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 教育,从身体出发:运动益智6

益智教育 教育,从身体出发:运动益智6




  3月1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项曾被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强调的议题,如今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最新进展,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期待。然而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众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呼吁,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已刻不容缓。
学生咋成了脆玻璃
  “站军姿不到15分钟倒3人”,“跑完1000米,就呕吐昏厥”,“开学升旗10分钟晕倒八九个”,从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和媒体的报道来看,学生体质差已经不是“个例”,正日益成为普遍现象。  而不久前公布的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近1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尤其是学生近视发生率位居世界第一。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体质脆弱得不是一星半点,跟薄薄的玻璃一样。”北京五中分校郄朝晖老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中小学生身体状况令人担忧,“10年前,大多数初一学生每分钟能完成50个仰卧起坐;现在,每分钟能完成50个的学生寥寥无几。以前学生运动很少有骨折,现在学生胳膊软得要命,在垫子上前滚翻都有骨折的,我们都不敢让学生练单双杠。”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数据搜集与研究分析,发现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青少年身高在近10年内都有显著增加。而近年来中国0~18岁的男孩体质有所下降,其中7~17岁的中国男孩平均身高竟比日本同龄人矮了2.54厘米。  去年北京市政府首次发布了“市民健康状况白皮书”,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令人吃惊。北京多所学校体育教师和专家认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已经到了‘危难的时刻’”。  1993年,现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发表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记述了中日夏令营中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判若云泥的表现,许多读者为之震惊。将近20年后的今天,孙云晓对中国青少年的身心状况依然很不乐观,“现在的孩子有畸形化发展的趋势,逐渐玻璃化了”。
缺少锻炼是主因
  谈到当前学生体质差的原因,郄朝晖给出了自己的分析:生活水平提高,营养过剩;独生子女娇气,不爱运动;课业负担过重,缺少时间锻炼;高楼大厦“宅居”,孩子不再“聚乐”;学校考虑安全,不敢加大活动强度;家长盯着分数,不重视身体锻炼……  一项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75%的学生认为体质不好是缺少锻炼造成的,而高达60%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调查显示,只有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并且随着年级增高,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学生逐渐减少,高中生的情况最差,只占12.5%,而情况最好的小学生也只能达到22.6%。  来自“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的调查显示,中国学生休息日多选择学习、休息或上网,而其他3国的学生则更多选择出去“玩”,体育锻炼占很大比例。与国外相比,我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还普遍不足。  “别说锻炼,连睡觉都没时间。做完了学校的作业,就是家长要求做的练习题,晚上11点睡觉,早上6点半又得起来。周末还得被父母逼着上特长班。”一名小学生说,“课间10分钟就是换老师的时间,上节课老师压堂5分钟刚走,下节课老师就进班了。我们连去洗手间都得速去速回,甚至没有时间去。”  体质差,体育课上受伤是难免的事情。“因为怕出安全事故,所以老师们不敢放手让学生做,畏手畏脚。”北京育英学校体育教师齐宝海说,这也是运动量减少的原因。育英学校蔺老师也告诉记者:“老师害怕孩子受伤,受伤就要涉及到经济问题。但现在学生有些没有上保险,如果保险这个经济保障有了,家长也会心平气和一些,也会客观一些。”
“健康状况差是教育异化的产物”
  保障孩子健康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老师、家长、社会共同努力。然而郄朝晖却有一种“孤军奋战”、“四面楚歌”的感觉。“现在家庭教育缺失太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有的家长认为,课余运动就是在浪费时间。有的家长重文轻体,不配合学校要求,甚至弄虚作假,让孩子蒙混过关。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有的家长根本管不住孩子,只能任其散漫游荡。家长配合不到位,千辛万苦花费一个学期跑掉的肥肉,经过一个寒假或暑假,学生的身体又如面包似的发了起来。”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马迎华认为,孩子们从体质到心理显现“玻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来自家庭“温室”的过分宠溺。“一孩儿政策”让孩子成了家中的“独苗”,寄托着来自长辈的全部希望。小学生不会穿衣服,中学生不会洗碗,高中生不会剥鸡蛋……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在他们身上呈退化趋势。现在的孩子,甚至比玻璃更脆弱,不能沾、不能碰。  甘肃省兰州市十四中学副校长魏子钧说,受中国传统文化中“望子成龙”思想的影响,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在考场上取得高分,其他什么都是次要的,甚至可以是忽略的。  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学校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把学生挤压得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张老师是一名中学教师,她无奈地对本报记者说,她被孩子的作业量吓到了。快到晚上12点了,女儿还在灯下埋头苦战。令这位张老师不解的是,这些作业没有一点智力含量。“抄古文解释,每词两遍。抄写课文一遍,抄写好词好段500字。数学作业要抄写定理,历史作业答题,照书抄写,生物抄写卷子……”  “如果学校、教师像关注孩子的成绩一样,关注他的写字姿势,孩子近视眼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如果学校、教师像重视考试成绩一样,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孩子的课间、体育课就会是另一番景象。”江苏一位家长在博客上如是说。  “孩子健康状况差是教育异化的产物。”孙云晓认为,学校、家长都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关注成绩、升学率,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锻炼、实践的机会和时间。这与美国、日本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区别。


规范办学,改变评价
  中小学生日趋下降的身体素质,近年来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为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  应该说,近几年阳光体育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校对阳光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慢慢地又逐渐回到从前状态。  “目前的教育考试体系是一种人才筛选体系,文化课成绩与学生个人发展具有直接性的利害关系,这种教育观念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可能通过一些体育工程在短期内改变社会对体育轻视的状况。”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我国,‘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虽然对学校体育锻炼各环节都制定出比较详细的规定,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没有严格执行。”  值得欣慰的是,面对近年来学生日益下降的身体素质,一些有良知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措施。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教育局局长潘国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07年12月,山东省实行规范办学,出台规范办学40条。德州市临邑县实行规范办学以来,严格执行40条要求,开足开全所有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睡眠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不少于8小时。按照规定安排寒暑假期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不收费上课和有偿补课。  其他措施还有,对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加大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等等。  “规范办学,解放了教师和学生,学习时间少了,学习效率却提高了。”潘国英对记者说,严格执行规范办学政策以来,临邑县的学生近视率由2009年的24.39%下降到2010年的17.06%。初三毕业班体育成绩超过全省体育达标十几个百分点。其中及格率达到95.2%,优秀率达到21.7%,良好达到78.1%。  2009年,北京市新出台的市“三好生”标准,要求体育成绩必须达标,否则“一票否决”。根据新的市“三好”评选规定,市“三好”除了体育成绩为良好外,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须达到优秀水平。在中考体育测试中,评价方式也在发生变化。2010年,北京市首次将过程性评价引入到中考体育里,过程性评价占到总成绩的1/4。过程性评价要求中学必须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老大’重视了就不难”
  马迎华认为,改变孩子身心脆弱的现状,首先应该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应该以客观的、理性的、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赞美和夸耀。”  她同时强调,现行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和创新。“应以学生为主,进行互动式教育,同时,还要强化生活技能教育,将其渗透到孩子学习的各门功课里。孩子们目前学习的课本内容太难太偏,这无疑给孩子们带来无形而沉重的压力。多运动不仅强壮身体,也促进心理健康。”  魏子钧认为,改变学生的身体状况,首先要端正办学思想,“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把体育摆在更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改革教育的评价机制,赋予体育更多权重。同时,开展让学生真正喜欢的快乐体育、游戏体育、轻松体育”。  去年,齐宝海主动下到六年级,他以兴趣与训练相结合的上课形式,设计了投掷比远,50米迎面接力比赛,200米接力比赛中贯穿篮球等项目,孩子们玩得非常有兴趣。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将近92%,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  “在现有体制下,关键是用怎样的力度去抓这个问题。只要国家有具体措施,真抓实干,学校、家长、学生予以配合,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必然会有效果。”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谢军认为,大多数孩子天生喜欢运动,关键是如何让他们走出去,参与体育锻炼,这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的努力。“重要的是带动整个青少年生活方式的转变。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体育锻炼的条件。要培育专门的体育师资,提升教材的规范化和体育课程的科学性,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吸引他们锻炼,不能只去应付体育考试。”  “人们常说‘老大难’,但‘老大’重视了就不难”。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马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中央文件政策的出台,需要层层落实和行动,“最根本的还是让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真正重视起来。目前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落实不力,部分学校甚至随意更改课程设置,无法保证锻炼时间。”  “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有关青少年体育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应该对青少年体育工作进行考核,逐步建立问责制,着力解决学生体育锻炼可做可不做、不做没惩罚的问题。”
重建“身体教育学”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对学生的健康和体育非常重视,他从批判传统的戕害身体的“残废教育”、“杀人教育”中发现“活的教育”和“生活教育”。他曾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体健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目的。”“体育为德智二育基本”,应“以养成坚强之体魄,充实之精神为标准”。陶行知主持下的晓庄学校始终把健身运动贯穿于教学实践全过程。他晚年提出的“每日四问”第一问便是,“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面对当前教育对身体的忽视乃至戕害,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刘良华教授提出,学习和借鉴古代教育学重视身体的传统,重建“身体教育学”。刘良华把教育学分为“身体教育学”和“知识教育学”。“知识教育学只关注学生的脑袋,其他部分基本不管,而且常常贬低、压制、压迫脑袋以下的部分。”可能制造一些“粗脖子”、病态的、畸形的、扭曲的所谓“人才”。“畸形的‘知识教育’会让学生的脑袋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小。”“如果把人才的素质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要素,那么,‘知识教育学’几乎只负责‘智育’,‘身体教育学’并不拒绝智育,但更加关照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教育应该关注整个身体的生长而不只是关注脑袋的发展。”刘良华指出,“身体”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端”。教育有多种目标,但所有的目标必须从身体出发。教育的基本目的是让儿童凭借完整的身体享受完整的幸福。”这里的“身体”不只是“肉体”,还有野性、豪气、意志、活力以及健康的情感与审美情趣。”“身体教育”也不只是“体育”。“身体教育学重视‘体育’,但它同时关注别的身体活动,比如劳动、情感、艺术、意志,等等。体育与劳动让人不至于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懦夫;它让人自信满满、雷厉风行、决策果断、敢于冒险,而不只是沉于幻想、优柔寡断。”  在刘良华看来,“身体教育学”的基本宣言大体可以概括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身体”。  “今日的中国学校教育实在应该重新考虑体育与手工劳动教育以及艺术课程的价值。现时代需要学校教育培养出‘心灵手巧’的人,而不是制造一批又一批‘头脑发达’却‘笨手笨脚’的缺乏‘行动能力’的人。中国学校教育是否能够培养出理想的‘新人’,第一紧要的任务是培育和护卫学生的‘自由精神’与‘独立个性’,第二紧要的任务便是让学生因体育、劳动教育等课程而拥有‘强健的身体’、‘行动能力’、‘冒险精神’与‘艺术冲动’。”刘良华说。    后记: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不仅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全世界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也出现了这一趋势,可以说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然而西方对此的警惕和重视是我们无法相比的,在西方,包括体育在内的课外活动早已被认为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阵地,甚至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我们对学生身体和体育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生命是教育的基础,而身体是生命的基础,忽视身体就是忽视生命。我们的教育竟然忘记了这一基本常识,试图在忽视身体的情况下创造智力教育的奇迹。然而,不尊重生命的教育怎能培养出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人。不仅如此,健康也是一个人幸福的基础,也是我们教育本身的重要目的。没有身体的健康也就很难有完整幸福的人生,更谈不上培养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现代公民。  到了彻底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的时候了,回归生命的本源——身体,是完成这一反思的第一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1451/333375820389.html

更多阅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山妹子杨新梅老师的成长之路杨新梅,1974年生人,广东省茂名市新世纪学校数学小学高级教师,广东省首批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第四批名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

李楚源:宝剑锋从磨砺出

 “我们潮汕人最大的特色就是吃苦耐劳,好学向上,开拓创新,永不言败。”在李楚源的创业征途中,无不凸现着这样的品格和精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李楚源一直铭记着这样一句格言: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他认为,准备就是

第23节:把愤怒从身体赶出去

系列专题:《受益终生的快乐圣经:不抱怨的智慧》  第三辑 在当下保持觉知  红尘熙攘,世事纷扰,若能保有一颗清明之心,行于世间,而不被世间所迷惑,如此,烦恼又怎能侵扰人心呢?  把愤怒从身体赶出去  现在正念修行得到很多人的推崇

声明:《益智教育 教育,从身体出发:运动益智6》为网友别后天涯各自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