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技法:
刘家生画竹技法举要
雨后春韵(2015.9.16添加)
雨后初晴
雨后山歌
春江归月
梅、兰、竹、菊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经常讴歌描摹的对象,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因其本身习性而被赋予不同的人格魅力。而其中的竹子,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虚心,不亢不卑,潇洒处世,未出土时便有节,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我国自古至今画竹人不胜枚举,也留下了无以胜数的画竹佳作,亦有多种“竹谱”存世。但是,当你看到当今画家刘家生所画的墨竹时,定会眼前一亮,因为他笔下的墨竹与古今其他画家的意象墨竹有着明显的区别,可谓自成气象!本人收藏有《今古名人画稿》、《芥子园画传》、《墨竹要述》等技法丛书,其中不乏名家画竹技法,还有当代名家教授画竹的多种教学光盘,虽同属写意墨竹,但他的墨竹更胜一筹,更贴近真实,更接近自然,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用“精美绝伦”来形容并非过分。这也是他的墨竹不仅在国内受青睐,更在国际上受普遍追捧的奥秘所在。
翻看刘家生画竹专著,常常不忍释卷!但未见到他的画竹技法专著。今发现他在博客里有画竹技法范例数篇,便一一下载下来,合编在一起,以便自己品味、临摹、学习参考之用。虽属一鳞半爪,但仔细读来,还是受益匪浅。今公之于众,希望酷爱画竹的朋友喜欢,并想与大家共勉。
——武锋(一峰)
刘家生,是我国著名的墨竹画家、山水画家。山东费县人,
1959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
国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对外文化艺术促进会理事,北京中
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画家。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作
品入选进《中国美术家名人录》,香港中国美术家档案库,《中
国名家作品集》,《中国书画大成》,《中国书画家大辞典》
20008年北京奥运会,《和谐社会.感动中国》书画名家特集,
被评为“中国山水画十佳人物”等十余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书籍
及画册中,出版有《刘家生画集》,《刘家生山水画集》
《刘家生作品集》,《浅谈中国墨竹的起源与发展》,《当代实
力派画家作品集》,《刘家生墨竹画集》等。
——武锋(一峰)摘自网络
(1)画家刘家生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ujiasheng1959
刘家生画竹、谈竹
一.竹节:画竹,也叫写竹。“写”是指中锋用笔,以写的功力来描写对象。中国画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真正成熟期是在元代。如赵孟頫、管道昇、郭畀、李息斋、吴镇、柯九思、顾安等,他们的写竹技法特别是对“节”的画法仍为今天所用,无人能破。画节有“S”“Z”“〈〉”等,这些画法都是古人的,我们只是继承而已。今天,我们为后[WwW.aIhUaU.com]人什么也没留下,也只是在“啃老”,没有资格说改革、创新。在高速发展的现代,我们走的仍是古道,穿的仍是古衣,吃的仍是古人饭。“破节”已成为现代画竹的一道难题。
二.竹竿:前淡后浓、竹斑、竹竿的表现及四季变化的对比等,这在历史上是1个空白,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三.竹枝:枝好比人体的骨架,竹的变化重心在枝。有些作品,叶多枝少,那是不对的,应与自然结合,画出竹的风骨与个性。
四.竹叶:在传统中,写竹先学“个”、“介”字等,后转入写生。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竹叶千姿百态、生机勃勃。只有多写、多思、多悟,才能画出符合竹叶的生长规律,组出的叶子才能更美。
竹子:在美院、美校、大学课堂等,把竹子分类为花鸟科目。如今画竹的人画不了山石、流水、人物、云雾等;而画山水的亦画不了竹。在全国画展中,几乎看不到二合一的作品,这是当代美术界的弊病。
自言自语:
有些前辈大家,为学生示范画竹时,竹叶总是无精打采,像走进了“文革”年代里,叶叶相挨、低头认罪,越赏越像水中捞衣的造型。真实的竹子,姿态万千、优美,入眼迷恋,有奋发向上、节节高的意象。竹子象征着吉祥,古人用竹来避邪,渔民出海时折根竹子绑在桅杆上,表示能够平安归来的意思。人们赋予竹子多种精神来象征人类自己的品质与个性。因此,要画好竹必须多观察、多思考、细体会,才能画出竹的意境,才能为自己的作品注入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