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抒写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类
南朝·沈约《钓竿》:
“桂舟既容与,绿浦复回纡。轻丝动弱芰,微楫起单凫。扣弦忘日暮,卒岁以为娱。”
写钓者终年垂钓绿浦,从容安详,沉醉自乐的情致。
唐·张志和《渔歌子》: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写钓者醉宿渔舟,醉心自然,进入物我两忘之境的怡然心情。
唐·参岑《渔父》: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写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渔翁形象。渔父泛舟清波间,钓的是清风明月、碧水长空,钓的是清心寡欲,舒适和快乐,心境自然就像沧浪之水一样恬静,而鱼是不以为意的附带收获。
唐·沈佺期《钓竿篇》: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日出之时,霞烟渐消,碧波垂钓,水如明镜,鱼似空悬。水映蓝天令钓者恍入天上“仙境”之中。
唐·崔道融《钓鱼》:
“闲钓江鱼不钓名,瓦瓯斟酒暮山青。醉头倒向芦花里,却笑无端犯客星。”
闲来垂钓,瓦瓯斟酒,坐观青山,醉卧芦花,倏忽入夜,星星羡而妒之。先直写悠闲垂钓,次以星星羡妒衬之,写足了闲适心情。
唐·王维《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写钓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唐·韦应物《游溪》:
“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玩舟清景晚,垂钓绿浦中。落花飘旅衣,归流澹轻风。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
在野水烟鹤、楚天一空的清爽晚风中,泛舟绿浦,落花飘衣,归流迎风,远树青葱,江源无极,置身如此优美的自然风光中,好不舒心惬意。
唐·高适《广陵别郑处士》:
“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人生只为此,犹足傲羲皇”。
写碧水垂钓、江田插秧的耕钓生活,胜过羲皇氏时的无忧无虑的闲适生活。
唐·高适《渔父歌》:
“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
写钓翁专注垂钓,不管世事的心态。
唐·韩愈《闲游》: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柳花闲渡竹,菱叶故穿萍。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雨后垂钓,草木清新,柳花渡竹,菱叶穿萍,独坐静对,悠然神会,别有一番雅趣。
唐·韩渥《野钓》:
“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
春雨野钓,水飘桃花,浪溅轻鸥,快意于胸。风阻归棹,倚蓑小睡,犹见随遇而安之旷达情怀。
唐·皇甫冉《归渡洛水》:
“沣浦饶芳草,沧浪有钓舟。谁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
写钓者悠闲自适的豪放心境。泛舟沧浪,睹沣浦芳草而悠然放歌,尽情享受优美的自然,自适的生活。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上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钓者垂钓的专注神情。隐身草丛中,专待鱼上钩,路人借问路,招手不应客,怕惊上钩鱼,稚气更虔诚。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写钓者的恬然自适、达观无欲的生活情趣。
唐·罗隐《赠渔翁》: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写渔翁的逍遥自在。
五代·和凝《渔父》词:
“白芷汀寒立鹭鸶,萍风轻剪浪花时。烟幂幂,日迟迟,香引芙蓉惹钓丝。”
鹭鸶呆立白芷汀旁,莲荷飘香碧波江上,远村炊烟袅袅,西天晚照依依,钓者怡然入神,乐而忘返。
南宋·葛长庚《渔夫词》: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舟一叶横。阑棹快,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写钓者的兴致在于钓鱼不钓名。晚风陡生,湖舟自横,披草衣驾快棹,迎风泛舟烟湖上,何其豪放无惧情怀。
清·纪晓岚《钓鱼》:
“一篙一橹一孤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孤舟独钓,拍掌呼笑,独占江秋,何其高邈情怀。
清·马朴臣《渔》:
“自把长竿后,生涯逐水涯。尺鳞堪易酒,一叶便为家。晒网炊烟起,停舟月影斜。不争鱼得失,只爱傍桃花。”
写钓者的旷达胸襟。从持竿钓鱼以来,朝出晚归,钓鱼饮酒,自得其乐,只迷恋桃花流水之美景,从未计较鱼之得失。
清·蒋麟书《好事近·渔》:
“孤棹入烟波,划破一天秋色。依约水云多处,弄数声横笛。 钓竿偶得玉鲈鱼,铜斗村醪碧。醉卧芦花丛里,与鹭鹚同宅。”
写渔人无拘无束,兴之所至,随遇而安的生活。
清·郑燮《道情》: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涯,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写老渔翁襟怀开阔,无牵无挂,扁舟垂钓,怡然自得,直到月上东山,才高歌而返。
二、期待施展抱负的用世机缘类
唐·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写仕途受阻的苦闷与用世的热切期盼。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胸襟壮阔,用世雄心宛然。然而,冰塞川,雪满山,仕途阻力重重,令人苦闷压抑,不得已而学人闲钓碧溪之上,依然乘舟梦日边,受挫不馁,斗志弥坚,苦闷中犹见昂扬自雄之姿。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写诗人的用世雄心。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洞庭湖的壮阔气象,从而引出“欲济”愿望,借对张丞相的钦羡赞美之语,道出自己求荐出仕之意,委婉含蓄,不亢不卑,不落俗套。
唐·常建《戏题湖上》: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竹竿渺渺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写湖边垂钓的老者待鱼上钩的企盼心态,自然隐含着钓取功名爵禄的一腔热望。
唐·储光羲《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写春深时节,垂钓绿湾的青年期待着意中人的到来。诗中“情人”自是一语双关,含有期待得恩遇、受重用之意。
唐·吕蒙正《读书龙门山土室作》:
“入滩风急浪花飞,手把鱼竿傍钓矶。自是钩头香饵别,此心终待得鱼归。”
写钓者涉险下饵有着明确的目标追求。迎风踏浪入险滩,下饵执竿傍钓矶,矢志以求须有得,功名自于勤中取。诗以比喻手法,借垂钓求鱼写读书以求功名。
清·爱新觉罗·弘历《烟溪钓艇》:
“飘然蓑笠坐船唇,不挈渔僮独理纶。傲志羞登隐逸传,钓鱼多有钓名人。”
讽刺某些隐者,实际上脱离不了沽名钓誉的羁绊。
三、寻求避世远祸的安全系数类
晋·孙绰《秋日诗》:
“………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写远离市朝,不愿为官的隐逸思想与闲适的心情。
唐·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骛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写钓者陶醉于自然山水风光,乐钓忘归的神态。仰望,白鹭翩然翻飞,远观,粉红桃花夹岸,微风拂过,花红叶绿,蔚为壮观,俯视,溪水碧绿,清澈见底,鳜鱼肥美,令人喜爱。张志和曾受到唐肃宗的器重,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等职,后被贬。在遇赦以后,退隐江湖,浪迹天涯,自称是“烟波钓徒”。“不须归”,当指诗人不想再回到昔日的官场中,道出了诗人避世隐居的愿望。
唐·张志和《渔父》: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垂钓归。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栏云依依。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南溪老人秋晚钓罢归来,悠然自得。明山秀水,宛若画图,神游其中,若无物我。诗以嘲笑商山四皓,不能忘却名利作结,表达出诗人埋名隐姓做渔翁,躲避政治风波的自得之情。
唐·李颀《晚归东园》:
“出郭喜见山,东行也未远。夕阳带归路,霭霭秋稼晚。樵者乘霁归,野夫及星饭。请谢朱轮客,垂竿不复返。”写钓者寄情自然,怡然自乐,避世不仕的情怀,他的主动辞谢引见为的是避世远祸,自求身安。
唐·杜牧《渔父》: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写诗人忘却世间是与非,终年与鸥鸟亲近的自在生活。诗人因仕途艰难,抱负难展,隐退垂钓,其远祸全身之心昭然。
五代前蜀·李珣《渔歌子二首》:
“水接衡门十里余,信船归去卧看书。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
词写避世求闲的隐者卧船看书,慕玄问道的怡然自适的生活。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写一个看破红尘的渔翁。且不管是非成败古今事,惯看秋月春风喜浊酒,为求避世远祸而逍遥林泉,悠然垂钓。
四、寄寓愤世嫉俗的自慰心理类
唐·沈全期《钓竿篇》: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逼楫时警透,猜钩每误牵。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
写留恋官场又有些后怕的矛盾心情。对官场充满凶险、每每被戏弄的微讽与自警。
唐·张志和《钓鱼乐》:
“云溪湾里钓鱼翁,胙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 蒲边风,笑着菏衣不叹穷。”
对远离官场后,菏衣垂钓,胙艋为家,四处漂泊,惯看江雪蒲风的自在生活的珍惜与爱恋,不着痕迹地表露出一种愤世嫉俗的自慰心理。
唐·杜甫《渡江》: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舟楫款斜疾,鱼龙偃卧高。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戏问垂纶者,悠悠见汝曹。”
写渔者垂钓春江的情景,于自由、欢快的笔调中流露出对垂钓生活的向往,隐约传达出诗人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对官场黑暗的厌倦情绪。
唐·杜甫《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写苦中作乐的自慰情绪。
唐·崔颢《维扬送友人还扬州》:
“长安南下几程途,得到邗沟吊绿芜。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
羡慕友人归老之后,过着泛舟垂钓的闲暇生活,于恋野、思归的感慨中寄寓身不由己,混迹官场的无奈苦楚。
唐·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写独往独来,自遣自歌的渔翁,寓寄诗人政治失意的孤愤。在青山绿水之处“汲清湘”“燃楚竹”的悠然垂钓生活,映现出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写出了诗人睥睨一切的阔大胸襟,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孤傲,始终保持自我的坚定品格。
唐·元结《大回中》:
“樊水欲东流,大江又北来。樊山当其南,此中为大回。回中鱼好游,回中多钓舟。漫欲作鱼人,终焉无所求。”
写对大回中鱼好游、钓舟多的感触和欲作一个不受拘束的渔人的愿望,于无奈的现实处境中寻求一方心灵的慰藉。
唐·杜牧《怀归》:
“尘埃终日满窗前,水态云容思浩然。争得便归湘浦去,却持竿上钓鱼船。”
写对尘世俗事的厌倦,对大自然的向往。烦于尘事,羡慕垂钓生活,愿在水态云容中享受大自然的赐与。
唐·白居易《垂钓》:“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写渔翁的悠闲,内中自有几多无奈。
唐·白居易《渭上偶钓》:
“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偶持一竿竹,悬钓至其傍。微风吹钓丝,袅袅十尺长。谁知对鱼坐,心在无何乡。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况我垂钓意,人鱼又兼忘。无机两不得,但弄秋水光。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
写姜太公(姜子牙)钓鱼的轶事,姜尚在渭水钓鱼,实际上是等待出仕时机。自遇到周文王,他从此放下钓竿,辅佐文王和武帝,打败纣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功臣。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说姜太公有用世雄心,期待出仕机缘,而自己垂钓既不为钓人,也不为钓鱼,其实是时俗不满的曲折表露,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愤激牢骚语。
后唐·李煜《渔父词》: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称羡渔者豪放自适的生活。浪花千重雪,桃李一队春,从容垂纶,自在饮酒,何其痛快亦哉。于倾心称羡中流露出无奈的生活情绪,借称羡渔者求得片刻的心理自慰。
![中国历代诗歌选 历代钓鱼诗歌欣赏](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433/3821060409384251971222.jpg)
宋·范仲淹《宿方干处士旧居》:
“姑苏从古好繁华,却恋岩边与水涯。重入白云寻钓濑,更随明月宿诗家。”
写恋钓爱诗,安于冲旷,逍遥于山林自然的生活情趣。
宋·陆游《鹊桥仙》: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我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写不慕荣华的渔父,善于把握时机,及时垂钓。在对渔父的赞许中自有几分辛酸在心头。
宋·苏舜钦《沧浪亭诗》: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地,无暇事机关。”
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遭贬寄寓苏州,因看透世态炎凉,以四万钱买下盘门附近高爽虚僻、野水潆洄的钱氏池馆遗址,建亭取名为“沧浪”,并作《沧浪亭》诗、文,寄寓自己超脱世俗名利的清高意趣。诗人从幽雅恬静的自然风景中获得了愉悦与超脱,但也隐含着难言的愁苦与无奈。这种乐中含愁,超脱而又愤世的情感,其实是对不公平命运的一种无声抗议。
元·乔吉《中吕·满庭芳·渔父》:
“吴头楚尾,江山入梦,海鸟忘机。闲来得觉胡伦睡,枕着蓑衣。钓台下风云庆会,纶竿上日月交辉。知滋味,桃花浪里,春水鳜鲑肥。”
写渔父襟怀开阔,抛却名利的生活乐趣。放眼江河,心境皎洁,自在闲适的垂钓情味令人陶醉。
元·乔吉《中吕·满庭芳·渔父》:
“江声撼枕,一川残月,满目遥岑。白云流水无人禁,胜似山林。钓晚霞寒流濯锦,看秋湖夜海熔金。村醪窨,何人共饮?鸥鹭是知心。”
钓晚霞秋月,江声白云,叹知音难觅的孤苦愁绪。村醪无人共饮,唯鸥鹭知心,一种对现实的深重失望油然涌上心头,江上垂钓,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心灵的慰藉,自是莫大幸事。
元·赵孟頫《渔歌子》: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写渔父泛舟烟波之上,与鸥鹭为友,傲视王侯的清高孤傲,传达出词人一种愤世嫉俗的自慰心理。
清·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写钓者独钓秋江之上,虽孤寂却逍遥自适。扁舟垂纶,高歌畅饮,自钓一江秋意,八个“一”于孤寂凄凉中透露出几分傲骨豪情。
清·唐寅《题西湖钓艇图》:
“三十年来一钓竿,几曾叉手揖高官。茅柴酒白芦花被,明月西湖何处滩。”
写钓者不受官场拘束,自在放舟的疏散自适生活。
点击播放多媒体
五、选择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类
唐·郑谷《淮上渔者》:
“白头波上白发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写白头钓翁以船为家,露宿野餐。新钓鲈鱼,吹火荻花,举家得以就食,终年顶风扁舟垂钓实为不得已而为之的谋生手段。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写风涛中作业的渔者的辛酸,寄寓诗人对江上渔者的无限同情。
宋·陆游《鹧鸪天》: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渺,舻呕哑。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写渔翁被逼无奈的谋生选择,含有几多酸楚与无奈。
明·韩廉《题秋江独钓图》:
“孤舟荡漾出江干,秋水涵空绿树寒。更尽水源寻绝境,莫教征税及渔竿。”
写钓者无奈的处境。钓鱼也要躲躲藏藏,要找个人迹不到的僻静场所免得被征税官发现后征收繁重的赋税。
明·孙承宗《渔家》: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写渔家冬日月夜作业的辛苦,寄寓了诗人的深切同情。
清·郑板桥《渔家》:
“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写渔家钓鱼谋生的艰难。
元·马致远《金字经》:
“絮飞飘白雪,鲊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
写一个心灰意冷的渔翁。被生活所迫,不情愿地做了渔翁。
元·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写渔翁的艰辛。日暮,渔翁身着蓑衣,从漫天大雪的江上垂钓归来。
元·乔吉《中吕·山坡羊》:
“冬寒前后,雪晴时候,谁人相伴梅花瘦。钓鳌舟,缆汀洲,绿蓑不耐风霜透。投至有鱼来上钩。风,吹破头;霜,皴破手。”
写渔者寒冬垂钓,十分辛苦,风雪侵袭,肌肤冻裂。
六、阐发益智明理的处世哲学类
唐·王昌龄《独游》:“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神超物无事,空系名与宦。”
雁翔长空,鱼游深涧,各得其所,顺乎自然,因而钓鱼后,又放回清泉。为人也要不为名利所羁,才能各得其所。
唐·温庭筠《薛氏池垂钓》:
“池塘经雨更苍苍,万点荷珠晓气凉。朱瑀空偷御沟水,锦鳞红尾属严光。”
描写雨后临池垂钓,气候凉爽,景色宜人。揭示出心存机巧的,不一定能如愿以偿,志不在鱼者,反而有可能钓到红尾锦鳞的现象,富有人生启迪意义。朱瑀:后汉长乐五官吏,缮修宅第时,恣意扩大范围,占用相邻里巷,盗取御沟水面,作为渔钓场所;所用车马服玩,居然与帝王相伦比。锦鳞红尾:指鲤鱼。因鲤鱼鳞片色彩,尤其尾部多呈红色,诗文中常称锦鳞。此处泛指鱼,亦含有鱼的可爱意。
唐·李群玉《放鱼》: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銛钩。”
告诫鱼儿不要为贪食而丢掉性命。
唐·张正元《临川羡鱼》:
“有客百愁侵,求鱼正在今。广川何渺漫,高岸几登临。风水宁相阻,烟霞岂惮深。不应同逐鹿,讵肯比从禽。结网非无力,忘筌自有心。永存芳饵在,伫立思沉沉。”
劝慰客人抛开愁绪,垂钓消遣,不要惧怕“广川渺漫”“风水相阻”,只管抛入芳饵,伫立以待就是了。“忘筌”一句,借有人忘却捕鱼的器具,比喻人们常在事成之后就忘了原来的凭藉。“永存芳饵在”一句,含有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劝谕意义。
七、开辟寻欢作乐的娱乐项目类
梁·刘孝威《钓竿篇》:
“钓舟画采鹢,鱼子服冰纨。金辖茱萸网,银钩翡翠竿。敛桡随水脉,急桨度沙湍。湍长自不辞,前浦有佳期。船交桡影合,浦深鱼出迟。荷根时触饵,菱芒乍罥丝。莲度江南手,衣渝京兆眉。垂竿自有乐,谁能为太师。”
写富有人家垂钓消遣的豪华场面。
唐·徐凝《避暑》:
“一株金染密,数亩碧鲜疏。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
写盛夏避暑,临溪垂钓,消遣为乐。
唐·杜甫《渡江》: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春涛。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写江边人家垂钓取乐。春光明媚,江流上涨,杂花生渚,芳草如茵,鱼龙高卧,江上人家悠闲自在地垂钓自娱。
唐·李家明:
“玉甃垂钓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
写南唐统治者李景钓鱼赏乐。
宋·陆游《秋日郊居》:
“山雨霏微鸭头水,溪云细薄鱼鳞天。幽寻自笑本无事,羽扇筇枝上钓船。”
在山雨霏微,溪云细薄的天气里,垂钓作乐,以欣赏鸭戏江水,鱼腾细浪。
明·解缙:
“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很喜欢钓鱼,一次很久钓不着鱼,解缙进奉此诗以取皇帝欢心,其奉迎拍马之态可掬。侧面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把垂钓作为寻欢作乐的手段。
(本贴文字与图片分别来自于湖南永州八中周志恩、各大图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