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道古镇玉水村


    玉水村位于梅江区城北镇,距梅州城区约20公里,群山环抱,林木茂密,村落地势稍平,南高北低,泉水潺潺,田畴块块,风景旖旎,质朴自然。客家民居聚集,建筑各具特色,罕有现代楼房,多为砖瓦老房,以灰瓦白墙为基调,山村虽小,然古迹处处,人文环境保存尚好,可谓自然古村落。

    我等入得村来,得该村一位支部委员导引,沿村道参观,走走拍拍,寻根问底,所见所闻,颇有感慨。

    余以为,冠玉水村为“盐道古镇”之名,或冠“客家原生态乡村”之谓,实不为过,至少有两点可力佐之,一有旧时粤赣通省盐道及驿站,实为“盐道”,二有众多古树、古迹及古屋,确是“古镇”。

    据我观察,“盐道”之说,有通赣盐道、担夫驿站、凉亭及当铺等迹为佐。

    玉水村村西之处,尚存旧时盐道。盐道由来源自粤东客家地区盐丰粮缺。清朝至民国期间,粤多盐少粮,赣多粮少盐,两省大山横亘,水路不通,两省通商多走山路,其时客家地区悄然涌现挑盐大军,有专职挑担者,亦有农闲挑担者,“挑盐担上江西”成为当时许多客家人最大副业,挑担人之艰辛换来“粤盐赣销,赣粮粤卖”现象。通商盐道穿山越岭,路面多为石砌小路,路宽数尺,挑百斤盐担上江西,再从江西挑米回梅,往返数十日,常有体力不支者,中途而止,甚或劳死路上,有客家民谣唱道:“穷人日子苦难堪,路远迢迢来挑担,食多食少也爱去,脚盘血水流脚踵。”“讲到挑担心就酸,肩头又痛脚又软,人人问涯担脉个,言知担来做三餐。”挑担人的辛酸可想而知。玉水村仍保留古盐道,路面仍清晰可见,昔日担夫驿站及凉亭犹在,虽显破败,然结构完整,轮廓分明,昭示当年之繁华,乃为玉水村“盐道”补证。

 

       玉水村现存当年当铺遗址“松柏楼”。松柏楼遗址已了无屋顶,仅留四面高墙,其墙以沙灰夯筑,厚达四十厘米,以花岗岩为门框,石质屋牌,中书“松柏楼”三个大字,浮雕字体,苍劲饱满,字迹乃清晰可辨。屋牌右侧题头字体较小,有些已难辨认,题头为“康熙癸未年孟夏吉旦相臣千翁”,左侧落款为“史官陈鹗荐题”,据查康熙癸未年为1703年,由此推算,此屋已有300余年历史,题刻者陈鹗荐乃广东程乡(今梅县)程江村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广东乡试第一名(解元),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授翰林院庶吉士,偏僻山村有翰林题刻,足见当年盐道之盛世。

    在此远山僻壤之地,有如此浩大之当铺,尽显当年盐道之盛,挑担驿站之繁华。然时过境迁,待省道、国道相继绕村贯通,盐粮肩挑改由车载,挑担行业亦随之消失,挑夫不再,当铺难存,玉水村日渐冷落,终至松柏楼今日之破败,真是“松柏楼春光不在,墙头草古风犹存”。然松柏楼遗址当属“盐道”之佐证。

    言之“古镇”,乃处处皆存古镇风物:古树名木众多、古屋房舍错落有致、更有功名宅第。

    玉水村古树名木众多。据统计,玉水村现存树龄400余年之榕树2棵,200余年桂花树1棵,百年松树约30多棵,直径约1米之松树约50多棵。

    村之东、西各有古榕一棵,据专家考证,树龄达四百余年。两树均枝繁叶茂,参天而起,遥相呼应,村人将其冠以人性,谓之树公、树婆,祈求保护一方水土。相传,客家地区有“树盛则人衰,人衰则树盛”之说,故有村落左右抑或房前屋后,凡意欲种植风水树,多请叫化子种植,寄望所植风水树木兴盛发达,祈福乡人。此说虽有迷信色彩,然流行甚广。

    村西古榕,长于村道边之缓坡上,背靠民居,前后有塘。此树有四处出奇:一为冠幅面积数百平方米;二为几无主干,有十二枝干,出土即为枝,如人张开之手指,分枝直上,节外生枝,枝繁叶茂;三为枝干几无气根,在榕树中实为罕见;四为地面枝干需六个大人之臂方能合围。

盐道古镇玉水村

    村东古榕,长于一排民居之后山坡上,远离村道,周边杂草丛生,然树干硕大,需五六人合抱,根系发达,根多出于地表。树前筑有一坛,供人祈福,观其供奉之丰,可见此树亦被村人奉为神树,福泽村民。

 

    村西有玉水学校,为小学建制,因政府校舍兼并,学校已经停办,改作老人活动中心。校门右侧围墙之内,有一棵桂花树,树龄考证达二百余年,品种属八月桂,树型品象尚好,每至花开时节,芳香扑鼻,招蜂惹蝶,为学校一道风景。前几年村中修路缺钱,有外地老板闻讯而至,愿出价二十万买下此树,然村人保护古树意识甚强,力保不卖,意在留下一道风景。村人尚来齐心护树,村中方有众多百年古树名木,其情可嘉,实为古镇增辉。

 

    玉水村古屋错落有致,古亭、古桥比比皆是。据考,尚存400余年围龙屋7座,各式民居100多座,石砌拱桥10余座,茶亭(凉亭)10余座,公王庙(坛)2座,寺院1座。古屋建筑,风格各异,有围龙屋,有杠式楼、方围楼、堂横屋等。大多民居外表庄严肃穆,结构完整,大门、斗门、花窗等形态多端,屋内斗拱、窗扇、裙板多用木雕修饰,各构件多保存完整。

 

  

  

  

   

    玉水村更有功名之屋“贡元堂”。村北贡元堂乃为村中祖屋,因有两位清朝贡元而出名。贡元堂为堂横式建筑,屋前左右各有楣杆夹,已是斑驳迷离,斗门及中堂高悬清朝光绪四年及十八年、嘉应州官题赐之“贡元”牌匾各一块,均为浮雕细刻,红底金字,十分醒目。中堂悬挂清朝国子监大学生朱桂兰所书“源开璧水”牌匾,厅柱有长联护其左右。整屋保存完整,三块牌匾尤显气派,更添文气之风。

    我等漫步于玉水村环形村道,所见所闻,有客家乡村风情,亦有古迹遗风,更有人文精神,2007年评为梅州市生态示范村,离城不远,忙中偷得半日闲,来此游走,耳无城市之喧,路无车马之闹,有清风绿色,有盐道古迹,怡心亦怡人,实是假日休闲好去处。


玉水古村

作者:阿迪

在粤北山区,在世界客都梅州,一个神奇,美丽的原生态自然古村,被越来越多自驾游旅游者青睐,并引起了省、市、区政府和旅游部门重视。这就是离梅州市仅十三公里的广东梅州市梅江区域北镇玉水村。提起它许多人都知道,但其中隐藏的许多神奇美丽的传说,却并不鲜为人知。

一、碧玉池

玉水,寓意纯洁、干净、碧绿、如玉石般晶莹明亮的水。

玉水四面环山,山青水碧。据传古时玉水,村中只有七个小山丘,形态自如,个个生动活泼;像七星伴月,是天上七仙女的化身。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玉水是个碧玉池,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天上的七仙女,也常下凡在此洗浴。一日,正当七仙女尽情水中儿嘻,打闹,被玉帝召回,七仙女不愿离去。玉帝就指着湖的北边,开了道出水口,让湖水干涸,让七仙女回宫。从此,碧玉池成了如盆地般的小村,村中也留下了七仙女的倩影。 

二、大发亭

当您驾着爱车,不知不觉到村口山坳处,就看见“大发亭”。别看这个不起眼的“大发亭”,你可知道朱德总司令,一九二九年秋,带领部队就是从这亭子经过上的井岗山,出入“大发亭”,两边写着两付对联,出口处是:“玉树千年茂,水源万世丰”;入口处是“大步行正路,发迹助故乡”。提起这对联,还有个故事。

旧社会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古村玉水也异常贫穷落后,那时梅州市仅有一条从梅县经竹子排百二段,到玉水,上雷甘,上江西赣州的挑盐古道。村人也只能肩挑肩卖,挑盐卖柴。村中的男人便三三五五,到外地,外阜寻求生计。有的到香港、澳门、台湾;有的到东南亚、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足迹遍及全世界,村中留下的是孤儿寡母、老人。有寡母血和泪控诉:“快只拿来打铜锣,过番丈夫折为吆;  吆钱就话转吾得,有钱就来付番婆。”

玉水古村,自1518年始祖法政公迁居玉水,二世祖法行公开基玉水,至今有五百余年历史,“大发亭”就这样,经历数百载春秋,历经数个朝代。“对联”,铭刻着先祖们艰苦奋斗,生生息息的历史和苍桑往事,寄托着历代乡亲父老期待乡贤出门发迹、发财、当官的祝愿和希望;也是给那些经“大发亭”,经过盐道古村所有的人,一份最真诚的祝愿和祝福。祝愿大家都平安,吉祥,富贵,发达。

三、五马奔腾

玉水四面环山。您走进村中,看见这四面环山,就象五马奔腾。有人戏称:“五马回朝”。村南,西南的马鞍山,盘缺窝两匹马奔向寨上,虎北栋那匹马向王背奔,裕德楼后那匹马奔向黄竹塘;松柏寨这匹马高大,也最有气势,在奔腾中十分含情回首玉水。

其实,看松柏寨这匹马,要站在虎北栋高处看,就知道,松柏寨马不是一匹,而是三匹马并排着奔腾;马鞍山这匹马前面带路,后面松柏寨三匹马,跟着气势腾腾,一齐奔向大东南。前面说的几匹马,不是在掉头,就是在转头,也欲跟着松柏寨这几匹骏马奔腾。形成极美妙的七骏马奔腾图。如此生龙活虎,实是玉水的福气。

四、古榕雄姿

神奇的玉水,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村东松柏寨山下那颗四五百年的参天古榕,和村西头凌角堂那颗古榕。

村东那颗,就在上坑祖屋“敦厚堂”门侧。它雄伟高大,挺拔参天,刚劲青翠,要几人合围根部,是颗公树,叫榕树公公;西边那颗,常年结籽,是个榕树婆婆,它们根连着根,相拥相望,含情脉脉,象谈情说爱,欲牵手拥抱,又象在孕育。它们根连结部的村中神岗板上,还真长出有几颗小榕树,显示着生机勃勃。据说这二颗古榕,在南粤,在中国南方,都绝无仅有。它的高大、苍劲、青翠、传奇,确实令人留连。

五、崇善堂

古村玉水,有三百年以上客家围屋七座,最值得看的,还是村北下段那座建于光绪三十三年的民居崇善堂。它有十厅九井,数十间房;整座建筑,精雕细刻,雕龙画凤,十分精致。在江南客家民居中也异常罕见,也是近年在中国南方客家人聚居地中发现的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建筑最精致,雕刻内容最丰富的一座古建筑。不仅使许多参观者感叹:也为中国明清时期建筑的精湛和巧夺天工赞叹不已。

崇善堂大厅内还有一面古镜,也很吸引人,据说要去掉不祥之气,不妨你也去照一照这古镜。

六、开基祖

玉水有朱、何、李、丘四姓,其中朱姓人口最多,朱姓人的祖根,源于河南中原发源涂州沛县。上下千年间的五胡乱华,中原战乱,诸候割据,灾荒频繁,先祖不断飘流,转涉南迁,先后到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等地。元朝年间,朱姓人迁涉到梅县西村西阳,开荒辟地落居,付有七代。玉水始祖法政公朱厚熙,是西村西阳六世,妣扬孺人,生二子,长子法行公为玉水开基祖。丙村西阳最兴盛时,人口繁衍到近二百人。

提起开基玉水的二世祖法行公,还有段故事,明朝年间,西阳朱姓遭人诬陷,告密,触犯皇规,株连九族,不论男女老幼,一律皆斩。为防后患,皇上派来监斩官,系沛国公后裔,眼看同宗灭族,心有不忍,连夜召开族人大会,劝告年轻族人离开,另创家园;不能逃者,改姓隐居。

当时正是1518年,时正年少的法行公兄弟二人,因父母早亡,兄弟商议,兄背父骸骨,弟背母骸骨,往北逃命,行至主火烧陂叉路,二世祖来到玉水村,天气已晚,兄弟失散,伤心痛哭,惊动刘姓长者,沛人查问,二世祖告知祥情。姓刘长者,念其年少“孝心”,收作长工,白天养鸭,早晚侍候长者。

刘姓上代亦未安葬,请来地理师,查看地理风水。一天晚上,二世祖将姓刘长者专用铜面盆,倒水给地理师洗面,地理师洗面后洗脚,被刘姓长者看见,甚表不满,被地理师听见,心里很不高兴。

地理师离开刘家前,暗访二世祖凌角堂,富版堂山边鸭寮,始知二世祖来玉水原因。看见始祖公骸骨,仍放置鸭寮。当夜指点,父骸骨暂放低陂一阳穴,有条件再安葬。日后可在鸭寮建房,娶妻生子,传宗按代。三五年后,刘姓人便会自动搬走。数年后忽一日,二世祖照例将鸭蛋送往刘家,不见人影;后来才知连夜搬迁,独留了鸭群。

刘姓搬走后,二世祖无依无靠,以养鸭为生,说也奇怪,以前每只鸭每天生一蛋,如今生双蛋,卖蛋积蓄,安葬了父亲骸骨,又在鸭寮做屋,娶妻后连生三子:长子万一郎公,二子万二郎公,三子万三郎公。人口异常兴旺,鸭寮做的屋住不下,万一郎公后裔在竹园下做屋,万二郎公后裔在彩球堂做屋,万三郎公后衣在凌角堂做屋。人丁更加茂盛,散居世界各地,加拿大、美国、南非、澳州、印度,东南亚各国,印尼人中最多,粗估二世祖传下男女人口三万余人。

如今每年春节除夕,村中二世祖后裔都会从国内外,从世界各地回到玉水,按三大房,在凌角堂,彩球堂,竹园下和上下富版堂拜祭先祖,到低陂始祖公墓前拜谒。拜谒时,人潮涌涌,锣鼓喧天,鞭炮齐呜,异常热闹,成为村中一大盛事。

回头再说丙村西阳各自逃命的沛国堂后裔,都居各地,二、三十年后,事情平静,亦已改朝换代。宗亲情谊,逐渐联系上,而西阳已无祖屋,聚会无所。有人提议建一永久性联络聚会场所。清朝年间,朱姓人集资在梅城建了“朱氏宗祠”。每年三、九月春秋二季,留在西阳改为白姓等小姓,亦来祭祖,“认祖归宗”。远地来的宗亲,就住在朱家祠内。朱德大元帅年少时,也随长辈前来朱家祠拜祭祖宗。故其带兵经过玉水上井岗山时,曾住玉水村朱家宗祠,向村中长辈谈及其祖先有祖婆无祖公。朱德走后,村中长辈推断,朱德在四川的开基祖,很可能就是玉水始祖法政公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法行公逃命时,在干才火烧陂叉路上走散的弟弟。

    七、人形阳穴

当您听完始祖公和开基祖的故事,参观了崇善堂,不妨上一趟低陂屋石上侧,见证一下安葬始祖公明正德帝的大座人形阳穴,据说是一个“生龙口”,又名“美女献花”。仔细一看,象似男人阳具。生龙口下,还流着滴滴山泉,人称这个为“阳”泉。

站在始祖公坟前,一眼往对面下角屋背望去,有一个随园形黄泥沙土地,长年不长草,数百年如此,象似女人阴形。同大座人形阳穴直接相对。下角屋侧,也有一眼仙泉,被称为“阴”泉,同阳泉一样,清甜可口,供村人饮用。

这男女阴阳穴和山泉,是上天对玉水古村特别赐给?还是同两颗古榕树阴阳相对一样,使玉水古村增加几分神秘,我们不敢贸然定论。但留给人们的,是对大自然的无限眷恋,对上天的祈祷祝福,以及对先祖的自然的肃然起敬。 

八、松柏寨

安葬始祖公这座山,叫松柏寨高山,是玉水村最高山。玉水四面环山,松柏寨高山是群山之首,也是玉水群马七骏之首。

其实您不知道:登上松柏寨,往西望可见梅州最高峰之一的车子排尖石碧尖峰。往东南望,梅州市远景收入眼底,登上松柏高峰,最引人的还是早晨可看到异常绚丽多彩的东方日出。

松柏寨山顶还有高山公王老爷。上应天上日月,还设有日王、三岁阿哥,稻花姐姐,桂花姐姐,雷公雷母,药王,南斗北斗星君等诸君神位,据说高山公王很灵验。只要有心攀登,人们怎么都不会感到累,不知不觉就上到了山顶。越是远方来的客人恭拜越灵验。有求必应。拜一拜桂花姐姐,会给你带来好姻缘;拜一拜专管寿元南斗北斗,你会感觉心情格外舒畅愉快。

从松柏寨山顶往村中俯看:玉水古村村姿村貌尽收眼底;两颗古榕更青翠生辉。往西远望,方园数十里,群山叠叠,并一齐向着松柏高峰俯首:象似众臣参拜君主。不由自主让您会深深吸几口玉水山川的灵气。

松柏寨下,上坑祖屋“敦厚堂”往里走,还可看见一片原生态原始森林。林中有不少具研究价值的动植物品种。

许多人称玉水古村,不仅是自驾游好去处,更是一个天下难得的天然大氧巴。

九、文化乡

玉水古村,方园不足二平方公里,物产却十分丰富。村中四周山岗上,满山遍野的果树。沙田柚、三华李、鲜橙、板栗、橄榄、仙桃、野山稔子鲜美可口,数额很大。到玉水可品尝鲜果,还可以吃到山地鸡、山地鱼、山地猪等美食。

玉水古村,不仅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也人杰地灵,素有文化产之称。

玉水小学是村民文化的聚集地。它早期由村中的海外华桥,乡贤捐资兴建,曾为玉西三村(玉水、玉西、寨下)的中心小学,每年春节期间,村中都会组织篮球、排球比赛和文艺演出。一些大型歌剧、话剧都是由村中自导自演。在玉水小学就先后演出有:“寒松梅”、“山乡恩仇记”、“苦炼岗”、“沙家滨”、“收租院”、“红梅赞”、“槐树庄”等大型剧目。附近乡镇村民群众都前来观看,在当地也很有盛名,可惜,这项传统由于改革开放,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而未保持下来。

从玉水古村走出去还有许多乡贤名达和文化人,分布在祖国和世界各地,许多还颇有建树。

玉水村开基祖传说:吾祖先原居河南,因五胡乱华南迁,经江苏、安徽、福建,元朝年间,迁徙梅县西阳,开荒辟地落居,到明朝,人口繁衍近二百人,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大肆诛杀有功之臣,杀了绝大多数功臣,韩信说:雀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至死才醒悟。”玉水村朱姓祖先也因此被株连九族,不论男女老幼,一律皆杀,以防后患,皇上派来监斩官,亦系沛国公后裔,眼看同宗灭族,心有不忍,连夜召开族人开会,劝告年轻族人,远逃,另创家园,不能逃者,改姓,(今西阳白姓等小姓亦系沛国堂同宗后裔)。监斩官沛国公留下遗书,自杀身亡,以谢祖先。故清末民初至今,梅县朱家祠祭祖前,都会先派人到西阳其坟前祭拜。)

    自西阳各自逃命的沛国堂后裔,散居各地,经二三十年事情平静后,亦已改朝换代,宗族情谊,逐渐联络上,而祖屋已无,聚会无所,有人倡议,建一永久联络聚会场所,以资联系宗族情谊。清朝年间,集资在梅城建“朱氏宗祠”,每年三、九月春秋二祭,留在西阳改白姓等小姓,亦来祭祖“认祖归宗”,远地来的宗族,招待住宿,住朱家祠堂内。

玉水村朱氏开基祖二世祖兄弟二人,年少,父母早亡,兄弟商量,兄背父骨骸,弟背母骨骸,往北逃命,行经火烧陂叉路,二世祖来到玉水村,天色已晚,兄弟失散,伤心痛哭,惊动刘姓人家,派人查问,二世祖告知详情,刘姓长者,念其年少“孝心”,收作长工,白天养鸭,早晚侍候长者。刘姓上代亦未安葬,请来地理师,查看地理风水,一日晚上,二世祖将刘姓长者专用铜面盆,倒水给地理师洗面,地理师洗面后亦洗脚,被刘姓长者看见,甚表不满,被地理师听见,心里很不高兴,离开刘家前,夜访二世祖鸭寮,始知二世祖来玉水村之原因,看见始祖公骨骸放置鸭寮,当夜指点,父骸可暂放低陂,选日安葬,(今始祖公墓地原址),日后可在鸭寮建屋居住,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三五年后,刘姓也会连夜搬迁。二世祖每日早晨收集鸭蛋,送往刘家侍候长者,然后赶鸭群放养。数年后,忽一日照例将鸭蛋送往刘家,入门不见人影,经多方查访,始知连夜搬迁,独留鸭群给二世祖。

  自刘姓搬迁后,二世祖就以养鸭生蛋维生,说也奇怪,这些鸭自刘姓搬迁后都生双蛋,二世祖就卖蛋积蓄,先安葬父骸,再做屋安居,现在的下富版堂就是开基祖屋,然后娶妻,连生三子,长子万一郎公,二子万二郎公,三子万三郎公,人丁繁衍兴旺,祖屋居住不下,万一郎公后裔在竹园下做屋,万二郎公后裔在彩毬堂做屋,万三郎公后裔在凌角塘做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1251/179292550764.html

更多阅读

手把手教你做六道香辣水煮鱼片 水煮鱼片

今天这道菜,不爱吃的同学请举手~~~水煮鱼片我是无辣不欢,嗜辣如命的主,就这一碗,别说吃,就光写博瞅图片的这会功夫,我都忍不住淹了好几次口水。那股麻,那个辣,那个嫩。。。呵呵,~~~不自残袅,上菜。。。食材主料:草鱼,黄豆芽?调料:姜,蒜,盐,料酒,淀粉,

出家为道的玉真公主与王维李白的情事 王维和玉真公主

出家为道的玉真公主与王维李白的情事在唐代诸公主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就是好多公主自愿出家为女道士。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唐睿宗李旦的九女儿玉真公主了。虽然,在她的前面,太平公主也曾出家为道,但太平公主的出家

水村山郭酒旗风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水村山郭酒旗风——襄垣县肖家坨等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桑爱平肖家坨村脚下的浊漳河前 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是一句描写古代江南景色的诗句,清新自然的乡村景致,古朴典雅的商业气息。忽然觉得,这不就是现在的乡村

声明:《盐道古镇玉水村》为网友人比黄花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