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手下
孙策是孙坚的儿子,少年时居住在江淮间,年少就已经有些名气。孙坚死后投靠袁术,后用玉玺换回孙坚的人马,亲自领兵马转战江东。仅用八年时间就统一江东,被封为吴候。孙策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出色的成就,这也与他善于识人用人有关,那么孙策的手下都有哪些人?
孙策手下程普
据史料记载,孙坚曾给孙策留下的大将有:程普、黄盖、韩当和朱治。除此之外还有宗族之人,孙坚的弟弟孙静,孙策的堂哥孙贲、孙河。孙策的军中帐下名将有校尉吕范、部司马黄盖、别部司马韩当、别部司马蒋钦、司马凌操、周泰、小将吕蒙、陈武。文臣则有张昭、张紘、秦松、陈端、陆绩,后来孙策又收服太史慈等人。这些人为后来孙策统一江东打下基础,并且为后来孙权执掌吴国也立下了功劳。
孙策的部下在东汉末年是很出名的,他的手下败将曹操都很喜欢。这也可以反面印证孙策手下的厉害。据说孙策的手下败将刘繇,曹操见了都要礼让三分。其实后来刘繇也成为了吴国的一员,被孙策收为麾下。像刘繇开始就任骑都尉,最后做了吴国的尚书,成为吴国最高决策层的成员。
孙策善用兵军纪严明,又得周瑜、张紘等当代名士支持与辅佐,统一江东是势在必得的。孙策善于用人识人,周瑜既是他的部下又是他的朋友。孙策与周瑜是结拜兄弟,而且分的大小二乔,也可见孙策深深受到部下的拥护。
孙策太史慈
孙策太史慈是历史中的两位知名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也多有提及。孙策是东汉末年孙坚长子,也是后来吴国君王孙权的哥哥,为孙家确立在江东的地位立下汗功劳。太史慈是东汉名将,原是刘鹞的部下,后来被孙策收于军下,成了他的大将军。为后来孙权奠定王位也立下了功劳,帮助孙权治理南方。
太史慈剧照
孙策太史慈的友谊建立在彼此赏识和信任的基础上,留下很多佳话,还产生了一个习俗,就是在南方人家里喜欢挂猪腿肉!据说是为了纪念孙策和太史慈,也是希望能为家庭带来庇佑和幸福。
具体来说孙策和太史慈这两个人物的相识源于一场小战争,当年孙策脱离袁术管制之后占山为王,想召集各路英雄司机东山再起。于是要成立强盗联盟,消息被刘鹞知道了,便让太史慈去请他。两人一见面因为误会就打起来。孙策从小习武,太史慈也是东汉名将,两人打的难舍难分,100多回合也不分胜负。经过这场战争。孙策很赏识太史慈的能力,太史慈为孙策留的肉也舍不得吃,悬挂风干拜祭起来,便说要拜太史慈为大将军。太史慈对于孙策对自己的认可也很感动,便承诺会山寨之后会带自己的人马投奔孙策,孙策一点都没有犹豫便让太史慈回了山寨。
据说当太史慈回山寨时,孙策的一些手下说,太史慈只是说说而已不可信。孙策则很信任太史慈,并亲自于第二天中午带人在辕门外等。可见对太史慈的重视。太史慈也没食言,第二天真的带领人马投奔了孙策。
孙策大战太史慈
孙策是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孙坚的儿子,三国鼎立时期吴国君王孙权的长兄。但是太史慈是谁呢?历史上关于三国之间的战争很多,但大多是孙策与刘备,曹操之间的争霸之争。对于孙策和太史慈之间的战争介绍甚少,那么谁是太史慈?他们之间又是怎么回事?其实孙策和太史慈并不是敌人,相反还是孙策的大将军,为孙家称霸江东立下过汗马功劳。
孙策剧照
关于孙策大战太史慈的典故还要从孙策和太史慈的认识说起。古语说的不打不相识,用在孙策和太史慈身上时最恰当不过的。孙坚死后孙策投宿袁术门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想脱离袁术的管制,便拿家传玉溪与袁术换了些兵马,自己占山为王去了。
孙策毕竟有志向,想成立强盗联盟,消息传到刘鹞的耳朵里,就想请孙策来他山上喝酒,便派太史慈去请孙策。太史慈性子直,嘴巴笨,让孙策产生误会以为他要抓自己,两人打了起来。打着打着太史慈想我是奉命请你喝酒,你不来我就抢你的头盔,盛些肉给你留着吧,于是用孙策的头盔盛了一块猪后腿肉留给孙策。孙策后来知道了真相,就请太史慈去他家喝酒。
孙策后来看见太史慈为自己留的那块肉,很感动,便把肉供奉起来。并且拜太史慈为大将军,从此太史慈跟随孙策南征北战,结下深厚友谊。据说在黄山一带,家家墙上都挂着猪后腿肉的习俗来源于此。孙策大战太史慈结交了挚友,留下一段佳话。
如果孙策不死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江东的著名武将,在三国时期二十四名将之中排名第九,人称“小霸王”。孙策不仅勇武过人,还有一定的谋算韬略,在武力收复江东各郡之后,还大胆启用智士能臣把江东治理的井井有条,日益繁荣。很多三国迷都曾感慨,如果孙策不死,那么,三国的历史必然会被改写。
影视剧新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剧照
孙策临终前曾对孙权说,若论两军对垒,争夺天下,你不如我;若论选贤任能,守护基业,我不如你,看在父亲和我创业艰难的份上,你一定要好好地干。对此很多人深以为然,但是从史料上全面来分析,孙策的这番话是非常谦虚的,甚至是很明显为了鼓励孙权而说的,其实还隐隐表现出担心孙权会因父兄的光环备受压力,甚至放弃、堕落。
历史上的孙策不仅能征善战,17岁就随父亲征战沙场,屡立军功,胸有韬略,《三国志》中更是评价他“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由此可见,孙策毫不逊色孙权,也是知人善任,能够安邦定国的,堪称是集文治武功之大成者。
如果孙策能够继续开拓江东大业,那么江东的发展将不可限量,甚至于后期最为强大的魏国都难与之争锋。孙策少年雄心,一定不甘心死守江东,必然会以为父报仇之机,夺取荆州,占据兵家必争之地,并逐步谋图中原,甚至直指曹操都,而最终的胜负恐怕也很难料定。所以,如果孙策不死,甚至只要再多活十年,恐怕就没有所谓的三分天下,孙刘结亲联合抗曹了。
孙策以玺借袁兵
孙策以玺借袁兵这里的玉玺是指大汉的传国玉玺,当年群雄讨伐董卓时,孙策的父亲孙坚率先打入洛阳,在一口枯井之中发现了一个宝盒,其中正是传国玉玺。这时出现许多抢夺传国玉玺的人,孙策的弟弟孙权认为,玉玺不过是一块招致灾祸的石头不要也罢。但孙坚不舍得抛弃玉玺,为了保住玉玺从而丧命,这时玉玺才到了孙策手里。
孙策剧照
孙坚死后孙策走投无路腹背受敌,暂时投靠了袁术,几年后遇到周瑜,此时周瑜欲与孙策成大事。由于孙策的才华及背景,在战役中帮袁术屡立战功,还有了“小霸王”的称号。袁术不愿放孙策离去,但是却对孙策缺乏信任。于是孙策与周瑜商量后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把袁术梦寐以求的玉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兵。
果不其然,当孙策向袁术献上玉玺时袁术就丧失了理智,当场就同意了,借了孙策几千精兵。孙策毫不犹豫带着向袁术借的兵马火速赶往了自己的老家江南,向袁术借的这几千精兵为以后孙策创建的吴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吴国发展成以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开端。
以上就是我个人理解的孙策以玺借袁兵这个典故的由来,现在这个典故多用于指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告诫后人不要把一些东西看的太重,要学会取舍。不要吝啬付出,不要害怕失去,要明白很多事情,放弃也是一种回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孙策图片
孙策是汉末乃至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武将,无论是是历史书籍、野史故事,还是影视作品都对孙策有着很多的记录和描绘,甚至还有一些画像、图片直接勾勒出了一代武将的雄姿风采。孙策,字伯符,吴郡(现在的浙江)富春人,他孙坚的长子,孙权的长兄,人称“小霸王”。
孙策图片
孙策的父亲孙坚在袁术的命令下攻打荆州刘表,不幸中箭身亡,孙策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忍辱负重,继续在袁术帐下效命。后来,孙策以父亲孙坚意外获得传国玉玺为质,以为父报仇为名向袁术借兵,并彻底脱离了袁术,带领一众旧部横扫江东,并最终统一了江东。但可惜的是,孙策在收复江东后的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治身亡,死时只有二十六岁。
历史上,孙策图片不多,大多为手执武器的站立像,或者是征战杀敌的骑马像,但无论哪种图片,首先都肯定了孙策的长相,孙策长相英俊,风流倜傥,与周瑜并称于世,周瑜叫“周郎”,孙策叫“孙郎”,可见其举止风流。另外,人们对于孙策的认知都是基于他在战争中的表现而来的,所以几乎所有的图片都是孙策的戎装像,鲜有便装的图片,更没有和妻子大乔一起的图片。
孙策堪称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少年英雄,大业未成却含恨而逝,不仅留下了娇妻幼子和刚刚起步的孙吴帝业,更是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惋惜。