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台湾电视剧 90年代台湾电视剧 现代与传统——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诗歌的转变

2 0 1 3年 6月 

兴 义 民族 师 范学 院学报 
Xi n g y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J u n e  2 01 3  
No . 3  

第 3期 

现代与传统 
— —

论 二十世 纪五六 十年代 台湾诗歌 的转变 
袁 应 该 

( 兴 义 民族 师 范学 院 , 贵 州 

兴义 

5 6 2 4 0 0 )  



要 :五 六十年代 在 西方 文化无 遮拦地 进入 台湾的特 殊 文化 环 境 中, 骨子 里 有 着炎黄 文化 意 识 

的 台湾诗人 , 在 西 方现代 主义诗 潮 与 中国古典诗 歌 的撞 击 中站 稳脚 跟 , 探 寻现 代 汉语 诗歌 的 艺术轨 迹 。  

这就使汉语诗歌 的艺术转变并未 因为大陆的政治运动而中断, 使新诗在海峡一隅获得 了生存环境和艺  
术发展 。  

关键 词 : 新 民族 诗 型 , 诗 的“ 戏剧 性 ” , “ 新 古典”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 0 6 7 3 ( 2 0 1   3) 0 3 —0 0 4 8 m0 4   中图分 类号 : 1 0 6 . 2   文 献标 识码 : A  

Mo d e r n   a n d   t r a d i t i o n a I   Ta i wa n  
— —

O n   t h e   c h a n g e   o f   p o e t r y   i n   f i f t y   o r   s i x t y  
YUAN   Yi n g -g a i  

( Xi n g y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Xi n g y i , Gu i z h o u   5 6 2 4 0 0,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 i f f t y   o r   s i x t y   y e a r s   wi t h o u t   b l o c k   i n   w e s t e r n   c u l t u r e   i n t o   t h e   s p e c i a l   c u l t u r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o f   T a i w a n , b o n e s   wi t h   Ya n -   h u a n g   C u l t u r e   Awa r e n e s s   o f   T a i wa n   p o e t , a   i f r m  f o o t h o l d   i n   t h e   mo d e n  r we s t e r n   p o e t r y   a n d   Ch i n e s e   c l a s s i c a l   p o e t y  r i mp a c t , e x p l o r e   t h e   a r t i s t i c   t r a c k   o f
  mo d e n  r C h i n e s e   p o e t y. r T h i s   ma k e s   t h e   a r t i s t i c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o f   C h i n e s e   p o e t y  r i n t e r r u p t e d , n o t   b e c a u s e   o f   p o l i t i —   c a l   mo v e me n t , t h e   n e w   p o e t r y   h a s   b e e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t h e   Ar t s   i n   t h e   c o ne r r .  

K e y wo r d s : Ne w   Na t i o n a l   P o e t r y ; p o e t y“ r d r a ma t i c ” :“ n e w   c l a s s i c l’ a ’  

力 。这 些 诗 人 大 都 是 从 大 陆 抵 达 台 湾 , 其 中纪  当2 0 世纪 5 O年代 中后期 “ 左” 的政 治 笼罩诗 
坛, 大陆 诗人 的 内心 真实 封 闭起 来 , 失 去 了 自由的 

歌喉 , 海 峡彼 岸却 异军 突起 。 从“ 现代 ” 、 “ 蓝 星” 、   “ 创世 纪 ” 、 “ 今 日新诗 ” 等诗 社 的兴 衰沉 浮 中, 可 以 

窥视台湾诗歌在寻求现代化与 向传统 回归的努 

弦、 覃子豪 、 余光中等本来就是三 四十年代 的现代  派诗人。1 9 5 6 年, 纪弦在《 现代诗》 创刊宣言 中, 明  白表 述 自己对传 统 ( 中国 的和西 方 的 )的叛 逆态  度: “ 唯有 向世 界诗 坛看 齐 , 学 习新 的表 现手 法 , 急  起直 追 ,迎头 赶上 ,才 能使 我们 的新 诗 达 到现代 

收稿 日期 : 2 0 1 3 一O 5 —0 1  

作者简介 : 袁应该( 1 9 7 5 一
事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研 究 。  


) , 女, 湖南邵 阳人 , 兴义民族 师范学院文传 系讲师, 硕士研 究生 , 主要从 

48 ・  

2 0 1 3焦 

袁应 该

现代 与传 统 

第 3期 

化” 。并很快集聚了一批现代诗作者 , 这是 台湾现  代 派文 学 发 端 的重 要 标 志 。 1 9 5 4年 , 由洛 夫执 笔  以《 创世纪》 社论形式发表 的文章《 建立“ 新 民族诗 
型” 刍议 》 , 在 诗学 上 提 出“ 新 民族 诗 型 ” 主 张 。“ 新 

生 的归 向” 。他认 为 反传 统 的积极 意 义在 于 “ 创 造  精神之建立” , 而“ 存 在 主 义 与超 现 实 主义 乃 是 构 

民族诗型” 的基本要素有二 : “ 一、 艺术的——非诸  理性 的阐发 , 亦非 纯 情绪 的直 陈 ; 而是 美学 上 知觉  意
象之表现 , 我主张形象第一 , 意境至上。 二、 中国  风的东方味的——运用 中国文字之特异性 ,以表  现东方民族生活之特殊情趣” 。 到了 1 9 5 9 年《 创世  纪》 扩版 , 改刊后的《 创世纪》 , 对原先提 出的“ 新 民  族诗 型 ” 主 张进行 反 省 , 认 为这 是一 个 过 于偏 狭 的  本乡本土主义的口号 , 转而提倡诗的世界性、 超现  实性 、 独创性和纯粹性。 认为梦 、 潜意识 、 欲望是探  索人性最重要的根源 ,诗人不仅要有 向上飞翔的  超 现实 的 能力 ,还要 有 往下 沉 潜 的深 入 梦幻 的对  等 过程 。在 艺术 上 则强 调 以直 觉 和 暗示 为前 提 的  语言和技巧的多种实验 , 包括声音与色彩的交感 ,   外 在形 式 与 内在 秩 序 的矛盾 和调 和 ,想 象与 听觉  的开 启 和 切 断 , 象 征 的运 用 和 捕 捉 , 以及 张 力 、 歧  义、 矛盾情景的酿造等等 。 在痖弦、 洛夫 、 张默等人  的诗歌创作 中都有表现。 因此 , 《 创世纪》 把五十年  代 由现代派 的主知和蓝星抒情互相牵制的现代诗  运动 , 推 向了 以超现 实 主义 为特 征 的另一 个 高潮 。  
这 些对 于输 入 西方 现代 主义诗 歌 流 派 的观念  和技 巧 ,打破 台湾 威权 政 治禁 锢 文艺 的僵 化 局 面,  

成现代文学艺术真貌之两大基本因素,只是前者  偏重于精神之启发 , 后者着重技巧之创新” 。正是  以存在 主 义 的“ 虚无 ” , 超 现实 主义 的“ 以心 眼 去透  视” 为归依 , 以《 石室之死亡》 展开 了现代主义诗歌  创作实践。 在《 石室之死亡》 中以“ 偶然昂首向血水  涌来 的 甬道 / 我便怔住 ” 开篇 , 提 出 了“ 生存 、 战 
争、 宗教 、 情欲 、 自然 、 艺术 、 社会 、 家庭 、 名誉 、 时  间、 空间 、 自我 、 不朽 、 异化 、 希望” 等 1 6个 问题 , 诗  中穿 插 着 人 、 神、 兽 以及 时空 的转 换 , 诗 中洋 溢 着  生命 的狂 喜 , 诗句“ 我 是 一株 被 锯 断 的苦 梨 , 年 轮  上你 仍 可 听 清我 之 风声 、 蝉声 … …” 等, 可 以强 烈 

地感觉到对真我 的追求。 诗歌 , 一方面对现代的存  在情境和生命本体作深入探索 ,着意潜意识的探  险; 另 一方 面致 力 于超现 实 主义表 现 手法 的试 验 ,   表现内心世界的奥秘 。 形成诗风格独特 , 意象奇谲  诡异 , 语 言 丰 富多 变 , 表 现手 法 繁 复 多变 , 诗 意 晦  涩朦胧 , 素有“ 诗魔” 之称。 这部作品由于诗人的诗  观有 些 偏 颇 , 也 存在 着 意 旨不 明确 , 结构欠紧凑 ,   语言过于晦涩等缺陷。 自《 魔歌》 之后 , 他
的诗歌观  似乎发 生 了蜕变 , 从“ 超现 实 主义 ” 转 变为 “ 回归传  统, 拥 抱现 实 ” 。 有评 论称 : “ 从 明 朗到艰 涩 , 又 从艰 
涩返 回明朗 , 洛 夫在 自我 否定 与肯 定 的追 求 中 , 表  现 出惊 人 的韧 性 , 他 对 语 言 的锤 炼 , 意象 的 营 造 ,   以及从 现 实 中发 掘超 现实 的诗情 ,乃 得 以奠 定其  独特 的风 格 , 其 世界 之 广 阔 、 思 想 之深 邃 、 表 现手  法之 繁复 多变 , 可能无 出其右 者 。” 吴 三连 文 艺奖 

使诗人获得创作 自由, 发生了重要作用。  
在 中国 当代 诗 歌发 展史 上 ,台湾 诗歌 不单 填  补 了“ 文革 ” 期 间诗 坛 的空 白 , 同时 也 是 最早 进 入 

的评语对他更为肯定 : “ 自《 魔歌 》 以后 , 风格渐渐 
转变 , 由繁复 趋 于简 洁 , 由激 动 趋 于静 观 , 师 承 古  典而落 实生 活 , 成熟 之艺 术 已臻虚 实相 生 , 动 静 皆  宜之境 地 。 他 的诗直 探万 物之本 质 , 穷究 生命 之意 
义, 且 对 中 国文 字锤炼 有 功 。” 洛夫 也 自称 : “ 回归 

与西方诗 歌对话 , 处 于新诗发展的“ 前沿” 充 当了   承上启下的角色。五六十年代台湾在运用现代技  巧进行 自由的精神创造 , 已成为诗坛风尚。 创世纪  诗 社 以“ 新 民族 诗 型 ” 为 要 旨, 他 们 虽 像 游 向大 海  的鱼,因对新异感 的热恋而表现了对传统 的远离,   但 飘 泊 的 游子 最 终 心 系 本 土 的语 言 和 诗 歌 艺术 。   从洛夫 的《 石室之死亡》 到《 魔歌》 , 就是这一过程  的深刻 体现 。《 石 室之死 亡 》 是 他前 一 时期 的代 表  作, 发表后即引起诗坛的强烈反响。 它集 中地体现 
90年代台湾电视剧 90年代台湾电视剧 现代与传统——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诗歌的转变

并 不是 倒退 , 是 另一 种精 神领 域 的探 索 , 另 一 艺术 

境界的追求 。 我在数十年的诗歌创作过程 中, 曾将  超 现实 手法 做过 批判 性 的调 整 ,并 与 中国古 典诗  中暗合 超 现实手 法 的技巧 相互 印证 , 加 以融 会 , 而  逐 渐形 成 自己一 套独 特 的表 现手法 。我心 目中 的  现代诗 , 是” 以现代为貌 , 以中国为神 ” 的诗。换  言之 , 就是能 以现代人的生活体验 、 语言形式 , 体  现真正属于 中国风味的作品。   台湾现代派诗歌的这些探索免不了带有试验  性, 但实现汉语诗歌转变需要在充满探险精神的试 


了洛夫诗歌的现代派风格 。在诗集《 石室之死亡》   的“ 自序 ” “ 诗 人 之镜 ” 中说 写 道 , 中 国现代 诗 的发  展, 大致 上可 归纳 为 两个倾 向 : 一为“ 涉 世文 学 ” 之  发展 , 二为“ 纯粹性” 之追求 , “ 前 者 与存 在 主义
思  想有 根本 上 的渊 源 ,后者 则 是超 现 实 主义 必然 产 

4 9・  

2 0 1 3正 

兴义 民族 师范 学 院学报 

第 3期 

验 中实现 , 关键 在于这 种试 验能否催 促汉 语诗 歌艺  术特 征 的形 成 和成熟 。那种 “ 无根” 的试 验 , 必 然带 

的会 战 / 而他 的一 条腿 诀别 于一 九 四三 年 / / 他 曾  听 到过 历史 和 笑 / 什 么 是不 朽 呢 / 咳嗽 药 刮脸 刀  上 月 房租 如 此等 等 / 而在 妻 的缝 纫 机 的零 星 战斗  下/ 他 觉得 唯一 俘 虏他 的 / 便 是太 阳” .这 样 一首  仅 仅 十行不 足百 字 的小诗 , 却 把历 史 、 现实 、 时代 、  

来诗歌的“ 失血” , 并因“ 飘泊无依” 而生命孱弱。  
台湾 诗人 深 受 艾 略特 等 2 O世 纪 现 代 诗 人 的  口语 叙 述 的影 响 , 形 成 了 自由舒展 的 口语 化诗 风,   与戴望 舒 、 卞 之琳 的现代 诗 风一脉 相 承 。  

余光 中在《 左手的缪斯》 一文 中说 到“ 痖弦的  抒 情诗 几乎 都是 戏剧性 的。艾 略特 曾谓 现代 最佳 
的抒情 诗都 是是 戏剧性 的 , ……在 中 国 , 他 的话应  在 痖 弦 的 身上 ” , 可谓 一 语 中 的 。所谓 诗 的 “ 戏剧  性” ,   旨在构 成诗 意 的效 果 。卞 之琳 已有把 “ 戏 剧  性 处境 ” 、 “ 戏拟 ” 的方式 运 用 于诗创 作 中 的成 功 经  验 。而 曾专修 过戏 、 演过 戏 的痖 弦, 擅 于把 “ 戏 剧  性” 化 为 诗 的因素 , 活用 一 种睿 智 机 巧 的 口语 叙 述  方式 ,形成 了诗人 的 自然 淳 朴而 又谐 谑 或 嘲讽 的 

现代 口语抒情腔调。如《 乞丐》 , “ 不知道春天来 了   以后 / 以后 将 怎样 / 雪将 怎 样 / 知更 鸟 和狗 子们 ,   春天来 了以后 / 以后 怎样 ” 。 “ 而 主要 的是 / 一个 子  儿也 没 有 / 与 乎 死 虱般 破 碎 的 回忆 / 与平 被 大 街  磨穿了得芒鞋” 。诗 中诗人进入“ 乞丐” 的体验角  色 , 充 当叙 述者 , 又是 被叙 述 者 。叙 述 口语 , 既  具 有浓 厚 的 民谣 腔 调 ,又是 充满 戏 剧性 氛 围的诗 
性表 现 。于俗 常 的喜剧调 侃 中构 成讽 喻人 生 的无  奈 和悲 剧 的深 刻 意味 。 又如 “ 六岁 她 的名字便 流落  在 城里 /一种 凄然 的韵 , / 那杏仁 色 的双 臂应 由宦  官来 守 卫 /小 小 的髻儿 啊清 朝人 为她 心碎 / / 是 玉 

个人 、 生存 、 命运 、 以及战争等等体现得那样完美 ,   那样举重若轻 , 真是让人叹服。 这一方面是因为作  者有 总能 突破 现象看 本质 的洞察 力 与凝 重 、 饱满 、   超 强 度 的表 现力 ,一 方 面也 和他 对一 当十
的传统  语 言 品质把 握有 关 。   而 中国 自由体 的 口语 化 离不 开新 诗 的汉 语艺  术传统, 不 可不 发 挥 汉 语 “ 意象” 、 “ 意境 ” 和“ 东 方  味” 的优势。应该说, 余光 中、 郑愁予等诗人的“ 新  古典 ” 探 索, 比“ 创世纪” 诗人 更 明显 地 表 现 了发扬  汉语诗歌传统的艺术 自觉。早期作为现代派的余  光中, 6 0 年代诗风回归传统; 而郑愁予被公认为  台湾诗坛最富有传统精神的现代诗人。杨牧曾称  郑愁 予是 “ 中 国的中 国诗人 , 用 良好 的 中 国文字 写  作, 形象 准确 , 声籁 华美 , 而 且绝 对 地现代 的 ” 。这  说 出 了诗 人 化 西 方 诗 技 巧 于传 统 意 识 的诗 歌 个  性。 他 的诗 多得传 统 的 旧诗 词之 美 , 不 仅诗 情婉 约  飘逸 , 透 着 一股 清纯 , 语 言 和 缓典 雅 , 是 传 统 而 诗  的,不仅常用最传统的意象表现最现代 的情感与  心境 ; 而且 意境 营造 、 内在 人 文精 神 、 优 美 的旋 律  也 与前 述特 点达 成 了完美谐 和 。 如“ 四周 的青 山太 
高 了 ,显 得 晴 空 / 如 一 描蓝 的 窗 ……我 们 常 常拉  上 云 的窗 帷 / 那 是 阴 了 ,而且 飘 着雨 的流 苏 / / 我  原 是 爱 听磐声 与铎声 的 / 今却 为你 戚戚 于 小 院 的  阴晴 / 算 了吧 / 管 它 一世 的缘 分 是否 相 值 于千 年  慧根 / 谁 让 你 我 相逢 / 且 相 逢 于 这小 小 的水 巷 如 

堂春吧 / ( 夜夜满园子嗑瓜子儿的脸 !) ” ( 《 坤伶》 ) 。   这 种完 全来 自生 活 的语 言 , 既 真实 亲切 , 又新 鲜精  炼, 讲究密度 , 将坤伶 的身世 、 社会风情传递得简  隽而 逼 真 , 语 言 的灵 动 、 形 象 与色 调 兼 出 , 洋 溢 着  生命 的美 感 ; 并且 时 而 这些 世 俗 化 的 口语 、 土语 ,   愈显出诗的活泼谐趣。精炼简约的文字里内蕴深  厚, “ 名字” 与“ 流落 ” 搭配 , 一箭双雕 , 既 写 了女 戏  子 的成名 , 又道 出 了她 的凄 苦 。再 如 “ 我不 爱 听那  萧萧声 / 怪凄凉的 , 是不” ( 《 殡仪馆》 ) , 俗语入诗 ,   陡添 了诗的活气 ,鲜活而诙谐 ; “ 跟月光一起到天  堂去 / 跟泉水一起下地狱去” ( 《 无谱 之歌》 ) , 重叠  的句式读来就像歌 曲一般上 口, 旋律讲究 , 和他许  多诗歌 一样 带有 民谣 味儿 ,能 够延宕 情 绪 的弥 漫  时间 。 另外 痖弦 的诗 尺短意 丰 , 在 有 限的结 构空 间  里寄寓着无限的诗意。 如《 上校》 “ 那纯粹是另一种  玫瑰 / 自火 焰 中诞 生 / 在 养 麦 田里 他 们 遇见 最 大 


两条鱼” ( 《 水巷》 )
。诗里 出现的青 山、 晴空 、 窗帷 、   流苏 、 磐、 铎、 水巷都是古典诗歌中高频率运用的  意象 ; 但诗人却用它传达 了个人与环境的冲突 、 个  人 内心 的冲 突这种 极具 现代 意识 的主题 。总之 他  们都 是致 力 于汉语 诗歌 的意 象和 音韵 的 捕捉 ,   把握汉语字词组合和修辞 的魅力 。如: “ 一把古老  的水手刀 / 被离别磨亮 ” ( 《 水手刀》 ) , “ 小时候 / 乡   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 乡愁》 ) , 像这种现代 口语  的抒情诗句, 因意义的敛聚而富有凝重感和艺术  生命情 趣 。“ 新 古典 ” 强调 明 晰 、 对称 、 节制 、 优雅 ,   追求 艺术形 式 的完美 与 和谐 ,在 诗歌 创作 中重视  诗的音乐性 的传统, 将古 典诗词 的声韵音 色的  美融于现代 口语的 自 然韵律之中。 ( 下转第 6 2页 )  

5 0 ・  

2 0 1 3 矩 

兴 义 民族师 范学 院学 报 
参 考文 献 :  

第 3 期 

分析及评论等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提高其分  析 和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 有 助 于学 生在 思考 、 总 结 的 
过程 中 ,将思 想政 治理论 课 中所 学 的知识 内化并 

f 1 】 徐瑞方. 高校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的 定位 及 其 
作 用[ E B / o L ] . h t t p : / / j p k c . f u d a n . e d u . c n / s / 8 6 / t / 1 4 3 / 2 7 /  
4 0/ i n f o 1   00 4 8 . h t m 

提升为 自身的基本素质 、 行为习惯 , 真正发挥思想 
政 治理 论课育 人 的功能 。  

[ 2 】 刘兵 . 多媒 体 教 学与 传 统教 学相 结 合 U ] . 大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学生成  长成才, 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十分重要 。 我们  应不断探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效  性 的方 法和 手段 , 只有这 样 , 思想 政 治理论 课 的 主  阵地 、 主渠道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 基础课 才 能取得 更大 的实效 。  

学 时代 : 教 育研 究版 , 2 0 0 6 ( 6 ) : 6 7 .  

【 3 ] 田九霞. 关于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课  程教 学改革的系统思考 U ] .高等教 育研 究, 2 0 1 2  
( 2 9 ) : 3 8 .  

责 任编辑 : 杨 欢欢 

( 上接第 5 O页 ) 余 光 中认 为“ 艺术 之 中并 无 自由,  

至少更确实地说, 并无未经锻炼的 自由。” 余光  中的《 三生石》 《 双人床》 、 《 咪咪的眼睛》 等, 近乎新  格 律 的独 创 形 式 , 构 成 了 内在 情 绪 与 口语 音 节  的高 度融 一 。  
四 


实现古典诗词艺术 向现代汉语诗歌转化 , 主  要在于对现代 口语的诗性表现功能和审美趣味 的   开拓。洛夫在诗集《 无岸之河 ・ 自 序》 中宣称 “ 尽可  能放弃 ‘ 文 学 的语 言 ’ , 大量 采 用 ‘ 生 活 的语 言 ” ’ 。   这既避免了诗的语句的“ 枯涩含混” 、 意象的“ 游离  不定 ” , 同时诗意也 “ 不致僵死在 固体 的语义 中” 。   当然, 生活 口语以实用的传达为 目的, 诗 的语言乃  是表达, 是一种审美形式。 洛夫多年来从西方超现  实主义的诗与中国悟性 的禅 的相通中寻求 口 语 意  象 的内涵 力和形 而上 的本 质 。 超 现实 主义 的“ 自动  语 言” 与禅的“ 拈 花 微笑 ” , 有 惊 人 的相 似 之 处 。   超现 实 主义诗 人认 为 , “ 要 破坏 一切 道 德 的 、社会  的 、美学 的传 统观念 而追 寻一 种新 的美 与新 的秩  序, 在 技巧 上他 们肯 定潜 意识 之富饶 与 真实 , 在 语  言上尽量摆脱逻辑与理性 的约束而服膺于心灵的  自动表现 ” ; 禅 宗 主张 “ 不立 文字 ” , 以避 免受 理性 的  控制而无法回归人的 自性。他着眼于禅的悟性与  超现实主义 的心灵感通 的契合点, 发挥不涉理路 、   不 落言 筌而 又含有 无穷 之意 趣 的审美 效果 。洛夫  主张的“ 约制超现实主义” , 更融人 了现代精神 和 
技巧, 使 它 形成 一 种具 有新 的美学 内涵 的现 代汉 

朗。这在《 魔歌》 中已得以引证 。   而余光 中, 黄维梁先生称“ 其诗篇融汇传统与  现代 , 洋溢着古典的清新” 。 “ 既回归到民族传统精  神与艺术规范的轨道 ,有开放性 的广收博采变异  求新” 。如《 等你 , 在雨中》 语言清丽 、 声韵柔婉 , 具  有东 方古典美 得空灵 境界 , 同时 , 从 诗句 的排列 上 ,   也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代格律诗建筑美得刻意追  求 。余 光 中在 回归传统 时并不抛 弃 “ 现代 ” , 或者说  是一种受 过 “ 现代 ” 洗礼 的“ 古典 ” 。 他 的现代意识 重  视诗歌意象和比喻的奇特, 反映出诗人对现代生活  中某 些 具有 现代气 息 的思 想 的独特 观察 与 感知 方  式 。诗歌运 用独 自和通感等 现代手法 , 把现代 人 的  感情 与古典 美糅合在 一起 , 白话 现代诗 和古词熔 为  炉, 是诗歌达 到了一种清纯精致 的境界 。  


尽管还不能说 台湾诗坛已经产生成熟的现代  汉语诗歌文本, 但六七 十年代 台湾现代诗 寻求  回归和再造传统 的艺术经验, 却也呈现 出现代  汉 语 诗歌 的艺 术建设 的 动人景 观 。  
参 考文献 :  

f 1 1台湾新诗发展 史 [ M] .
人 民文学出版社 ,  
1 9 8 9.  

【 2 ]台湾 当代 文 学批 评 史 【 M】 .武 汉 出版社 ,  
1 9 9 4.  

【 3 ] 洪子诚 、 刘登翰冲 国当代新诗 史[ M] . 人民  
文 学 出版社 , 1 9 9 4 .  

语方式, 这种语言方式不是工具 , 而是把握 自我存  在和人类经验的本身, 而且又不断改变平常习惯  语言的意义 , 使得诗歌语言趋于朴素优美 、 自 然明 


【 4 】 台湾诗歌 艺 术[ M] . 漓江 出版社 , 1 9 9 7 .   [ 5 1中国 当代 文 学 史 【 M] .高等教 育 出版 社 ,  
2 0 0 3 .  

责任 编辑 : 雷 励 

6 2・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1151/556830281580.html

更多阅读

老无所依 ---看不懂,选择剧透 老无所依百度云

---这部电影要真正看得明白,最少要看上两三遍,有点类似周星驰的[大话西游]。---这电影看完,我只记得杀手Anton的样子,够酷,够冷血,有性格,有原则,如同古代三国的赵云一样,视人命如草芥,取人首级于无形。有人说杀手的发型有够难看,但这是70年代

富士康是哪个国家的 富士康的“W曲线”

系列专题:富士康跳楼事件     11月初,富士康(鸿海在大陆名称)总裁郭台铭一句iPhone5量产制造有难度,导致苹果股价应声下跌约3%。然而,诸如苹果等品牌商,却对富士康不离不弃而非另觅新欢。这是为何?  一位国内知名PC集团的研发部门负

谎言背后电视剧全集 缺电背后是缺什么?

  今年以来,国内关于电力吃紧的大呼小叫此起彼伏,多年不遇的拉闸限电又阴影重现,前两年还满面笑容鼓励人们多多消费电能的电力公司人士又找回了门前车水马龙的感觉。举国缺电,谁之过?不少批评的箭矢射向了发改委,以国家各级电力部门的专

声明:《90年代台湾电视剧 90年代台湾电视剧 现代与传统——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诗歌的转变》为网友抹茶味的百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