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 古代“衣”与“裳”有何区别

 

  古代“衣”与“裳”有何区别


云想衣裳花想容 古代“衣”与“裳”有何区别

古时衣服上曰衣,下曰裳。上衣,省称“衣”,以障蔽身体。

《说文·衣部》:“衣,依也。”段玉裁注:“依者,倚也。衣者,人所倚以蔽体者也。”“裳”,亦作“常”,是专用于遮蔽下体的服装,男女尊卑均可穿着。


由于古代纺织工具简陋,布的幅面很狭窄,所以一件下裳通常需用七幅布帛拼合而成,前三后四,样子像一幅腰围,另在腰部施褶,褶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两侧还各开一道缝隙。


两汉以后,裳渐由裙取代,惟在贵族祭祀和朝会时穿着的礼服中保留遗制。《后汉书·舆服志下》:“行大射礼于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


裳与裙大致相同,惟裳被制成两片,彼此分离,一片蔽前,一片挡后,上用布带系结于腰,裙则多被做成一片,穿时由前围向臀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衣”、“裳”连用,往往泛指衣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1151/704094656242.html

更多阅读

《花钿》古代女子的奇特妆容 古代女子额头花钿

花钿是一种在面颊贴花钿的化妆术,称为面靥或笑靥。也是我国服饰、美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南北朝到唐代,有一种很特别的化妆风气非常盛行,女性喜欢在脸上贴各种“小花片”作为装饰,当时叫做“花子”、“花钿”等名目。 相传三

声明:《云想衣裳花想容 古代“衣”与“裳”有何区别》为网友我爱他全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