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会形容别人自恋,那么自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和您聊聊自恋是一种什么心态。
自恋(英语:narcissism),形容自我陶醉的行为或习惯。
那耳喀索斯这个名词来自希腊神话。那耳喀索斯是一名俊美的希腊青年,他拒绝了女神厄科(意译:回声,是一名有漂亮嗓子的女神)的求爱。他注定会爱上他自己在湖中的倒影,作为惩罚。因为没法令他的爱变得完满,他日益消瘦,最后变成了一朵以他命名的花——水仙。
自恋这个字眼通常带有贬义,代表夸张、自满、自负、自我或自私。当羡慕与自恋[编辑]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是羡慕别人或相信别人羡慕他。
性自恋
性自恋的意义,是以色欲角度把自己看作一种性动物:有跟自己的镜像以性来合一的欲望。根据胡伯特的分析,性自恋也可以是在性行为中自我中心心理;代表无法与他人一同享受性爱与融合的典型;他们以高姿态的性形象,掩饰他们极低的自我形象。这种情况在男性中较普遍,有人认为它是对性爱上瘾的基础。
心理健康
在没有遇到极端的情况时,自恋被视为健康心理的重要元素。
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上,过度的自恋可以变成病态,或者会有严重人格分裂或不正常的表现,例如自恋人格分裂。
性别与自恋
自恋的人不论男女,都会积极地打点自己的外表,因此自恋的人同时也是爱漂亮的人。如果先天外表条件不佳,他们会用任何可能(如整形、减肥、健身)改变它以使之悦人眼目。
一般来说,因为在当代社会里,女性的美丑决定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反推,社会地位高的女人则决定了女性美的定义),因此自恋的女性往往比较有自信,也较勇敢而强悍。
但社会价值认为男性如要展现自信,须从辩(www.aIhUaU.Com)才与胆识上去证明,因此在这方面有困难的男性为了保持能与人竞争的自我认同感,而试图改善外表条件来博取认同、增强生存的可能性,亦逐渐形成自恋的性格。所以,自恋的男性通常缺少领导的才干,而且较为害羞、情绪不稳。
自恋文化
历史学家拿殊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自恋文化,是现时无论做什么,也以追求物质富足去作达到快乐的标准。而这种表现成为了硬性而隐蔽的社会等级制度。自由主义在这种文化中,只存在于消费社群;而在艺术、性与宗教的层面中,已经没有了自由的力量。
在这么一个竞争性的社会里,可以没有联盟和透明度。对于社会符号的威胁实在太多,而且很多时候也是非常难以察觉的。所以防卫和竞争便成为了生活的模式。“社群”的真正意义被损害——或消灭——并将被努力希望集结社群意识的同等物取而代之。
用在一个社会团体的时候,它通常代表精英主义,或者对他人疾苦的冷漠或不闻不问。
遗传学上的研究
在基因科学愈来愈发达的年代,很多人都提出自恋的倾向全部,或局部埋藏在基因排序之中的说法。
赖夫斯利(M。D, Ph。D。)是一个专门研究人格混乱的医生。在1993年,他和他的同事出版了一份非常重要的报告,称为基因及环境对人格混乱的影响;报告的结论是,根据一连串的标准测试,自恋是一种很普遍的遗传特征。研究对象是在人口中抽出来的175对孪生儿自愿者(90对同卵双生,85对异卵双生),每一对都做了一份分析18种人格混乱特质的问卷。报告的作者以标准方法,估量了基因与环境的相对影响。在18种人格混乱中,自恋是可遗传度最高的一种(0。64),证明了若双生儿有这一种特征,多是基因遗传的影响。在其他人格的特点中,只有四个有多于0。5的遗传性系数:麻木不仁、身份问题、反叛与社交恐惧。报告大致上的结论是:1)与其他报告的结果一样,有些性格具有更多的遗传性;2)在正常与混乱的人格中,有一个连续的系统。
其实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认知的程度;
自我认知的程度比实际程度差的;叫“自卑”
自我认知的程度比实际程度稍大的;叫“自信”。
而自我认知、自我欣赏的程度超越自身实际情况的,叫“自恋”如果二者相差悬殊的;就叫“自恋狂”了
自恋狂的突出标志是尊崇自我标准和自我关注,他(她)们把关注的焦点投射到狭隘的自我身上,并且用自己认定的固定不变的标准来要求周围的人和事。当周围的人和事符合他的的主观标准时,他(她)们就表现出高兴或满足;而当周围的人或事不符合他们主观标准时,他(她)们就表现出抑制、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自恋是人类心灵发展过程中残留的儿童成份,它不仅会严重阻挠我们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具有一定的蛊惑性,如果这种自恋发生在一个靠舞文弄墨张扬个性的人身上,会就让文字偏离本来的属性了。所以自恋被一些心理治疗大师认定为一切心理疾病的总根源。就美国精神病协会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定义而言,是一种“对自身有无所不能的感觉”、“自恋主要表现为一种过度的自我炫耀。
如何摆脱自恋呢?放弃单一的自我标准,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正确评价自己的才艺,扩大自已的兴趣范围,拓展自己的心灵空间,走出小小的自我,走向并融入更大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