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心理 让孩子告别“蛋壳心理”

 

导读:哪个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宝贝。但如果过度保护,又容易使孩子形成脆弱的“蛋壳心理”,关爱孩子的健康同时,也要让孩子内心坚强起来。让孩子告别“蛋壳心理”,成为内心真正的强大。

  所谓“蛋壳心理”指的就是一触即破的脆弱心理,孩子不能承受心理打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懂如何接受和克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重视心理教育,让孩子的成长的同时增加心理抗压能力。

  如今很多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这就是所谓的“蛋壳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质。这种心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

  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蛋壳心理”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作为父母,谁也不愿意让孩子经历苦难,尤其是那些在艰苦岁月中长大的父母更是不想让孩子吃苦。因此,作父母的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美好的明天,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极尽赞美之词,却舍不得批评和管教……过分娇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

蛋壳心理 让孩子告别“蛋壳心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蹒跚学步时,摔倒后父母无不疾步上前,扶起孩子心疼地又哄又揉,安慰半天。其实父母的这种态度只会加重孩子的“蛋壳心理”。当他再遇到困难时,他不是勇敢地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下意识地等待别人的安慰和帮助。在等待过程中,他会越来越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

  一个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的人,是不可能面对激烈的竞争的。因此,与其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不如教会孩子面对一切,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作为家长,不妨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泰然处之;培养孩子的韧劲和抗挫折的能力,以及受挫折后的恢复能力,还有不向挫折低头的精神。另外,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使他们学会接受拒绝,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孩子经受的任何一次挫折,都是对孩子承受能力的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

  怎么能让孩子远离蛋壳心理,以上即是小编介绍的方法,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克服遇到的困难,面对委屈如何接受和自我调节,让他们能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2651/893340510677.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不要用哭声告别 不要让孩子学会用哭声控制家长

   不要让孩子学会用哭声控制家长  核心提示:有的孩子在家长没满足自己要求会以大哭来抗议,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哭闹不止,很多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都会满足他们的要求,儿童心理专家告诫各位,不要让孩子学会用哭声控制家长。

如何摆脱自卑心理 如何让孩子摆脱自卑心理

  一、改变形象法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

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让孩子变乖的四个暗示法

   让孩子变乖的四个暗示法   言语暗示  言语暗示就是要学会采取一种迂回的赞扬或批评方式对孩子进行赞扬或批评,这样能让孩子在一种相对柔和的环境下接受到教育。对于宝宝没做好或做错的事,不要直接说出来,而要用言语暗

声明:《蛋壳心理 让孩子告别“蛋壳心理”》为网友低端小档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