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15》,2015年10月29日,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三五’规划”),这两个国家战略涉及了中国建设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医药行业。
“十三五”时期,工业将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城镇化将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消费结构将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济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且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呼唤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来看看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十三五”规划的期望。
2015年10月29日,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简称“‘十三五’规划建议”,下同)。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部分中与医药行业相关的有六点,笔者根据供给端与生产端改革整理。
生产端改革: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核心技术
生产端改革分别涉及第三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第五点“构建产业新体系”,原文如下: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
(五)构建产业新体系……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生物医药核心技术的发展,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的产业新体系的构造将会是“十三五”政策的重点。根据咸达数据V3.2,截止于2015年12月29日我国具有生物制品批文的生产厂家共有262家,批文数共2262个。批文最多的产品是人血白蛋白,共有178个批文数;其次是含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含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共86个批文数。国内厂家自研的真正治疗用生物制品非常少,2015年版药典记载的治疗类(含血液制品)有78个产品,唯一一个入药典的单抗是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尼妥珠单抗注射液。
生产端的改革实际上在国务院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有所提及,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更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的领域: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中国制造2025》还指出要提高利用外资与国际合作水平。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水平。引导外资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全球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债券,鼓励与境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供给端改革:三医联动下推进医养结合
供给端改革分别涉及“十三五”规划建议第六点“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七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第八点“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