起之即躜,落之即踩。步法要疾快敏捷灵活,应步步似鸡行。 
  三躜。强壮之躯,身手一直向前或向上躜出也。手起要躜,足起要躜,身躯束身而起躜出。
  四就。就者,靠近也。与一存之法相贯,束身束翅抢进敌身,彼即难以变化。所谓虎借山势才能发其威,也即此意。故曰:就如蛋,去如箭,打倒他,还嫌慢。
  五夹。即夹剪之夹。两膀要夹,两股(腿)要夹,谷道上提(夹),可谓夹箭之劲,周身之法。
  六合。即内外三合之谓。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
  七齐。即内外如一,成其齐也。心要动,意要随,气要催,内五行要提(五行发动),外五行要随,四梢齐动。
  八正。正是正直也。正者,头顶项竖,三尖要照。直者,从头至尾(后腿脚跟)成一直线,牮柱之势也。胯要正,肩要斜(侧身之势),看正却有斜,看斜却有正,谓之正。
  九胫。两腿胫相磨而行,手磨内五行。进步退步或者两脚横渡(左向右、右向左,动步谓之横渡),勿使两腿张开,两股夹紧之谓也。
  十警。心要常警,眼要不时常循环(轮转),耳要不时常报应,心要不时常警醒。精灵之意在我。警起警落,四梢并发,谓之警。
  十一起落。起时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为横,落为顺。起如水之浪翻,落如水之浪绝(起未见其机,落未见其迹,也即起落不见形踪,此即谱论上说的拳打三节不见形之意),才成起落。
  十二进退。进步势低,退步势高,也称进势步低,退势步高。
  十三阴阳。阴阳者,即上下相连,奇正相生;看阴而有阳,看阳而有阴;由脚而腿,由腿而身,练如一气。
  十四五行。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动而即随,内外相合如一,成其五行。
  十五动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见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静乃发而未发之间,才称之为动静。
  十六虚实。虚是精也,实是灵也,虚实皆有,乃精灵之致。
  附:练技要诀
  入阴而负阳,头手胳抖弯,脾气往上添,五节要成连,八节发涌泉,九节代弯。身手心一动,脚腿便连环,上下来去势,内藏有三战,出手为奸战,回手为勾战,打者要强战,成象在其间。未曾发后手,气撑后腿弯,膝心气往外,换肝气往上,阳气落腭角,阴气落脊骨。








抖大杆是心意六合拳古传训练功法,就是用既长又重的大杆子来做发力动作。要想把大杆抖得流畅、轻松,必须做到全身协调用力,从脚、腿、腰、肩、臂到腕形成正确的用力次序。抖大杆的最终目的是用大杆子的抖动来带动身体做出由“根节”到“梢节”的整体贯通力。
    当用力将大杆挥动、在发力停止时,由于大杆本身的弹性,会出现“折返”抖颤,而“折返”抖颤会带动身体不由自主地做“回弹式”发力。这种发力并不是用思维可以控制的,而是在大杆的带动下发出的。
    购置大杆并不容易。可以用4米左右长的细竹竿代替,要求竹竿尽量笔直。将4根或6根竹竿用细铁丝每隔一段捆牢,在最顶端一段内夹一段钢筋,重约250克,以便能使大杆产生回弹力。将扎好的竹竿用布包紧,再用铁丝捆牢,以免钢筋甩出。另外再用布将手握部位缠上,以方便握持。钢筋的重量可自行调整。

    下面介绍几种最基本的大杆抖法:

劈抖
    左式站立,左手在上持杆,将大杆挥至左侧上方,腰胯向左转。然后左手发力向下劈击,右手向后向上用力猛提杆尾,形成上、下争力。劈至腰部高度时骤然停止,使大杆向右下方抖颤,腰胯向右转,以身带手。如此反复练习(图1、2、3)。

挑抖
    右式站立,右手在前持杆。右手向上猛然发力将大杆挑起,左手同时下按,形成争力。腰胯上下互争,协同发力,反复练习(图4、5)。

拦抖
    左式站立,左手持杆逆时针向内、向上、向外提旋,右手持杆尾向外、向下按旋,腰胯带动身体向左旋。反复练习(图6、7)。

拿抖
    左式站立,左手持杆顺时针向上、向内、向下按旋;右手顺时针向内、向下、向外提旋。腰胯向右转,协同身体发力。反复练习(图8、9)。

内扫抖
    双手于腹前水平握持大杆,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左手向右前方水平发力抖动,右手向左后方平拉,形成争力,腰胯短促向右发力,反复练习(图10、11)。

外扫抖
    左手在前握持大杆,向左前方水平发力抖动,右手向右前方推动杆尾,形成争力。腰胯向左转,协同发力。反复练习(图12、13)。

训练要点:
(1)每个发力动作应反复练习,直到充分体会劲力的变化,而且能协调、流畅地做好每一个发力抖法,再把各个发力动作穿插在一起练习。
(2)前、后手握把姿势应互换练习。即左手、左脚在前练完,再换成右手、右脚在前练习。
(3)练习必须在体力充沛时进行,不可过度训练。一旦体力不支,应马上停止训练。训练前应做一些热身准备。
(4)发力抖击时,应同时配合短促呼气,以气助力配合抖动发力。



 抖大杆--增加功力的辅助训练手段
抖杆训练是为了增加功力所进行的一种特殊训练方法,目的是为了加强自身整体协调一致,在克服一定阻

力情况下,获得强劲的整体浑圆爆发力.持杆进行发力训练以腰胯合力为根,双肩压沉聚合为整,肌肉收

缩传递至脚跟为准,在形式上要力达棍梢,以杆头颤动的频率和幅度来衡量功力的深浅高低。由于劲力直

达杆端所形成的震颤现象,正如评书中所形容描绘 “金鸡乱点头”的效果。有些初学者为了追求颤抖的

频率和幅度双手故意作局部的抖动,是造作和扭曲的表象 ,不值得提倡 .
   抖大杆子是我国拳学宝库中独特的训练方法,除此以外任何国外搏击术的训练均未有此种方法,他

们是借助现在体育器械和打砂袋、打梨球来增加肌肉纤维的解剖横断面,即骨骼肌肉收缩力,虽然也能收

到功力增加的效果,但是制约了整体协调性和整体浑圆爆发力。王芗斋先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上海教

拳时赵道新等人跟随其不离前后,就用此种方法进行大运动量的克服阻力爆发训练,这种由极快的动作突

然急停或者突然加速到极限的训练方法,能调动全身每根神经和肌肉纤维,从而激发人的斗志,活跃人的

中枢神经,现在看来仍然是非常有效和科学使用的。
  练习抖杆初期要先适应轻一些、细一点、短一点的秆子,当动作熟练后随着功力的增加逐渐增加重量

和增加长度,切不可上来就用超过自身能力重量的秆子以至于憋气怒力,损害身心健康,要遵循功力增加

训练的“六原则”和“三要素”,进行科学训练才能使功力日新月异、立杆见影。抖杆就是用全身之力把

秆子送到尽头而不破坏自身平衡,并以爆发要领进行,以躯干主动,力从根生,双手不要死握杆身,双臂

用力不能过大为原则的训练方法。道新先生曾说:“如果双臂用力过大,那么力量难以进入对手躯体,而

是回到自己腿上”。通过抖大杆的严格训练,达到力量爆发时整体协调、准确而连贯。
  一、抖送杆:身法以技击高桩为准,三七开步,双手持杆与地面成45角度,注意:腋窝不得由于负重

而夹紧,前手心向上,后手心向下,前手把握方向,后手推进,前足踩,后足蹬,肩胯互争,带动双臂翻

滚,快速将杆前劈至与腹齐骤然减速,此时前手心往下后手心向内,此为最基本的“中平枪”,然后回归

预备式,再反复进行训练。分解:以45角度持杆向前劈至接近水平,其要领为“劈杆”,继续前进为前刺

,称为“滑杆”,将劈和滑的动作合而为一为劈刺,以前军队劈刺动作要领与之相同。
  二、崩杆:身体以15度大斜面争拉蓄势,然后由15度突然合为45度,头向前撞,身体压缩反弹,躯干

同时划立圆。前脚有力下踩,后脚有力蹬撑,整体撞击带动双臂将大杆向前突刺,只是手臂并无前送,重

心瞬间由后七前三转移至前七后三,全身肌肉向腰胯聚合后向前脚掌压缩运动,掖臀同时膝关节内侧阴面

肌肉极力挣崩,躯干合至45度时突然减速,此训练法最容易得到聚合撑抱整体撞击力。武林中所谓的“抖

大杆”即以此式为最重要的法宝。
      三、缠拿杆:缠拿是将送抖出的秆子以缠抖之法收回,重心由前七后三转移到前三后七,后手拧裹

抽拉,前手空心掌舵,以腰胯拧坐之聚合力整体而动,秆子头急速在面前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360度的圈

,称之为“裹打”之力,为横劲,无论对方刀枪棍棒怎么袭来,我均以此“缠拿”应之,裹本身是防御又

是进攻,此乃攻防合一。此力为螺旋力的根本,躯干的这根中轴螺旋带动手臂螺旋,后脚为旋转力点,前

脚为支撑力。
        三法合一,不分顺序,不分前后,抖送缠拿,惊崩连贯才是训练抖秆子的最终要求。
        抖秆子的劲力与拳一样,只是附加了器械而已。有不少人为了增加功力而不顾自身条件允许,而

恣意地加大秆子的重量和长度,是极不科学的,违背了“逐增负荷原则”不但不能增加功力,反因为过量

负重而导致身体间架结构的变形,破坏了合理间架支撑下肌肉收缩的浑圆 。
  山东省巨野县孔系意拳养生技击研究协会         会长       总教练        冯兴时 

13153092685


聚丹之妙---丹田的练法和作用 冯兴时
丹田, 练法
教学与研究:
       丹田之说我已有论文《丹田论》详尽其意,但作用和练法未能详细解释,应同门以及读者呼声要

求,在此略谈其作用和练法,以供同门以及读者探讨。
       丹田位于人体的小腹部,其本身并没有什么神秘,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容易使其“软弱”“断劲”

,所以古人就神秘的认为“修丹”能使人增长功力,或者延年益寿等不科学的说法,因此其真正的作用也

就不被一般人所认识。丹田的后方是腰脊椎,下方是骨盆,前方是大肠和膀胱,上方是胸腔,在这里是人

体的最薄弱的环节。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丹田所处在的位置不难发现,这里不会产生动力(真气、功力),因

为里面是储存垃圾的所在之处,大肠里是等待排泄的粪便,膀胱里储存尿液的地方,更不会产生力量和真

气。既然它不能产生能量为什么还这么神秘?就是因为在这里的腰脊椎是由碎快所组成,周围没有强有力

的肌肉牵拉来加固,力量最容易在此被“缓冲”或不能从地面全部传递到上肢,导致整体运动的“零散”

和“肢梢”运动,只要能“固定”住这个部位,便迅速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所以古人就把“丹田”修炼

看的更加重要并神秘,视为产生“真劲”的所在之处也不为怪了!
       无论是动物或器械的运动,只要中间环节间断,那么就是“零散”的,例如汽车的载体是底盘,

承载了汽车的自身重量和负荷重量,就需要有一个坚固的、符合运动力学的底盘来支撑,这个底盘是绝对

不可以“间断”“零散”的。动物也是如此,善于负重和奔跑的动物其腰胯肌肉特别发达(双腿支撑爆发

传递),有利于整体联动。人虽然是两条腿支撑平衡(单腿支撑爆发传递),但生理机制也是如此,必须

把腰胯聚合之力强化与身体合为一体,在其薄弱的环节上加固成“粗壮”之式,形成“整合”。
       聚丹的训练是内家拳学的绝密,在道家修丹中描述为“炼丹”,产生“内气”、“真气”、“真

劲”和“内劲”等,一般不解释为什么这样,也不详细解说如何修炼才能得到,笔者以为除了他们是为了

保密之外,更有不能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解剖其力学的根源,只好用“阴阳”、“五行”、“周天

”和“八卦”来解释,才愈加如此神秘。聚丹必须用力,全身合为一体同时向双脚下压缩,在丹田处聚合

,形成以丹田为中心收缩辐射源,主要是阴面肌肉的向腰胯处收缩,同时竖撑横裹,包围腰脊椎,加强腰

脊椎的“粗壮”,我所接触到的人有不少人是故意努力“鼓腹”来显示丹田之力,其实那是根本就不搞明

白“丹田”生理结构所致之极端错误理解,努力“鼓腹”即内空,然何固化脊椎?只有收缩聚合产生“腹

内压”同时产生“张力”,才能产生固定作用。取得聚丹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始采取正面浑圆桩,双脚平行

站立,按照孔系意拳训练体系连续20 个小时即可得到聚丹“真劲”而不散。
       聚丹的作用显而易见,使身体合成整体,把与地面的支撑反作用力“反上来”传递与上肢,即“

整体浑圆力”的爆发力和控制应用力,聚丹不散是拳学体系中的一个最大的瓶颈,特别是在伸缩闪展运动

中保持聚丹的合力就是更难,因此在训练中要遵循从不动、微动、慢动、速动、大动、伸缩动和闪展动中

逐步加强完善聚丹,真正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的整体贯通联动!古拳谚云:“聚丹不散方为能”

,“丹”在这里是个“圆球”的意思,这个“圆球”越练越大,越聚越硬,越硬越“整”,越整内劲越充

盈,无论怎么动都能保持这个“圆球”的聚合不散,至此才达到王芗斋先生所谓的“腰脊板似牛”之真意


      山东巨野孔系意拳总教练  冯兴时  13153092685

初练大杆会因生疏而出现错误,望大家注意纠正。
   执械的方法是以原传三体式为原则,因废弃了“单看手,双手走”等谬说及“缠头过脑”、“白蛇吐

信”等哗众取笼的怪式,所以只注重两个原则--上执重物,下必是桩和短不贴身长不离身。短则以身带

臂,扫劈斩抹;长则身械一体,挑刺崩摇。习练大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拳械并练,所以更需严格遵守拳学

的原则,练杆之法只是“以桩运械”而已。执杆之法曾由祁州张树德先生改为大式,此法对于增长功力效

果很大,实作也极具威力。我们习练大杆,开始可从大式执杆法入手。

  清末民初,大多数习者仍沿用此法,只是多已失去整体劲力的内诀。芗斋先生存传了此艺,并将其外

形收紧,使之更利用整体力的训练和应用,我们应以此式深入。
  1、缓动法:缓动法即执械试力法,其方法是执械做勾挫、波浪等试力动作,如果拳术功夫深厚,此

法一试即会,无需苦练,只体会执械是双臂的延长而已,在此只以蛇缠手的试力为例:侧式桩站妥,双手

执械,以身带杆作蛇缠手试力,由于大杆的运动外形是由身体带出来的,所以外形看不出内在的变化,为

了方便大家理解,有意将外形放大一些。

  2、米字法:此法为我国器械独特训练法,是马骥良、赵道新二位先生亲授于笔者的。实践中的攻防

动作,任凭对手所谓的千变万化,总不会离开中线的上、中、下、和左右这几个方面,所以把住中线就能

自如地迎击对手任何方向的进攻。我们都临过字贴,为了方便初学者,大方格本都用线画着米字格,执械

练习,只要守中用中,能以这米字格的方法运使发力,基本上就掌握了全部的攻防时的运械轨迹,所以我

们练大杆,就应先熟悉米字的方位,然后执械由慢而快,依次发力练习抖杆,但不可机械地以杆划格,关

键是内在劲力的爆发,而杆的外形需小,而且熟练后应注意变化杆的出击方位更需以一点为主进行训练。

  3、摇旗法:开始训练,有意固定双手不动,只动身躯(注意不要以晃腿误为转身),使大杆的前端

出现横圈、竖圈和斜圈,初步体会躯干主动的要领,然后以身带手作摇旗法,此法主要有三种练法。

  a、侧式桩持杆站妥,意想杆身前部杆身绑着一面旗帜,以身摇旗,使旗面作平圆轨迹卷动,可连续

朝一个方向卷,也可左一下,右一下的卷动

  b、以身带手而动,使意念中的大旗迎风晃动翻卷,可以顺时针连续斜摇,也可以逆时针连续斜摇,

亦可以顺逆互摇。

  c、上述两式是身手反称的双臂同向运动,此式也是同向运动,只是有一手先动(左、右均可),另

一手再动,形成了似乎是双手相反运动的外形,此动如果徒手练习即是太极的原传云手身法,实作时以此

动出击,动作突然而极利于变化和防护。

  摇旗训练能使人体连通双臂同大杆融为一体,体会出整体运动的动作和劲力,因意念中杆身所系大旗

的作用,会使习者掌握触械时的整体发力并顺势进击,摇旗也可作为大刀的训练法,所以正文先生说:“

会摇旗就会耍大刀”。

  4、摇鞭法:“此法练法同摇旗法相同,只是将意念中的大旗变为长鞭,山西、东北一带的车把式多

使用双手执握的长鞭,笔者在东北插队时,曾亲见一车把式用长鞭将一条狼抽的满地翻滚,其动可谓整、

稳、准、透。车毅斋、宋世荣两位前辈就精通此法。此法训练的方法和轨迹虽与摇旗法无异,但因整体晃

鞭和甩鞭(发力),就将摇旗杆身的力点前移至杆稍,实作中熟谙此力,出手即可将对手抽的连滚带爬,

宋世荣先生的传人李旭州先生就曾以此技震慑过几位擂台名手。

  摇旗、晃旗和摇鞭、甩鞭的训练,初练是为了以身带械,熟练和形成浑元运械的习惯动作和运械轨迹

,而速动训练则要求动作的突发和变化,所以缓动应执杆进行各方向螺旋的顺,逆时针的反复训练,而速

动则为发力,要求冷、脆、沉、猛、狠其摇旋发力也多是骤然的半径轨迹。

  5、速动法:此法是上述各法熟练后的加快,是训练快速操杆时仍符合要领的过渡功法,无需赘笔。

  6、抖杆法:以上训练都是为此训练服务,如果能自如掌握,无需苦练,应很快进入此法苦修。

  抖杆法是持杆进行发力训练的功法,开始训练,双臂可有意地进行颤动,熟练后则无需手颤,只需执

杆爆发劲力即可,由于劲力直达杆端,会形成评书中所谓的 “金鸡乱点头”的效果,其颤动的次数,速

度皆取决于习者自身的拳术功夫,切勿为追求颤动而使双手故意作局部的抖动,其动作要领是爆发力的突

然减速,或骤停,这也是我国独特的训练方法,国外搏击术的打砂带训练都是要求运动中的突然加速,芗

斋先生和道新先生等前辈的实践证明,这种极快的动作突然减速甚至急停的训练程序是极为科学和颇具实

效的。

  练习抖杆需以发力的要领进行,并因持杆迫使双臂不能盲目舞动而从中体认徒手格斗时爆发劲力的正

确运动轨迹和发力要领,需要重申的是必须是以躯干主动,双手不要死握杆身,双臂用力不能过大,道新

先生早已明示:“如果双臂用力过大,那么力量难以进入对手躯体,而是回到自己腿上”。希望大家通过

抖大杆的严格训练,达到爆发力动作的协调、准确而连贯。抖杆的动作,开始可发杆力于米字的各方向,

熟练后,就应选择其中的一、两下进行反复的单操训练,在此仅介绍米字方向的几种抖法,亦希望大家要

少而精的练习。

  a、劈杆法:躯干由45度以侧横弧形轨迹变为15度大侧面,脊柱弹射压缩,小腹下沉,前足踩,后足

蹬,肩胯互争,带动双臂翻滚,带动双手同时前后分争,快速将杆前劈至与腹齐骤然减速。然后回归预备

式,再反复进行训练,以此动作要领劈杆,如将劲力前刺,称为滑杆,将劈和滑的动作合而为一为劈刺。

  b、崩杆:身体以15度大斜面争拉蓄势,然后由15度突然合为45度,头向前撞,脊柱压缩向前弹射,

躯干同时划立圆。下肢同样前踩后蹬,形成整体发力带动双臂将大杆向前突刺,但手臂勿前移,重心前移

之惯性主要由15度至45度的“合”而形成,躯干合至45度时突然减速,此法最易练得合抱整劲。武林中称

道的所抖大杆即以此式为主,其练是将老传三体式扩大,后手执杆置于身侧后,较之常人的练法威力极大

。芗斋先生、道新先生和正文先生所传的抖杆是间架紧凑的浑元力。

一、抖大杆类 
5.0米以上 14--20厘米 300
 挑战型传统武术最佳功力训练器械  
4.5米以上 14--18厘米 260 加长加粗型传统武术最佳功力训练器械  
4.0米以上 15--17厘米 200 "丈二大杆",传统武术最佳功力训练器械,陈氏太极十三杆的主要器械  
3.5米以上 13.5--14.0厘米 150 太极十三杆套路中的表演杆、比赛杆、跳杆。  
3.3米以上 13.0--13.8厘米 120
 俗称"丈杆"(一丈=3.3米)  
二、扎杆子(大枪)类   
3.0米以上 12.5--13.0厘米 90 长枪  
2.8--3.0米 12.0---12.5厘米 75 形意拳、心意拳、查拳等双人对练杆子  
2.6--2.8米 11.5--12.0厘米 60 扎杆子  
2.4--2.6米 10.5---11.5厘米 50 大枪杆  
三、传统武术杆类  
2.2---2.4米 9.0--10.0厘米 35 超长型武术棍(用于表演使用)  
2.0---2.2米 8.5---9.0厘米 20 成人使用型大枪杆、棍术  
1.8---2.0米 6.5---8.5厘米 15 齐眉棍、枪杆  
四、少儿武术棍类  
1.6---1.8米 5.5----6.5厘米 10 少儿武术用杆(武校专用)  
1.4---1.6米 4.5---5.5厘米 8 少儿武术用杆(武校专用)  
1.2--1.4米 3.5--4.5厘米 7 又称少儿"齐眉棍"  
五、锤把、大刀把类  
1.0---1.2 3.5---4.0厘米 6 西北稍子棍、十三把、少林拳的武术器械套路杆  
1.0米以上 3---3.5厘米 5 锤把、大刀把、双节棍材料、稍子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9151/466120022842.html

更多阅读

中华武术中有几种凌厉的刀法 武术刀法套路

刀为“百兵之胆”,是中华武术中最重要的器械之一。自古至今,练武术的人用刀的最多,也总结了许多刀法套路,形成了许多刀法派别。现存的刀法派别有:八门金锁刀、八卦刀、日月乾坤刀、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梅花刀等。不同门派的刀法虽各

中华武术 中华武术-简介,中华武术-《易经》诞生最早的武术观念

中国武术与古典文学,是同根同源的共生关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双碧,堪称双子星座,同样辉煌,同样灿烂。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中国武术的滥觞,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轫;文事与武备至少在两三千年以前,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携手而行;舞枪弄棒与吟诗作赋,很

中华武术文化 中华武术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文化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在漫长的历史中,武术作为一种体育教育现象和高雅的文化现象存在、发展,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不

声明:《中华武术杂志 【武术杂志】74》为网友我要淡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