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污水处理技术的水平是治理污水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发展了几种最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应用,比如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氧化沟、吸附再生法、间歇活性污泥法等等。
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已日益得到重视,污水处理问题更加紧迫,也促使着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污水处理技术都有哪些吧。
污水处理技术都有哪些
一、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该反应器的基本构造为上下两个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串连叠加而成。废水由位于下层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底部进入,与活性很高的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混合。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转化成沼气,所产生的沼气被下层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收集,并沿着一根特设的提升管上升,同时把混合液从下层升流式反应器提升至设在内循环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被分离出的沼气从顶部的出气管排走,而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将沿着一根回流管返回至下层升流式反应器的底部,并与底部的颗粒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内循环的结果是使下层升流式反应器有很高的生物量,很长的污泥龄和很大的升流速度,使反应区的颗粒污泥完全达到流化状态,大大提高下层升流式厌氧污反泥应器去除有机物的能力。
二、氧化沟
氧化沟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特殊型式,它的平面像跑道,沟槽中设置两个曝气转刷(盘),也有用表面曝气机、射流器或提升管式曝气装置的。曝气设备工作时,推动沟液迅速流动,实现供氧和搅拌作用。
与普通曝气法相比,氧化沟具有基建投资省,维护管理容易,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污泥产量少,还有较好的脱N、P作用,适应负荷冲击能力强等优点。
三、吸附再生(接触稳定)法
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10~40min),通过吸附去除废水中悬浮的和胶态的有机物,再通过液固分离,废水即获得净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饱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入再生池进一步氧化分解,恢复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余污泥不经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处理系统。
分别在两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两段进行。它适应负荷冲击的能力强,还可省去初次沉淀池。主要优点是可以大大节省基建投资,最适于处理含悬浮和胶体物质较多的废水,如制革废水、焦化废水等,工艺灵活。但由于吸附时间较短,处理效率不及传统法的高。
四、连续进水周期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
ICEAS反应器前部设有预反应区(占池容积的10%)。反应池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并实现连续进水,间歇排水。预反应区一般处在厌氧和缺氧状态,有机物在此被活性污泥吸附,该区还具有生物选择作用,抑制丝状菌生长,防止污泥膨胀。被吸附的有机物在主反应区内被活性污泥氧化分解。
反应连续进水,解决了来水与间歇进水不匹配的矛盾。但该工艺沉淀效果较差、净化效果变差,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负荷较低,反应时间长,设备容积增大,投资较大。
五、间歇活性污泥法(SBR)
间歇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SBR),它由单个或多个SBR池组成,运行时,废水分批进入池中,依次经历5个独立阶段,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进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应及沉淀用时间控制,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依负荷及出水要求而异,一般为4~12h,其中反应占40%,有效池容积为周期内进水量与所需污泥体积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