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近年来,伴随这些传染病疫情,总有一个名字被提及——李兰娟(上图,资料照片)。
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传染病学领域领军人、国家内科学(传染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李兰娟说,她最开心的时刻有三个:一是把病人治好,二是实验获得结果,三是看到学生成才。
抗击疫情,筑牢公共卫生防线
反复咳嗽、咳血20多天,高烧不止,送到医院时已是呼吸急促、脸色苍白、血压极低……2013年4月9日,浙江湖州51岁的贾女士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病情异常凶险。
经过确诊,贾女士感染了H7N9禽流感。拥有医院感染科、呼吸科、重症监护等多方面专家的李兰娟团队,几经会诊商议,决定采用“四抗二平衡”的方案抢救医治。“四抗”,就是抗病毒治疗、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衰竭治疗、抗休克治疗、抗感染治疗,“二平衡”则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
从负压病房里连续两天救治,到病情逐渐稳定、转入普通病房,再到7天的康复治疗……4月19日,贾女士病愈可以出院了。
“贾女士的康复,证明治疗方案是‘对路’的。这让全体抗击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对H7N9感染者的治愈、康复更有信心了。”已经多日“连轴转”、略带疲惫神色的李兰娟说。
李兰娟和她的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筑起一道“防线”。
2003年,李兰娟为浙江省防治非典疫情制定了科学措施,确保不出现二代病人、医务人员不被感染、重症病人得到有效救治。
2008年,全国多个省市发生较大规模手足口病疫情,她主编的首部《手足口病》专著,向全国免费发放。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生国际大流行,李兰娟参与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的编写制定,确保全国疫情防控科学规范开展。
201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发H7N9禽流感,李兰娟带领研究团队,联合香港大学,首次明确H7N9新流感病毒的起源,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临床诊治经验也通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向全世界首次揭示H7N9禽流感的临床特征和发病规律。她和研究团队成功研制我国首个H7N9病毒疫苗株,改变流感疫苗株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
攻关“人工肝”,重燃患者生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