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1. 人体的血液和血液病
(1)血液的功能
我们知道:人体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消化系统的小肠吸收,氧气是靠肺的呼吸。但是,氧气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是依靠血液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转运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3~4分钟,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4~5分钟,半数以上的人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10分钟,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毁掉,也会毁掉绝大部分。
血液除了向人体各个器官输送营养外,还有从组织运出代谢终产物的功能。它还具有体液调节、酸碱度平衡、体温维持稳定、免疫、止血等功能。当人体各器官发生生理和病理变化时,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不同程度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协助诊断疾病。
(2)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
血液的主要成分为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各种免疫细胞。血浆约占血液的55%,另外的45%由血细胞组成。血浆呈淡黄色,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血浆的90%,另外的10% 是血浆蛋白、营养素、酶类、激素类和胆固醇等 。
红细胞的主要任务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体内的酸碱平衡。白细胞则是炎症反应的第一线的卫士,它可以聚集、游走到炎症部位对细菌进行吞噬作用。而对于较大的细菌、寄生虫等则靠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来完成。血小板参与人体的血凝、抗凝及纤溶的过程。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液中各细胞各司其职,共同使血液系统处于正常的动态稳定的状态。
(3)几种血液病
血液是怎样产生的?胎儿时期体内肝脏会生成原始的血细胞,出生后骨髓成为唯一的造血器官。因此,治疗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方法是移植骨髓或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或胎盘血中提取造血干细胞。不过,这个造血组织是十分娇嫩的,它很容易受到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和某些止痛药物特别是某些抗菌素、磺胺类药物的伤害,如氯霉素、合霉素、某些消炎止疼药等。一旦造血功能受损,就会产生造血功能不全,发生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甚至三者均少,这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了。不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造血系统的良性疾病,可以通过输血、骨髓移植等手段医治,而且临床治愈率较高;后者(白血病)属于骨髓肿瘤,较难治愈。
血液遭严重性细菌感染叫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昏迷、血压下降以及皮疹、关节痛等。这种病非常严重,老人和幼儿的患较高。
2.心脏的结构和血液的流动路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推动器,推动的能量来自心脏的肌肉收缩。也就是说,心脏是一个“血泵”。
(1)心脏的结构
为了搞清楚血管的位置、血管连接状况和血液的具体流动方向,我们首先需要大体了解一下心脏的结构(见下图):心脏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面左右两个叫心房;下面两个叫心室。在这四个空腔之间有一个纵隔膜,使两侧不能互相交通。这就形成了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两个组合。血液只能由各自的心房流向各自的心室,但是不能由心室流向心房,即不能反向流动。因为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由肌肉控制的房室瓣。左面有两个尖瓣,因此称“二尖瓣”;右面有三个,因此称“三尖瓣”。
图中的红色箭头表明刚刚经过肺脏加过氧气的鲜红色血液的流向;灰色箭头表示的是经过人体组织吸收过养分和氧气后的暗红色的血液的流向。
图7 心脏的结构
(2) 人体的动脉和静脉
人体内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血管, 血管是指血液流经的一系列密闭管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处外,血管遍布全身。刚从心脏出来的动脉血管比较粗,以后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最后是更细的毛细血管。
按血管的构造功能不同,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据说,人体大大小小的血管有1000多亿条,如果将人体的所有血管接成一条线,科学家估计,成人的血管总长度约为96000公里(也有人说长15万公里)。这个长度可绕地球约4圈。下图是人体内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分布状况。
图8 人体的动脉和静脉系统由图7和图8可见: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根据其行程可分为三部:主动脉升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主动脉降部(降主动脉)。大意是:
主动脉从心脏左心室出发,第一个分支就是左、右冠状动脉。然后就是主动脉升部的开始端,升到胸骨中间位置附近后,分出头臂干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这三大分支(见图7),这里就是主动脉弓的“弓顶”了。其中的头臂干总动脉又称无名动脉,头臂干动脉向右上方斜行,到右胸锁关节后方又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之后,主动脉自弓顶转弯向后向下走,称为降主动脉(见图7)。降主动脉是最长的一段动脉,它包括胸主动脉、腹总动脉、左右髂(qià)动脉、股动脉、胫动脉、足背动脉等。
此外,每个人的心脏内都有四个瓣膜。即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主动脉瓣、连结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肺动脉瓣、连结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和连结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而不能倒流。
(3)血液的两大循环系统
血液的流动存在两个循环,一个是体循环,一个是肺循环。体循环又叫大循环;肺循环又叫小循环。具体(参照图9)说:
体循环的循环过程是:心脏收缩→把左心室里的血液挤入主动脉→各分支动脉→各分支动脉下的毛细血管→各分支静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右心房。这样循环的结果是,左心室里富有氧气和养分的动脉血经过毛细血管网后,血中的氧气和养分被机体吸收了 ,二氧化碳和废弃物随着血流汇集于各分支静脉中,因为还原血红蛋白浓度提高了,静脉血就是暗红色了。最后,各分支静脉的血经由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并进入右心室。下一步,右心室里的暗红色的血就交给肺脏去“净化”了。
图9 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系统
肺循环的过程是:心脏收缩→把右心室里暗红的静脉血液挤入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这样循环的结果是,把来自右心室的暗红色的静脉血通过肺毛细管网肺泡和肺静脉后,经过氧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转化为鲜红的动脉血,回流到左心房并进入左心室中。然后继续下一次体循环过程。
以上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左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同时进行的。体循环一周大约需要20秒;肺循环一周大约需要4至5秒。左心房和左心室里的血总是鲜红的动脉血;右心房和右心室里的血则总是暗红色的静脉血。因为左心室承受的压力比右心室大得多,所以左心室也比右心室肥大。但是,左心室肥大可能是作某些运动(如举重)锻炼的结果,也可能是病态。
肺循环是完全在身体的深部进行的,在皮肤表层是看不到血管的。但是,体循环的部分血管在皮肤表层却是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例如手背和前臂的“青筋”都是静脉血管,它们是可以清楚地看到的。这种血的颜色都是暗红的。人体上下肢的浅静脉血管经常被用来做抽血检验、静脉注射和输血、输液等用。
静脉血和动脉血除了颜色上有差别外,从其“动”和“静”的表现也可以区分出来。用手触摸时感到有搏动的就是动脉。例如,医生号脉时手摸的是桡动脉(腕部姆指侧);测量血压时,用来感受压力的捆扎袋是绑在肱动脉所经过的路上的。此外,太阳穴附近的颞动脉、足背动脉、腹股沟动脉、颌下动脉等都是自己可以触摸到的。动脉出血很危险,应设法止血。
动脉分支和静脉分支是对应出现的。但是,一般说来静脉分支的血管比动脉分支的血管要粗些,因此,在静脉中的血流速度比动脉中的血流也要慢些。
人体的各个组织都是靠血液传送给他们营养和氧气的,因此,任何组织(牙齿和毛细血管数量很多,除软骨、角膜、毛发上皮和牙釉质外,遍布全身除外)都必须有负责运输营养和氧气的动静脉和负责接收和处理养分的毛细血管。但是,在图中没有画出脑动脉和静脉的分布状况,其实,图中的“身体上部”就包括脑部和上肢了。胰腺的动静脉血管分布情况也没有表示出来,在后面将作介绍。
3.淋巴系统介绍
在图9中还画有淋巴系统。什么是淋巴系统呢?简介如下:
淋巴系统又称免疫系统。淋巴液是人体内的无色透明液体,所以,淋巴也称淋巴液。当人脚“打泡”后,泡里的黄色液体就是淋巴液(也有的资料称那是组织液)。当人体受火烧,表面形成的水泡也是淋巴液 。跟血液类似,淋巴液是在淋巴管内流动的。
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细胞、淋巴管、淋巴结及一些非淋巴结的淋巴组织或器官所构成的。下图就是人体主要淋巴管的分布图。
图10 淋巴系统示意图
(1)淋巴结
淋巴结是淋巴液回流入静脉的途中经过的膨大部分,大小不等。总数约500到600个。处于颈部、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的浅表淋巴结,人们是可以摸到的。实际上,人体浅表的淋巴管也是很多的,只是因为他们的颜色是浅黄的,不易被人察觉而已。身体的哪个部位有了炎症,邻近的淋巴结进行防御杀菌时均会肿大。炎症消失后淋巴肿块也会自然缩小。然而,炎症好了之后,淋巴结不一定随之就变好,还有一个过程。如果淋巴结受到某些特殊细菌感染,也会形成慢性淋巴结病。慢性淋巴结病治疗起来难度大,有的慢性淋巴结炎能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民间称为老鼠疮、中医称为瘰疬症的病症实际上是淋巴结结核病。此外,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都是淋巴结肿瘤。
(2)淋巴器官
脾脏虽然不是淋巴结,但是,它是最大的淋巴器官。脾能过滤血液,除去衰老的红细胞,平时作为一个血库储备多余的血液。此外,扁桃腺、胸腺也都是淋巴器官。
(3)毛细淋巴管
在淋巴系统中,最细的淋巴管叫毛细淋巴管,小肠区的毛细淋巴管叫乳糜管。人体的全身除脑、软骨、角膜、晶状体、内耳、胎盘外,都有毛细淋巴管的分布,毛细淋巴管的数目也与毛细血管相近。
淋巴液是怎样产生的?网上是这样说的:“血液流经毛细管时,水及营养物质(血浆)透过毛细管壁滤出后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被毛细血管重新吸收进入小静脉,小部分(主要是甘油和脂肪酸)由淋巴管吸收进入淋巴循环,成为淋巴”。也就是说:淋巴液就是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一小部分,在淋巴液里主要成分是甘油和脂肪酸,还有少量蛋白质,不含有红细胞。
淋巴液的流动并没有像心脏那样的“淋巴泵”在驱动,主要依靠外力的推动,其主要动力为淋巴管所在部位的骨骼肌的收缩活动和淋巴管不同部位之间的静水压梯度,此外,还有一些次要的辅助动力。
淋巴流动方向是单向的,并不构成循环,而且流动较慢。因为它的终点是血循环系统的上腔静脉(见图9)。因此,可以认为淋巴系统是血循环系统的扩展或补充。
由于淋巴进入静脉之前要经过各级淋巴结,故细菌、异物(如肺吸入的尘埃颗粒)、癌细胞等都被淋巴结“扣留”,保证了淋巴进入到血液时是“干净”的,因此,淋巴系统又称免疫系统。
4.冠状动脉和脑动脉
(1)冠状动脉和冠心病
冠状动脉是十分重要的动脉,因为这支动脉为心脏提供养分的。可是在图9中并没有把它表示出来。介绍如下:
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一个分支动脉,它是在主动脉的根部从主动脉分离出去的,因此,它是(而不是上腔动脉是)主动脉的第一个分支动脉,这个分支动脉再分支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因为这支动脉分布在心脏的四周,其迂回轨迹恰似皇冠的样子,因此称它为冠状动脉。这支动脉血经过心脏的毛细血管网后,转换为静脉血,然后回到右心房,所以循环路径也比较短。
当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时,会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人们把这种心脏病,称为"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严重的冠心病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另外,心室纤维性颤动、主动脉瓣狭窄畸形、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恶性心率不齐、过渡劳累和突如其来的精神创伤等,都可能发生心脏性猝死。
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是药物治疗、支架治疗和心脏搭桥。前两种方法在医院的内科进行;心脏搭桥则由外科主刀,搭接材料(血管)取自病人本身的动脉或静脉血管。采取哪种治疗方法,应遵医嘱。但是,一般认为不是支架越多越好,最多三个。
(2)脑动脉和脑梗死
当脑动脉血管血流受阻时就会形成脑梗死或叫脑中风。因为脑动脉的特点之一是搏动很小,所以,自身不易排除血栓,而且,当压力增大时也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称为“脑溢血”。
此外,当脑部微小动脉发生硬化或梗死时,梗死的脑组织液化后,会被吞噬细胞清除,因而形成小的腔隙,这种现象称为腔隙性梗死,简称“腔梗”。腔梗患者可能有上下肢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但是,也可能没有什么病症,只是在用仪器检测时才会发现。
预防动脉硬化的的方法是心情愉快、多活动、不抽烟、少喝酒。在饮食上要少吃脂肪类、蛋黄类、动物内脏类和油炸的食物。牛奶、大豆、生姜、大蒜、茄子、木耳、燕麦、红薯、山楂、茶叶、海鱼,蜜橘、三七等对预防动脉硬化是有好处的。
5.血压和血压的测量
血压是指心脏在泵出血液时对动脉壁的压力,这个压力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这里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时的血压,也就是动脉的血压。测量血压时有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分。当心脏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就冲入动脉系统,这时动脉壁承受的压力就急剧上升,把上升到的压力最大值称为收缩压;当左心室舒张时,血流虽然在继续流动,但是,血管弹性回缩,动脉血管壁所承受的压力将逐渐下降,把它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因为在动脉中各个位置的血压大小是不相同的。为了方便,人们规定都是在上臂的肱动脉处测量血压。
正常成人的收缩压为100~130毫米水银柱;舒张压为60~85毫米水银柱。午后高些;进食时高些;情绪激动时高些;激烈运动时高些;站立时高些;老年人高些。
6.有关血型的常识
人人都在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特别是老年人,更是如此。因此,本人正在学习生理卫生和医学知识。本文是作者的学习笔记,不是医学著作,谨供网友参考。更热烈欢迎医学专家的指教。
(1)血型的分类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血型。因为当你为别人供血或接受别人为自己输血时都必须知道血型。当做血迹鉴定、器官移植、亲子鉴定或作遗传学研究时也都必须知道当事人的血型。
由于人类红细胞所含抗原的不同,而将血液分成若干类型,故称血型。据说,目前已经有32个血型系统。但是,常见的血型系统为ABO血型,其分类根据是红细胞膜上有无A、B血型抗原:红细胞膜上有A抗原的称为A型,有B抗原的称为B型,无A、B抗原的称为O型,有A、B抗原的称为AB型。因此,ABO血型系统有A、B、AB、O四型。这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血型。
其次为Rh血型系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分类根据是人体血液的红细胞上有无具有与恒河猴(简写为RH)红细胞同样的抗原,有的,就称为Rh阳性血型,并用Rh(+)表示;没有的,称为Rh阴性血型,用Rh(-)表示。因为中国汉族人的血型属于Rh阳性的在99%以上,属于Rh阴性的仅有0.3%~0.4%。因此, Rh阴性血型属于稀有血型,被民间称为“熊猫血”。其中Rh阴性AB型血型更加罕见。但是, 白种人和国内的某些少数民族(例如苗族、布依族、维吾尔和乌孜别克族)人士的Rh阴性血型比例比较高。在白色人种中,Rh阴性血型的占比可高达15%左右。
当医院作血型鉴定时,这两种血型系统都同时给出。例如:张某的血型是Rh(+)A型或李某的血型是Rh(-)AB型。
(2)输血注意事项
根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人们曾尝试给失血的人输羊血,后被禁止;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其他医生纷纷仿效,却带来了惊人的死亡,也被禁止了。直到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的医生兼化学家兰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1868~1943)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后,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当进行输血时,只有双方的血型完全一致才能互相输血。严禁A型血的人和B型血的人互相供血,否则会发生溶血悲剧。一般情况下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血液,因为Rh阳性血液中的抗原将刺激Rh阴性人体产生Rh抗体。如果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即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但是,Rh阳性者可以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
不但如此,在A型血中有A1、A2血型之分,输血时也应该相互对应。问题是过去曾忽视了这个区分。
还有,过去都认为Rh阳性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Rh阳性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如今也被质疑,因为这样做有负作用,例如可能缩短寿命。但是,把Rh阴性血输给具有Rh阳性血型的人,是否有负作用,不得而知。
总之,正确的输血法应该是供血者的血型(包括ABO系统血型和Rh系统血型)应该跟受血者完全相同。
(3)血型的遗传关系
人类的血型具有遗传性、父母双方的血型基因在两性性细胞相结合时,可以在细胞核染色体中搭配成对,进而将血型遗传特性传给子代
1.对ABO系统来说,父母的血型跟子女的血型有以下关系:
2.当血型为Rh阴性的人跟血型为Rh阳性的人或同为Rh阴性的人结为夫妻时,其子女的Rh血型应该是阴性或阳性呢?似乎没有固定的遗传规律可循。因为Rh(-)是隐性基因。当Rh(+)的父母将Rh(-)基因同时遗传给子代,其子代即表现为Rh(-);双亲有一人是Rh(-)时,其子女为Rh(-)的机会增大,反之机会减少。 什么是隐性基因?太专业,不便细说。不过,了解“隔代遗传”的概念,就容易理解它的含义了。
(4)母子 血型不合可能引起的后果
怀孕的母亲跟自己怀的胎儿血型不同时,称为母子血型不合。母子血型不合时可能会发生同族血型免疫疾病,给胎儿造成伤害。ABO血型不合者较多见,但病情多较轻,易被忽视。Rh血型不合者在我国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严重,常致胎死在宫内或引起新生儿核黄疸。据网上介绍:核黄疸使幼儿的残废率极高,即使幸存也会影响病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能力。
医学界认为:若孕妇为ABO血型系统的O型,丈夫为A、B、AB型者,更容易产生母子血型不合症,所以,处于这种环境的孕妇应作特异性抗体检查;若孕妇为Rh阴性者,更应该做Rh血型鉴定,并测定是否有免疫性抗Rh抗体,以防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另外,血型为Rh阴性的妇女,如果第一胎是Rh阳性孩子,那么,就不宜生第二胎了。如果男性是Rh阴性,生完RH阳性的孩子后也不要生育第二胎了。因为Rh溶血症一般发生在第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