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剧照
文_吴钩
暑假档的一匹黑马《大圣归来》引发了人们对孙悟空身世的考证欲:大圣到底从哪里来?
当然按吴承恩《西游记》的说法,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花果山山顶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石头里能蹦出一只猴子?这不科学嘛。所以很多人都相信孙悟空另有来源,并展开了吃饱撑的考证。几十年下来,考据成果累累。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孙悟空是中国人,国产货;另一派认为孙悟空是歪果仁,舶来品。
鲁迅是“国产派”的领军人物。他提出孙悟空的原型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无支祁”。相传“无支祁”貌似猿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大神禹治淮水时,擒了这“无支祁”,锁于淮阴龟山脚下。
呐,下面被锁住的怪(yuan)物(hou),便是“无支祁”:
“无支祁”是神话中的妖怪,无法满足今天人们争“孙悟空故里”的愿望,所以又有人提出孙悟空是山西稷山县人,原因嘛,是稷山县的青龙寺发现了一幅明代的“玄奘取经”壁画,绘制时间比《西游记》成书还早近百年。(这也能成为证据?原谅我out了╮(╯Д╰)╭)▼
但甘肃人肯定不服,因为在敦煌石窟壁画中也发现了孙悟空的形象,而且不止一幅,绘制时间也早于明代:
山西娄烦县的学者与官员则坚定地认为孙悟空来自他们那儿,因为有学者从康熙年间的《静乐县志》找到一段记载:“南乡近龙和者有‘花果山’,取春、夏间花果满山为名也。或者附之以‘水帘洞’,谓‘孙行者,娄烦人’……”据说娄烦县已抢建了一个“孙大圣故里风景区”。(类似的“孙悟空故里”貌似还有几个,也是醉了>_<|||)▼
但福建的顺昌县人一万个不服气,他们认为孙悟空一定是福(hu)建(jian)人。顺昌县牛叉的地方,是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元末明初时期的“孙悟空兄弟”合葬墓。按墓碑上的字,孙悟空的兄弟叫“通天大圣”。别问我他是谁,我也不知道。▼
一些学者则相信唐朝的高僧车奉朝才是孙悟空的原型,这位车奉朝法号“释悟空”。没错,跟孙大圣的法号是一样一样的,而且车奉朝也曾到印度研学佛法,时间略晚于陈玄奘。
下图这位,就是释悟空,我左看右看,觉得跟孙悟空半毛钱也不像好吗!
还有另外一些学者提出孙悟空的原型是一位胡人,即玄奘法师在西行最困难时收下的胡人弟子“石盘陀”。石盘陀为胡僧,而“胡僧”与“猢狲”音近,长相也有点接近猴子,至少毛发比较多:
认为孙悟空是歪果仁的这一派,也有一位跟鲁迅齐名的领军人物,他就是“我的朋友”胡适。胡先生在《西游记考证》上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
胡适果然从印度的古老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神猴哈奴曼”,说这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了:
究竟孙悟空是个歪果仁,还是Made in china,学术界也没有定论。季羡林先生干脆认为孙悟空是一个混血儿,是印度的哈奴曼与中国的无支祁杂交的产物。
而在这混血杂交的过程中,孙悟空的形象也有一个有趣的变化:南宋时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孙行者,是以一位学问渊博、文质彬彬的秀才形象出现的,(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到了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中,孙行者已有了“孙悟空”的名字。他每次出场,都要先自报家门:“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就是前面我们介绍的“无支祁”),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敢情葬在福建顺昌县的就是他俩),三弟耍耍三郎。喜时攀藤揽葛,怒时搅海翻江。”然后又显摆了一通自己的超能力:“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鍮石屁眼,摆锡鸡巴。”
——杨景贤这个孙悟空,比吴承恩《西游记》中的美猴王生猛多了。▼
(最后来段洗脑神曲做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