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
他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
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思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
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军官;
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
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
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
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
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梁家满门俊秀,孩子各个成才,与梁启超对子女的悉心教育和影响密不可分。
梁启超家族 百年历史首展
近日,展现梁启超家族近百年历史的《一门三院士 共筑中国梦》图片展正在国家图书馆展出,本次展览为期一个月。
梁启超的家教艺术、梁思成的建筑梦、梁思永的考古梦、梁思礼的航天梦,展现了梁家一门三院士的良好家风↓↓
展览现场,用58块展板、近300张珍贵图片述说梁家传承好家风,共筑中国梦的故事。其中,梁思永和梁思礼的部分图片文字是首次在北京展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良好的家风,是每个家庭的基石。和别的大家族不同,梁家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却用言传身教,将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融入了几代梁氏后人的血脉。
梁启超家训十则
感言:梁启超用曾国藩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做事,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感言:梁启超反对填鸭式的教育,他在书信中说得最多的是安慰、劝解的话,很少给孩子们提出什么具体的学习目标。
感言: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呆滞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作为父亲,梁先生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亲自与孩子们交谈,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感言: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后,去欧洲度蜜月。他们的蜜月之旅浪漫而温馨,他们每去一个地方,都是有目的的考察。欧洲的经典建筑,让他们体会到了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一次空间的穿越,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游历。这种结婚旅行,比当下单纯为了新奇和时尚的观光旅游更有意义。这是梁启超在书信里指导他们写游记。
感言:梁启超说有两种孩子气,一种是任性、耍小孩子脾气;另一种就是我们说的童心童趣。
感言:猛火熬和慢火炖,就是要我们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关系。
感言:每个家长都有很多自己悟到的人生经验传给自己孩子,梁启超在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说,做官容易让自己的人格受损,容易让人养成懒惰和巧滑,不是能够安身立命的领域。梁启超应该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官吧。
感言:梁启超教育孩子,尽职尽责就是第一等人物,这个标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非常高的要求。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干大事、创大业,其实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即便做成大事,也会很快失败。
感言:当时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梁启超在信中写道:“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可见梁启超关注的是孩子的基础是否牢固,而所谓的成绩和分数,不过是表面的东西。
感言:梁启超认为,给孩子树立通达、强健的人生观,比教育他们学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