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性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要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逐步形成的,这一形成过程要靠学生和教师的双边互动,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本文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明确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他们把学习和个人的前途、职业、理想联系在一起,从中吸取巨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在平时上课时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例如在“新航路开辟”中介绍哥仑布发现新大陆的情况时,给学生讲因哥伦布坚信地球是球形的,所以当葡萄牙人向东航行时,他却制定出一个计划从西欧出发一直向西航行。在航行中按照他的估计陆地早就应该到目的地了,可他们前面仍然是波涛浩淼的大洋。很多人绝望了可他依然坚持。虽然他最终没能到达印度,却在无意之中发现了新大陆。通过这一些介绍,学生可以从哥仑布身上看到一种坚持真理,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史为鉴,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知道原来学习历史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做人的道理,端正学习态度,并且从中体验到探索知识的乐趣。
二、合理激励,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于对知识的需要与追求,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求知的需要,学生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便出现了求知的内在动力,主动地去听、去看、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我在讲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重农抑商”?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和“重农抑商”有无关系?当今有13亿多人的中国是否还要重农?全国人民都去经商会怎样?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他们也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他们的求知欲就会被调动起来,就会展开激烈争论,就会主动看书、查资料,就会在思想意识中形成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三、创设情景,启发学习思维
其一,场景再现。历史是已经过去的事物、现象及其发展过程。显而易见,历史是发生于过去,它不能再现。那么对于线索较多的历史事件,怎样让学生听得明白,看得清楚呢?仅靠老师去讲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假如你能拿出一些图片、实物或者录像来的话效果就会更好些。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学生需要了解的东西繁多,假如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不见得每一个同学都会听得进去。针对这种情况我就编制了多媒体课件,把二战的知识结构和实录结合起来,深受学生欢迎,在课下的交流中学生对二战中发生的事件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真正做到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其二,情感交融。假如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仅局限于了解历史事件,不能形成更高层次认知的话,那可以说老师的教学活动是失败的。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过去的历史中,情感交融在启发学生思维时不失是一种好方法。尤其是在讲中国近现代史时,要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中国百年来的一部屈辱史、反抗史和探索史,从而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爱国情感。记得在九一八事变时,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听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产生了对东北家乡的热爱,对日本鬼子侵略家乡的仇恨以及拿起武器赶走日本人的爱国热情,把自己的情感同那时候的现实连接起来,那么下边的课也就水到渠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丰厚的知识积累下产生的,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在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生掌握了丰厚的知识,并不等于就形成了技能、技巧,�必须引导学生多动手,例如让学生自制幻灯片,绘制作战形势图,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有条件的话可以几个学生一起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多动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还能促使他们多动脑思考问题。重视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技巧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运用知识掌握技巧,大多采用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实现,如完成一系列的书面或口头的作业和实验等。所以不仅要使练习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且要提高练习的质量,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模仿中改进和创新,逐步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这样才能深化知识,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自如地、创造性地掌握技能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