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钱钟书与围城 杨绛 围城里的钱钟书和杨绛






 

 

  

围城里的钱钟书和杨绛  (本文转自:凯风网江苏频道 供稿:话梅果)导语

记钱钟书与围城 杨绛 围城里的钱钟书和杨绛

5月25日凌晨一点,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63年婚姻的围城生活,不仅没有将之困死,杨绛和钱钟书反而如鱼得水。钱钟书去世18年后,杨绛也追随而去。美丽的相遇,一见钟情,相知的携手,共度一生,这是怎么样的旷世情缘? 凯风网江苏频道 供稿:话梅果 编辑:七天 仲德

围城里的钱钟书和杨绛   一、 蔷薇新瓣浸醍醐

那一刻,怦然心动 

 

很多对于钱钟书的认知,来自于他唯一的一部小说《围城》,其实,他更重要的身份是文史研究家、翻译家,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

 

1932年,杨绛就读的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杨绛遂借读清华大学。当时,为了去清华,杨绛放弃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仿佛月老牵了红线,不管哪两个人在哪里,总会相遇。

 

3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幽香袭人。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两个人相遇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那一刻,咚咚的心跳声似乎整个清华都能听见,两人一见钟情。《圣经》有言:“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当时钱钟书穿着青布大褂,脚穿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杨绛的回忆里充满了宁静的喜悦,而在钱钟书的记忆里,杨绛脸面白洁红润,脸如春花,清雅脱俗,还带着一丝腼腆。眼前一亮的钱钟书后来赋诗一首:

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腼洗儿时面, 曾取红花和雪无。

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才子钱钟书急切地澄清“我没有订婚”,男神表白了,女神也趁机说明“我没有男朋友”。 爱情,来得那么突然,又那么自然,于是,一切水到渠成。

恋爱的滋味 

 

虽然在同一个学校,恋爱中的两个人除了约会,竟然还互通书信。钱钟书文采斐然,写的信当然是撩人心弦的情书,哪个女孩子不会被情人的情话撩动芳心?杨绛虽也是出名的才女,但作为女人也是不例外的。杨绛回忆道: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虽然是自由恋爱,但钱家是老式大户,两人能否走进“围城”,最后还是家长拍板。有一次,杨绛的回信落在了钱钟书父亲钱基博老先生的手里。钱父虽博学,却也有大家长的作风,竟然私拆了情书,看完喜不自禁。原来,杨绛在信中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被说中了所想的钱父大赞:“此诚聪明人语!”认为杨绛是不谙世事的“大阿官”可遇不可求的贤内助。恋爱终于过了明路。

才子佳人的套路 

 

向来说才子佳人,然这一对,才子固然是才子,但佳人竟也是才女。

在杨绛借读清华时,钱钟书已是名震校园的才子,虽然他数学只考了15分,但英语却是满分,于是1929年被清华外文系录取。1935年,他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英文系留学。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的是,钱钟书不仅英语好,还精通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拉丁文,意大利语,能背诵无数的诗词和文献,能将经史子集随手拈来、头头是道……

比钱钟书小一岁的杨绛也不遑多让,十六岁时,就在就读的苏州振华女中校刊上发表了诗作:“世人皆为利,扰扰如逐鹿”、“世事舟移壑,天道太不公”,淡泊名利、悲天悯人的情怀那时就已定了基调。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曾说:“20世纪中国文学界再没有一对像钱钟书和杨绛才华高而作品精、同享盛名的夫妻了。”

  二、赌书消得泼茶香

 

伴侣?朋友?情人? 

1935年,才子佳人牵手进入围城。《围城》里有句话名动天下: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但钱钟书和杨绛却从未想过逃离,因为他们自得其乐。

 

杨绛曾说:我与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钟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点和我志趣相同。杨绛认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

谈恋爱时,钱钟书就情书不断,结婚后,他还写情诗给杨绛:销损虚堂一夜眠,拼将无梦到君边。除蛇深草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坚。如发篦梳终历乱,似丝剑断尚缠绵。风怀若解添霜鬓,明镜明朝白满颠。这首诗写于1939年6月10日,把佛家典故与理学家语录脱胎换骨,变成了自己对杨绛的爱情宣言。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算得上是独一无二。钱钟书曾自诩能用佛家典故与理学家语来作情诗的,自来无第二人。

张敞画眉自来美谈。淘气的钱钟书没有给杨绛画眉,却在她脸上涂鸦,但因为杨绛皮肤薄,墨色很容易就渗透皮肤里,洗破皮才能洗掉墨汁,心疼的钱钟书再也不在她皮肤上画了,只是另作一幅画,画上胡子、眼镜之类,聊作调笑和过瘾。

 

1946年,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是伴侣,又是朋友,难得的是还有爱情在,这样的婚姻状态世间不说绝无仅有吧,应该也是凤毛麟角。

浩劫里的相濡以沫 

 

人都说“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但钱钟书和杨绛没有。十年浩劫之时,多少夫妻反目、父子成仇,但在批斗钱钟书时,杨绛坚定地站在了钱钟书的身旁。有人写钱钟书大字报,杨绛就在这张大字报的边上糊一张小字报,逐条澄清事实。当时外文所召开批斗会,所谓的走资派都低着头不敢吭声。只有杨绛,迅速起身为自己的老公辩护,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翻译家叶廷芳说,当时杨绛甚至跺着脚,就是不服,“当时真的如同母狮,难以想象看起来那么柔弱的女子居然可以这么刚强。”

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两个人还是能悄悄地传达自己的情意,哪怕只是看几眼、说几句话。当时,菜园班怕人偷菜,搭了个窝棚,杨绛的任务是看菜。因为比较轻松,她就坐在棚里写东西。钱钟书每天的工作是帮大家收取信件,早上送信、下午取信。下午去邮局的路上,钱钟书就会多走100多米,到窝棚看看杨绛。杨绛就把写的东西给钱钟书看,交流一下。“就像太太小姐们的后花园似的。”杨绛后来说。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钱钟书曾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应该是对女人最高的评价了吧。最才的女不用说了,著作等身,文笔镌刻优美,还能弹月琴,善吹箫,工昆曲。然而智商情商绝对高的大才子生活上却是“低能儿”,火柴不会划,蝴蝶结也不会打。于是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这是贤。

1945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门,杨绛泰然周旋,第一时间藏好钱钟书的手稿。钱钟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解放后至清华任教时,杨绛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修好两家关系。钱家与林徽因家的猫打架,钱钟书不禁要“护短”,杨绛连忙劝止,她说林的猫是她们家“爱的焦点”,打猫得看主妇面,这也是贤。杨绛的勤劳能干、沉稳周到,成为痴气十足的钱钟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

自来婆媳难处,但杨绛的完美让钱钟书的母亲感慨这个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三、地角天涯未是长

从此世间只剩一个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一九九七年,钱钟书与杨绛的女儿阿瑗去世。第二年岁未,钱钟书去世。从此世间就只剩了一个她。

杨绛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我们不知道杨绛在之后的18年里怎样思念着钱钟书,但她说“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钱钟书走了,她的家就没有了。

一个人的思念 

1994年,钱钟书病重住进医院,杨绛祈求自己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活着远比死亡艰难,更何况于看着爱人死亡。但如果杨绛先走,谁来照顾钱钟书?于是宁可忍受思念蚀骨的苦痛,也要走在钱钟书的后面。

钱钟书去世时,一眼未合好,杨绛附到他耳边说轻轻说:“你放心,有我呐!”有人说杨绛内心沉稳强大。但其实,此时的杨绛恨不得也像钱钟书那样“逃”走,但是能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这个责任后来我们都看到了。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年近九十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2001年,出版《从丙午到流亡》;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同年,还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2007年,推出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走到人生的边上,她愈战愈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书留下的7万余页装了几麻袋的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杨绛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面世了……杨绛是以这种方式思念着钱钟书吧,因文相爱,以文结束。

团聚在天堂 

 

杨绛的淡泊早在少年就初见端倪,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如今,她真的走了。

天堂里的钟书还是青衫布鞋、儒雅幽默吗?天堂里的阿瑗还是聪慧可爱吗?不过,不要紧——杨绛对钟书说了一辈子的“不要紧”,不管时间多久,不管变化多大,我来了,我们仨还在一起。

  结语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千古以来,多少人的梦想,却又有多少人真的实践、实现了它?钱钟书、杨绛这一对珠联璧合的文坛伉俪,总能再喧嚣的尘世中坚守着自己的心,本是不平凡的人,却甘于过着平凡的幸福生活。我们可以普通,也可以过普通的幸福生活。但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愿眷属偕老终生。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1451/894701026989.html

更多阅读

评钱钟书《围城》之方鸿渐形象 围城方鸿渐主要经历

评钱钟书《围城》之方鸿渐形象内容摘要:方鸿渐是《围城》中的主人公,他无用以至无能,怯懦、迷惘,面对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缺乏理性和对抗精神,他的行动无力,甚至龟缩在虚无的精神内壳里不行动,致使他的人生“围城”成为“围城”人生。他的

钱钟书《围城》经典语录 围城 及其经典语录

钱钟书1.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2.他(方鸿渐)早订过婚,却没有恋爱训练3.(方鸿渐)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4.这一张文凭,仿佛有

杨绛 钱钟书和林徽因

杨绛,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

悲哀的世界——钱钟书《围城》读后感 电影围城钱钟书完整版

每个人都想获得自己人生的自主权,想掐住命运的咽喉,去击败自己的宿命,但是大文学家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在自己的人生里,却仿佛走入了一座又一座围城之中,在城中渐渐扭曲了自己,变成了一个悲哀的存在。从“克莱登大学”到苏文纨、唐晓芙,再到

声明:《记钱钟书与围城 杨绛 围城里的钱钟书和杨绛》为网友感受浅蓝的淡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