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商人邀在一起,打算出海做生意。他们都不认识路,不知道从何处入海,于是花重金请了一名向导带路。向导带领商队朝入海的方向前进,走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忽然被一个祠堂挡住去路,要想从此通过,就必须用活人来祭祀天神。商人们停下来商量:“我们都是亲戚朋友,谁都不能杀,只有向导是外人,可以用来祭祀天神。”于是,他们果断杀掉了向导,祭祀天神后继续前进。没有了向导,他们很快就在野外迷路,怎么也找不到入海口,最后都困死在半路上(《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

这群商人都不认识路,却先杀向导,无异于集体自杀,实属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不过,这件事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假如他们出发之前,每个人都做足了功课,规划好了前进路线,一群人的命运就不会被一个向导控制了。如果把这个商队看作一个小社会的话,那些商人就是被体制化的牺牲品,每一个人都习惯了对向导的依赖,一旦离开这种体制,就变得寸步难行,甚至无法生存。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个叫布鲁克的老囚犯,年轻时因犯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关进了肖申克监狱。布鲁克读过大学,是监狱里少有的知识分子,因此被派去管理图书室。相对于其他做苦力的犯人,他的工作令人羡慕,清闲而自在。布鲁克老实本分,工作兢兢业业,遵章守纪,从不捣乱。随着服刑期越来越长,他在狱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渐渐成了元老级的“模范囚犯”,却从不欺负“新人”,因此很受尊敬。由于他的良好表现,在他68岁那年,终于被批准假释,重获自由。
政府还为布鲁克安排了一份工作,让他在一家超市当包装员,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然而,当他迈着蹒跚的步履走出肖申克监狱的大门时,丝毫没有奔向新生活的喜悦,反而心事重重。他整整坐了50年牢,早已适应了高墙内的生活,在狱中有名望、有地位,过得无忧无虑。出狱之后,这一切不复存在,他感觉自己突然变成了废物。面对自由新世界,他无所适从,每天都过得胆战心惊,度日如年,常常在噩梦中惊醒。他很快就精神崩溃,甚至想过再杀一个人,重返监狱。最终,他上吊自杀。
消息传到监狱,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以为布鲁克疯了。只有黑人囚犯瑞德一脸平静说道:“他没有疯,他只是被体制化了。”瑞德以他几十年的坐牢经验告诉众人:“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到最后你离开它就活不下去,这就叫体制化。”听到这句话,我陡然一惊,芸芸众生,有多少人活在没有围墙的“监狱”中?
姜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