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将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对于中国教师来说,2013年将会成为非常值得回首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师发来慰问信,要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这一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工程……回首2013,关于教师的改革新政不断出台,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盘点2013教师改革新政,看看2013年出台那些可能影响您发展的改革或政策。
NO.1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
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政策点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9月9日,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习近平在慰问信中说,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政策影响:教育部传达习总书记慰问信,要求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9月10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前夕致全国广大教师慰问信,会议强调,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慰问信和讲话精神为契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习总书记发表完慰问信之后,全国许多学校都组织学习了习总书记的慰问信。慰问信引起了教师们的热议,广大教师深受鼓舞,备感振奋,表示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发挥好楷模作用,培养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力量。
NO.2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政策点评: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
教育部为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提出幼儿园应当按照服务类型、教职工与幼儿以及保教人员与幼儿的一定比例配备教职工,满足保教工作的基本需要;根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今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选拔,德行、专业、管理能力等指标缺一不可;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提出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相关政策覆盖至各个教育层面。
政策影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其专业培养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严格来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职业有自身的严格要求。那么这些要求是什么?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才能从事教师职业?这就必须通过教师的专业标准来规范和要求。只有达到教师专业标准的人才能进入教师队伍的行列,才能从事教师职业。多年来,我国由于没有出台教师专业标准,导致教师队伍鱼目混珠,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师的招聘、任用过程中,就可以严把入口关,严防“男教师”、“开房校长”等混入教师队伍,从而选拔符合专业标准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行列。
NO3.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培养
努力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名师和大家
政策点评: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多样培养,建设数万名专业化教师队伍。
5月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6月25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提出通过全员培训、骨干研修、在职攻读学位、国内考察、国外研修、以项目选人和选人给项目等多种途径,努力造就数百名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数千名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建设数万名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政策影响:为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程美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18年,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所授课程颇受学生欢迎。究其根源,一个很重要的 因素,就是他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研究,善于以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说服学生、征服学生。十几年来,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 核心期刊发表了近百篇理论研究文章,出版了《现代化之路——20世纪后20年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等5部著作。
程美东教授错过了2012年的“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申报机会,但他在2013年如愿申请到了。对此,他激动地说: “我觉得教育部实施的这个‘择优资助计划’很有战略眼光和现实意义,可以说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领域的具体实施。我一定要抓住这个难 得的机会,在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同时,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作出更大努力。”
原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司司长杨瑞森教授:教育部启动实施的“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遴选工作严谨、公开,注重创新,特别强调加强培养过程管理,确保培养质量。通过 实施这一计划,能够更好地发挥各地各高校和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搭建坚实的平台。我坚信,经过5到10年 的努力,在这批教师中一定能够产生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党的理论教育宣传领域有影响的名师和大家。
NO4. 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
建立一支师德崇高、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政策点评:加强教师培养,提升培训质量
5月6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意见》针对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增强培训针对性、改进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强化培训自主性、营造网络学习环境、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建设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培训管理等八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意见》中有四个方面需要特别重视:一是落实按需培训,应将此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培训规划、项目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全过程。二是 强化实践性培训,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培训者团队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50%。三是要激发教师参训动力,通过推行教师自主选学 和培训学分管理制度,将激励和规范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参训积极性。四是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创新培 训模式;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政策影响:解决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培训质量。
《意见》出台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各地围绕培训关键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深化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可以说,《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改革方向,将对推动各地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NO5. 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
建立教师进入和退出机制
政策点评:改革教师资格认真制度,鼓励教师知识更新
8月15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决定在河北、上海等6个省份试点的基础上,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4个省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试点地区的主要改革内容包括:统一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完善考试科目设置,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将考试命题和考务组织交给专业化的教育考试机构承担;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实行五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
政策影响:提高中小学教师入学门槛,打破教师制度“铁饭碗”
此次改革,给所有教师,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提供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也带来了颇具挑战性、严峻性的考验。教师不再是“铁饭碗”,如果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这无疑给教师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何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转化为内驱力,既需要教师出于自身站稳讲台、胜任教书育人使命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迫切性,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者给予应有的指导、必要的帮助和给力的支持。
NO.6 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
政策点评: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
11月1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
一是提出加快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目标。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 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 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 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政策影响:县域内交流制度化 教师校长资源率先均衡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22省份出台教师流动政策。除上述定期流动机制外,还有6种模式。其中包括各省基本都建立的支教制度,及像新疆建设兵团等推行的对口支援。一些省区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学校结成教育联盟,在联盟内实现人员流动,以进行帮扶,如北京东城区、四川省成都市。另一个制度创新是走教制度。目前,不少地方农村的音体美师资缺口较大,但又很难在短期内配齐师资,为此,湖南各县农村学校音、体、美老师只聘任到乡镇,不定点到校,一名老师需同时承担几所村小学、教学点的音体美教学任务,实行走教制。此外,一些省市规定,城镇骨干教师要到农村送教下乡。
NO 7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
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政策点评:院士退休制度今后将强制执行
近年来,围绕院士评选和院士制度的种种质疑、争议,一直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社会上关于院士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期待。
12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可能意味着今后将实施强制性的院士退休制度,具体制度还需两院讨论。
政策影响:有利于优化学科布局,优化人才机制
目前,我国的院士年龄主要集中于70至89岁,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已过了科研创造高峰,所以院士队伍年轻化也是与时俱进。中国工程院秦伯益院士开风气之先,自己申请,并于2005年获准退休。 今年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舫申请退休。不料所在学校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婉拒。
实行院士退休退出制度,取消院士的经济待遇,能减少院士评审中的腐败现象,也能让更多的中青年人才进入院士行列。它意味着我们将从根本上与影响社会发展、束缚人们创造精神的终身制和铁饭碗弊端彻底决裂。使院士制度真正有利于优化学科布局,优化人才机制。同时,也使两院院士不被神化,回归本质,使他们获得休息的权利。
NO 8 改善贫困地区教师待遇 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解决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留不住老大难问题
政策点评: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给予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9月13日印发《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以下简称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11月19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介绍,教育部正就县(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规定,“相信明年上半年一定能出台。”
政策影响:有利于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在贫困地区任教,城乡教育发展将日趋均衡。
“给予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政策各地探索取得初步成效。全国有600多个县积极探索对农村教师发放补助,受益教师达100万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农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情况,对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教师到农村任教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标准越高的地区成效越明显。例如,湖南省泸溪县对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发放岗位津贴最高达1200元,出现了每年有近200名城镇学校教师自愿申请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喜人局面。各地的探索实践方向对、效果好。有利于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在这些地区任教。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则强化名师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优质均衡发展。
NO 9 教育部划“师德红线” 给师德筑一道篱笆墙
骚扰、性侵学生或被开除
政策点评:教育部划定“师德红线”,遏制师德滑坡
为人师表,行为示范,这本来是老师的职责和使命。但近年来一些违反师德的现象在中国教育界屡见不鲜,从教师收受学生礼品、体罚学生,甚至严重到校长猥亵女童等一些事件的发生,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9月3日,中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在年内划定“师德红线”,并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对教师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教育部网站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明确骚扰学生、遇突发事件不保护学生人身安全、收礼或有偿补课等十余项行为属于“违反师德”,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政策影响:红线的划定,是用明令禁止来规范教师行为,对于纯洁教师队伍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
《意见》的发布得到了中国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欢迎。在哈尔滨一所中学就职的教师崔超说:“我觉得我们教师从业最重要的首先是师德与爱心,耐心和良心,然后才是业务能力。我在大学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校训就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我觉得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资格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您自己都没灵魂又怎么去教导其他人呢?”
划定师德红线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师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能时刻提醒教师队伍中有道德下滑倾向的老师,要守住底。红线的划定,是用明令禁止来规范教师行为,这对于纯洁教师队伍肯定有积极意义。
NO 10 评判高校科研能力不再过分依赖论文
严打论文造假
政策点评:评判高校科研能力不再过分依赖论文,严处论文作假
2013年初,教育部出台《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出了具体的处罚规定。按照规定,购买、代写论文者都要受到严厉处罚。
11月27日,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成都举行的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2013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功能,高校要深化科研评价综合改革,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
2013年12月,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对高校、教师的科研评价,将实施分类评价,不搞一刀切。今后,在高校科技评价及教师评聘、收入分配中,科技项目与经费数量过分指标化、目标化,过分依赖论文、项目专利等指标的情况或将得到改变。
政策影响:利于打破统一量化的评价机制,遏制学术腐败
高校科研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科研评价由行政部门进行,很多行政部门并不懂科研,所以才会存在单一的量化论文数量,出现数论文的情况。一直以来,我国的评价机制是一年一评,这使得科研很自然地与领导政绩挂钩,与老师奖金挂钩。特别是此次提出的团队挂名问题,其实,很多论文、科研成果都是给领导挂名,这种“包工头”式的科研方式弊病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人已经利用科研作为一种腐败的手段。教育部在此时对科研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有利于打破统一量化的评价机制,有利于科学研究。教育部出台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让学术不端的行为都“有法可依”。专家指出,《办法》是近年来最严厉的应对学术不端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刹住学术界的不良风气。
(综合新华社、中国教育报消息)
(责任编辑:唐悦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