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八中2011—2012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获得热量,同时通过地面辐射的方式而散失热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向外辐射之差额,称为地面辐射差额。图1表示三个地区地面辐射差额的年变化图,读图1回答1~2题。
1.关于①②③三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③所代表的地区地面辐射能的收入始终小于支出
B.①②③三条曲线所代表的地区均位于南半球
C.三条曲线中所代表的地区纬度最低的是曲线②
D.三条曲线中所代表的地区纬度最高的是曲线①
2.考虑到大气受热过程,一日内地面辐射差额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每天的 ( )
A.日出前后 B.14点左右
C.日落前后 D.午夜时分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3~4题。
3.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征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4.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 )
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树轮记录了他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信息,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一旦我们能够确定树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了。读图3回答5~6题。
5.若上图中甲乙两树木分别为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的年轮,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60年之前有明显下降 ( )
B.甲树木生长的年代与乙树木约45年重合
C.通过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
D.乙图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
6.关于树木的年轮说法正确的是:
A.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树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
B.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气候区相比表现得更加匀称
C.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窄
D.厄尔尼诺现象来袭时,致使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从而形成更宽的年轮
下图为我国某地段河流与地下潜水的等水位线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与图示相吻合的是 ( )
A.此时地下潜水补给河流水 B.河流的b岸受流水侵蚀
C.河流流向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该河段最有可能处于下游河段
8.关于该河流所在的地区可能正确的是 ( )
A.太原 B.合肥 C.贵阳 D.乌鲁木齐
下图中甲、乙是相同比例尺的同一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据图可判断该地区属于( )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10.关于图中的河流所在河段说法正确是 (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图中情形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C.河流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侧蚀和堆积为主
D.图示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11、图中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山地的是(注:左为南坡,右为北坡) ( )12、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海陆分布 C.南极冰川 D.洋流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读科罗拉多某气象观测站的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回答13~14题。
科罗拉多某气象观测站的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13.大峡谷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外力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外力沉积—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 外力沉积—地壳抬升
D.外力沉积—流水侵蚀—地壳抬升
14.关于大峡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因为海拔高,夏季凉爽
B.冬季较为温和是因为纬度较低
C.受两侧的地形阻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
D.受西侧的地形抬升,降水多
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最粗线之内的范围图上面积约为6 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000 平方米,丙地位于40°N ,117°E,读图回答15-16题。
15.这幅图的比例尺为( )
A.1: 1 000
B.1:5 000
C.1:250 000
D.1:50 000
16.若游客沿景观步道从丁处开始游览,可能看到的景观有 ( )
A.甲处的旅游景点
B.位于乙处的寺庙
C.步道两侧枫叶正红
D.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17~18题。17.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农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 )
A.自然条件 B.市场 C.农业技术 D.交通
18.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劳动力从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大规模转移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下图中,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洲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9-20题.19.该河位于我国的 (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
20.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读右图,回答21~22题。
21.图示地区最典型的地貌是 ( )
A.移动沙丘 B.喀斯特地貌
C.冲积平原 D.盆地地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和读图能力,属于容易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其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因而图示地区最典型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故正确答案为B。
22.限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交通
C.光照 D.政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和读图能力,属于容易题。由上题可知其位于西南地区,该地区的地形复杂,限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因此正确答案为B。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剖面线跨度为5个纬度。读图完成23~24题。23.该地形剖面图的剖面走向大致是 (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4.图中L所在的区域,其农业耕作制度大致是 (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6.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熔化
下图是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27~28题。27.关于图示洋流说法正确的时 ( )
A.D洋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东北信风的吹拂
B.E洋流使其沿岸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
C.B洋流沿岸形成了世界上南北跨度最大的热带沙漠气候
D.A洋流沿岸有世界著名渔场
28.F洋流沿岸流经地区气候类型依次分别为 ( )
A.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9~30题。
29.判断下列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
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
30.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石灰岩属于沉积岩,页岩属于变质岩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砂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变质岩
31.图13为中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是 (地形区)。简述其形成原因。(4分)
(2)黄河从A到B河段水文特征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4分)
(3)近年来,图中大部分地区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简述产生该现象的地表环境特征。(3分)
32.(9分)下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土地利用转换图。左图为1972年的土地利用状况,右图为2001年的土地利用状况。期间该区人口剧增。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地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4分)
(2)说明a地的地貌名称及其形成过程。(5分)
33.(20分)图7为世界局部地区等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毫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根据图中等年降水量线的分布状况,比较 A 、 B 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比较说明图中 C 、 D 两地区地质活动和地形特征的异同点。(6分)
(3) 图中 E 河及支流冲积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简述其土地资源优势;现在为什么又要停止开发其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6 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A
C
D
D
B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A
D
B
C
B
A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B
C
B
A
D
A
C
C
31.(1)宁夏平原,先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后流水沉积形成冲积平原。(4分)(2)水量逐渐减少。少支流补给,人类引用量大,蒸发严重。(4分)
(3)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地表干燥、(3分
32.(1)南部地区部分耕地变为水域,西部地区大部分林地变为耕地和灌丛,居住用地略有扩大。
(2)冲积扇(洪积扇)平原,当水流流出峡谷,河道变宽,水流速度下降,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
淤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33.(20分)答案要点
(1)B 地降水量在 2000mm 以上,A地降水量250至500mm , B地降水量多于A地。(2分)因为A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1分)地形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不明显;(1分)沿岸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1分) B 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全年多雨;(1分)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1分)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1 分)
(2)地质活动相同:C、D两地区均位于板块碰撞地带(或均为板块消亡边界),(1分)地质活动(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l分)地形特征不同:C 地形成岛弧一海沟;(2分) D 地形成海岸山脉。(2 分)
(3)该平原为我国的“三江平原”,其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土地资源优势是:耕地面积大;(1分)土壤肥沃;(1分);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1分)“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重要的湿地资源;(1分)湿地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重要意义;(1分)多年来对三江平原的开垦,使得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生物种类减少。(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