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科普一下,明代宦官有很多级别,包括典簿、长随、奉御、监丞、少监、太监。我们常说的太监,和明代的太监,不是一个概念。
想当上太监,不仅要狠心拉一刀,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奋斗,一步一步往上爬,当真是一部血泪史。
太监不是明朝的特有产物,但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太监,几乎全出在明朝。王振、刘谨、魏忠贤等,无不是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人物。尤其是魏忠贤,居然几乎到了与皇帝平起平坐的地步,被称为九千岁,实在是太监中的极品。
明朝的太监,为什么权力这么大?
明朝,宦官有专门的机构,共二十四个衙门,分别有十二监、四局、八司,其最高统领宦官才能被称作太监。这二十四个衙门中最重要的,是司礼监和御马监。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集天下大权于一身,可是,从此以后,天下的奏折也就只能由他一个人看了。中国这么大,每天发生的事太多,皇帝要看的奏折太多。
因此,做皇帝,尤其是做个好皇帝,是个苦差事,你要牺牲很多娱乐时间,而且要有个好身体,才能处理好国家大事。
朱元璋身体好,勤政,处理天下大事自然不在话下。可是,他的子孙远没有他这么敬业,都想着多有些业余时间泡妞、喝酒、炼丹。这样折腾,时间显然不够用了。
怎么办?
明宣宗是个懒散皇帝,为了解决时间不够用问题,他将权力分为了“票拟”和“批红”两部分。
“票拟”也称条旨,指的是大臣代替皇帝阅览奏折,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之上,送给皇帝御览。
“票拟”的权力,一直由内阁大学士行使,他们用蓝笔将事情的处理意见写在奏折上,交给皇帝。
这样,皇帝就不用看完整个奏折,只对他们的意见进行批示即可,大大节省了时间。
当然,内阁只是提出意见,至于用不用,怎么用,还是皇帝说了算。最终解释权还保留在皇帝手里。
皇帝会用红笔将自己的决定写在奏折上,告诉官员该怎么办。这就是“批红”。
这样分配权力,既节省了皇帝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又有利于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同时,和太监没有任何关系。
然而,明宪宗过于懒散,连“批红”都懒得做,专门设置了司礼监,将批红这样的国家大事,交给了太监去做。太监由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司礼监中,最有权的是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
秉笔太监负责用红笔批示处理意见是否可以执行,这实际上是以前皇帝的权力。秉笔太监虽然进行了批示,却不是最终意见,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要再次审核一次,如果认为可以,就盖上公章。如果认为不好,有权打回去重新批红。
在中国,印章有着独特而巨大的作用。红头文件再重要,如果不盖上印章,也是白纸一张。所以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太监中的一号人物。
明代很多直臣上奏折告太监,可是这些奏折皇帝没看,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先看了,你怎么告得赢?
此外,让人闻风丧胆的东厂,也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担任提督。同时负责全国的特务机构和机要工作,你说太监能不牛吗?
御马监绝对不是养马的地方,更不是《西游记》中写的弼马温等小官待的地方。明代的御马监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柄,实为内廷“枢府”。
其实,御马监还要管理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真称得上是有枪有钱有粮。
此外,明朝两度设置的西厂,也由御马监太监担任提督,与司礼监太监担任提督的东厂分庭抗礼。
看过徐克的电影《龙门飞甲》的人都知道,在这部电影的开头,陈坤扮演的厂花雨化农,就是西厂提督,一直和东厂争权,闹得不可开交。
所以,明朝的太监权力这么大,都是皇帝惹的祸。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明代司礼监和御马监的太监 权力为什么那么大?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