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林
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一般是预习、听课、练习、巩固这四个环节,然而很多教师因为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拼命往自己备课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学生的预习作业。我曾听过一位高级教师上的语文课,她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者的地位,循循善诱;可无论怎么引导,提的问题是多么的精彩,可底下的学生就是不买账,个个低着头,不敢出声,甚至点名一位同学读一段课文,那学生也支支吾吾,读错了很多字。要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确实无可挑剔,可教学环节她忽略了一点,这一点必须在上课之前完成的,那就是学生的预习,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组,学生一旦没有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堂上就无法和老师形成默契,没有了默契,即使是名高级教师,也会出现唱独角戏的尴尬。可见预习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没有做好预习功课,表面看起来问题是出于学生本身,实际上是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欠妥,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怎样去做好预习工作。因为小学生本身就处于在培养学习主动性的阶段,到了小学高年级学习主动性还尚未成熟,如果这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怎样去预习,学生就会一头雾水。很多教师对如何布置预习作业这一问题上很少做研究,出现要预习时就只是简单的在黑板上布置这一项作业,如:预习第几课。像这一类的作业,学生就只是知道要预习哪一课,至于怎样去预习,学生就无从下手了。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面对预习作业时就相当于没有作业,更多的学生错把这类作业当作减负;学生没有做好预习作业,特别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没有办法配合教师教学,配合都谈不上,更谈不上课堂质量。
针对以上陈述的问题,怎样布置好预习作业,就值得我们老师去认真思考了。下面就针对小学语文几种类型课文进行说明:
一精读课文,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
布置预习作业首先让小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如布置六年级的精读课文《詹天佑》一课的预习,课文的重难点就在于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主修京张铁路时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要自主感悟,读中感悟,我们就依据这两点来布置预习作业,一是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要完成这一作业,学生起码要读两遍课文,并借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二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分段落,这样一来要完成这一项作业学生起码又要读课文三遍或三遍以上;完成了这些预习作业,学生来上课时就会对课文内容了若指掌,读起课文也能达到通顺、流利的水平;三是查资料,了解詹天佑的背景,包括詹天佑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成就及主修京张铁路时的压力。如果教师细化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回到家预习的目的就很明确,上课时就能完全融入课堂,教师就可以针对重难点进行教学,再加上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上的一些创新,整个课堂就能达到实、活、新。
二略读课文,让学生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里每单元都有一两篇略读课文,这些阅读课文就能给学生提供了锻炼阅读感悟的平台,教师在布置这类预习作业时就先设计好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如略读课文《索溪峪的“野”》,可出示以下问题:1课文中的“野”是什么意思;2你从课文中哪些描写体会到了索溪峪的“野”;3作者对索溪峪有什么感情?学生将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读课文,通过读中感悟在文中找出答案。这样学生就能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感悟能力,在以后能够自主阅读。
三语文园地,布置预习要细化。
语文园地的内容太多,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太过笼统。之前我也在教学上没有注重预习这一环节。我是一名新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师,每次上课面对学生,总觉得上课的课时不够用,学生在课堂上也缺乏举手发言。就在我上完第二组最后一篇课文时,我就在当天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预习语文园地二。语文园地里包括了好几个内容,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回顾与扩展、日积月累。面对这么多内容,教师单单在黑板上布置预习语文园地二就太过笼统了,学生也搞不清你明天要先上哪个内容,造成了预习目的不明确。果真第二天当我走向讲台跟学生们讲口语交际这一内容时,学生们几乎没有准备,没人上台发表;于是我当机立断,那堂课就和学生一起复习旧知,结束后并从新布置了预习作业,如下:预习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以“祖国在我心中”为题,搜集一首诗歌或一篇散文或一个故事,也可以自己写份演讲稿,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这样一布置,学生预习的目的明确了,他们也知道老师接下来要上什么内容。当我再次踏上讲台时,我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他们个个都想把准备好的内容展现出来,在这节课上,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朗诵,有的讲关于爱国人士的故事……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识点更进一步的掌握,同时又为本单元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小学阶段的预习,还是要靠老师去引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去预习,这对他未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学会预习,学生以后到初中、高中、甚至是到大学里都会受益良多,上课时更有自信,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上课的效益就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