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人而言,从张作霖被炸死那一刻起,《少帅》就算结束了。
从《少帅》的第一集开始,李雪健就像横空出世一般,带领国人重新发现了张作霖,人物之惊艳,以至于熟读历史教科书的国人们都选择性遗忘了那些不刊之论:张作霖是北洋军阀,而军阀还能是什么好人。
电视剧《少帅》,李雪健饰张作霖被“启蒙”的还不光是观众。《少帅》的总导演张黎在最近一次采访中透露,“张作霖人物定位控制得比较严。不过李雪健的表演张力十足,力度极大,他的演技让审查的老先生们折服,他们看戏的时候被征服,变成观众了,所以审查起来很宽容”。
审查老爷爷们被张黎与李雪健征服并不丢人。在中国的历史剧版图中,如果不考虑《琅琊榜》、《甄嬛传》以及《大明宫词》这些不那么纯粹的历史剧,仅就“历史正剧”而言,除了胡玫的《雍正王朝》和《汉武大帝》,张建亚的神作《贞观之治》以外,其他几部经典《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都出自张黎之手(《人间正道是沧桑》略差一些),再考虑到他也是《雍正王朝》的艺术总监,说张黎是中国历史剧第一人并不为过,也只有他才能像日本“大河剧”那样稳定持续地生产,不至于让中国历史剧那么容易在能够生产《罗马》、《都铎王朝》的英美历史剧面前无言以对。至少我是听说张黎是《少帅》的导演之后,才毅然决定看几集的。
而李雪健,尽管近年来严重缺乏代表作,但总还是中国屈指可数的那几位老戏骨之一。或许是命定,李雪健作为演员的成名作是另一位老帅,同样也曾叱咤东北,话剧《9.13事件》中的林彪(1980年),如何演老帅,李雪健30多年前就有数了。每一个老戏骨都有自己的历史资源,而李雪健版的张作霖则结合了《渴望》中宋大成的宽容宽厚大大咧咧、《水浒传》中宋江的义气隐忍野心腹黑、《历史的天空》中八路军司令员杨庭辉的豪气魄力果断识人、《新上海滩》中冯敬尧的江湖狠辣枭雄慈父。这一切,构成了我们在《少帅》中看到的张作霖,比胡锡进“复杂中国”还要复杂的张作霖。
电视剧《新上海滩》,李雪健饰冯敬尧
张作霖在荧幕上为何是一个需要“审查”的人物呢?李洁先生在《文武北洋》一书中说,“张作霖一直是中国近百年历史教科书上灰头土脸的人物”。而张作霖的负面形象无非主要来自两大方面:第一,他下令处决了李大钊(巧合哈,李雪健第一次演电视剧就是演的李大钊);第二,他是北洋军阀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曾与正义之师北伐军正面为敌。
而除此之外,历史教科书最多还告诉我们张作霖是少帅他爹,就对张作霖再无兴趣了。
还好,《少帅》来了,以文章出演的张学良被“喧宾夺主”的方式来完成。这也颇是一种中国式的尴尬,帮助公众重新发现张作霖的历史任务竟然要委托一部电视剧来完成。《少帅》无论如何是一部电视剧,其中就会有虚构的成分,但这个李雪健版却是公众得以见到的最接近真实的张作霖。
以私而言,张作霖首先是一个“江湖”的张作霖。
在张作霖身上,几乎有着一切中国传统江湖英雄人物的优缺点,他应对大小事务的行为模式大抵是江湖式的,是真正的老炮儿。张学良对唐德刚口述历史时说,父亲有雄才,没有大略;蒋介石有大略,没有雄才。在我的理解中,张作霖的雄才就来自江湖,是雄霸江湖之才。
张作霖作为江湖儿女,张作霖很讲义气,与他那几个结拜兄弟可谓有始有终。正如《少帅》中那些不断表现的结拜兄弟济济一堂的场景,兄弟帮助张作霖奠定了一生事业的基础,张作相更是主动放弃接班的机会,在张作霖死后一心一意辅佐张学良,而张作霖在不断上位的过程中,也始终倚重兄弟共享富贵,并未如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更别说像朱元璋那样大开杀戒。即使是与他构成竞争关系的冯德麟,尽管两人为了争夺东北领袖曾剑拔弩张,但终究没有兵戎相见,张作霖胜出之后,对这位义兄心存愧疚,在冯德麟落难之时全力营救。脾气火爆的冯德麟失势后常以老大哥的姿态训这位义弟,但张作霖一一忍耐,甚至笑脸相迎,从不争辩,真正做到了热脸贴冷屁股。冯德麟去世后,一如电视剧中的悲痛,张作霖为他举办了49天的盛大葬礼。
张作相在对兄弟讲义气的同时,张作霖在处事上也颇为宽厚,有着杜月笙一般的江湖老大气度。他不念旧恶,衣锦还乡之后,对早年陷害过他的地主一笑了之,且赠金以酬谢“逼己上梁山”的“功劳”;郭松龄起事失败之后,他接受张作相的建言,一顿“妈了个巴子”之后,不仅宽恕了那些“叛军”将领还令它们官复原职;即使是有着父辈恩怨的齐邦媛在《巨流河》中也忠实记录了张作霖的不搞株连,“那时我祖父驻防河北保定,并不知情(儿子造反),奉军上下认为张大帅一定会杀我祖父,谁知他居然对部下说,‘父一辈,子一辈,不要算那个账,齐鹏大跟我这么多年,对我没有贰心。他儿子混蛋,留洋念书念胡涂了,但是不要杀他爸爸’”。
郭松龄从某种意义上,郭松龄之败正是忽视了张作霖的“江湖性”,李雪健在剧中有句金句,“江湖是什么?江湖就是人情世故”。唐德刚先生在《段祺瑞政权》一书中写道,中国当时的道德观念基础仍是君君臣臣的“封建道德”。郭松龄统帅的是张家父子的子弟兵,张作霖“有礼于士大夫,亦有恩于士卒”,将帅士卒之间有深厚的江湖情感(人情世故),又岂是自恃主义在手的郭松龄能轻易离间的。恐怕,这才是齐邦媛女士一生耿耿于怀的“渡不过的巨流河”之因。
据说,张黎曾对李雪健面授出演张作霖的“五字箴言”:天地君亲师。这是更大格局的传统中国江湖“人情世故”,而张作霖则是更大格局的传统中国江湖英雄。
张作霖及其手下将领汤玉麟等五人便装合影以公而言,张作霖是一个“爱国”的张作霖,这或许就是上述所说的“天地”。
唐德刚将张作霖之死比作“殉国”。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张作霖由于秉性忠烈,不可能作汉奸,因此不为日本帝国主义所容,终于兵败之后,为日人所暗算而以身殉国。”
张作霖在东北的处境远非“东北王”之称那样看似纵横捭阖。根据张学良的回忆,病榻上孙中山曾对他谈及张大帅主政东北的困局,“你们介乎俄日这红白两大帝国主义势力之间”。
张作霖的“爱国”也是江湖式的,他在坚守不丢掉一寸土地的底线的同时,应对方式并非如前辈爱国者那样壮怀激烈,或是沦为口号爱国,或是忽视基本面的一味强横,而是充满了草莽英雄的狡黠与身段柔和。当然,这在日后也成为了他的另类“爱国”被掩盖被误解的原因。
《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曾当面采访过张作霖,在《我在中国二十五年》一书中评价道,“他无愧为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张作霖把自己的大半财产用于兴办教育。他年轻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在东北亚地区,跟俄国人和日本人玩弄国际政治这副牌时,却是一个精明的牌手,应付裕如,得心应手,始终保持了东北领土的完整”。
张作霖有一个著名的爱国段子。据说他在给日本人题字时落款“张作霖手黑”,随从发现后偷偷告诉大帅“手墨”之下少写了一个“土”字,张作霖笑骂道:“妈那个巴子的!我还不知道‘墨’字怎样写?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
有争议的是,张作霖在某些方面并不拒绝“依靠”日本人,比如郭松龄起事之后,他为了得到日本人的支援,允诺了一系列卖国条款。但问题是,张作霖对付日本人一向是口惠而实不至,甚至有事后不认账之嫌,能拖则拖,能赖则赖,深得当下机关办事员懒政之精髓。日本人真逼急了,则时有盛情凌人的骂娘威胁之举,大有“你要战,便战”的豪气。就这样,张作霖在软硬之间,隐忍与杀伐决断之间,成功地将日本人的野心拖后了好几年,既不给实质的好处,又留存给对方一些残存的希望,不至于狠心翻脸。
在有些人看来,若张作霖不死,九一八事变断不会发生。齐邦媛在《巨流河》中也明显持“捧老帅,贬少帅”的态度,“张作霖出身草莽,但是他有那一代草莽英雄的豪壮与义气,不与日人妥协,在皇姑屯火车上被日人埋伏炸死,结束了传奇式的军阀时代,留下东北那么大的局面;其子张学良继承名号、权势及财富,但是没有智慧和尊严,东北自主强盛的希望也永未实现。”
1928年6月4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殉国,一个老炮儿告别了他的江湖与国。
原标题:老帅,张作霖的江湖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